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導游詞(通用3篇)
鎮遠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您們來到素有“文化之州,生態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美譽的貴州旅游!我是此次活動的導游,大家叫我 導就可以了。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正是懷著這樣喜悅的心情向大家介紹我們即將開始的行程。我們今天要欣賞的是享有“中國最具影響力旅游名縣”、“中國十佳旅游古城”、“中國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國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譽的千年古城——鎮遠。(參考資料:宜昌到鎮遠旅游線路安排)
鎮遠,位于貴州東部,全縣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48%。千百年來,她以山川奇秀、風光秀麗、文化內涵深邃、侗族苗族民俗風情濃郁而聞名遐邇。
說到鎮遠,我很自豪的`向大家介紹和她有關的五張耀眼“名片”。
第一張名片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鎮遠是在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早在2280多年前,漢高祖就在這里設置了“無陽縣”。可見鎮遠的歷史是十分久遠的。大家可以看看車窗外,碧綠如帶的舞陽河水穿城而過,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倒“S”型,把鎮遠城一分為二,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天人合一的太極圖古城風貌。所以很多朋友也把鎮遠稱為“太極古鎮”。
第二張名片是國家風景名勝區——舞陽河。
舞陽河總面積約400公里,流經鎮遠境內93.7公里。舞陽河的美就美在它原始的自然生態和高峽平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并描繪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水墨畫。因此,鎮遠又被中外游客譽為“東方威尼斯”。
第三張名片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
各位朋友,大家請看,這組依山而立、貼壁凌空的古建筑群就是著名的青龍洞。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貴州境內建筑規模最大,構造最精巧,融儒、釋、道三教為一體的古建筑群落,既有園林韻味,又具寺院風格,不少專家贊譽她是一幅“宋元明畫山居圖”。是我國古建筑洞窟群落中離城最近而又最能保持山水園林本色的一處得天獨厚、引人入勝的游覽勝地。
第四張名片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平村。
和平村原為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日軍戰俘收容所。當時,這樣的收容所全國只有兩個,一個在西安,一個就在鎮遠,F在只有鎮遠的和平村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更顯得彌足珍貴。
和平村先后關押日軍俘虜700余人。在這里,日本戰俘受到了人性化的管理和教育,受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和感召,一部分有覺悟的日軍俘虜志愿組織起來,積極從事反戰宣傳。和平村從此名揚海內外。80年代,原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工作隊隊長長谷川敏三等先后三次重訪故地。他們一進入鎮遠,就屈膝跪地,頂禮膜拜。他們滿懷深情說鎮遠是他們的“第二個故鄉”。他們表示要教育自己的子女親屬及千千萬萬的日本人——要與中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戰!
第五張名片是濃郁的民族風情名片。 鎮遠是一座“以軍興商”的城市,是一座“移民”城市,更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鎮遠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中原文化、民族文化、域外文化在這里滲透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包容性文化,素有“傳統文化迷宮”美名。這里居住著漢、苗、侗、土家、布衣等多個民族,民族風情濃郁。至今這里還保存著幾百年前寨寨有長號、戶戶吹嗩吶的尚寨鄉土家族部落,侗族的“三月三”歌節,苗族的“六月六”吃新節和端午龍舟節等,都是世代相傳的萬人盛會。在縣城南39公里處,還有一個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的侗寨——報京。這個中國最大的北侗村寨可謂世外桃源,是貴州第一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村寨,也是人們體驗古樸民族風情的最佳選擇。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好了,朋友們,鎮遠古城是一部厚厚的書,要說的還有很多。她歷經千載滄桑,至今古韻悠悠。相信您一定會愛上這座美麗的水邊古城。
鎮遠導游詞 篇2
