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的導游詞(精選19篇)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朋友:
我們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是在天安門廣場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上,距我們南面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大約有100米左右的距離。我們今天在天安門廣場游覽的時間是30分鐘。
好好好,大家向我這里聚一下,我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天安門廣場的主要景觀。(手勢,向北指)大家先向這邊看。(稍停頓,待游客目光集中于手指方向)我愛北京--天-安-門。一會兒,我會向大家詳細介紹天安門的的滄桑歷史。除了天安門城樓外,我還要向您介紹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以及橋前的華表和石獅。大家回一下頭,您看到了,這就是莊嚴挺拔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了,隨后我也將向您講一講她的故事。紀念碑南邊的建筑就是""毛主席紀念堂"",我們今天的行程沒有安排大家瞻仰毛主席遺容,如果您有意去的話,可以告訴我,我會盡量滿足您的愿望。天安門廣場東側(cè)的建筑是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里陳列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和她相對著的,(手勢,向西指)西邊的這座建筑,就是非常著名的""人民大會堂""。關(guān)于她,一會兒我也會向您做詳細介紹。
好,大家現(xiàn)在可以在廣場上拍照留念。拍照前我給大家提個醒,大家盡量避免站在這條中軸線上拍照,旗桿可能會影響您的拍攝效果。另外,大家如果在紀念碑前拍照的話,建議您到紀念碑的那一側(cè)去拍,在這邊是逆光,會影響照片的效果。給大家10分鐘時間,拍完照請到這里集合,我在這里等大家。
好了,下面我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原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最初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天安門,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安門城樓,建筑在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上,造型莊重渾厚,宏偉典雅,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樓通高34.7米。城臺上的大殿寬九楹(62.77米),進深五楹(27.25米),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為重檐歇山式,朱墻黃琉璃瓦頂。南面設(shè)有菱花隔扇門、窗36扇,殿內(nèi)外立有直徑2米的巨柱60根,天花、斗拱、梁枋等處、均繪滿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極為雄偉壯觀。
1988年的元旦,天安門城樓正式對外向游客開放。在天安門高大的暗紅城墻中辟有五個券洞門,明清時代,這里的門、橋行走規(guī)制森嚴,中門為皇帝進出專用;实勖磕甓镣靿捞,夏至去地壇祭地,孟春赴先農(nóng)壇耕籍田,都要出入天安門。那么,在當時,是不是只有皇帝一人才能進出中門呢?這位朋友答的對,不是。大家知道還有什么人可以走這里嗎?(稍做停頓)讓我來告訴大家。此外,皇帝的父母可從中門入宮;皇帝大婚,皇后可從中門進入一次;新科狀元等""金殿傳臚""后,可從中門出宮一回。除此之外,嚴禁任何人進出,否則是要治重罪的。中門左右的兩座旁門,供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通行。過去天安門是座只進喜,不出喪的吉祥之門。
天安門的設(shè)計者是蒯(kuǎi)祥。蒯祥是江蘇吳縣人,明初洪武年間生于木匠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望的木工師傅,能主建大型工程。蒯祥受父親影響,從小學藝,勤奮好學,聰慧過人,三十來歲時,已成為才華出眾的木工匠師了。燕王朱棣,也就是后來的永樂皇帝,經(jīng)""靖難之役""取得帝位后,決定從南京遷都北京。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明成祖朱棣調(diào)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前來北京營建工程巨大、難度極高的天安門(初名承天門)等宏偉建筑。蒯祥以高超的設(shè)計方案和精湛的建筑技藝,被推選為皇宮工程的建筑設(shè)計師。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蒯魯班""。蒯祥曾擔任建筑皇家宮殿的官吏,直至工部左侍郎等官職,為中國的民族建筑藝術(shù)創(chuàng)下了光輝的業(yè)績。
天安門是明清兩朝歷代帝王""金鳳頒詔""的重地,凡遇國家慶典、新帝即位、皇帝結(jié)婚、冊立皇后,都需要在此舉行""頒詔""儀式。屆時于城樓大殿前正中設(shè)立宣詔臺。由禮部尚書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詔書,蓋上御寶,把詔書敬放在云盤內(nèi),捧出太和門,置于抬著的龍亭內(nèi),再出午門,登上天安門城樓。然后將詔書恭放于宣詔臺上,由宣詔官進行宣讀。文武百官按等級依次排列于金水橋南,面北而跪恭聽。宣詔完畢,就把皇帝詔書銜放在一只木雕金鳳的嘴里,再用黃絨繩從上系下,禮部官員托著朵云盤在下跪接,接著用龍亭將詔書抬到禮部,經(jīng)黃紙謄寫,分送各地,布告天下。這種頒發(fā)封建帝王圣旨禮儀的全過程,就叫做""金鳳頒詔""。
好好我國古代有""人生四喜""的說法,也就是""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F(xiàn)在,問大家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哪位朋友知道,金榜題名的金榜張貼在什么地方?(稍停,待游客猜測)到底在哪里呢?請聽我下文分解。明清時代盛行科舉制度,每逢殿試后的第三天,新考中的進士們恭立于天安門金水橋南,等候傳呼他們進太和殿朝拜皇帝的禮儀,名叫""金殿傳臚""。當在太和殿傳臚唱名后,禮部官員捧著皇帝欽定的""黃榜"",帶領(lǐng)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們出午門,再將黃榜放在龍亭內(nèi),在鼓樂儀仗的簇擁下抬出天安門,將黃榜張貼于""龍門"",也就是當時的長安左門外的""龍棚""里,公布天下,這里就是張貼金榜的地方,長安左門的位置大致是現(xiàn)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東南側(cè)。天安門歷經(jīng)滄桑,在新中國成立后,更煥發(fā)出了耀人的光彩。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誕生,天安門不再是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quán)的象征,而成為了一個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的標志,在國徽圖案的中央,我們可以看到這座莊嚴雄偉的建筑。建國以后,這里成為國家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特別是每逢國慶,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都要登上天安門城樓主持慶典并和各界群眾聯(lián)歡。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2
