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總結與感想(精選3篇)
大學四年總結與感想 篇1
四年對于一個人來說,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當是人生中最風華正茂、最美好、最值得懷念的時光。從進大一的懵懵懂懂到大四的后知后覺,似乎還沒有完全做好到社會上拼搏的準備。盡管從過去的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犢不怕虎轉變到現在敏銳多思、穩重淡定,可是從心底里還是有一種畏懼。因為不清楚自己的實力和潛力,倏然有種腳踏半空的感覺,所以對未來有一種既新奇又害怕的心理。
但不管怎樣,我們到了這個十字路口,就必須選擇一條路繼續前行,這樣才是一個準職場青年應該有的決斷和勇氣?鬃釉唬何崛杖 N蚁朐谶@花花世界、滾滾紅塵中,如果我們能做到每日一省就很不錯了。大學四年教會的不是我們學到了多少書本知識,而是學以致用,自學為先,興趣第一。然,這其中最關鍵的兩點就是心態和思維?煲厴I了,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說的話也很多。在此,我想對自己過去的四年做一下簡單的總結,也不枉了這四年的錦瑟華年。
第一,關于學業。學習乃學生之本務,所以無論是哪個地方哪所學校,都會始終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知識就是力量,不學知識就等于在削弱你未來的力量。從小到大,我對這一點倒是挺自覺的。小時候,覺得學習是件快樂的事情,因為學到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而且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但從高中開始,我認為學習是一種負擔,各科布置的作業很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題,每天的睡眠質量都很差。雖然各科表現不俗,可是我卻怎么不快樂,感覺這是一種應付,不是真正的求知。盡管平時各科成績都不錯,可是高考卻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名落孫山了。從剛進大學開始,我迷茫彷徨了好一陣,一再地質問自己。雖然這個校園不大,也沒多大名氣,但是它唯一的好處,就是能讓自己慢慢磨練自己的韌性,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和思考。上了大學之后,我發現自己的思維發散了許多,不是關于幻想,而是關于理性。慢慢地習慣了在老師講解的時候,能夠更多地灌注自己的想法,學習的重點不是在于多,而是在于精,這一點至今仍需努力。
所謂“學到老,活到老。”然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應該學習本階段該學的和未知的知識。大一到大四,我們還是學了不少課程,文學課能夠提升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專業課能夠讓我們了解一點職業領域的常識,公共課能夠讓我們知道時下應該關注的事情。大一大二課程不多,可那時卻是最勤奮最靜得下心來學習的時候,因為到了陌生的環境,只有自己沉靜下來才有適應的能力。那時每天認真地學習英語,背誦單詞短語,濃厚的學習氛圍,讓自己能有一種安定之感。大一大二為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努力的學習,所幸在大一下學期提前考過了英語四級,之后報考的六級要么是考場發揮失誤、要么就是沒時間復習準備。計算機二級也是考了兩次才通過,第一次是因為筆試差兩分重來,第二次那一個月可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學習,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以為大一大二把過級考試考完之后,可以輕松許多,沒想到大三大四又要為專業課而繁忙,雖然學得不是很精,但是能夠了解基本的知識就夠了。每科表現差強人意,還缺乏“溫故而知新”。最重要的是要學以致用,把所學知識能夠和實際結合起來,比如廣告學、攝影攝像這兩門課,盡管沒有那些專業的學生學得精深,但這確實很考驗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我覺得這樣才有趣有用,所以每次題目設計花的力氣不算小。
