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村聯戶心得體會精選范例
聯村聯戶心得體會【1】
從七月初到現在,我參加“聯村聯戶心連心”活動已經六個月左右了,在組長的領導和幫助下,本人在這短短的六個月時間里,已經基本能夠融入到村的建設中,較好地開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現就我參加“心連心”活動以來的工作情況,談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心連心”活動應該堅持做下去。只有堅持下去,才能繼續去深入調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工作的底子,從而制定對策,幫助解決問題;才能切實幫助所包村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扎扎實實為群眾解疑難,辦實事,引導、組織群眾脫貧致富,改變村容村貌,才能確實了解村民收入、勞作、務工、健康以及迫切需求,這樣才有利于我們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二、“心連心”工作就是要確實做好事、做實事。多為所包村的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是“心連心”工作中必須要做的。辦了實事,群眾得到了實惠,得到了切實的利益,就會更擁護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決策,干群和黨群關系會貼得更緊。當然,作為一名教師,一些“軟投入”也應去做,能夠多做的還要多做。例如,在進戶調查了解民情過程中,我和村干部一起到困難戶家中坐坐,他會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到老黨員那里看看,他會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幾句關切問候的話語,群眾就覺得政府真好,能考慮他們的感受。這些感情上的軟性投入,收到了和辦實事一樣的效果,和辦實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說明實事要辦,“軟投入”的工作也要做。
三、“心連心”工作還要理順抓牢與放下的關系。入村后,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收集到了村干部、黨員、群眾反映的很多問題,其中有村干部的作風問題、工作能力問題,還有村里的陳年老賬、地頭爭端、鄰里糾紛、婆媳不和等。本人以為,抓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個輕重緩急。如果不分主次,不管輕重,事無巨細,眉毛胡子一把抓,群眾反映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設想給予一攬子解決。這樣不僅不可能,反而會沖淡主要任務,貽誤大局。這就有一個“抓牢”與“放下”的關系。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有的要“抓牢”,有的則應“放下”。問題中屬于工作布置的任務的,就堅決“抓牢”,主抓、狠抓;不屬于所布置任務或是與之聯系不緊密的,就可以“放下”,緩抓或不抓,也可以反映給鎮黨委、政府或有關部門去處理。即使是屬于所布置任務的問題,也不能齊頭并進,也要有先有后,分個緩急。
四、“心連心”工作就是要依靠干部和群眾。我們在村里開展工作,不能單打獨斗,很多工作最終還是要依靠村干部、全體黨員、全村人民群眾來組織開展和實施,而最主要的還是要依靠村委干部。例如,召開會議要依靠他們去召集,上項目要依靠他們去實施,開展活動要依靠他們去組織等等。依靠村干部開展工作,要對他們信任、支持和尊重。當然,依靠不是依賴。我們參加“心連心”活動是肩負著黨委、政府的重托,在依靠他們開展工作的同時,還要負責任地幫助他們提高素質,增強戰斗力,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黨委交給我們的任務。經過近六個月的觀察和分析,我感到,張格莊鎮權家村的村委領導班子還是很團結的,村委書記很有號召力,是可以依靠的。與此同時,我不斷地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去開展工作、解決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聯村聯戶心連心”活動,我虛心向群眾學習,向基層干部學習,向實踐學習,的確有了很多收獲。從群眾和身邊干部身上,從工作實踐當中,我學到了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堅忍不拔的工作勁頭,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等等。今后,我會在繼續向農民群眾學習的同時,積極配合福山區委、區政府和張格莊鎮鎮黨委采取措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為農民朋友多辦實事、辦好事,改變落后的生活習慣,把文明之風吹向農村。
聯村聯戶心得體會【2】
通過積極參加“聯村聯戶心連心”活動,通過調查研究,我初步了解了一些村情民意。走訪中,我比較注意調查研究。通過走訪,收集到了不少農民深切關心又無力解決的問題,認真思考了張格莊鎮下官村發展中的一些共性和熱點問題,開展了一些社會調查和走訪活動。雖然我生在農村,但長期在外學習工作,現在農村的條件、環境、現狀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僅僅憑印象、憑經驗已經不能準確把握農村工作的特點了,難以適應“三農”工作的需要。
不到農村不知道,一下基層才知道,農村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農村工作事情非常具體,雞毛蒜皮一大堆。我經常跟著村組干部到村子里看看問問,慢慢熟悉環境,經常和村民促膝交談,虛心向他們學習,到村子里進行村情民意調查,了解農民關心什么,需要什么。
張格莊鎮下官村屬城郊結合部,經濟相對發達,目前正抓緊小康村的建設,大多數農戶基本不干農活或干農活的時間很少。我所包片的農戶,土地大部分被征用,針對他家的實際情況,走訪中,我主要是幫助他們做點農活。針對村里部分土地被征用,農民失地、農民外出打工的實際,對該村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發展城郊經濟我作了一些調查,可以說,這些調查雖然是初步的,但卻是活生生的,是在的文件材料中讀不到的。
今后,我會一如既往的關注他們的發展,有需要幫忙的時候,我仍然會通以前一樣,隨叫隨到。
聯村聯戶心得體會【3】
通過觀看學習甘肅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重大決策精神,我系統地學習了關于甘肅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相關資料和各級領導關于甘肅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重要論述,并深入基層廣泛開展了調研,感觸頗深。下面,我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談幾點體會。
從20xx年開始,在全省開展以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為主要內容的“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新任省委書記王三運2月8日在省委會上強調,“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要分期分批進村入戶,把握節奏,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回”,保持全年工作的連續性,最終使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
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執政為民,說到底就是要切切實實為基層群眾解決問題、謀取福利。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進村入戶,走到群眾當中去,接接地氣,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以脫貧致富。甘肅省委決定在全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正是加快全省脫貧致富步伐的實際舉措。此舉,一定會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把握節奏,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分期分批進行,保持工作連續性,一步一個腳印,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幫群眾脫貧致富,否則就成了“應景之作”。
不難看到,現在有些干部“進村入戶”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人到位了,心思和精力沒有到位。雖說該看的地方看了,該去的地方去了,就是發現不了問題,對基層的情況若明若暗,心中無數;有的下去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拿著“框框”找素材,“時間一到、馬上開道”,“材料到手、拔腿就走”;還有的下去后,閉門造車想當然,蜻蜓點水瞎糊弄,指手畫腳亂指揮,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給基層添了亂,引起群眾不滿。省委書記強調進村入戶要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回”,就是這個道理。
本人以為,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決不是單純的為了“密切黨群關系”而“大下基層”,搞“一哄而上”,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幫助貧困村、特困戶群眾“脫貧致富”,這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也是甘肅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初衷。因此,對于領導機關來說,如何“進村入戶”,這既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是一個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問題。
從技術層面上講,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回”,就是要注意選派“精干得力、解決問題”的人下基層,確實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不加選擇,讓一些平庸低能的人下去,雖是遍地“機關大員”,恐怕也難以幫助基層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更別說能讓群眾脫貧致富了。
從作風層面上講,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回”,就是就是要堅持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一致起來,把到位抓與抓到位統一起來,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這樣,最終才能使干部真正受到教育、群眾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