鎮遠縣位于貴州省東緣,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4℃,年降水量1093.3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面積1878平方公里,人口近24萬人,縣城面積約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萬人,是一座歷史悠久,物阜境優的`文明古城,是國家批準的黔東南州民族改革開放試驗區所轄縣市之一。
鎮遠──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融佛、儒、道三教文化內涵于一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吸引了國內外大批游客觀光、考察。全縣對外開放旅游的歷史文物名有200余處; 自然風光景觀景點300余處;民族民俗文化風情點有3處。鎮遠旅游資源以其山川奇雋秀、野風光秀麗、歷史文化內涵深邃、侗族苗族等民俗等民俗風情別具風采,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欣賞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鎮遠縣明確了“加強農業,強化工業,振興旅游,富民強縣”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引資抓突破,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為重點”,不斷完善外商投資政策,改善綜合投資環境,加大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調動各方力量,以實干取實績,有力地促進了鎮遠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目前外來 投資企業已發展到30余家。
鎮遠導游詞 篇3
過去,鎮遠有“六牌十巷”的說法,F在古城中還保留著9條古巷道,這里叫沖子口巷,宋元時期因鎮遠設州、建府成為古黔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逐步被人們開發出來。由這里開始,我們將隨處看見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的山地建筑和許多深宅大院,以及著名的“歪門斜(邪)道”和迷宮般的巷道網絡。來到這里會有人問,為什么巷道名稱叫沖子口?問得很好,相傳很久以前,有個漁民的兒子,是從上游沖下來的。漁民撿得后,取名水生并精心把他撫養成人。后來,水生長大成人,考取進士當了大官。他沒有忘記養父母的撫育之恩,不僅為他們養老送終,還出錢修建碼頭和巷道,就是為了紀念他的養父母。所以,人們就取名為“沖子口”。
譚鈞培老宅
這個四合院曾經一度叫“兩湖小學”,原是兩湖會館的子弟讀書的地方。然而,在此之前呢,這個四合院早年是一個姓譚的人家修建起來的。大家可以看看這些石刻,很有寓意。從下面看,這像茶幾的是寶鼎,意為四平八穩,上面的花瓶代表平安,瓶上蓮花盛開,瓶中插著三種兵器,寓意連升三級,最上面是蝙蝠,蝠、福諧音相通,意思是有福氣。整個造型,代表榮華富貴。這種石刻,在黔東地區的古民居中找不出第二處。后來,譚家果真出了一個大官名叫譚均培,曾任翰林編修,鄉試同考官,江西道監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漕運總督、江蘇織造,巴西國換約大臣,云南巡撫兼署云貴總督等職。譚鈞培很受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賞識,除賜一品冠服進京陛見外,還下詔賜宅。在今天的大菜園修了一座很大的四合院,光緒皇帝為其親筆題寫“中丞第”三字匾額。于是舉家遷往新居,才將老宅賣給兩湖會館。后來到云南任巡撫兼云貴總督,為官清廉死于任上。除此而外,譚鈞培一家還有“一門三翰林”的美譽,即他與兒子、侄兒三人都進過翰林院。
何家大院
何家大院,系明代建筑。位于沖子口古巷道內,占地面積94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前后兩個院落,相傳為明初鎮遠蠻夷長官司長官何惠的私宅。該院背依石屏山,座北面南,大門卻開設在西南角上,大門處有單檐門罩,下有青石條門框(俗稱石庫門),為典型的高封火墻四合院。 據乾隆《鎮遠府志》載:“何惠,由宣慰田大雅保授任鎮遠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長官。洪武年間,奏請修建氵舞溪橋(即今祝圣橋),以利往來,詔從之!庇纱丝梢,何惠奏請修建氵舞溪橋,是得到朱元璋的批準的。從而見證了鎮遠是古代“滇楚鎖鑰、湘黔咽喉”的重要戰略地位。
由于當時建橋設備差,加上山洪肆虐,永樂初何惠再請修建,同樣得到永樂皇帝朱棣的批準。后來,在整個大明王朝中有屢修屢圮的記錄,反反復復修了200多年,幾乎與明朝同呼吸、共命運。清代也反復修建過幾次,直到清雍正元年(1723年)建成后,完好至今。清光緒二年(1876年),鎮遠知府汪炳璈在橋上建魁星樓,題寫對聯三副。其中一幅:掃凈氵舞溪煙,漢使浮槎撐斗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過橋來。不難看出,鎮遠歷史上是“西南絲綢之路”,無愧“西南一大都會”之稱。不管怎樣說,何惠是古代鎮遠修氵舞溪橋的第一人,功不可沒。
何氏祖先與古思州蠻酋田氏家族有極深的淵源,得到田氏的器重。何氏家族的興衰成敗,在于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命運。其后人何濟、何瑄曾擔任過鎮遠土知州。明正統四年(1439年)改州設府,何瑄任土同知,奉旨世襲。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改金容、金達蠻夷長官司為鎮遠縣,設流官后,何氏基本上沒有實權了。
經歷到民國時期,何氏民居曾一度改為江姓。被一個曾經當過*軍隊旅長,名叫江榮華的人占有。
