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工作計劃(通用3篇)
消化工作計劃 篇1
為進一步抓好醫療護理質量,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技術水平。今年的護理工作要以提高護理質量為核心,圍繞醫院的發展規劃,本著“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質量、安全”,為工作重點的服務理念,創新管理方式,不斷提高社會滿意度。消化科全體護士討論制定20xx年護理質量工作計劃如下:
一,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完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護理風險,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有序的護理服務。
1、不斷強化護理安全教育,把安全護理作為每周三護士例會常規主題之一,將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內、外護理差錯為實例討論、借鑒,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差錯誘因、新情況、新特點,從中吸取教訓,使安全警鐘常鳴。
2、將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實處,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并有監督檢查記錄。
3、加強重點環節的風險管理,如夜班、中班、節假日等。實行彈性排班制,減少交接班的頻次,減少工作中的漏洞,合理搭配年輕護士和老護士值班,同時注意培養護士獨立值班時的慎獨精神。
4、加強重點管理:如病重病人交接、壓瘡預防、輸血、特殊用藥、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現存和潛在風險的評估等。
5、加強重點病人的護理:如手術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會或交接班時對上述病人做為交接班時討論的重點,對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作出評估,達成共識,引起各班的重視。
6、對重點員工的管理:如實習護士、輪轉護士及新入科護士等對他們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提高他們的抗風險意識及能力,使學生明確只有在帶教老師的指導或監督下才能對病人實施護理。同時指定有臨床經驗、責任心強具有護士資格的護士做帶教老師,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臨床操作技能等。
7、進一步規范護理文書書寫,減少安全隱患,重視現階段護理文書存在問題,記錄要“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避免不規范的書寫,如錯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與醫生記錄不統一等,使護理文書標準化和規范化。
8、完善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平時工作中注意培養護士的應急能力,對每項應急工作,如輸血、輸液反應、特殊液體、藥物滲漏、突發停電等,都要做回顧性評價,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提高護士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
二,以病人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務,加強護患溝通,提高病人滿意度,避免護理糾紛。
1、主管護士真誠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動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
2、加強服務意識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動服務的理念,并于周二“患者衛生日”日加上健康宣教日,各個班次隨時做好教育指導及安全防范措施。
3、建立健康教育處方,發放護患聯系卡,每月召開工休座談會,征求病人及家屬意見,對服務質量好與壞的護士進行表揚和批評教育。
三,建立檢查、考評、反饋制度,設立可追溯制度,護士長及質控小組,經常深入病室檢查、督促、考評。
考評方式以現場考評護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記錄、聽取醫生意見,發現護理工作中的問題,提高整改措施。
四,加強“三基”培訓計劃,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
1、每周晨間提問2次,內容為基礎理論知識,專科理論知識,院內感染知識等。
2、每季度進行心肺復蘇演示,熟悉掌握急救器材及儀器的使用。
3、每周一早晨會為護理藥理知識小課堂,由治療班搜集本科現用藥說明書,并給大家講解藥理作用及注意事項。并提問醫院核心制度,使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并認真落實。
4、經常復習護理緊急風險預案并進行模擬演示,提高護士應急能力。
整合基礎護理、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及健康指導等任務,實施責任制,落實整體護理。結合專科特點,豐富護理服務內涵,并擴充延伸到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各個環節。“熱心接、耐心講、細心觀、誠心幫、溫馨送、愛心訪”的優質護理服務鏈,倡導“一病一品”專科特色下的護理內涵,工作計劃充分發揮護士自身價值;使醫療護理質量進一步得到保障,營造了和諧的醫患關系。最終達到患者滿意護士滿意。
消化工作計劃 篇2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區委、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區的決定》及辦事處關于《和諧東勝.情系居民市民文化大講堂20xx年工作方案》的有關決定,確保各項任務如期圓滿完成,20xx年社區文體工作結合實際,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地貫徹宣傳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文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不斷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用優秀的文化作品鼓舞人,用先進的文化理念統領人,為東勝的跨越式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二、工作計劃
1、社區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各社區要組織所轄單位和社區文藝隊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利用轄區單位和街院、小廣場在“五一”、“六一”、“七一”、和“重陽節”期間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文體活動。文化站積極開展演講、歌詠比賽、家庭才藝展示及各類體育競技比賽,將在8月份“文化活動月”期間,利用轄區公安廣場,圍繞“創建文明城市”組織開展消夏廣場文藝演出,各社區要推出一臺高質量、高品位的大型文藝演出,讓公安廣場“每周有演出”、“每天有活動”。活動形成全民參與
局面,推動交通街道辦事處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體育競技的蓬勃發展,豐富和活躍市民文化體育生活。
各社區要做好參加第六屆廣場舞大賽、第八屆社區文藝匯演的準備工作。完成鄂爾多斯國際那大幕大會,積極組織參加全市企業文藝匯演、歌手大賽等活動。
為了進一步繁榮社區文化,加強社區居民及外來人口的素質教育,各社區要按時間表組織社區課堂、輪流放映電影,提高居民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
1、提高社區文藝隊業務素質
