組織部長關于組織部門自身建設講話
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是搞好組織部門各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而要搞好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就必須引入競爭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人人奮發向上,個個爭先恐后,整體齊頭并進的競爭態勢。下面就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組織部長關于組織部門自身建設講話講話,僅供參考。
組織部長關于組織部門自身建設講話(一)
組織部門是黨委主管組織工作和干部工作的綜合職能部門,在加強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方面負有重要責任。把組織部門建設成為黨性最強、作風正派、業務精通、工作出色的部門,歷來受到各級黨委和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干部群眾的高度關注。為此,組織部結合組織系統先后開展的“樹組工干部形象”、“先進性教育”、“雙滿意建設”等各項活動,深化改革、從嚴治部,全面打造組織部門“黨員之家、干部之家、知識分子之家”的整體形象。
一、統一思想,把組織部門自身建設作為事關組織工作全局的大事來抓。歷來重視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工作,部務會確立了“要建設好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必須建設好一支高素質的組工干部隊伍”的指導思想。市委、組織部長一直注重抓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每次召開組織部部務會和干部大會時,都要把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突出強調。在每月召開的部辦公會上,都安排時間聽取各科室關于自身建設情況的匯報。為切實加強對組織部門自身建設的宏觀指導,我們建立健全了抓組織部門自身建設的工作機制。明確規定:自身建設工作在部務會領導下,由分管辦公室的副部長主管;辦公室則承擔對各科室自身建設工作的調查研究、組織協調、檢查指導的職責,切實把組織部門自身建設作為事關組織工作全局的大事來抓。
二、加強學習培育好作風。一是要求組工干部學到“深”處,自我加壓、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教育組工干部如果不愛學習,思想就缺少靈氣,講話就缺少底氣,行動就缺少朝氣,工作就缺少銳氣,妥善安排和處理好各種事務,盡可能地擠出時間靜下心來多學習。并提出在業務上老組工要力求“精”,新組工要力求“熟”。二是堅持每周三、五下午理論集中學習日制度,并結合先進性教育和榮辱觀教育,圍繞“如何踐行組織部門職業道德規范”、“為民勤政廉政、當好人民公仆”、“知榮辱樹新風、樹新風促和諧”等主題,以座談會、大討論、講黨課、談體會、寫心得等形式,切實增強黨性修養、保持先進性。同時要求每名組工干部在工作之余多讀報紙、多看新聞、加強自學,不斷提高理論素養。三是建立和落實“講學日”制度。以開展組工干部“一人一課”為載體,要求每位組工干部緊密結合新形勢下組織工作、先進性教育、榮辱觀建設等工作,每年至少確定一個專題,撰寫一份講稿,將組工干部推向課堂,培養組工干部創新的意識。
三、用活載體建設好作風。一是教育組工干部做愛崗敬業的表率。樹立只要一個人能夠把平凡的事做到盡善盡美,那就不平凡,就是創新;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的意識,使組工干部對職責范圍內的事,有一種干不好工作食不甘味、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迫使組工干部在工作中有創新。二是謀到“新”處,做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表率。要求組工干部自覺查找和克服那些不合時宜的舊思想、舊觀念,改變組織部門“嚴肅有余、活潑不足”的現象,樹立過分強調傳統就意味著落后的思維,迫使組工干部思維上有創新。三是落到“實”處,做求真務實、轉變作風的表率。要求組工干部要帶頭轉變作風,既要有敢為人先的闖勁,又要有求真務實的干勁,堅持說老實話、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對每一項工作,對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地做好,時刻把眼睛盯在大局上,把心思用在事業上,把作風擰在求實上,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創造實實在在的業績,迫使組工干部在工作方式上有創新。
