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收獲和感悟(通用3篇)
【篇一】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創設情境。在課堂上,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非常明確,且能服務于教學。能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限度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好動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讓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動起來,也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組織適度開放性的探究活動,啟發學生拓寬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獲取知識,積累了豐富的探究經驗。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要有獨特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課改”提倡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那怎樣當好這一角色呢?教學實踐中的許多困惑,在這次活動中,優秀老師的教學,給出了解決困惑的方法。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也就是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是什么,否定學生什么。這次學習活動的教學中,示范課教師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他們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變成靈活有趣師生互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欲。
要有高效的教學設計,有效的課堂駕馭能力。自上而下都強調為學生減負,而減負的根本在于提高課堂效率,所以要成就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要求教師對課堂進行精心的設計。一節好的數學課,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后續。要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已有的基礎和生活經驗等等,也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條件。
總之,在這幾次的觀摩活動學習中,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感謝國培計劃20xx“送教下鄉”項目培訓為我們提供這次難得的學習平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學生,提升自身素質;要不斷學習,博采眾長,積淀教學素養。為自己的教學生活增添光彩。
【篇二】
又是一年送教下鄉的學習,百名幼兒教師在市機關幼兒園參加國培送教下鄉學習。感謝國培,感謝萬寧市教育教培中心組織這樣的學校平臺,感謝為送教下鄉負責的老師們。我們在線下聽課學習,有線上分享交流,我們收獲滿滿,受益匪淺。
從事幼兒教師這些年,時刻感受到幼兒的天真可愛。幼兒每天的成長,我們的都充滿了來自一份職業的幸福感。幼兒是游戲交往中來獲得一份成長的,例如《小熊斗怪獸》這一節體育課中,孩子們在這一節課中充當了小熊與怪獸,可以從中學習提高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培養堅強、勇敢的意志品質。通過投擲和平衡的綜合學習,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讓孩子們體驗成功和合作的快樂。《石頭剪刀布》這節音樂課中,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按游戲規則進行游戲。樂意與同伴交往,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并用良好的心態對待輸贏,培養幼兒對音樂有良好的情操。在《仙人掌》這節美術課中,教師通過不同顏色讓幼兒認識各種仙人掌,并認幼兒了解仙人掌及外形特征。讓幼兒認真觀察仙人掌,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并發揮想象思維能力,畫出不同仙人掌。培養幼兒繪畫能力并對繪畫不濃厚的興趣,并產生對大自然熱愛的情感。《老虎拔牙》這節語言課中,老師通過故事激發孩子對故事內容的興趣。培養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感受故事中各種動物的角色形象和心理活動,并能通過結合肢體語言來表達故事的內容,培養幼兒對語言能力的表達。教師借助課件,角色對話,了解大老虎沒有牙齒的原因是吃了太多的糖,讓幼兒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愛刷牙講衛生的好習慣。
聽了老師們的各個領域的分享,讓我們明白到學前教育是多么關鍵的時期。在單調乏味的環境和學前教育的缺乏,容易造成幼兒在認知方面的薄弱,所以我我們應當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游戲。學前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幼兒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對個性的認知發展和終身學習具有重大影響。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學前教育能夠積極地促進幼兒體智美育德全面發展。
通過送教下鄉的學習,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經驗。愿我們每一次的學習,都能讓我們不斷提高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業務水平。感謝國培送教下鄉,讓我遇見了最美的你。
【篇三】
我雖然沒有送課下鄉的任務,但同樣是懷著一份滿滿的期待與一顆真誠的求學之心。
一、自然生態的校園風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一走進校門,讓人眼前一亮。清風徐徐,迎面而來,鳥語花香的校道,樸實無華的操場,讓人有一種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
二、語文課堂要華而不虛,語文教師要腳踏實地
“談言色變”的語文課到底該怎么上呢?如果一個語文教師想上好一堂文言文復習課,她得了解學生的情況:學生積累如何?學生理解能力又如何?所以,我一開始都覺得那些在不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復習課的老師,都是有一些“假”。但是我親眼目睹了林丹鳳老師為太平三中的老師們送教的九年級語文復習課《文言文斷句》后,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她首先引用了祝枝山的對聯斷句趣談,激發了學生對學斷句的興趣;接著,從中考考點、題型明確斷句在考試中的要求;最后是選用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讓學生進行合作自主學習,從課內的歸納學習到課外的延伸拓展,從總結方法到實戰演練。整堂課是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我想,文言文語文課堂的華而不虛,靠的就是語文老師長期腳踏實地的教學。
二、語文課要上成文化課,語文老師要做一個文化人
聽完林容生老師《我愛這土地》后,我深知自己語文知識的匱乏。看來要倒給學生的那一碗水,作為老師的不能僅靠手中的那一桶水。林老師最出彩的地方是還原詩歌語文課堂的本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這是何等的自信,才敢于瀟灑的放手課堂啊!整堂課上,林老師收放自如,許多問題都是在教學中生成的,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著實讓我和聽課老師們嘆服。有人說林老師超時了,但我要說這才是真正的語文,因為學生們和聽課的老師們都沉醉于其課堂當中。我想,要做到像林老師那樣,首先語文老師就要做一個地地道道的文化人,做到旁征博引!聽完課,我真是感慨:中國詩歌不研,連點文化底蘊都沒有,你憑什么教詩歌?
三、精彩的評課教研活動
太平三中的語文老師們對這兩堂課給予高度的評價。林丹鳳老師的課正如一場及時雨,給初三下學期的斷句復習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林容生老師的詩歌教學,給老師們今后的詩歌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我想,一堂課成敗的評價不僅在于課堂的氣氛如何?而在于它是否更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是否具有借鑒性和指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