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行政復議答辯書(精選3篇)
鄉鎮行政復議答辯書 篇1
答辯人:______________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市__________縣__________鎮(街道)__________路__________號。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職務:_________________局長。
被答辯人:_________________鋁管加工廠,住所地:______________經濟開發區__________路__________號。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職務:_________________廠長。
第三人:______________,男,漢族,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出生,住址:_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市__________縣__________鎮(鄉)__________村。現暫住__________市__________縣__________鎮__________村。
因被答辯人(即行政復議申請人)__________鋁管加工廠不服答辯人作出的_____社工認__________號《工傷認定決定書》提起行政復議,現答辯如下:
一、被答辯人請求的理由,不符合事實。根據被答辯人《行政復議申請書》訴稱:_________________“第三人_______________系醉酒致傷,不應認定工傷”。但在調查核實時,該廠領導只說他平時經常喝酒,并未說他醉酒上班。而“喝酒”與“醉酒”性質完全不同,不能相提并論。答辯人在作出工傷認定之前,曾向被答辯人送達《工傷認定舉證告知書》,書面告知其答辯舉證,但被答辯人置之不理,既未提出異議,也沒有提供“醉酒”的有關證據。如果第三人確系“醉酒”上班,為何不予以制止呢?因此,被答辯人說第三人系“醉酒致傷”的說法,與事實不符,難以成立。
二、答辯人認定第三人為工傷,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適用法規正確,依法應當予以維持。經調查,事發當日下午3時許,第三人在操作電鋸加工產品時,因材料打滑,不慎右手食、中指被齒輪割傷。以上事實,有現場見證人證明材料以及工傷認定經辦人所做的調查詢問筆錄等為證。
答辯人認為,第三人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一)項規定,依法應當認定為工傷。只要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16條規定的排除工傷的三種情形(即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殘或者自殺的),即使第三人違章操作致傷,按照工傷職工無過錯的原則,也可以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綜上所述,答辯人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依法認定第三人為工傷,并無不當。被答辯人以第三人“醉酒”為由否定工傷,目的是為了逃避自己應負的工傷補償責任。鑒于上述情況,請縣人民政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依法駁回被答辯人的復議請求,維持答辯人所作的該工傷認定結論。
此致
__________縣人民政府
答辯人:______________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蓋章)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鄉鎮行政復議答辯書 篇2
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年齡_____________性別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
(法人或其他組織名稱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姓名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
被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_名稱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
行政復議請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事實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此致
————————(行政復議機關名稱)
申請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鄉鎮行政復議答辯書 篇3
答復人:_________________縣人民政府
答復人_____________縣人民政府于20__年二月一日作出的昭政處字(20__)1號行政處理決定書,是對__________村民委員會及__________村中州村民小組、利潭村民小組、上潭村民小組、沖口村民小組之間就坐落在_____________村地名叫節馬梗的土地權屬糾紛作出的行政確權決定。
20__年四月三日,__________村中州村民小組因不服昭政處字(20__)1號行政處理決定而向_____________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復議申請,現答復人就該行政復議申請向復議機關提出如下書面行政復議的回復:_________________
20__年六月五日,___________村中州小組提出申請,請求對位于_____________村地名叫節馬梗的土地權屬進行確權。答復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經調查取證及實地勘察,查明了案件事實:_________________發生糾紛的節馬梗位于______縣______鄉潮江村,是__________縣__________鄉與__________縣__________鄉分界的地方,是節馬梗山中間凹的部分,東西兩邊高,東接油茶地邊,西接中州屋背山,南接山腳旱地邊,北到__________鄉與__________鄉的分界線。面積約19畝。發生糾紛的節馬梗,自土改以來,屬集體荒地,從未劃分到生產隊或小組。潮江村節馬梗山附近一帶的利潭、上潭、中州、沖口四個小組經常在節馬梗放牛、砍柴、燒石灰等。20世紀70年代,該村的利潭、上潭2個小組曾在爭議的節馬梗處開荒造地約1畝,曾種植過紅薯等農作物,從1980年落實土地承包責任制開始就一直丟荒不種。在桂梧高速公路征地前,對節馬梗的土地權屬從未發生過糾紛,到20__年5月桂梧高速公路征地時,才發生本案當事人之間就節馬梗土地權屬的糾紛。
以上事實,全部有證人證言予以證實,且有些事實是當事人所承認的。
答復人認為:________________
答復人依據查明的事實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八條第二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開展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桂政發(20__)6號)第四條第(三)項的規定,作出了 號政處理決定書。決定書把糾紛土地(節馬梗)的所有權(在桂梧高速公路征用前)確權給__________縣__________鄉潮江村農民集體所有,經營、管理權歸潮江村民委員會擁有。決定書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法規正確、處理程序合法、請市人民政府維持答復人的處理決定。
此致
_____________市人民政府
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