第二,關于人脈。對于人際交往這一塊兒,似乎很多人都在說“有了人脈,就有了資源,所行之路必定寬廣。”但是,人脈再廣,你若沒有真正的實力也是白搭。還未進大學之時,就有朋友時常對我說,大學是個小社會,各人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但是對于我來說,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大家學會了彼此諒解、彼此包容,就會和諧很多。不過我這四年所接觸的人當中,也沒有遇到多么復雜的人,即便是有,也不會對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我相信人性本善。
我一直信奉“君子之交淡淡如水”,雖然沒有遇到過什么知音知己,但是也交到了幾個要好的朋友。只要清楚你怎樣對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你。這是一種相互相依的關系,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更何況是人類這樣本身很復雜的群體。跟班上同學的關系還算說得過去,每個人都是那么的親切和諧。人在交往中都會有摩擦,即便是很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但是我認為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沒有一點裂痕的話,那么我們就不會有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深切體會。這四年中,我也有遇到過不愉快的時候,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后,還是陽光雨潤,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過不去的橋。
總的來說,這四年下來還是認識的人不算少,也不算多,但是真心感謝他們。感謝老師、感謝同學、感謝朋友、感謝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能在這么大的世界中積聚在這么小的一塊地方,就是一種緣分。大學四年,讓我學會了忍讓與包容,體諒他人就是體諒自己,為人達觀才會實現更遠大的目標。
第三,關于生活。校園生活總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對于我這個好靜的人來說,參加的校園活動就比較少了。參加過羽毛球比賽,盡管實力尚可,卻經驗不佳,還是沒有殺進決賽;參加過職場精英大賽,雖進了復賽,又未進入決賽,不過這種比賽太泛化,沒有突出重點和著重培養人才的方式,整個比賽下來,我就覺得是在不停的自我介紹,評委也不是很專業;參加過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也慘遭淘汰,雖然我的口語不怎么好,但是我的故事卻寫得很動人;參加過詩文寫作大賽,最后也石沉大海。所以說,付出和收獲很多時候是不成正比的。自己也開心過,也失望過。不過,比賽重在參與,勇氣可嘉,這是時常鼓勵自己的話。
日常開支上,我也很節儉。大學期間兼職不多,既然沒有很好的做到開源,那就只好節流了。該吃飯還是要吃飯,該花的錢還是要花,但是花錢要用到刀口上,不能憑一時興起,就掃購一些對自己沒有多大用處的東西。從初中讀住校開始,我就開始記賬,直到現在也保持著這樣的習慣。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要清楚自己的錢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哪個月用得多,哪個月用得少,就知道以后該怎么計劃花錢;二是要時刻銘記“花錢容易找錢難”,這些錢都是父母的血汗錢,是從他們的牙縫兒里擠下來的,作為子女要明白他們的不易,要學會感恩。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的錢就是給自己用的,而應該思考這是生活給自己的考驗。
第四,關于獎懲。大學四年,肯定有過歡笑,有過郁結。不過,現在這些都是過眼云煙,只記好的,忘掉不好的。首先,是關于班干部。做過兩年的紀律委員,這的確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不過到現在我還是認為我盡力了,每個人我都認真對待過,對老師、對同學我都做到了公正,至于別人是怎樣的想法,現在多說也無益。不過大二的時候,還是獲得了一個學院“優秀學生干部”的榮譽稱號。從小到大,我都在班里擔任要職,小學當班長和語文課代表,初中是兼班長、紀律委員和物理課代表三職,高中當過歷史課代表和數學小組長,不過越大就越不想進入這些是是非非,或許是難得清閑吧。
