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實習總結(精選3篇)
微生物實習總結 篇1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發病,院內感染不斷增加。由于人類不斷婪用抗菌藥物,耐藥性不斷增加,這些都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病原微生物在實驗室潛在對實驗室人員的威脅也日趨嚴峻。生物安全的宣教必不可少,怎樣把只有基本微生物的學生,與臨床實驗室大量面對病人的、運送、培養、觀察、報告等各個環節的實踐結合起來,由基礎知識向專業技能有效轉化,把基礎理論知識在實習中有效發揮,與實踐相結合使之升華,是培養合格檢驗人才的關鍵。現就微生物室的實習體會總結如下。
1、重視標本送檢前的質量控制。
微生物實驗室每天都收到來自病房,門診病人送檢的大量標本,有痰、中段尿、傷口分泌物、生殖道拭子、血培養、膿液、術中臨時所采集的標本等等。標本的采集、運輸和處理是否得當及時對試驗結論有直接影響。是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只有讓學生全面認識標本采集與處理的全過程及影響因素,才能確保檢驗結論的準確性、有效性。
1.1標本的采集
例如中段尿的采集,應告知學生尿道內是人體無菌的腔道,尿道外則是有菌的部位。所以采集中段尿時必須對外陰進行徹底消毒,排出前一段尿液,以便沖洗外尿道或外陰,留取中段尿于無菌杯中送檢。如痰標本的采集,應囑病人于清晨嗽洗口腔,咳出深部的痰液于無菌杯中送檢,如是支原體和衣原體的檢測,則應留取女性宮頸拭子或男性尿道拭子,因為支原體和衣原體都只寄生在宮頸或者尿道的柱狀上皮細胞內。
1.2標本的處理
學生應知道,標本的及時處理接種對微生物的成活率至關重要,例如淋病奈瑟氏菌,需要保溫,保濕送檢,提倡床邊接種,培養基應先預溫,接種后放36℃溫箱、5%co2環境,保濕培養。又如痰標本應接種在血,巧克力平板,沙基,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觀察病人痰標本里的基礎菌群的生長狀態。沙基主要觀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長,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主要是觀察是否有嗜血流感桿菌屬的生長,此平板在配制時加入了針對性抗菌藥物,能夠抑制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的生長,只適合于嗜血桿菌屬的生長。學生應學會每一份標本,接種到相應有用、有目的、有選擇的培養基中。
2、注重特征、綜合分析
細菌的鑒定是運用所學知識,綜合性判斷的過程。它需要根據病人基本信息,標本來源、診斷、平板上形態特征,生長情況,氧化酶、觸酶陰陽性狀、革蘭氏染色鏡下形態,生化反應,藥敏結果等進行綜合性判斷,最終得出鑒定結果。我們在帶教過程中應根據以上信息,逐項分析,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知識調動出來,溫故知新,對病人標本的狀況加以充分闡述,循序漸進,循循誘導。加深學生在視覺、聽覺、嗅覺的印象。例如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是有區別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在平板上直徑較大,約3—5mm,突起、圓形,濕潤、有光澤感,我把它比作面包。革蘭氏陽性球菌,在平板以上菌落直徑較小,約2—3mm,較前者小、圓形、濕潤。有光澤感,但不如前者,貼平板生長,我把它比作餅。一包一餅就簡單易記地把革蘭氏陰性桿菌和革蘭氏陽性球菌區分開來。使細菌菌落生活化,形象化,易于記憶。如銅綠假單胞在平板上菌落邊緣不整齊,有綠色素,菌落邊緣向外延長,培養時間越長菌落越大,有特殊的芳香氣味。學生通過芳香氣味等以上特征,進一步識認了銅綠假單胞菌。在常見的病人標本中,所檢出的.細菌菌落都具固有的特征和性狀,就像人與人之間通過性格,特征就能區分開來。我們也應該把各種細菌在平板上的菌落特征加以描述,學生就較易接受學懂。
3、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專科和本科的學生在微生物室的實習時間大約有八至九周。在第一周,會安排學習培養基的制備,在此期間學習微生物室常用培養基的制備,如巧克力平板、SS平板、麥康凱平板、藥敏平板、營養瓊脂平板、淋基平板、肉湯管、雙糖管、TCBS平板、4號瓊脂平板等的制備過程。帶教老師將邊帶邊放手讓學生自己做一些基本的操作,如消毒平板、配制培養基,天平稱量,復溶瓊脂加血,倒平板等基本功的操作。第二周學習梅毒初篩,確證試驗和血清學的一些試驗,也將學習衣原體、支原體的檢測方法。第三到九周將學習細菌的鑒定。用一至兩周時間學習各類標本的接種,平板的選擇,平板分區劃線,熟練掌握接種的流程。第五周開始學習各類細菌的生化鑒定和藥敏試驗。帶教老師應結合平板上菌落形態。鏡下革蘭氏染色結果,各類平板上生長情況,病人的基本資料,診斷,本標來源等基本信息分析評述給學生聽,逐步推論出細菌的大致方向,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學生在每天應對比較常見而且較有意義的細菌進行鑒定,做生化反應及藥敏試驗,通過四周自己動手操作,能對臨床上常見的細菌有一定的認識,能把菌鑒定到種。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熟練掌握細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深化理論知識,使到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提倡學生多提問,有疑問老師及時解答與學生的學習相動。
