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導游詞(精選5篇)
楠溪江導游詞 篇1
楠溪江由北往南曲曲折折貫穿整個永嘉,是浙南地區最令人神往的一片山水。登山探幽、漂流賞水,甚至只是漫步江邊,都讓人不忍離去。而點綴其中的古村落中,舊時的書院、宗祠比比皆是,頗有韻味。尤其是春夏之交,溪流和田園如夢似幻。
在楠溪江的上、中、下游共辟有8個景區,中游地帶的獅子巖景區內的巖頭鎮是游人的食宿大本營,游人可乘坐由此開往各鄉鎮的班車四處游覽。鎮上普通標間平時百元上下,不過節假日可能有較大的漲幅,且最好提前預訂。旅游區內的幾個主要景點玩下來大概需要兩三天,不過各景點分開售票,游人可自由選擇。大部分地區都可以從甌北客運站乘車到達,自駕更方便。
從火車站步行5分鐘即可到達巖頭古村的麗水街,以巖頭為界,巖頭周邊的獅子巖不僅有開闊的江面,也是熱門的漂流地。芙蓉古村和蒼坡古村從巖頭鎮步行都在20分鐘左右,坐三輪車只要幾塊錢,算得上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適合攝影和人文愛好者。西邊小楠溪段的大若巖景區包括了崖下庫、陶公洞、九漈石門臺等景點,走崖下庫的懸空棧道,看九漈石門臺的瀑布,是最值得體驗的部分。大若巖東側的埭頭古村是保存比較完整的古民居村落,而更深處的茗岙梯田則是攝影愛好者喜歡的去處。
巖頭東北的鶴盛附近有石桅巖、龍灣潭等具有雁蕩特質的景點,以山石景點為主,可爬山賞景,并不會太消耗體力。甌北到鶴盛坐中巴只需15分鐘左右,不過通常還需包三輪車到景區(約15-30元),鶴盛鎮上有農家樂提供食宿,但石桅巖景區下入口附近,以烤全羊出名的嶺上人家更受親睞。
除了以上游人常去的景點,巖頭北側的上游有林坑、嶼北和青龍湖,東北東南有楓林和花坦等古村,更適合不走尋常路的游客,這些地方距離巖頭都不算太遠,通常可坐幾塊錢的中巴再換一段三輪車抵達。近一些的楓林甚至可以直接坐三輪車過去(5公里左右)。
漂流是楠溪江不可錯過的活動,坐在竹筏上欣賞楠溪江景色是非常經典的游玩方式。漂流價格取決于你漂流的地點,從北到南有渡頭、小港、楠溪江二橋、獅子巖、龍河渡五處渡口,渡頭-獅子巖參考價75元/人。周邊的青龍湖景區可乘竹筏看蓮花巖、大橋和漂亮的河灘。大若巖景區也有小楠溪漂流,通常有竹筏也有皮劃艇。
楠溪江導游詞 篇2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是國家AAAA級景區,素有“天下第一水”之稱。 楠溪江東臨雁蕩,南距溫州,西連仙都,北接仙居,被譽為“中國山水畫搖籃”。它的美美在于原始古樸、野趣天然;在于純凈柔和、絕無污染。溪流清榮峻茂,秀麗多姿,隨江倒影,水清見底,游魚碎石,歷歷在目。
楠溪江為樹狀水系,水量豐富,河流曲折擺蕩,有所謂“36灣72灘”,流水暢而不滯,緩急有度,常年不枯。在楠溪江中坐竹筏靜靜的漂流,遠眺青山,近看灘林,俯賞江水,令人心曠神怡。 江中、下游的古村落至今仍保持著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和許多傳統文化遺跡。在這里,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社會耕讀文化、宗族文化演變情況,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筑藝術的動人魅力,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楠溪江是我國國家級風景區當中唯一以田園山水風光見長的景區,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構成了層次豐富、動靜有致的獨特景觀。 楠溪江劃分為七大景區,共有800多處景點,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石桅巖,蒼坡村,芙蓉古村,獅子巖,麗水古街等。