其次,是關于獎學金。大一第學期從未想過要拿獎學金,也不是太在意這些。那時候還不懂大學考試的模式,只是想著一學期也沒怎么好好學,那就期末的時候考好點,回去之后就不至于不好過年。后來基本上每學期都有拿不等次的獎學金和單科獎學,雖然獎金不多,但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小小的獎勵吧。當然,在每次評比獎學金的時候,也會羼雜些不快,但總體而言還是好的。自己會慢慢看透一些事情和一些人,漸漸地,自己也不會對這些事情那么上心了,有些人記憶好,考試就能考得很好,有些人記憶就不怎么好,考試相對而言就考得不是那么好。凡事只要是自己盡力而為就行了,何必那么較真呢。有些東西是你的就永遠是你的,不是你的就永遠不是你的。真正需要的是真才實學,能豐滿羽翼的就是各方面豐富的知識,而非紙上談兵。何況,現在用人單位看的不是你拿過多少獎學金,得過多少榮譽稱號,而是你實際工作的能力。即便你曾在學校叱咤風云,到了社會上你還是得一切歸零重新起步。
第五,關于興趣。都說興趣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對于這一點,現在想來是毋庸置疑的。有了興趣,就有了自學奮發的動力,至少能讓自己找到一些事情做。興趣就是充盈自己知識的最好途徑。大學四年,唯一不變的興趣,就是看書。大一大二還多讀點,大三大四因為專業課多了作業多了就少于讀了。不管是看什么樣子的書,只要是自己感興趣又是自己未知的,就能填補自己很大的一塊知識空白。有時興致所來,就會寫上一兩筆,算是聊以慰藉吧。以前自己很不喜歡看書,寫作也頭疼,后來在高中的時候,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所以現在才會喜歡讀點閑書、史書、哲書。其實除了這一項,我還有很多種興趣,只不過人大了,就會歸于沉靜了,在此就不必多言了。
第六,關于現狀。大四最后的學習生活快要結束了,我的大學生涯也很快要落下帷幕了。雖然現在為自己找工作而煩惱著,但是我堅信這只是暫時的,每個人都會經歷類似的階段,所以盡量想辦法讓自己心氣平和,不要受外界打擾。只要做好現在手上的每一件事就好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聰明的人不會杞憂明天,而是把握當下。盡管自己意識到自己現在還有很多的不足,還有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到手,但是我會趁最后的時間努力地彌補,能補多少就多少。關鍵是要有一種淡定從容的心態,活到老學到老才是真的。雖然沒有考研,但是不管是考公務員,還是考教師,抑或是找工作,我都會盡量去嘗試,盡力就好。
第七,關于未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關于未來的美好藍圖,對我來說也不例外?墒俏腋杏X它有時是那么清晰,有時又是那么模糊。因為這個世界在不斷的變化,未來誰都說不準。我只能說我還是按照常人的過法活著,對于未來不要想得太遙遠,最多定個十年計劃、五年計劃之類的職業規劃。一個好的人生規劃,對于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夢想和現實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的,所以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大學四年我們看到了很多,聽到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然而自己真正思考的卻不是很多。人生的每個階段要做每個階段的事情,現在的我們就是要做校園生涯中最后的拼搏,只有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才能鎮定地對待明天。不管我們以后的生活會是怎樣,但我希望我們都不要失去方向,不要迷失自己。職業生涯中,方向是其關鍵,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過的是什么生活,才會努力去奮斗。大學這四年,我雖然過得平平淡淡,但卻很踏實。學到了很多東西,學會了反思,學會了包容,學會了達觀,我想這樣就夠了。在大學生活還未謝幕之時,我會對這個校園最后由衷地說一聲“謝謝”。
大學四年總結與感想 篇2
轉眼大學四年的生活就要結束了,走在校園里看著熟悉的財經樓、大學生廣場、籃球場、圖書館,不到一個月就要離開這個熟悉的環境,此時的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浮想聯翩。