各社區文藝隊(秧歌隊、健身操、舞隊、二人臺演唱隊、太極拳、劍扇隊)根據自身特點,堅持一個社區一個特色,寬幅蓋、遍地開花,不斷提升文化活動的品位。要積極參與市、區的比賽活動。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錦繡社區文藝隊要加緊排練,國家級各類比賽,力爭獲得好成績,在年內獲自治區群星獎。
1、鞏固建設文化室
各社區以被評為市級示范文化室新增圖書、報刊、雜志要達標,圖書室、活動室全天開放。文化站新增圖書500冊,新建社區圖書達標至20xx冊。
總之,為保證社區文體工作的順利開展,文體工作者要經常深入社區文藝隊調查、輔導,幫助解決各文體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積極配合辦事處黨工委完成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的各
項工作任務。每半年要小結,年終要有總結報告,保證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促使辦事處的文體事業蓬勃發展。
錦繡社區
20__年三月三十日
社區文化工作計劃
錦繡社區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消化工作計劃 篇3
20xx年我局將以黨的xx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省、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設“新三區”,推進“新四大”,開展“新五創”的中心任務,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著力抓好文化民生、文藝創作、文化產業、文物保護等工作,推動我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主要工作是:
一、繼續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
今年是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的第二年,要在去年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目標、轉變工作理念。精心制定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方案和監督考評措施。按照自愿與選拔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具有舞蹈、戲曲表演、戲曲創作、美術寫生、表演等專業特長的文化服務人才,針對性的對鄉鎮綜合文化站加強指導,擬在3-4月期間由縣文廣新局牽頭,組織文物、文化、圖書等相關專家到二十二個鄉鎮對所有定員干部及文藝愛好者培訓。通過輔導和培訓群眾文藝骨干,指導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和農民自辦文化組織建設等實施人才支持計劃工作。為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深入開展文化民生惠民工程,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以實施“兩館一站”(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深入扎實開展免費培訓、免費送戲下鄉、出版物更新等群眾文化性活動為抓手,以打造“騎田大舞臺”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為重點,精心制定一系列關于打造“騎田大舞臺”百姓文化大舞臺,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規范性文件,把“騎田大舞臺”作為全縣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來打造。10月中旬舉辦以戲曲專場、舞蹈專場、少兒專場、非遺專場、廣場舞專場和綜藝專場等為期七天的宜章首屆群眾文化周系列專場活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品牌,舞活全縣群眾文化。積極配合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創建湘粵合作示范區,探討加強湘粵兩省三地(宜章、樂昌、連州)文化交流與合作工作機制,通過開展兩省三地群眾文化研討、文化互動、文化聯誼等活動,推動兩省三地群眾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二月五日晚在中夏廣場舉行“中國夢·湘粵情”兩省三地迎新春晚會。
三、實施主題文藝節目創作,全力備戰湖南省第五屆藝術節
突出以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中國夢”主題創作和展示活動為重點,主要抓好反映基層生活的文藝節目創作、生產與演出,打造一批優秀劇(節)目,積極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等賽事。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名錄之莽山賽鼓內容為主線,邀請有關專家,精心編排《賽鼓》舞蹈節目,全力備戰湖南省第五屆藝術節,并力爭取得獎項。結合莽山旅游資源優勢,打造一臺具有宜章地域特色的舞臺節目--《莽山傳奇》,壯大我縣旅游演出產業。
四、推進文化產業項目建設,促進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積極推進“五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規劃館)項目的啟動和實施,推進180家農家書屋提質改造建設。繼續抓好湘南暴動指揮部舊址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基礎設施二期項目工程、莽山瑤族文化產業園項目、宜章莽山樂水河谷美術寫生創作基地等項目建設。做好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建立本地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加強文化產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娛樂、電影放映、出版發行、印刷、文化用品、商務禮品、民間工藝等傳統文化產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做大做強我縣文化產業。加大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和執法,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的管理,凈化文化市場發展環境。
五、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開創文化遺產保護新局面
啟動紀念館及舊址、鄧中夏故居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提質改造等工程;加強傳統村落整體保護與利用,著力推進白沙圩鄉臘元古村落、莽山黃家塝古村落的整體保護和利用,形成示范,帶動全縣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工作;全面完成可移動文物普查的登錄和數據采集及上傳工作。做好黃沙堡、笆籬堡、栗源堡三堡的民代兵營遺址、騾馬古道的保護規劃,為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傳習活動,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深入挖掘,精心挑選部分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逐級向上申報,實現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
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整合文化、體育、廣電、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職能。進一步清理和規范黨政部門與其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關系,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加強文化市場和網絡監管。進一步理順文化市場管理與綜合執法的關系,加強文化市場監管體系和綜合執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