飽經(jīng)500余年風雨滄桑的天安門廣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它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宮的南側(cè),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里舉行了開國大典,它由此成為現(xiàn)代中國的象征,并被設(shè)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nèi)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新中國的象征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是中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她記錄了中華民族不懼流血和犧牲,爭取獨立自由的勇氣和堅強;寫下了新中國誕生的光輝一頁,和中華民族走向強盛的壯麗詩篇。
天安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20xx年),1420xx年建成。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jié)構(gòu)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天順元年(1457年),牌天安門與華表樓毀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guī)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經(jīng)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門比原來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時期,天安門到大清門(明朝成大明門、中華民國稱中華門)之間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幾萬平米的T字型宮廷廣場,其東、西兩次還各設(shè)一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安右門,國家主要統(tǒng)治機構(gòu)六部及各院即設(shè)在此。這里是帝國統(tǒng)治機構(gòu)的中樞。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布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lǐng)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布“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1949年后,天安門進行過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整修規(guī)模較龐大。1988年,城樓開始收費,對社會公眾開放。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3
天安門廣場是北京的中心,北京的心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北起天安門,西至人民大會堂,長880米,寬500米,面積達到44萬平方米,能夠同時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
在天安門廣場的中央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莊嚴的毛主席紀念堂,在廣場的西側(cè)是人民大會堂,南側(cè)是兩座14世紀建立的古代城樓正陽門和前門箭樓,兩邊還有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天安門廣場整齊對稱、氣勢磅礴、宏偉壯觀,是北京城一大勝景。
天安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shè)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筑匠師蒯祥。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澤東主席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的大幅標語。 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20xx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清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權(quán)力、理應(yīng)萬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內(nèi)和、長治久安”的含義。
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它由此被設(shè)計入國徽,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它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nèi)涵,高度濃縮了中華古代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成為舉世矚目、令人神往的地方。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4
各位朋友:現(xiàn)在呢,我們來到了天安門廣場,我先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天安門廣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它位于北京市區(qū)的中心.天安門廣場呈長方形,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如果人們肩并肩地站在廣場上,整個廣場可容納100萬人,就是說全北 京總?cè)丝诘?/13都可以同時站在這里,夠大的吧!