江榮華見舒萬齡的舒祥泰醬油廠生意紅火,非常眼熱,并且產生嫉妒心理。江榮華于1942年9月18日,在后院開辦了“華陽”醬油廠。為了收買人心,拉攏社會力量,意圖搞垮舒祥泰醬油廠。便在開業那天,設了十幾桌海參魚翅席,宴請當地政要、鄉紳、奸商、地痞、惡霸等。在酒席上提出:“此次開獵(業),意在一翎(指舒萬齡),望在座諸位多多關照!边于門前貼出“優惠三日”的告示,以此吸引鄉民。
盡管如此,江榮華始終不懂技術,不善經營,使華陽醬油廠生意蕭條。他見舒祥泰醬油廠依然紅紅火火,產品遠銷貴陽、湖南洪江等地。便心生歹意,串通當局將舒萬齡的兩個幫手(舒的外甥)抓進師管區當壯丁。幸得親朋好友奔走說情,舒萬齡花了200塊大洋方才了事。
江榮華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于1944年5月4日,勾結鎮遠專署稽查所誣陷舒氏以“囤積私鹽,擾亂經濟,破壞抗戰”的罪名為由,抄沒舒祥泰醬油廠巖鹽7926市斤,罰款4萬大洋,還將舒萬齡抓進大牢。這種做法有悖常理,頓時輿論嘩然。重慶當局又怕再次爆發類似“黔東事變”之類的事件,便密令鎮遠專員劉時范“善后其事,發還抄罰財物”。鎮遠當局卻陽奉陰違,久拖不兌現。有知情人勸告舒萬齡,不如將捐款拿來做善事,總比落入黑手強。于是,舒萬齡向鎮遠當局提出捐款修橋之事,鎮遠當局迫于無奈,只好把抄沒舒萬齡的財物如數拿出來修橋。適逢*60大壽之期,便取名“介壽橋”。橋并沒有修好,工程款就沒了。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繼續把橋修好,即現在的新大橋。
何氏民居,曾經作為鎮遠縣中醫院,F在作為民居賓館對外開放,環境優雅,適宜文藝界人士創作、寫生的棲息地。當然,各種層次的游客也可以體驗一下過去的豪門大戶的生活方式,在此休閑、度假。
傅家民居
傅家民居是座很典型的四合院,院中保存得比較好,兩百多年來,一直由傅家的傳人居住著。
現在,我們看這階梯和大門,這就是著名的歪門斜道了,本來,這種座北朝南的房屋,應以中軸線開設正門的。但是,在鎮遠像這種四合院很難看見開正門的地方。這是什么原因呢?據說與風水學有關。鎮遠的民居屬于山地建筑,那么,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這一帶的房屋正好是位于山之南,陽剛之氣很旺盛,若無陰氣調和,必然有虧損。所以開大門很有講究。地理先生根據這個原理,選擇朝東南,或西南方向開大門。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財不露白啦。試想,這大門敞開著,如果你只在過道上往里看,能看見什么呢?只能看見很少一部分東西吧。這種情況與北方的四合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的地方。北方的四合院中規中矩,以中軸線開設大門。但是,為了讓外面的人無法窺視里面的情形,便在離大門不遠的地方,修上一大堵墻來遮掩,這墻叫作影壁或照壁,其原理跟開歪門是一樣的。
進了大門之后,在這個不大的天井中,有兩道階梯,一道是隨著廊下通往客院,一道是直進中堂。這里面不僅隱藏學問,而且反映出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首先,我們仰頭看見“良弼名家”四個金鉑大字。從字意思來看,就非同等閑。良弼是良相的意思,弼有輔佐的含意,是朝中大臣才能稱弼。用輔佐二字解釋,則是宰相之類的大臣才能擔當得起輔佐的重任的。而“名家”兩字就不難理解了。那么我們看,正房是六扇精雕細刻的門窗,前面有幾步階梯,如果是沒有一定身份的人,只能走廊下通往側院客房。但如果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就可以從這里往上進客廳里面,主人只開兩扇門即可。假如是極其尊貴的客人,則另當別論。六扇門就會全開,尊貴的客人由主人陪同從正中的兩扇門中進入客廳,其他隨行人員從兩邊進到客廳里。
大家可以看看這些雕花,粗看時它們仿佛是一樣的。但若細看則有所變化和不同,雕花多以寓意吉祥的種類呈現在我們的眼前,還有室內擺設的家具,都是明清時期的東西。另外有一些藏品或工藝品,不僅讓人能觀賞,而且也可以讓游客購買。別看這是個不大的天井,如果我們假設它是一個鏡框的話,我們看到里面裝進了什么?是不是一幅水墨山水畫呀?這就是古人聰明之處,不僅能通風采光,還能借景供人觀賞。
由此可見,傅家的起點是很高的。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顯示著傅家的興衰史。最初,傅家由棄官經商起步,曾經風光一時,云南及湖南省都設有分號,就連云貴鏢局的籌建都得經過傅家老爺定奪,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直到晚清及明國時期,傅家連年遭到不測,才開始衰敗下來,最后能保住半壁江山也就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這一帶很能讓人迷失方向,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到大街上去了。有人說鎮遠的古巷道猶如迷宮,這話一點都不假。我們看到的這個建筑叫“水星祠”,以前是供祀龍王爺的地方。每當干旱之年,城里的鄉紳,百姓都要匯集在這里,祭祀龍王爺,祈求降下甘霖,讓五谷豐登,風調雨順,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當然,不是干旱之年也要來祭祀的。在農歷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要殺三牲,做道場,那道場也是夠熱鬧的。遇上好年頭,得請戲班唱戲,演戲的地方是在河灘上,搭上臺子,唱他兩三天是常有的事情
這里有一個豆腐作坊,保持著原生態工序,當地人稱的“嫩豆腐,”也叫豆花。大家不妨品嘗品嘗。也許喝了這里的豆花,會給你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