到楠溪江位于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交通便利。
1.火車: 乘火車到永嘉站下,坐永嘉城鄉巴士,即可到達楠溪江景區,約一個小時。
2.飛機: 乘飛機到溫州龍灣國際機場后,打車到安瀾亭碼頭,再坐輪渡到甌北后,在碼頭邊上的小型客運站乘巖頭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區。
3..客車: A:從溫州出發 乘客車到到安瀾亭碼頭,再坐輪渡到甌北后,在碼頭邊上的小型客運站乘巖頭方向的中巴到楠溪江景區。 B:從杭州、上海出發 乘客車到永嘉縣城,再換乘城鄉巴士到達楠溪江景區。從杭州出發約4小時,從上海出發約7小時。
楠溪江內部,有鄉村中巴往返穿梭于各主要景點和主要的城鎮之間。
楠溪江導游詞 篇3
溫州楠溪江位于永嘉縣境內,以江美、澗曲、瀑多、潭碧、峰奇、巖秀、石怪、洞幽、樹珍、村古著稱,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之說,是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山水田園名勝區。它分七大景區,即楠溪江、大箬巖、石桅巖、四海山、陡門、水巖、北坑。其中楠溪江、大箬巖景區尤負盛名,更值得一游。
楠溪江有72灣、36灘,兩岸遍植多種珍貴樹木。從永嘉縣乘游船溯流而上,可一覽楠溪江的美麗風光。由沙頭鎮至巖頭鎮,中間經行漁田灘林、九丈灘林、西岸灘林、溪南灘林等景點,只見江中灣灣流水,清清碧波,點點漁舟;岸上疊疊云嵐,層層煙樹,隱隱古村,真如仙境一般,令人有"別有天地非人間"的感覺。特別是溪南灘林處的獅子巖,景色更加迷人,令人擊掌叫絕。
舟行所見最著名古跡當首推羅浮雙塔。雙塔分別矗立在龜、蛇二山上。龜山位于江南岸,匍匐如龜:蛇山位于江北岸,婉蜒如蛇,它們隔江對峙,相距僅180米,其山巔之雙塔,皆始建于西晉,重修于明。
楠溪江導游詞 篇4
龍川不大,一條街緣水行。如果說這條水路是魚的脊梁,兩邊的巷子就是橫向排列的魚骨了。很多老建筑和游玩景點,就在巷子里等著游人去發掘發現。沿水兩邊,有眾多小商鋪,一如全國眾多古鎮的模樣。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小橋橫跨水面,既溝通了兩岸,又是水鄉不可或缺的美景。
我們從公路下來,順著河右邊漫步。一個箭頭指向胡柄衡故居。我心里一動,這不是上任領導祖父的家嘛。趕緊去看看,沒想到吃了個閉門羹。嘿嘿,揚州東圈門的幾間老宅子,也是常年關著,不對游人開放,可以理解。這座宅子,一定有上好的風水。它現在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我們在外面轉轉,沒看到什么。
說到風水,不能不說在水街鄉賢館里看到的說明和導游講述的故事。龍川從很古老的時候,就有為官作宰之人士。鄉賢館有一個長長名錄。這名錄到了明朝忽然一下子茂密繁盛起來,據說這樣的發達,便是緣于風水先生的指點。龍川的居民,除了一戶姓丁外,全部姓胡。沿著水的龍川地形,很像一條船。船兒會漂浮。丁姓人家便是定住不讓船漂浮的守護。一棵古老的大榆樹,是船的篙。好幾百年根深葉茂的老樹,穩穩掌控,船兒自然不會動了。老樹邊上,還栽種了一篷竹子,那是和老樹一起定船的篙。
據說經過明代這位風水先生指點后,龍川愈發興旺。有趣的是,那位姓丁人家,代代單傳,已經達十六代。即便是獨生子女時代,依舊生的是男丁。故事和傳說,增加的是游人的興趣。可是期間有關風水的講究,我們不懂。古人對于這些,應該是天人合一的感應吧。