在明清時期廣場可沒有這么大,當時它呈“t”字形,“t”字的那一橫就是我們今天的長安街,那一豎就是從現(xiàn)在的國旗桿前至_紀念堂前的這一長條形區(qū)域,在這一區(qū)域的兩側(cè)是按文東武西的格局分布著當時政府機關(guān)。解放后,原來廣場兩側(cè)的建筑被拆除,從而形成了今天廣場的基本格局。
在天安門廣場的四周,有很多著名的建筑,現(xiàn)在我為大家以順時針方向做一個簡單介紹,就讓我們以廣場西側(cè)的人民大會堂開始吧!人民大會堂位于天安門廣場西側(cè),是全國人民代表參政、議政、舉行重大會議,當家作主行使主權(quán)的地方,建成于1959年,最高處46.5米,是現(xiàn)在廣場上的最高建筑。整個大會堂由三部分組成,南部為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中部為萬人大會堂,北端是國宴大廳,整座建筑自設(shè)計到完工只用了10個月,是我國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廣場的北端是大家都很熟悉 的天安門城樓,它是新中國的象征,就是在天安門城樓上,1949年10月1日_向全世界人民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廣場的東側(cè)矗立著中國歷史博物館及中國革 命博物館,完工于1959年,那里是收藏并展覽中國古代、近代歷史文物及革命文物 的主要場所。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南面是紀念堂,原來在那里曾有一座門,明代叫大明門,清代叫大清門,民國時又改為中華門,解放后拆除,1976年_逝世后在其基址上建起了莊嚴肅穆的_紀念堂。紀念堂建成于1977年,是為紀念偉大領(lǐng)袖_而建,現(xiàn)在_的遺體安然地躺在水晶棺中,供人們憑吊、瞻仰、表達深深的敬意。
廣場的正中,巍巍聳立著中國第一碑——人民英雄紀念碑,它是為了紀念那些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百多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及自由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英雄們而建。整座紀念碑高37.94米,座落在雙層基座之上,碑座四周鑲嵌有八幅漢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國近百年革命歷史。紀念碑的背面是_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正面是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
天安門廣場是中國近代革命的見證人,反帝 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一二˙九都發(fā)生在這里。天安門廣場也是新中國誕生的見證人,更是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見證人,F(xiàn)在,它已被全國人民評為“ 中國第一景”,每天都有來自海內(nèi)外的朋友們到此參觀游覽。
好!不多說啦!各位一定想在這里照幾張相 吧?現(xiàn)在就請各位自由拍照,10分鐘后我們在北面國旗桿處集合,謝謝大家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了_場。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是在_場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上,距我們南面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大約有100米左右的距離。我們今天在_場游覽的時間是30分鐘。
大家向我這里聚一下,我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_場的主要景觀。(手勢,向北指)大家先向這邊看。(稍停頓,待游客目光集中于手指方向)我愛北京--天-安-門。一會兒,我會向大家詳細介紹_的滄桑歷史。除了_樓外,我還要向您介紹_的金水橋、以及橋前的華表和石獅。大家回一下頭,您看到了,這就是莊嚴挺拔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了,隨后我也將向您講一講她的故事。紀念碑南邊的建筑就是"毛主席紀念堂",我們今天的行程沒有安排大家瞻仰毛主席遺容,如果您有意去的話,可以告訴我,我會盡量滿足您的愿望。_場東側(cè)的建筑是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里陳列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和她相對著的,(手勢,向西指)西邊的這座建筑,就是非常的"人民大會堂"。關(guān)于她,一會兒我也會向您做詳細介紹。
大家現(xiàn)在可以在廣場上拍照留念。拍照前我給大家提個醒,大家盡量避免站在這條中軸線上拍照,旗桿可能會影響您的拍攝效果。另外,大家如果在紀念碑前拍照的話,建議您到紀念碑的那一側(cè)去拍,在這邊是逆光,會影響照片的效果。給大家10分鐘時間,拍完照請到這里集合,我在這里等大家.。
