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明節心得及感受【精華版】
【20xx清明節心得及感受一】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鄉村。那里青山環抱,樹木蔥蘢。每年的清明節,都是家鄉的人們祭祀祖先的節日。因此一到清明節,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家鄉掃墓。
每次來到爺爺奶奶的墓碑前我都想哭,因為我總想起爸爸和我說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七歲那年父母雙亡,從此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小他沒穿過一件新衣服,沒吃過一頓飽飯。他靠親戚和學校的資助念完中學,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范學校,當上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這個小男孩就是我的爸爸。爸爸是個堅強的人,沒有因為命運的坎坷、生活的貧困而放棄自己的學業。爸爸在我學習最沒信心的時候告訴了我這個故事,我知道,爸爸是為了讓我明白了: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清明節這天,我來看望我那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我想告訴他們:“爺爺,奶奶,你們安息吧!你的兒子現在過的很幸福,他用他的堅強換來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你的孫女也會做一個堅強的人,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
【20xx清明節心得及感受二】
清明節到了,這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是不是真的應驗了唐代詩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
清明節,是我最有一次傷感的節日,我從來都沒有感到過這樣的傷感,或許這是我對先人的懷念吧。
【20xx清明節心得及感受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當我看到這句詩句時,我總是想起了許多革命先烈們!想起了的堅貞不屈,想起了的勇敢,堅強……想起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們!他們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用生命作為代價,敬愛的革命先烈們!我們向你們致敬!
是先烈們!在長城上被大炮轟出一個洞時,是先烈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同筑長城,在日本人入侵中國時,是你們與日本人頑強抗爭。先烈們你們雖然倒下了,但更多“不愿被奴役的人”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完成你們還會完成的使命。
先烈們!是你們把對祖國,對祖國中許許多多受難的同胞們的愛化成在戰斗中拼搏,努力的精神。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創建新中國!
先烈們!你們為了祖國,遠離了親人,遠離了祖國,遠離了這個世界,你們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祖國,把心中,滿腔的熱血獻給祖國!
先烈們!你們的輝煌業績!深深地刻在了歷史的記憶中,你們的事跡將化成高高聳立的豐碑!永不磨滅!永遠聳立在后代人的心中。你們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更是有了你們,我們才有現在的美好生活
現在的美好生活,為了我們提供良好教育良好學習環境,讓我們有了對祖國作出貢獻之精神。
為了祖國,我們一定要奮發圖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0xx清明節心得及感受四】
清明節期間,我跟隨丈夫回到莊浪老家,一個偏僻不為人知的小山村——大莊鄉青龍溝村,參加了掃墓祭祖活動,并深入村社農戶、田間地頭,走訪了家鄉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拉家常、話致富,開展交流,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感慨良多,現列舉二三事。
(一)祭祖
