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演講稿(精選5篇)
醫德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內科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醫德醫風譜寫和諧樂章》。
古人云:醫無德者,不堪為醫。
唐朝藥王孫思邈也曾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這些說到的都是大家很關心的醫德醫風問題。那么,到底何為醫德?顧名思義,醫德就是醫護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而醫風,也就是醫德的具體表現,是整個醫護行業里應該有的良好的行業風氣。
一直以來,人們都親切的稱我們“白衣天使”,把我們比作生命的使者、健康的衛士、愛神的化身。然而,隨著經濟和物質建設飛速發展,科學技術也大有進步,有些人的精神面貌、道德規范卻走向反面,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開始淡泊,在行業作風建設的認識上產生了誤區,表現為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服務意識不強,對病人檢查不仔細,診療不認真,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缺乏責任心。目前問題較多的有給病員開大處方、檢查多、用好藥多、費用高,給病人增加了負擔。這些問題都屬于醫德問題,雖是少數人的事,但其影響不可低估,它使醫患之間產生了鴻溝,甚至互不信任,直接影響到醫療衛生戰線的形象,同時還會對黨和政府造成不良影響。可以說,醫德、醫風的好壞是社會風氣好壞的反映,醫德醫風更是全民族整體道德素質的重要表現。可見,這場關于醫德醫風建設的戰斗是多么的重要!這更是一場持久戰!
說到現在,我們到底該如何從核心下手有效地進行醫德醫風建設?首先,我們必須要堅持“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必須牢固地樹立救死扶傷的思想意識,必須具有“視病人如親人”的崇高精神,“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窗口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要切實轉變觀念,從語言、儀表、禮儀、服務及職責等方面實行規范化管理,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其次,我們要加強專業技術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我們業務技術水平的高低與疾病治療密切相關,為此,我們要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醫學技術學習,刻苦鉆研,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另外,對于醫患溝通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多看,多問,多關心,態度要溫和,當你哪怕注視著病人的時候,所傳遞的信息便是溫暖的關懷,當你用心了的時候,是會被感應的,這樣醫患相處會變得更輕松。
事實表明,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醫德風尚,對于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的優質服務,提高醫療質量,技術上精益求精,起著重要的作用。模范軍醫呂士才,有一次遇到一位因工傷斷了手指的急診病人。由于斷指時間較長,接活沒有把握,值班醫生正在猶豫,呂士才同志聞訊趕來,檢查后說:“工人把病人送來是希望我們搶救的,不做怎么知道行不行,不行要做著看,就是保存一個手指也是好的。”他立即上手術臺,這樣,經過努力,終于使這個工人存活了四個手指,病人和工廠都感激萬分。這中間,既有醫術,又有醫德的作用,尤其是后者,使手術得以及時進行并獲得了成功。
高尚的醫德情操是我們醫務人員開發智力,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追求真理,發展科學的積極促進力量。它能激勵我們為解除患者疾病而積極思考,刻苦鉆研和忘我勞動,使醫療衛生工作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們必須要樹立這樣的信念,我們的醫療行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xx年6月26日星期二
醫德演講稿 篇2
愛心通過細節體現,細節具有愛心才會發生作用。許多微小的細節積累到一起,產生的結果將難以想象。
帕布斯·海恩提出的飛行安全法則認為: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法則強調兩個層面:第一、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結果;第二、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
我想,海恩安全法則不僅適用于航空界,也適用于醫療界:一是醫療安全的保障必須注重有利于和不利于患者疾病轉歸的任何細節;二是醫者自身的素質和職業的責任心才是保證醫療衛生事業正向發展的航標。而細節和職業素質永遠是醫院文化的精髓,是人類社會文明與和諧的標志。
細節是平凡的、具體的、零散的。如一個意念、一句話、一個身姿、一個動作、一件小事等等,細節很小,容易被忽視,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