下面我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_樓。_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最初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_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_樓,建筑在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上,造型莊重渾厚,宏偉典雅,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樓通高34.7米。城臺上的大殿寬九楹(62.77米),進深五楹(27.25米),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大殿為重檐歇山式,朱墻黃琉璃瓦頂。南面設(shè)有菱花隔扇門、窗36扇,殿內(nèi)外立有直徑2米的巨柱60根,天花、斗拱、梁枋等處、均繪滿了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極為雄偉壯觀。
1988年的元旦,_樓正式對外向游客開放。在_大的暗紅城墻中辟有五個券洞門,明清時代,這里的門、橋行走規(guī)制森嚴,中門為皇帝進出專用;实勖磕甓镣靿捞,夏至去地壇祭地,孟春赴先農(nóng)壇耕籍田,都要出入_那么,在當時,是不是只有皇帝一人才能進出中門呢?這位朋友答的對,不是。大家知道還有什么人可以走這里嗎?(稍做停頓)讓我來告訴大家。此外,皇帝的父母可從中門入宮;皇帝大婚,皇后可從中門進入一次;新科狀元等"金殿傳臚"后,可從中門出宮一回。除此之外,嚴禁任何人進出,否則是要治重罪的。中門左右的兩座旁門,供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通行。過去_座只進喜,不出喪的吉祥之門好好_設(shè)計者是蒯(kuǎi)祥。蒯祥是江蘇吳縣人,明初洪武年間生于木匠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望的木工師傅,能主建大型工程。蒯祥受父親影響,從小學藝,勤奮好學,聰慧過人,三十來歲時,已成為才華出眾的木工匠師了。燕王朱棣,也就是后來的永樂皇帝,經(jīng)"靖難之役"取得帝位后,決定從南京遷都北京。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明成祖朱棣調(diào)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前來北京營建工程巨大、難度極高的_初名承天門)等宏偉建筑。蒯祥以高超的設(shè)計方案和精湛的建筑技藝,被推選為皇宮工程的建筑設(shè)計師。當時人們尊稱他為"蒯魯班"。蒯祥曾擔任建筑皇家宮殿的官吏,直至工部左侍郎等官職,為中國的民族建筑藝術(shù)創(chuàng)下了光輝的業(yè)績。
_明清兩朝歷代帝王"金鳳頒詔"的重地,凡遇國家慶典、新帝即位、皇帝結(jié)婚、冊立皇后,都需要在此舉行"頒詔"儀式。屆時于城樓大殿前正中設(shè)立宣詔臺。由禮部尚書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詔書,蓋上御寶,把詔書敬放在云盤內(nèi),捧出太和門,置于抬著的龍亭內(nèi),再出午門,登上_樓。然后將詔書恭放于宣詔臺上,由宣詔官進行宣讀。文武百官按等級依次排列于金水橋南,面北而跪恭聽。宣詔完畢,就把皇帝詔書銜放在一只木雕金鳳的嘴里,再用黃絨繩從上系下,禮部官員托著朵云盤在下跪接,接著用龍亭將詔書抬到禮部,經(jīng)黃紙謄寫,分送各地,布告天下。這種頒發(fā)封建帝王圣旨禮儀的全過程,就叫做"金鳳頒詔"。
我國古代有"人生四喜"的說法,也就是"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F(xiàn)在,問大家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哪位朋友知道,金榜題名的金榜張貼在什么地方?(稍停,待游客猜測)到底在哪里呢?請聽我下文分解。明清時代盛行科舉制度,每逢殿試后的第三天,新考中的進士們恭立于_水橋南,等候傳呼他們進太和殿朝拜皇帝的禮儀,名叫"金殿傳臚"。當在太和殿傳臚唱名后,禮部官員捧著皇帝欽定的"黃榜",帶領(lǐng)新科狀元、榜眼、探花們出午門,再將黃榜放在龍亭內(nèi),在鼓樂儀仗的簇擁下抬出_將黃榜張貼于"龍門",也就是當時的長安左門外的"龍棚"里,公布天下,這里就是張貼金榜的地方,長安左門的位置大致是現(xiàn)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東南側(cè)。_經(jīng)滄桑,在新中國成立后,更煥發(fā)出了耀人的光彩。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_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誕生,_再是至高無上的封建皇權(quán)的象征,而成為了一個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的標志,在國徽圖案的中央,我們可以看到這座莊嚴雄偉的建筑。建國以后,這里成為國家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特別是每逢國慶,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都要登上_樓主持慶典并和各界群眾聯(lián)歡。