四、鍛煉能力增強好作風。一是培養組工干部“能干”的能力,要求組工干部把工作當作事業干、把工作當作專業干、把工作當作樂趣干、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情干,引導組工干部樹立工作者并快樂者的理念,不斷增強創新的動力。克服“不求無功但求無過”,“領導讓干什么才干什么”的被動服從的思想,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始終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爭創一流的工作標準。二是培養組工干部能寫的能力。要求組工干部勤動手,從事組織工作的同志一定要養成經常寫作的習慣,經常練筆,既當“專家”,又當“雜家”;既是“專才”,又是“通才”,處理事務不棘手,碰到難題不生疏,在工作中揮灑自如,游刃有余。寫出觀點鮮明、切合實際、分析透徹的調研報告,養成經常深入基層和群眾進行實際調查研究的好習慣,深入實際工作掌握第一手素材,發現新情況,挖掘新成果,特別是了解基層的黨員干部是什么樣的工作思路?群眾有什么樣的需求,使寫出來的東西有深度,與實際相符合。三是培養組工干部“能說”的能力。要求組工干部加強學習,學理論、學政策、學規章制度、學業務、學科學文化、學法律,擴大知識面,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工干部說話說到點子上,說到位。
五、創新機制落實好作風。一是在組織部各科室之間全面樹立“攀高爭先”的意識,目前,各科室根據自身工作實際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總結好的工作經驗。如組織部辦公室根據工作實際,譜寫了《組工干部之歌》,開辦組織部部務公開欄。信息室重新調整思路,采用重獎組工信息的形式,積極推進全員信息制,干部科率先在干部任免全委會票決制中引進幻燈片,將干部的基本情況等各方面材料制成幻燈片,推進干部考核民主化、制度化、科學化,干訓科打破傳統的課堂教育方式,將課堂搬到農村的田間地頭,增強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電教辦將組織部門的重要工作以大事記的形式制成電教片,目前正在探索建立8鄉、四街辦的網絡互通問題等等;二是各科室每周對自己本周開展的工作進行詳細的總結,辦公室組織每月進行一次先進科室評選,每半年召開一次務虛會,對半年工作進行總結,每年年底對先進科室、優秀組工干部、先進工作者進行獎勵,并對全年被評為先進科室不到兩次的科室負責人進行處理。三是對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同志,大膽放到重要崗位上鍛煉,近年來,對在工作崗位較為成熟的10多名組工干部,進行輪崗交流,加大崗位鍛煉力度,使組工干部全面了解組織部門的業務工作,成為組織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時對工作優秀的4名組工干部及時提拔重用,并通過嚴格的考核從基層選拔3名綜合素質較高、工作能力較強的干部充實到組工干部隊伍中,為創新活動和創新人才的涌現提供最優環境和最佳舞臺。
六、建好制度保證好作風。部領導深刻認識到,要加強組織部門作風建設,前提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把“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具體要求落實到組織部門自身建設中,用好的制度落實作風建設的各項要求。按照“從嚴治部、按章理部”的方針,結合xx市組工隊伍建設實際,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組工干部“進、管、用”的制度體系,編印下發了市委組織部《文件制度匯編》,制定了《組工干部言行規范》、《評議周制度》、《領導干部約談制度》、《首問負責和限時辦結》等制度;如在思想政治建設方面,建立組工干部談心交心制度,部領導每半年與干部職工交心談心一次,及時掌握了解組工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機關效能建設方面,開展建設節約型組織部門活動,推行網上辦公;在部門自身建設監督方面,落實了部風監督員制度,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街道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和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知識分子中聘請,將組織部和組工干部的各項活動置于黨員干部和群眾的監督之下,切實樹立起“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的公道正派形象。
組織部長關于組織部門自身建設講話(二)
“雙滿意”活動開展以來,組織部按照“要求更嚴、標準更高、作風更實、業務更精”的要求,扎實開展各項活動,使組工干部練就糖嘴鐵筆飛毛腿的真功夫,打牢讓“黨委滿意、群眾滿意”的基礎。
一、業務學習日常化,教育培訓練能力。一是組織組工干部每年參加不少于15天的理論、業務集中培訓;對新進人員進行不少于1周的入部教育和業務培訓;每半年對全體組工干部統一時間、統一命題、進行一次理論、業務考試。二是堅持每周三、五下午理論集中學習日制度,并結合先進性教育和榮辱觀教育,在組工干部中開展“在自己的崗位干了什么?在干部群眾中的形象是什么”大討論活動,圍繞“如何踐行組織部門職業道德規范”、“為民勤政廉政、當好人民公仆”、“知榮辱樹新風、樹新風促和諧”等主題,以座談會、大討論、講黨課、談體會、寫心得等形式,切實增強黨性修養、保持先進性。同時要求每名組工干部在工作之余多讀報紙、多看新聞、加強自學,不斷提高理論素養。三是建立和落實“講學日”制度。以開展組工干部“一人一課”為載體,要求每位組工干部緊密結合新形勢下組織工作、先進性教育、榮辱觀建設等工作,每年至少確定一個專題,撰寫一份講稿,在部門內部、黨校課堂或基層黨組織講學,鍛煉和提高組工干部的能寫、能說、能干的綜合能力。