我的娘家在崇信,婆家在莊浪。往年都是丈夫回莊浪,我回崇信過節,兩邊跑時間上緊張,于是只能各奔東西、“各為其主”。今年是個例外。為什么呢?我想,我們的女兒已經上一年級了,應該回老家去看看她的爺爺奶奶,趁掃墓祭祖之際,接受一次傳統文化和親情教育,讓她幼小的心靈知道什么是親情、真情,從而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父母。說實在的,每到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在外工作、生活的游子,就特別思念家鄉和親人,想方設法尋找機會回家鄉見見親人和同學朋友,就算一天二天或者幾個小時也很滿足了。這次清明節我就感受到這種氣氛,感受到親情的可貴,感受到家鄉父老兄弟的真誠好客,感受到濃濃的鄉情。
4月5日一大早,我們從平涼出發,先到莊浪縣城,再到大莊鄉,最后沿著彎彎曲曲的土路到青龍溝村。這個村十分偏僻,零星住著十幾戶人家,依山呈階梯狀分布,歷聽說出過大人物,曾經有過青龍現身于溝底的神秘傳說,故名青龍溝。龐氏家族算是個大家族,人口也多,但由于交通不便和生活困苦大部分已外遷到新疆、內蒙、山西等地,參加拜祭掃墓活動的人只有父母和我們三人。
下午15點30分,我們一行拿著準備好的供品、檀香和冥幣來到老祖宗墓前,清理完墓周圍的雜草、垃圾。父母開始布置祭品,按風俗習慣在墓的周邊放12張草紙,同時安放鞭炮。拜祭開始,父親點燃三支香肅立在墓前嘴里念念有詞:祈禱老祖宗保護各家各戶平安,幸福,安康,老年人身體健康,財丁兩旺,生活進小康。做生意的財源廣進,工作的步步高升,事業有成,讀書的學習進步,都爭取能考上大學,等等。念叨完以后,把香插在地上,燒冥紙,奠酒,放“獻飯”,燃放鞭炮,拜祭活動經歷了約半小時。
返回家后,母親就一頭扎進廚房,不到半個小時,就端上了涼拌苜蓿和蕎面涼粉,這些都是我們愛吃的,也是母親花了幾天功夫準備的,為了讓父母高興,我們都盡量吃得很香、很多。看著父母目不轉睛的盯著我們看不夠,一種心酸涌上了心頭。我深深感到,父母老了,他們的精神安慰就是兒女過得好,兒女們經常能陪在身邊就是他們的幸福。我也深深感到,自己作為晚輩做得還很不夠,以后應該盡量抽時間帶著孩子多回家看望父母,讓他們知道我們過得很好,減少他們的牽掛,同時也讓孩子從小接受親情熏陶和孝道教育,讓她知道父母的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聚會
這次清明節回鄉的另一個收獲,就是丈夫見到了從外地回來的和在縣城、鄉鎮工作、生活的同學和校友。雖是他的同學,但我也感到非常親切。4月6日下午,我們到丈夫的母校萬泉中學參觀,重點參觀了學校的教學大樓。這座大樓是由香港愛心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資修建的,在當地影響很大,培養出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4月6日晚,大家又相約去拜訪他們曾經的班主任邵小強,見到邵老師時,大家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一個個爭相握著邵老師的手,邵老師親熱地叫著他們一個個的名字,我被這種濃濃的師生情深深感染,看著邵老師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我也由衷的為他高興。邵老師說起他一個叫周繼德學生,顯得很自豪,周繼德現在莊浪縣工信委工作,擔任副主任,他兒子去年高考考了629分,被北京大學醫學院錄取;他女兒現在上莊浪一中高三,目前在全級一直穩居第一名,并且比第二名高出30多分,按照這樣保持下去,今年考個清華北大應該不成問題。一門出雙狀元,這在莊浪歷還從來沒有,在平涼市也好像沒有。我為莊浪有著這樣的典型而驚訝,也為他們能夠心想事成而祝福。聚會氣氛熱烈,談論最多的話題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我也在心里默念,一定要讓女兒接受良好的教育,健康地成長,以后爭取考個大學,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當前,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處在學習教育、征求意見環節“回頭看”的重要時段。為此,我們把進一步了解民情民意、聽取群眾意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力爭深入基層群眾“接地氣”、零距離接觸,在與群眾密切接觸中增進感情、錘煉黨性,改進作風、提升能力。
4月7日上午,我們專門去拜訪了青龍溝村村支書——李存軍,首先了解他對黨的方針政策和組織工作的知曉情況。他說,他每天堅持看新聞聯播,看黨報黨刊,了解國內外大事。當他說起當前形勢,說起中央關于“老虎蒼蠅一起打”問題的英明決策時,豎起大拇指夸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新一屆領導,真是順應了黨心、民心,群眾拍手稱快,無不齊聲叫好。這位支書是新選任的年輕人,思路清晰,頭腦清楚,說起國家大事和黨的方針政策時,一五一十,頭頭是道,令人佩服。