微生物實習總結 篇2
【摘要】: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既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也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水也是微生物廣泛分布的第二個天然理想的環境. 水質中含有大量的細菌,進行水質的微生物學檢測,實驗室一般是檢測水中細菌菌落總數。本文主要通過平板菌落計數法對礦泉水中細菌總數進行測定,結果表明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礦泉水符合我國飲用水標準。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存離不開水環境,水質的好壞對人民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判斷水質的標準,微生物在水中的數量,種類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礦泉水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飲用,因此我們選擇礦泉水作為我們的水樣來測定水中細菌的總數。細菌總數是指1ml水樣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中,37℃經過24h培養后,所生長的菌落數。良好的飲用水細菌總數應<100CFU/ml,而>500CFU/ml則不適宜飲用,而礦泉水的細菌總數應<50CFU/ml。我國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85)規定每毫升水樣細菌總數37℃培養24小時不得大于100個,每毫升礦泉水水樣細菌總數37℃培養24小時不得大于50個。眾所周知,水體中細菌總數往往同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呈正相關,它是評價水質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張清敏等,20xx)。水中細菌總數可說明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細菌數越多,有機物質含量越大。本實驗采用的是平板菌落計數技術測定水中細菌總數。
一、實驗材料
1瓶礦泉水、牛肉膏蛋白胨瓊脂培養基、1ml滅菌吸管、滅菌培養皿、無菌操作臺、封口膜
二、實驗原理:
水中細菌總數的測定有多種方法:傾注法、涂布法和雙層培養法。本實驗采用傾注法,即將1mL 水樣加入平板內,再倒入融化的培養基,立即混勻,冷卻凝固后倒置培養。其優點是:(1)通用;(2)較易使菌落均勻分布,計數容易;(3)取樣量大,結果重現性好。傾注法缺點是:(1)該法不利于嚴格好氧菌的繁殖生長,分布在培養基內的部分細胞所形成的菌落較小,甚至無法形成菌落,(2)加上有些活菌受熱損傷,使檢測到的細菌總數偏低(徐飛等,20xx)。
三、實驗步驟
1.用滅菌吸管吸取1ml水樣,注入滅菌培養皿中。(每個人做一個培養皿,共5個)
2.分別傾注約15ml已溶化并冷卻到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并立即放在平整的桌面上,作平面旋轉搖動,使水樣與培養基充分混勻。
3.另取一滅菌培養皿,不加水樣,傾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15ml,做空白對照。
4.培養基凝固后,倒置于37℃,培養24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于第二天、第三天。第六天分別進行菌落計數。5個平板的平均菌落數,即為1ml水樣的細菌總數。
四、結果與分析討論
結果分析與討論:
在培養6天后,5個培養基中有4個均長了1個菌落,另外一個沒有長菌落,從而計數出礦泉水中細菌總數為0.8 CFU/ml。但是,在對照平板上,長出了一個細菌,說明在倒平板時,該培養皿被污染了。
1.從實驗結果來看,礦泉水中細菌總數很少,符合每毫升礦泉水水樣細菌總數37℃培養24小時不得大于50個的衛生標準。
2.實驗結果中菌落數目偏小,有可能是在到平板時,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溫度太高,將有些細菌殺死了。
3.在空白對照平板上出現了一個菌落,說明該培養基被污染了,有可能是在培養基在蓋蓋子的時候,有雜菌進入。
【參考文獻】:
1. 張清敏,李洪遠,王蘭. 環境生物學實驗技術[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xx∶80.