近一個階段以來,我院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認真組織實施“讓細節感動患者”服務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活動中立足臨床實際,想方設法改善條件,不斷推出切實可行的服務舉措,如使用多功能體位墊、迷你型撐被架、吹氣球鍛練肺功能、提供床上用活動餐板以及定時定點為臥床病人翻身拍背刺激咳嗽、打飯喂飯、剪指甲剃胡須等等,不斷細化工作流程,盡量增大陪伴和與患者接觸、溝通的時間,用同理心去換位思考,用愛心與慈憫心去體貼和幫助患者,以更加人性化、細致化的服務滿足病人在院期間日常生活所需,以期將患者的痛苦減小到最低限度,將舒適提升到最大程度,積極致力于改善、提高患者適應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細節體現著自身素質,細節代表著醫院形象,細節決定著成功與失敗,諸多細小護理舉措已成為我們隨時都能完成的舉手之勞。
細節又是醫院文化的標識物。醫院細節文化貫穿在醫患關系的始終。
醫患關系本身是一種發生在互不相識卻利益相關的陌生人之間的人際關系,是一種敏感而又特殊的關系。就醫患關系曾做出這樣的指示:“醫患之間必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因此,作為醫患關系主要方的我們,為了患者的早日康復,必須首先做到信任患者、支持患者、尊重患者、配合患者,并在工作行為的一點一滴中去體悟、去證明。德高望重、年過七旬的戴松茂主任,時時處處為患者著想:“患者家庭困難,一定要為病人計劃好每一筆費用,要合理用藥,絕不能增加病人的負擔”、“兩小時之內必須將病因搞清楚,我現在就打的去請蘇北的專家會診”“護士長,一會兒我上手術臺,你按慣例把這個紅包還給患者家屬,讓家屬放心” …… 碩士研究生李子恢主任,面對臭氣熏天、污濁不堪而身受重傷且健康狀況不明的流浪漢,沒有絲毫的猶豫,沖在戰斗第一線,為流浪漢修剪一寸長的指甲、剪剃污穢粘連的頭發、清理全身衛生,以便立即手術治療。在病房你會常常聽到護士這樣的聲音:“王大爺,我叫戴明慧,您就喊我小戴,我今天負責您的各項護理,我會常常來看您,有事要喊我。”“王大爺,您往左邊躺,我來給您打‘開塞露。’”“白奶奶,你把我剛才我講給你的直腿抬高鍛煉再做五次,好嗎?”這些都是工作的點滴、工作的細節。而點滴和細節中一定蘊含著什么……
細節還是醫德風尚的核心。
一個醫院的醫德文化建設程度是影響醫院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這方面的建設卻離不開作為醫院個體的每個醫生護士、每個醫技、藥劑及窗口服務人員的醫德表現和展示。細節滲透于醫護患者的經歷過程,言談舉止中無時無刻不折射出醫護人員的文明與素養程度,代表著醫院的文化,無聲地表白著醫德風尚。醫者或是患者,在舉手投足間都是其思想意識的外化,言語表達中都是其心靈的畫像。在醫患關系之間,我們不能改變對方,唯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細節源于態度,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對待患者,會帶來更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果;學會用心做事,充滿活力與創造性的完成工作,將一定會成為一個值得患者信賴的人。
醫療行為規范中述到:“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佛教中又有這樣的經典故事:在地獄生活的眾生,每人手持一米長的筷子,可越是饑餓著急,越是無法順利的將面條吃到自己嘴里,而天堂的人們同樣是手持一米長的筷子,不同的是,他們都會很有愛心的相互將面條喂到對方的嘴里。一個偉大的智者說:世間所有的快樂都來源于希望患者快樂,而世間所有的痛苦都來源于希望自己快樂。學會悄悄地、主動地為患者做一點一滴絲細微小的好事,試著去真誠地幫助患者,當這一切完全發自你的意愿時,就會感覺到這是件多么快樂的事,你的心靈就會得到回報——一種清凈、溫暖的感覺。面對患者像對待自己的孩子、父母一樣,傾注全部熱情,將每個患者都看成是我們職業生涯中必須細致對待的人,用耐心、用利他心為患者認真做好每件小事、每個環節,而不去計較它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歸。有德才會有愛心,有愛心才會有細致入微的素養。將復雜的事一步一步做,將簡單的事認真做,將重復做的是事創造性地做。讓細節感動自己,讓細節營造愛的氛圍,讓細節促進患者的康復。今天明天,時時處處……讓善德主宰你我的身心,從點滴做起,自凈其意,踐行德由心生,德生智慧、德生富貴。一滴水可現陽光,窺一斑而知全豹。讓我們從無數個平凡的細節做起,不折不扣執行各項規范、制度;加強思想品德的修養,多看書,看好書,用修養的言行證明和反照自己,正如孔子所說:“吾日三省我身”,堅持不懈,不斷串習養成優秀的習慣,充實和積累精神資糧。因為:細節決定著醫療安全;細節決定著醫德文化;細節決定著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與文明!
醫德演講稿 篇3
大家好,我是醫院的一名護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大愛無疆,醫德無價。自我懂事記憶起,就立志做一名白衣天使。那時尚且年幼,并不知其中要歷經的艱難和付出 。而今,時光荏苒,白駒過隙,驀然回首間赫然發現自己已經在醫院的B超室默默奮斗恪守了整整四個春夏秋冬。突然對命運充滿感激之情,能實現少年時期朝朝暮暮的愿望對人生而言實在難能可貴。很多同我一般大小的人都已被經濟發展的洪流和物質沖刷的現狀攪合的完全遺忘了最初的追求。我慶幸,慶幸自己還可以一如年少時那般明媚上善地做個仁心醫者。不質問付出,不苛責回報,只把一顆尚在跳動的心臟貢獻給我摯愛的事業和需要這份貢獻的萬千百姓。為人民服務。于我而言,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口號。它是我準備用一生捍衛堅守的原則,亦是我唯一的信仰。
什么是利,什么又是益。我以醫者的靈魂和共產黨的秉性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解釋。利是對人民的千百之利,益是為了病人的億萬之益。對于國家,對于人民,對于我們所生存依賴著的大環境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極其渺小,甚至微乎其微的。能被社會需要,能為人民所用,能在黨的醫療事業中做出貢獻,能夠和病人一起從苦盡走到甘來,我知足,并且欣慰。從醫,自古以來都是件良心事。如果連我們都要被大眾觀念里的膚淺利益驅使,那么,還談何做人?