他說,組織部門群眾很關注,特別是人事調整、大學生就業,因為這牽扯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他認為,組織部門應該更好地接近群眾,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想,在制定政策時,要考慮到大多數人的利益。談到基層組織建設時,他提出在村部建設上還不能很好地兼顧平衡,一些領導常去的、交通方便的村,設施配備完善,他們這類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村,很少有人來,也很少有人關注,設施不完善,加之村干部待遇低,沒有保障,教育培訓不是很及時,班子人員思想覺悟不高,內部很難管理,甚至有些村干部在涉及百姓利益的低保、五保、危房改造等方面動歪腦筋,傷害群眾利益。希望以后能經常走訪村級班子,多談心,多交流,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基層情況。
在走訪完李存軍后,我們又去走訪了幾戶村民,他們對取消農業稅、種糧補貼、村村通自來水贊不絕口,說共產黨還是好,農民享受到了幾千年來沒有享受到的好政策,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可親可愛。他們也反映了很多問題,反映最多的還是行路難、就醫難、貸款難,低保發放不公平,危房改造款項沒有享受到,政策宣傳不到位,村務不公開,村干部作風不夠好等。他們普遍希望一些對農民的優惠政策、補貼補助、村級事務能在村里公開,接受大家監督。
對于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他們普遍反映群眾路線教育很及時,他們認為,鄉鎮黨委和村委會是與群眾打交道最多的基層黨組織,干部作風的好壞對他們來說,最直接的反映來自于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如果鄉鎮干部和村干部只為自己考慮不想群眾利益,群眾根本不會擁護他們,群眾也會對黨的領導失去信心。現在黨的政策這么好,關鍵要在基層得到落實。“老虎太遠,蒼蠅每天撲面”,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工作的了解,真是太深刻了!
清明假期雖然只有三天時間,但對我的教育卻遠遠不止三天。作為一名黨的組工干部,我一定要認真思考一些問題,懷著對農村、對農民的深厚感情,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多做利民、為民、惠民的好事、實事。我熱愛這份工作,更熱愛支持我們工作的廣大群眾。他們,是我成長的搖籃,是我前進的動力,是我向上的源泉,是我服務的對象,是我永遠的依托。
【20xx清明節心得及感受五】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了,這個節日也同時伴隨著沉痛與哀思,每到這個節日,人們總會想到那些無數逝去的先烈,他們為了革命的事業、國家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雖已逝去,但他們的豐功偉績和不屈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一代一代后人的心中。
清明節期間,柳巷街道圍繞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一是組織機關干部、社區干部共同到烈士陵園為革命先烈掃墓,寄托我們的哀思;二是街道和社區利用文明網這一平臺,在網上為先烈獻上鮮花、鞠躬、留下自己的深情寄語;在轄區中小學生中開展清明節緬懷革命烈士作文征集;社區利用“五老”隊伍,在青少年中宣講革命故事,宣傳先烈精神;社區通過宣傳欄、黑板報、標語等形式倡導文明祭祀活動等。
清明節期間,人們都在以各種活動祭祀先人,寄托哀思,但也出現了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清明節祭祀本來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到了現代社會,祭祀活動中封建庸俗的東西卻仍然影響著一些人,他們把現代物欲和封建迷信色彩攪和在一起,讓淳樸的情思變得荒誕怪異。在山區,有的人在祭祀先人時,隨意點火,導致火災,使山林受到損害,環境遭到破壞,這些做法都悖離了掃墓的初衷,使清明節變得并不清明。
紀念已逝家人,關鍵在心意,時代在前進,掃墓的方法更應當文明。清明節掃墓要采取文明健康、符合時代特點的祭祀方法,把傳統習俗和善良愿望相結合,采取更加環保、自然的方法來進行充分表達。現在,網上祭祀、鮮花悼念、植樹寄哀思等無污染、無危害的文明祭祀方法已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