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讀后感(精選6篇)
祖國讀后感 篇1
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早年留學美國,用優異成績考取了博士學位,成為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專家。他在火箭研究發面很有進展,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教授。在美國,金錢、地位、名譽,他都有了。錢學森一聽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便辭去工作,準備回國。但美國當局命令他不準回國,美國海關硬說錢學森是間諜,他受到當局無止境的迫害。即使從拘留所里出來后,他的信件受到檢查,行動受到限制,電話受到監聽,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就這樣,他堅持斗爭了5年,得到了世界各地正義的人們的支持,周總理指示代表在中美大使會晤上提出關于錢學森回國的問題。美國當局最后迫于壓力,只好讓錢學森回到祖國。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到非常的生氣,美國當局憑什么可以隨意扣留人,是誰下令可以扣留的?這太不講理了!但是,錢學森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仍然堅持與惡勢力作斗爭,堅持為祖國的發展作出貢獻,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啊!如果他沒有熱愛祖國,決心用雙手建設祖國的信念的話,他不如在美國過安逸的生活呢,從這里更充分地體現了錢學森的優秀品質。作為新時代的主角們,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祖國讀后感 篇2
今天,我品讀了《祖國,我終于回來了》這篇課文,令我十分感動。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后,放棄了美國的一切,執意回祖國報效祖國。結果受到了美國政府當局的阻撓和迫害,他卻沒有屈服。最后在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下,他終于回到了祖國。
這篇課文,令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句話“每天晚上……就下降了十幾公斤。”讀到這里,我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美國用這種方法迫害錢學森,阻撓他回國,可錢學森并沒有屈服,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敬佩的力量和精神。從“就”這個字,我感受到了錢學森受迫害的程度和他堅定的毅力。我們應該學習他那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拳拳的報國心!
從“然而……回到祖國去”這句話中的“不斷”這個詞我體會到了錢學森回國的欲望有多么強烈。從“提出”這個詞我體會到了他回國的信念有多么堅定。從這句話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錢學森并不懼怕美國的迫害與阻撓,他心中只堅定這一個信念,那就是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他這種精神讓我想起了我國的一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在祖國困難時挺身而出,不怕外國人嘲笑,毅然接受任務,為祖國爭了一口氣。他們是中華的驕傲,是祖國的自豪。這些偉大的功臣們,為祖國獻出了畢生的心血。吃水不忘挖井人,當我們在強盛繁榮的祖國懷抱里茁壯成長時,又怎能忘這些先輩?又怎能忘這些為中華的明天嘔心瀝血的英靈?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啊!
像先輩們學習,熱愛祖國!頑強拼搏!讓世界知道我們中華,知道中華的少年!
祖國讀后感 篇3
我激動,我憤怒,我忍無可忍地讀完了《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為錢學森爺爺打抱不平,為美國政府感到恥辱。讀完后,我仿佛又聽到了錢學森那堅定的呼聲: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
當錢爺爺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知道祖國需要他們,準備立刻回國時,美國害怕了,美國移民局拘捕了他,折磨他,想方設法阻撓他回國。錢爺爺在美國當局的阻撓和迫害,毫不屈服,無論何種阻力也不能熄滅他報效祖國的決心。后來,經過朋友們的募捐,雖然保釋放了出來,但行動受限制,信件受檢查,電話被監聽。歷經五年的斗爭,經過千辛萬苦,錢爺爺才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到達北京的第二天,他望著天安門城樓激動的喊:“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我終于回來了!”
多么強烈的愛國熱情啊!錢爺爺放棄了放棄了在美國的金錢,地位,名譽,要知道金錢、地位、名譽這三樣東西是很多人奮斗一生的目標呀!可錢學森卻可以為了祖國而放棄這些,我想這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而且每天晚上,看守人每隔10分鐘就來開一次燈,使他無法休息,半個月時間里,他的體重就下降了十幾公斤。即使這樣,錢學森卻始終堅持要回到祖國,他的精神難道不是可貴的嗎?多么強烈的愛國情感啊,錢爺爺為什么放棄已經擁有的金錢、名譽、地位,為的就是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他讓我懂得了愛國的含義,讓我懂得了那句“愛國高于一切”的含義。那時中國是多么貧窮,而美國,是多么有錢有力的國家。他寧愿放棄美國富有的工作,毅然回到貧窮的中國,為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可以看出,他多么熱愛祖國啊!