醫德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高尚醫德,彰顯天使本色》。
巍巍云頂山麓,滔滔沱江河畔,瑞光寶塔旁,淮洲古鎮中,矗立著金堂縣第二人民醫院。醫院秉持“誠信、仁愛、創新、高效”的經營理念,牢記“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精心打造優質示范工程,全力以赴救死扶傷,千方百計妙手回春,成為一方群眾健康的守護神。在我們醫院,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無論是在科室,還是在院辦,都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刻苦鉆研,恪盡職守,銳意進取,精益求精,用愛心和行動詮釋著“創先爭優”的深刻內涵,用醫德和醫技踐行著“人民醫院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身為縣二醫院的一員,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對于“創先爭優”,我有著自己的解讀,那就是:一切為了患者,為了一切患者,為了患者的一切,竭力做到“三好一滿意”,弘揚高尚醫德,彰顯天使本色。
選擇了從醫就意味著選擇了平凡和辛勞,沒有絢麗的鮮花,沒有如雷的掌聲。節假日很少與親人相伴,下班晚點成為家常便飯。病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家園。作為新時代的醫務工作者,我們責無旁貸,無怨無悔。既然時代賦予我們重任,我們就應當義無反顧,嚴謹篤學,苦練技能,內強素質,外塑形象,掌握先進的醫療技能,具備良好的醫德醫風,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虛懷若谷,愛崗敬業,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努力成為“當世華佗”“現代李時珍”,送走瘟神,驅除病魔,為化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如果我是一名護士,我將以南丁格爾為楷模,視病人為親人,以“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噓寒問暖,優質服務,關懷備至,精心護理,成為群眾心中的“提燈女神”“健康天使”,堅定決心,樹立信心,幫助患者戰勝病魔,早日康復,以健全的體魄擁抱生活,笑迎人生。
如果我是一名醫生,我將以白求恩為榜樣,勤學不怠,崗位爭優。學習他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精湛醫術,努力掌握醫學專業知識,不斷提高醫療業務水平,以高超的醫術為病人解除病痛;學習他爭分奪秒、救死扶傷的敬業精神,病情就是命令,病人就是親人,為病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及時提供最專業、最安全、最放心的醫療服務;學習他全心全意、情系病人的崇高醫德,以病人為中心,尊重病人,關愛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學習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牢記職責,不辱使命,堅守崗位,任勞任怨,以消除疾病痛苦為己任,真心真意為每一位病人服務。
今年是黨的九十華誕,就讓我們唱響“山歌”給黨聽:不負時代重托,身體力行地實踐“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莊嚴承諾;牢記黨的宗旨,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砥礪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高尚醫德。我們將以真誠的奉獻精神,用溫馨的微笑,用高超的醫技,恪守我們神圣的誓言,締造人間愛的真諦。“但愿世間人無病,哪怕柜上藥生塵”。以實際行動創先爭優,銳意進取,勇于創新,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提供優質的服務、高效的服務、群眾滿意的服務,一起共創金堂縣第二人民醫院輝煌燦爛的明天!為黨旗增光添彩,為“天使”增色扮靚,為醫療衛生事業美好的明天,矢志不移地奉獻青春,奉獻激情!貢獻智慧,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醫德演講稿 篇5
古人云:醫無德者,不堪為醫。
唐朝藥王孫思邈也曾說: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這些說到的都是大家很關心的醫德醫風問題。那么,到底何為醫德?顧名思義,醫德就是醫護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而醫風,也就是醫德的具體表現,是整個醫護行業里應該有的良好的行業風氣。
一直以來,人們都親切的稱我們“白衣天使”,把我們比作生命的使者、健康的衛士、愛神的化身,所以作為青年醫務工作者,無論我們面對如何重大的災難,我們每一位青年醫務工作者,一定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認真履行白衣天使神圣的職責;以滿腔的熱情,科學的態度,無畏的精神投身與防治疾病的斗爭中。沒有恐慌與害怕,因為我們相信科學一定能夠戰勝疾病。我們的堅守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為了一種沉甸甸的責任。
我們必須要發揚“高尚醫德、純潔醫風”的院風,必須牢固地樹立救死扶傷的思想意識,必須具有“視病人如親人”的崇高精神,“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窗口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要切實轉變觀念,從語言、儀表、禮儀、服務及職責等方面實行規范化管理,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
高尚的醫德情操是我們醫務人員開發智力,努力學習,勤奮工作,追求真理,發展科學的積極促進力量,它能激勵我們為解除患者疾病而積極思考,刻苦鉆研和忘我勞動,使醫療衛生工作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我們必須要樹立這樣的信念,我們的醫療行業才會有更好的發展,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天使的愛就是為了那陽光下那一張張燦爛笑臉的永恒!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我和我的同伴在平凡而神圣的崗位上,一顆紅心,滿腔熱情,把白衣天使無私的愛獻給熟悉而陌生的患者,在醫生和患者之間架起一道理解的橋梁、感情的紐帶、美麗的彩虹。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