二、主題實踐經常化,服務群眾體先進。結合先進性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教育,一是積極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全體組工干部與x鄉貧困農民群眾結成了長期幫扶對子,采用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的方法,于今年年初為12戶貧困戶購買了2只種羊,并為一戶從事縫紉加工的貧困戶送去了1000元錢,想方設法為他們盡快致富出謀劃策。三是經常組織組工干部開展義務植樹、幫助農戶給果樹施肥、拾棉花等活動,使組工干部在了解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幫助農民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增強組工干部的群眾觀念,進一步提高組工干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監督評議公開化,改進作風見成效。一是堅持落實部風監督員制度。從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黨委、退休干部中聘請了16名部風監督員,定期召開部風評議會,同時長期開通監督電話、設置意見箱、公開電子郵箱,使群眾和部風監督員通過這些渠道或與組織部部領導、組工干部面對面反映監督情況的方式,及時聽取社會各界對組織工作的意見、建議,接受各方面的評議。二是設立固定部務公開欄,堅持每月開展以“六公開一承諾”為主要內容的部務公開活動,堅持將組織工作的政策法規長期公開、經常性工作定期公開、階段性工作逐段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干部人事工作重點公開、做到部務公開日常化,增強組織工作透明度。三是實行掛牌辦公制度。為確保首問首辦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取得實效,為每名組工干部設立了崗位監督牌,開展黨員佩戴黨徽“亮身份,作表率,樹旗幟”活動,增強組工干部踐行公道正派的自覺性。四是將每年的1月份定為組織部“公道正派教育月”,每年12月的第一周為組織部門“評議周”。通過發放測評表等形式,面向工作對象、服務對象等進行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在相應范圍內公示。
四、崗位培養多元化,實踐鍛煉成行家。堅持多崗位培養鍛煉,一是去年以來選派7名優秀組工干部到自治區黨委、地委組織部跟班學習或到內地掛職鍛煉,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和才干。二是堅持內部輪崗交流制度。今年以來,對在工作崗位較為成熟的5名組工干部,進行輪崗交流,加大崗位鍛煉力度,使組工干部全面了解組織部門的業務工作,成為組織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時對工作優秀的4名組工干部及時提拔重用,并通過嚴格的考核從基層選拔3名綜合素質較高、工作能力較強的干部充實到組工干部隊伍中。三是建立組工干部黨建聯系點。要求每名組工干部每季度抽出不少于1天的時間,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學校,開展以“過一次組織生活、講一次黨課、辦一件實事、參加一次義務勞動、征求一次意見、撰寫一篇民情日記”為主要內容的“走訪基層日”活動。
五、考核考評具體化,量化標準促“滿意”。一是在開展爭創先進科室和先進工作者、爭創“雙滿意”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等“雙創”活動,從完成任務、工作質量、服務水平、團結協作、嚴格自律、開拓創新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要求每名組工干部嚴格做到周清、月結、季評、年總結;二是按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組織評議與民主評議相結合,季度評議與年度評議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組工干部崗位目標管理量化考核體系,對組工干部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工作績效、組織紀律、作風形象進行全面、準確、科學的評價。同時,每月進行一次“先進科室”評選活動,每季度對組工干部進行一次理論業務考試。考試結果與組工干部的評先評優掛鉤。去年年底,對工作成績優異、符合“雙滿意”要求的16名組工干部給予了獎勵。
六、經驗做法制度化,狠抓落實強建設。一是強化制度建設,堅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建部。及時把在“雙滿意”建設活動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總結梳理,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拓展開去。先后重新建立了《組織部部風監督員制度》、《組織部“評議周”制度》、《組織部領導干部約談制度》、《組織部首問首辦負責制》、《組織部限時辦結制》等十一項制度,并嚴格遵守和落實,以制度推動工作的落實,規范組工干部的行為。二是結合實際制定《組織部年度工作要點》及任務分解表,在此基礎上,各科室又根據各自業務制定出年度業務工作要點及詳細的任務分解,明確各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和具體責任人,把全年的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名組工干部,形成分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工作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