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背影心得感悟400字(精選3篇)
學習背影心得感悟400字 篇1
學這篇課文前,我也已略略地讀了幾遍《背影》,而感覺是平平淡淡,甚至覺得有些無聊。于是慢慢地,《背影》也就沉入了記憶的谷底——忘卻了,不再注意。哪怕它是寫了如《匆匆》這般深刻散文的朱自清的作品,也毫無感覺。
而這次,翻開初二的語文書,這篇《背影》又映入了我的眼簾,隨著老師細細咀嚼,卻突然令我感慨不已。這才發現,之前的閱讀是因為沒有用心,所以沒有感覺。那普通的,肥胖的,甚至丑陋的背影,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腦海,難以忘懷。
于是——感動了。
可是通讀全文,我卻找不出這篇文章在寫法上的過人之處——猶如流水,緩緩而過;也沒能找到多少我們品析了幾年的好的修辭手法——猶如行走,步履沉穩。無非是買些橘子,送兒上學而已。我大為驚異。
為什么,它仍是那么感人,那么深摯?
我思索著,隨著生活的繼續。
————
又是一個周末,回到家,見到了爸爸媽媽。質樸的話語,溫馨的生活,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吃飯了。當爸爸轉身為我盛飯時,我正拿著筷子,伸向香噴噴的飯菜。不經意間,我瞥到了爸爸的背影——稀疏的頭發間隱著白發,彎下的身軀不掩歲月的痕跡——我呆了,那不正是朱自清筆下的那個背影么?
那熟悉的,充滿了愛的背影,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終于明白,《背影》所蘊含的,打動千千萬萬讀者的力量,便是真實!
是的。真正感人的,是情,而情由生活來。生活啊,生活是可以虛假的么?《背影》的每一個字,都浸在生活中,所以情,浸在《背影》的每一個字中!
我戰栗著,在真實的力量下。心的意識,模糊了~~
不知,是遠方還是近處,我看到了一位作家。一盞舊舊的油燈,燈光搖曳在桌上;一枝斑駁的鋼筆,懸在泛黃的紙上。顫抖著吐下最后幾個字:
“朱自清
10月”
一滴淚,浸濕了紙的第一行——
背影
學習背影心得感悟400字 篇2
開學第二周,我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朱自清的一篇名作《背影》,《背影》以其感情真摯自然見長。“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哪些角度易于學生領悟文中滲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在上這堂課之前,我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以下是我上完這節課后的幾點反思:
一、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層次后,我帶領同學們直奔課文第6段,重點品析了“望父買橘的背影是如何刻畫的”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找描寫背影的句子,品析動詞描寫的妙處,歸納人物特定環境下細節描寫的方法。此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很高,紛紛舉手,品詞品句很精彩。緊接著,在課堂的下半段時間里,我還設計了請學生“表演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這一環節,學生們高昂的積極性再度被調動起來。我班的許秀雨、陳茂、郭虹余等幾位同學經過認真揣摩課文中的精彩詞句,表演時很投入,把父親攀爬鐵道時一系列的重要的動作表現得非常到位。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師生之間的互動相當之好,原本顯得有些枯燥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笑聲不斷。這樣不但做到了分析課文時重點突出,還很好地做到了寓教于樂。
二、接下來,緊扣兩次流淚,體會父子間深沉真摯的愛是本節課的難點。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學生是很難進入意境的。在課堂上,我積極引導學生聯系當時的背景、路上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所做的幾件事,還有文中父親說的5句話來體會。一層層地引導著學生進入意境,體會到作者當時流淚的復雜心情:這是理解的淚、感動的淚、幸福的淚、憐惜的淚、自責的淚、依戀的淚。
父愛如山,沉重而深情,小編希望大家對父親的愛多一點,或許每一個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只是自己不懂得而已。
學習背影心得感悟400字 篇3
這是南山下的一潭,一潭清白的水,絕不隱含半縷雜塵,容不得一刻喧囂……
他祖上是官僚大家,而待他出生前,家境早已敗落,他沒有逢上一個盛世,也沒有遇上家族的繁盛;因而它沒有染上紈绔習氣,保留著品質的原生態。“少時壯且厲”,也有“撫劍獨行游”的豪情。然時運不濟,或是與官場格調不入,宦途不過祭酒,參軍的小官,高也不過彭澤令,閱盡了官場百態,他揚揚身上的灰塵,決定離開……
質本潔來還潔去,他是仙子,凡間又怎么可以玷污他清潔的羽毛呢?“世與我而相違”,躬耕隴畝,從此與塵俗分道揚鑣:“曷不委身仼去留?”宦海沉浮,也不再牽掛。廟堂之高,是那方濁人的樂土,宦海爭榮,不過寵辱窮通。淡漠了繁華,他決定離開,遠離那些許久不懂的俗套,遠離這紛紛擾擾,自由自在……
巍巍的南山,就如同他自己,寧靜,超脫而安詳。這里沒有環境污染,因而,只有這兒,可以把詩人塵封,詩人著,農民著。他屬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他在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忙碌;他得意于“飲壺殤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的灑脫,他是閑云老鶴,山林野老……
原本也可以不事農桑,歲晏余糧,卻不期于富貴,仼環堵蕭然,簞瓢屢空,不易薄志!窮則獨善其身,不能兼濟天下,則守拙歸田,在黃土里尋找自己的詩行;種一通菊花。或許淳淳的菊香還不能蕩滌污濁的王朝,而詩人早已陶醉!
菊花叢中,留下一個永恒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