離開胡柄衡故居。遠遠一座巨大的牌坊高高矗立。恩榮“奕世尚書坊”,三門四柱五樓。主人是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和他的族叔胡富。胡富是戶部尚書,胡宗憲是兵部尚書。除了這牌坊,文征明親筆撰寫的“奕世尚書”、“奕世宮保”等字,一直保留到今天,具有很重要的文物價值。胡宗憲相隔他的族叔胡富一個甲子考中進士,成為當地佳話。奕世尚書坊牌坊,是對他二人的褒獎。牌坊石質,彰顯徽派石雕藝術的精湛。大大的恩榮,無言訴說往日的榮光。胡家兩代尚書,恩榮了家族幾百年。一道小橋的那邊,還有一座少保坊,看上去少了尚書坊的古舊與豪華,同樣是當年了不起的記錄。
胡氏宗祠,是水街最大的看點。績溪龍川的胡氏祖宗,追尋到遙遠的古代。高大的歇山重檐建筑,令人望而頓生敬仰之心。這宗祠,有“江南第一祠”的稱號。它始建于宋朝。明代胡宗憲又做了大修擴建。高大宏麗的梁柱,一進一進展示出來的縱深感,華美的雕刻等,為宗祠特有的肅穆和祭祀先人的莊嚴,創造了最好的氛圍。為胡家光宗耀祖的先人排位,一排排立在那里,他們看得到后代更加的輝煌嗎?正中央兩排,是胡家先祖的神位畫像,其中有一位女將軍,精神煥發地位立其中。她打破了女子不入宗祠的傳統,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巾幗。可惜在戰斗中受傷,二十七歲便以身殉國。胡家的女子也了不起!
大廳中的木雕,荷花荷葉隨風蕩漾,荷塘里的鴛鴦交頸親愛。大鹿小鹿母慈子孝,下山的獅子威風凜凜。梁勾處的蟠龍、孔雀等祥瑞栩栩如生。這多年保存依舊完好的木雕,實在不容易。據說這座宗祠四百多年間,沒有一只蜘蛛。這是解不開的謎。沒有了蜘蛛,便沒有灰塵朦朧。宗祠得以清清爽爽,造化之功。
轉出宗祠,外面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正是油菜開花時節。滿眼的金黃蜂飛蝶繞,游人們走出嚴肅的宗祠,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開懷暢笑。撲面而來的芬香在陽光下愈發明顯。這難道不又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表現?
水街,四水歸堂。徽商最關注的便是水。沿著水街的所有,是胡家特有的選擇。水街不僅僅是水。水街上有故事有傳奇還有解不開來的謎。
楠溪江導游詞 篇5
麗水市山清水秀、古跡眾多。龍泉的鳳陽山、慶元的百山祖、遂昌的九龍山等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自然風光美不勝收。縉云仙都的鼎湖峰、鐵城、青田的石門洞、麗水的通濟堰、龍泉的哥窯大窯遺址、松陽的延慶寺塔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是一生態旅游休閑度假避暑勝地。麗水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甌江水系橫貫全區,雨量充沛,氣候濕潤,自然條件優越,其中森林、水能、礦產、野生動物等四大資源均占全省首位。
麗水市物產十分豐富,著名的香姑、筍干、木耳、惠明茶、白蓮、黃花菜、曬紅煙、柑桔、雪梨等農副產品,在全國農業博覽會上獲得多塊金牌。龍泉寶劍、青瓷、青田石雕等工藝美術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金筆、羽絨制品、鳥籠、木制玩具、洗滌用品、鞋革等新興工業產品和工藝產品深受中外顧客的贊譽。麗水市是浙西南的交通樞紐。金溫鐵路已經開通運行,330國道橫貫境內,麗浦、麗龍等11條省道干線組成骨架,已形成高級和次高級公路為主干的公路運輸網絡。麗水擁有兩座500噸泊位的溫溪港,貨輪可直達全國各大港口和香港、澳門。麗水機場也正在籌劃當中,良好的交通條件正在形成。
麗水市的郵電通訊已實現傳輸光纜化、電話交換程控化,無線尋呼實現全省、全國漫游。556座各類電站的供電和華東大電網的并入,使得全區供電穩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