2. 徐飛,王開元,江迎春. 水中細菌總數測定方法的優化研究[J]. 研究·創新,20xx.1
土壤中放線菌的分離純化和菌落形態觀察
【摘要】:土壤中存在各做微生物,本實驗從土壤微生物群體中分離純化得到放線菌,主要是通過制備土壤稀釋液、涂布或是劃線、培養、挑菌、再培養的步驟,最后進行菌落形態的觀察。
【前言】:我們知道, 人類在地球上生生不息的繁衍,無論是原始時代, 還是現代社會, 都是土壤為我們提供了最基本的食物來源, 所以肥沃的土壤已成為莊稼豐收的重要保證。而土肥沃與否, 與土壤中的微生物有著密切的`關系, 土壤中的微生物已成為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趙濤,20xx)。土壤微生物(放線菌、霉菌等)大部分對作物生長發育是有益的,它們對土壤的形成發育、物質循環和肥力演變等均有重大影響,對作物來講是影響其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在土壤中放線菌是以需氧性異養狀態生活,它們的主要活動是分解土壤中的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類物質等,通過這些作用來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便于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養分。在酸性的土壤中,以霉菌的活動為主,而在中性和微堿性的土壤中,則是以放線菌的活動為主。本實驗對土壤中的放線菌進行分離和純化,從而得到較為純凈的放線菌,以便進行菌落形態的觀察。
微生物實習總結 篇3
20xx年x月開始,我進行了本專業的畢業實習。我的實習單位是xx省農科院生物所。可以說,畢業實習是大學階段必須要經歷的一次磨練。它是我們由在校學習到進入社會的一個過渡階段,它也是我們鞏固知識、強化理論和掌握基本技能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從實習的第一天起,我就抱著刻苦認真的態度去面對這次畢業實習。下面的實習報告,我將從兩個部分來進行簡單的總結,總結我在生產實習和參觀實習的一些所見所聞。
一、實習目的
通過在實習基地的實習,學習工作中的團隊協作,艱苦拼搏,把實驗中的科學嚴謹,認真專注的態度應用在生產工作上面,并且把理論知識有機運用到實踐中去,把實習看作創造社會價值的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
二、實習單位介紹
xx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19xx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包含了食品工程、農產品加工、生物技術、微生物、發酵工程、農學、醫藥等多個專業。建有“農業部功能食品重點開放實驗室”、“國家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熱帶*帶水果加工技術專業分中心”、“國家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南方特色稻米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專業分中心”、“國家東桑西移工程蠶桑資源綜合利用創新中心”、“xx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農產品加工保鮮創新研發中心”、“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廣東分中心”、“xx省農產品加工公共實驗室”、“xx省功能食品研究重點實驗室”、“xx省果蔬深加工重點實驗室”、“xx市農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功能食品開發中心”、“園(花都)新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及“微生物制劑生產車間”等成果轉化和示范基地,配備有一大批先進的科研及中試儀器設備。主要從事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糧油加工、果蔬深加工、功能食品與食品安全、農業微生物利用等研究和新產品開發,近三年來,承擔科研項目37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4項,獲授權專利15項,發表論文69篇。利用自有核心技術開發的科技產品在國內外銷售或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三、實習內容及過程
在實習期間,我參與了研究所的日常工作,分別有:微生物的培養與檢測、SDS-PAGE電泳、桑葉生產性能、桑葉水分、桑葉粗蛋白等基本生理指標測定;在此期間,也完成了《乳酸菌對羅非魚生長、免疫和腸道結構及微生物菌群組成的影響》的科研項目。
在《乳酸菌對羅非魚生長、免疫和腸道結構及微生物菌群組成的影響》項目中,實驗羅非魚由廣東省農科院畜牧所提供并放置喂養,選擇720尾健康活潑的羅非魚隨機分為6組,每組4個重復,每個重復30尾魚,分別投喂由不同濃度
乳酸菌配制的飼料喂養6周。實驗結束時,取得魚樣品。我和另外兩名同學合作,分別進行了一下實驗:
1.對飼料中添加不同濃度乳酸菌的羅非魚生長性能進行測定,這其中包括增重率、體型指標和臟器指數等基本生產性能指標;
2.對飼料中添加不同濃度乳酸菌的羅非魚的血液生化和免疫指標進行測定,例如有白細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堿性磷酸酶、總蛋白等指標;
3.對飼料中添加不同濃度乳酸菌的羅非魚的腸道結構進行鏡檢;
4.對飼料中添加不同濃度乳酸菌的羅非魚的腸道菌群測定,其中包括有益菌群:乳酸菌、雙歧桿菌,有害菌群:大腸桿菌等
5.攻毒試驗。
四、實習總結和體會
時不等我,很快我們就要告別大學生活了,離開大學的懷抱奔向社會了。對于一直在學校學歷理論知識的大學生來說,最缺乏的是一次真真正正的實踐的機會,而這次實習,讓我如愿以償。雖然實習的日子是艱苦的,但是,正是這樣的條件才能讓我們走向成熟,以越來越成熟的姿勢面向社會。通過這一次的實習,我由第一天的拘謹,對新環境的好奇,轉變成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做事情越發成熟,循序漸進。這次實習的機會,使我了解到科研單位的日常工作,在完成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更加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個科研人的艱辛,常言說得沒錯,成功之前是寂寞孤獨的,如果你能夠在這樣艱辛的環境堅持下來,那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在實習期間,也讓我明白到學歷固然重要,然而這只是一塊敲門磚,培養自己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變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現代大學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不斷成長。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想:對待工作要堅持不懈;要勤奮勤勞;要虛心學習,不懂就問;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端正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