畢業,在我看來,是一種解脫,但同時更是一種折磨。這是一種二律背反,難以條分縷析,即便是費盡唇舌,也難以一語中的,給出一個令自身滿意的畢業時的心情結論。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領會其中的酸甜苦辣,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很難有感同身受的體會:畢業,就意味著離別,更意味著選擇,也意味著責任,還有其他難以預料的很多因為畢業,就要馬上離開熟悉的環境適應陌生的城市;因為畢業,就要開始領會生活的艱辛,面對繁雜的關系和莫測的人情;因為畢業,就要感悟離別的痛楚,與昔日的同窗分道揚鑣。
總的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是我人生里最重要的四年,收獲最多的四年,我想它肯定是最讓我回味的時光。
大一,自由。
9月我考進了湖北民族學院,專業是會計學,9月11日,我終于是一個人離開了家鄉到學校報到,心中滿是自由的喜悅,大學的生活果然跟高中的三點式不一樣。大學里到處都是自由的空氣。
1、美化寢室大賽。
大一開學不久,學校就開始舉辦美化寢室大賽,當時我們住在十四棟,大賽動員后我們幾個男人就開始準備了,首先是參觀高年級的學生寢室,看看他們是怎樣裝扮自己的家,參觀后,我們就開始了我們的“室內設計”:美化生活空間,展示文明風采,寢室的室友們熱情極高,田文超寢室長帶領大個,wait等幾人到舞陽壩買回來了剪刀,裝飾紙,等等;貋砗笪覀兙透砷_了,很隨意的設計卻體現了我們寢室的文化與水平,頓時寢室潔白的墻壁和天花板讓我們設計得浪漫非凡,只見天花板上一個巨大的丘比特神箭直射入同樣一個巨大的心字,門上大扁變成了“騰龍閣”,我們現在早已搬到了十一棟,不知道那十四棟的“騰龍閣”三個字還在不在,雖然最終我們寢室只是評了個三等獎,但是我們大家都很開心,并在其中感到了純潔的友誼與自由,F在想來,我們是肯定沒有那激情了。
2、學吉他。
還在中學時受到當時老狼校園民謠的影響,對吉他那個神秘得可以發出很好聽的聲音的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中學緊張的學習生活一直無法讓我擁有一把。大學來了,好!機會來了,學校有吉他協會,我報名參加了,國慶的時候我給自己買了一把吉他和自學教材,并參加了吉他協會的培訓班,每個星期天的下午,財經樓的一間教室唧唧喳喳的聲音,就是我們在學譜彈琴,由于當時我強烈的愛好,進步很快,不到一個月,我已經可以邊彈邊唱了,以后的日子我就是沒有課了,就拿出它來把玩。“那天,黃昏,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老狼的《戀戀風塵》至今還在耳邊回響。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自由,那時的我感覺非常充實非常自由,當然也非常的快樂,F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當初很愜意,盡管現在早沒有的彈吉他的興趣。
大二,迷茫。
大一快樂的生活很快就結束了,一轉眼就是大二了,人到大二,對學校對同學也都熟悉了,沒了大一的鮮艷的感覺了,對學校,對社會有了牢騷,我也開始迷茫了,英語成績自認為不是很好,學習非常的認真,想把英語趕起來,但在大一結束時還是難逃厄運,一不小心英語被掛了彩,心中滿是后悔自己為什么不好好爭爭氣。但已是悔之晚矣,重修,兩百塊啊,同學們,就這樣打了水漂。
3、逃課。
關于逃課,我想但凡是個大學生就有過這經歷,只不過每個人逃課的次數,逃課的理由,逃課的說辭不同罷了。我大一的時候很乖,什么課都不逃,還天天去做早操。高年級的學友經常給我們灌輸象什么“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等不良思想,看著逃課的同學甚是佩服,心想他們真勇敢,居然逃課,就不怕被逮著挨批評嗎?每逃課回來之后,他們就開始講述逃課以后的經歷,諸如打cs,砍傳奇,泡妹妹,吃火鍋等等,說的時候眉飛色舞,唾沫亂噴,好不幸福的樣子。這些都讓我對逃課十分向往。大二時,由于我們的英語老師是剛剛外語系畢業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買棒棒糖我們吃,跟我們一樣學生味十分濃,于是我選擇了在英語課上實現我逃課的夢想,不過那時候內心十分痛苦,因為我覺得英語老師挺漂亮的,就這么逃了實在是有付紅顏。不過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棄她而去,逃跑了。到外面的街上亂轉悠,也不知道該干點什么好,就是很興奮,心里直感嘆,外面的人要比教室的人多多了,外面的陽光要比教室的燈光舒服多了。后來是早操也不要求做了,逃課也多了起來。