可是現在的富強讓多少人掉進錢眼里。他們以貪污和腐敗為榮,為了一己私欲而千方百計的弄虛作假,他們忘了,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建立在多少人寶貴的生命之上。他們怎么能和那些偉大的愛國人士相提并論呢?
我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學生,雖然不能做到像錢爺爺這樣的愛國,不能做到岳飛的精忠報國,文天祥的青史留名,詹天佑的獻身鐵路,但我們可以努力讀書,做一個有用的人;節約能源,為家庭減輕負擔;保護環境,讓周圍變得更美好……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學習錢學森那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報國之志,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和人民!
祖國讀后感 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感到很悲傷。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主要講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年輕而富有才華的的音樂家肖邦被迫離開了自己的祖國。來到法國巴黎,他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工作。疲勞加上憂憤,年僅39歲就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彌留之際,他還想著自己的祖國,他請求他的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他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讀完后,我陷入了沉思······
我想對肖邦說:“我很敬佩你,你真偉大、真勇敢,可你這么有才華,才39歲就與世長辭了,我感到很惋惜!”
我每次在電視上看到當年日本侵略者來攻打我們中國的時候,有些人賣國求榮做漢奸,他們為什么就不愛自己的祖國呢?我很氣憤,跟他們比起來,肖邦真是太偉大了。看到肖邦,我就想起愛國人士——岳飛,他是我最佩服的英雄人物;我還想到了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他從荷蘭侵略者手中把祖國寶島臺灣搶了回來。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還好我們的先輩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今天的我們才能享受國家的免費義務教育,吃著免費的營養午餐······
國家就是我們的家,只有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她那強勁的臂膀才能使我們不會被欺凌、受壓迫,肖邦的悲劇才不會在我們身上重演。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后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強大些吧!
祖國讀后感 篇5
我對語文書里的每篇課文都印象深刻,可我對第三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最情有獨鐘。
課文講的是波蘭偉大的音樂家肖邦為了自己的國家在外長年奔波,最后不幸去世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其中,有十分之九的土地落到了可恨的沙皇俄國手里。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1830年11月的一天,20歲的肖邦告別了親人,坐著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可在不遠的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和同學前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老師埃斯內爾為肖邦譜寫的樂曲《即使你遠在他鄉》。埃斯內爾還送給了肖邦一個意義重大的禮物——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對肖邦叮囑道:“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啊!”“這個銀杯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接過禮物,回首望了望華沙城,坐上馬車,急馳而去。
肖邦在外國,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祖國,可當他聽說波蘭軍隊被沙俄軍隊打敗后,悲憤欲絕,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
此后,肖邦不停地工作,已經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的肺結核又復發了。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住姐姐的手,用最后的力氣說道:“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就這樣,一代偉大的天才便與世長辭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看完這篇故事,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肖邦彌留之際說的那句話:“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這句遺言是那么感人肺腑,這好像是肖邦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的極致表現。至死不忘祖國,這就是偉大的肖邦!
從這則故事中,我也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就像曹植所說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國家有難的時候我們就應當為國捐軀,應該把死當作像回家一樣。只有有了這種愛國的思想,我們活在人世上才有意義,在社會上才能立足,才會照亮我們人生的道路,指導我們前進的方向。
祖國讀后感 篇6
錢學森是一位非常熱愛祖國的科學家,在中國歷史上永遠記載著錢學森為了回國這一艱難的旅程。
錢學森早年留學美國,在火箭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1950年9月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立刻準備回國,可是美國政府卻無條件將他扣留,并每晚每十分鐘就有人來開一次燈,讓錢學森無法休息。經過五年的奮斗,錢學森終于回到了他所熱愛的祖國。
從這篇文章中我體會到錢學森爺爺非常熱愛祖國,為了回到祖國,他可以忍受五年的痛苦,真是值得我們學習,為了能給祖國出一份力,為了能讓祖國變得更強大,錢學森爺爺一直默默地學習,為的是這一天的到來。
錢學森爺爺不僅熱愛祖國,還未新中國除了不少力!剛回國時就為一所科研學校買了做科學所需的工具。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國的心,只要祖國的科學力量強大了,才能讓整個中國發展起來。他還一直默默地捐獻著自己的金錢:1千、3千、100多萬港幣。是什么力量促使他捐出那么多的錢,還是那顆愛國的心。他不僅造火箭,還造了航天飛船,,這是新中國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飛躍。錢學森爺爺為我們為祖國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有一顆善良、樂于助人的心,更重要的是他那愛國的精神。
現在,有數也數不清的人在為祖國的將來而努力,而我們更是祖國將來的希望,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