4、談戀愛。
是不是人一到了大二就開始了談戀愛的選修課,不管你談不談,即實質上有沒有女朋友,總有那么些風言風語調侃一下?上У氖,我沒有女朋友,這也是我大學的最大的遺憾了,還好的是,我沒有因為沒有女朋友而不快樂。這時候班級的組織活動,都是平平常常的就過去了,沒有了大一的那種激情了,也沒有什么的深刻印象。寢室的室友也好象有幾個是在這個時候有了女朋友,盡管我的室友有的有了女朋友,但是我們寢室的還是一呼百應,參加寢室集體的活動積極,只能怪我們寢室有深厚的感情了,即使是女朋友也不能阻擋我們階級友愛,后來,我們搬了寢室,我們12人仍然選擇同住一個集體。
5、喝酒。
大二學會了喝酒,其實喝酒沒有什么學不學的,只是大二,我的印象就是以我們寢室為單位喝了很多次酒,拿了獎學金有酒喝,四級pass了有酒喝,同學生日有酒喝,班級聚會有酒喝,喝酒的時候求得片刻麻醉,忘掉所有。記得在香香飄,酒桌上我們觥杯交錯,發泄著我們的年輕。大家拿著蛋糕,臉上,鼻子上全是乳白色的牛奶,大家吵著鬧著,演示著青春的悸動。
大三,學習。
人總是要學習進步的,人到了大三,對學校,對社會的滿腹牢騷變成改變自己,改變命運,這時候的我喜歡趴在圖書館,一悶就是一天,上課也積極了許多,主動跟著老師的思維轉動,課本也認真的去看,弄懂了才是自己的,這段時間同學們也多是注重學習了,搞得太少的幾個逃課的人也找不到同戰斗的同黨,只好乖乖的去上課,大三的課程也是最重的,沒有其他的時間了。
6、cpa
大三的時候,全班有80%的人報考了注會考試,注會考試俗稱“魔鬼”考試,可想而之考試的難度和及格率的低,但再難再低每年都有人過關。過關的人付出的辛苦得到了回報,沒過關的人付出的艱辛不比過關的人少,可卻得不到回報,那種感覺真的很痛很無奈。記得那個夏天,考研的幾個同學與我們考注會的同學全部在3302,教室里總是很安靜,同學們都埋著頭在備考,清晨,是朗朗的英語讀書聲,晚上,是同學們討論的聲音,大家把關于學習上的討論總是安排在晚上,互相學習,互相請教。學習氛圍很濃,態度也是真誠。雖然最后的戰績我們都很差,但是,那種學習的認真的態度,那個暑假的3202教室總是讓我追憶。
7、模擬實習
進入大三不久,一年一度的會計模擬實習就開始了,記得那個政法樓6樓的模擬法庭變成了熱鬧非凡的“中原機械廠財務部門”60個會計在為中原機械廠處理一年的帳務,原始憑證審核,計帳憑證的填制,審核,過帳,登帳,成本核算,科目匯總表,直到最后生成三大會計報表,同學們都干得不亦樂乎,四個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收獲的接觸實際自己動手能力,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正式上崗前的“軍事演習”,是大學專業知識查漏補缺。
8、financial accounting
大三學年經過一年的西方會計的學習,financial accounting介紹了大量的會計基礎知識,例如會計的各種常用名詞,會計日常記賬的概念、方法,三大財務報表的分類及數據分析方法等,其中許多內容對于后續課程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雖然會計原理,會計知識我們多是知道,但是financial accounting是全英文的而且些會計處理,經常會遇到些英文生詞,而且中西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學好這一部分需要我們必須做到認真聽講。 financial accounting 是聶海濤老師教的,他很認真負責,學習要求也相對較嚴些,這些都使我們受益匪淺,因為在后來的大四的所實習的一家深圳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時,一家客戶要求審計時提供的是外文報表,幸虧這些報表在financial accounting 見得多了,做起來還算不是非常難。
畢業了,呵呵,行程可才剛剛開始
大四,思考
進入大四的最重要的兩個內容,我認為就是寫學士論文和畢業實習了,一個是對大學四年的專業總結,一個是對離開學校甩開課本獨立挑戰社會的準備,一個是總結過去,一個是展望未來。“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很好地詮釋了思想與命運之間的互動關系。我現在越來越清晰的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很多問題是根本沒有答案的,答案是什么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have a good question.
9、學士論文
我們老師跟我們講,學士論文是合格的本科畢業生撰寫的論文。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準確地掌握大學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或一個難點,選擇題目還應避免過小、過舊和過長。要寫一萬字的學士論文還真不是件簡單的活,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是指一個人讀的書太少,所以到要用的時候就感到江郎才盡,到了我寫論文時才實實在在的體會到了它的深刻含義。我選擇的論文題目是“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研究”這一篇論文從選擇課題到開題報告,從收集資料到確定論點找論據,從寫提綱到出初稿,從反復修改到最后定稿,從多次的找指導老師請教到論文答辯,沒有哪一個過程是輕松的,也沒有哪一個過程是簡單的。寫論文我的最后的感受是,使出渾身解數,運用十八般武藝才終于弄出點“研究成果”。我想我們做了畢業論文的目的并不是在于論文做出后你有一個什么樣的結果,而最重要的是在整個論文的寫作中對我們的所學與所想進行一個必要的歸納與總結。
10、畢業實習
2月到5月我在深圳市中洲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實習,兩個多月的實習生活讓我有了非常多的心得與體會,這些我在實習報告里做了總結,這里我只說兩點。一是作為一名實習人員最好的學習其實就是學生兼職工作。二是實習最大的感受是撲面而來的巨大的壓力。工作時間長與累是我從未體會過的,所有的年度審計都在年初的四個月里做完,每個夜晚,大樓的保安都會親臨我們的辦公室1407,讓我們登記人數,直到后來連他們都變得對我們熟悉而麻木了,因為我們永遠是最后離開大樓的一群人,天天如此。但也不僅僅是工作時間長那么簡單,別以為時間拖的長就可以降低工作的密度和效率。在這么長的時間內都是密密麻麻的工作在等著你。所以,工作效率是最重要的。我很佩服在深圳的那些事務所里做的人他們從不是悶著頭在那里苦做個不停,人家一做起來速度麻利的不行,但是會不時的放松自己,這樣,效率也更高,經常超額完成任務。我想,這才是professional的表現呢。所以說,如何調整自己能適應事務所里這樣大負荷工作量的挑戰,才是最關鍵的。
大學四年總結與感想 篇3
《大學》為四書之首,短短兩千多字,引發了我諸多方面的思考:古人對德育的重視,如何做一個內心清明以德潤身的人,浮躁的社會中如何靜心,該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等等,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書。我感受最深或引發思考的有兩方面:格物和格局。
格物致知,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解讀王陽明的講座中,著名的“陽明格竹”,當時只知道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儒家專門研究事物道理的一個理論,真實的意義已經失傳。這次讀到了它的出處——《大學》中的八目——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論述的“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此段,但其內涵依然沒有釋義。王陽明“格竹”,是對格物致知的一種誤解,先格物才能致知,但格物絕對不是只盯著一個東西看,我個人的理解,格物或許是生活經驗的積累,對世間萬物在認識、探索、了解的基礎上,探究到事物的原理,探索出其發展的規律,進而逐漸形成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自己的知識和價值體系。好比當老師,所讀書目,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越是多,才能獲得知識,才能給別人知識。現如今靜心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多數人都喜歡讀朋友圈里的心靈雞湯式的美文,自認為這是屬于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其實這種沒有體系的閱讀,并不能在頭腦中形成任何的體系,反而會令人失去自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第一句一路向上,拉開了儒家格局,開啟了儒家立人的高遠之路。它告訴我們,大學之道的第一步是要把自己本有的德性明亮起來,恢復它的天然本性。
不僅如此,人人不僅要恢復自己的德行,更是要用這種德行的光輝去照亮別人。所以《大學》所立足之點,不僅僅是如何修身,更有治國安邦平天下。儒家的思想,從來不只是獨善其身,更是兼濟天下,這與儒家一直倡導的入世雖然有關,但其意義更是為后世標明了人生的處身立世之道。
不僅有強烈的自律意識,更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是高境界,大格局。便如佛教佛法有關于“小乘”與“大乘”之別,小乘佛法只度自己,不管他人,著重自己解脫,而大乘佛法著重利他,既自度,又度他人。其實教師便是一種度人的職業,做好這個職業,“明明德”是基礎,“親民”更是必要,這才能為社會實現“至善”,在如今社會,能做到“明明德”已是少之又少,“親民”更是身外之事,更不用提“至善”了。但是,教師不能,教師必得有兼濟天下的心志,才能教育出胸懷家國的學生。退一萬步說,任何一個普通人,我們或許做不到“親民”,至少做到“明明德”,何嘗不是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一直很喜歡一句非常有情懷的詩:位卑未敢忘憂國。格局要大,做事要穩,內心要靜,立身要正,正是大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