_的金水河又稱御河、外金水河。河上橫跨七座石橋,中橋正對_中門,叫御路橋,最寬大,雕龍修飾,供帝、后專用。兩旁橋名"王公橋",為宗室王公行走。外側(cè)的兩橋稱"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通行。以上五橋均為三孔。位于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門前的單孔石橋,叫"公生橋",為四品以下官員過往。那時門、橋行走等級森嚴,不得有絲毫觸犯。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們,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面積達到了44萬平方米,而且北京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就是以廣場的經(jīng)緯度(東經(jīng):116°23′17″,北緯:39°54′27″)來確定的。它坐落在北京市中心,一直注視著北京自古至今的歷史變革。在明代,這里曾叫做承天門廣場,出現(xiàn)了T型廣場,當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清代的時候才改為現(xiàn)在的天安門廣場。在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門廣場成了最好的群眾運動集結(jié)地,著名的五四運動,一二九學生運動等等就是在這里發(fā)生的。而在這里最著名的事件,相信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在1949.10.1的開國大典,當時這里聚集了30萬人,共同來慶祝新中國的成立。解放以后,將T型廣場拆除,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和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等大型建筑。而在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原來中華門的位置上建立起了毛主席紀念堂,從而形成了廣場今天的建筑格局。而在國慶50周年的時候,天安門廣場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整修,使廣場更加美麗壯觀整潔。各位一定很向往我所描述的天安門廣場,沒有關(guān)系,在接下來的游覽過程,我將向大家一一介紹。
明代永樂年間,這里叫做承天門,只是一個木牌坊,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墒敲鞔臅r候被燒毀了,后來修建了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城樓,真正體現(xiàn)了帝王的之尊。但是明朝末年,又被毀了。而在清順治年間,重修城樓以后,改名為天安門,將另外的三個皇城門兒都改名為帶安字的,將故宮三大殿都改名為帶和字的,體現(xiàn)了內(nèi)和外安的美好愿望。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的城樓,它由城基、城臺、城樓三個部分組成;菨h白玉須彌座,這是我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基座,高1.59米。城臺高14.6米。而城樓重檐歇山頂,這也是當時殿宇屋頂?shù)淖罡叩燃。整座建筑?3.7米,在70年重修后,升高了一米。
這座建筑等級非常高的城樓,它的作用也同樣非常重要。明清時候,凡是遇到國家大典,都要在城樓上舉行“金鳳頒詔”的儀式,(就是頒詔時,在城樓正中堞口設(shè)宣詔臺。宣詔后,用黃絲線機上一只木雕金鳳,金鳳口中銜著詔書順墻而下,禮部官員用朵云盤接住,然后放入龍亭,頌到禮部,隨后頒布天下。)而且每當皇帝出宮祭祀的時候,這里是必經(jīng)之路。對于新中國最重要的時刻也是這里產(chǎn)生的,毛主席就是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并且親自生氣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城樓上掛的毛主席畫像,在每年國慶之前都要更換一次。
在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這一條河,被稱為金水河。那這里為什么被稱為金水河呢?因為這條河是從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過來的,而在陰陽五行中,西屬金,北屬水,所以這條河命名為金水河,而河上的7座漢白玉橋,就是金水橋。其中最旁邊的這兩座橋叫做公生橋,分別對應(yīng)著太廟和社稷壇,也就是現(xiàn)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而中間的這座是御路橋,是皇帝皇后專用的,它旁邊的兩座是皇族橋,供宗室王公行走,在旁邊的兩座是品級橋,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通過。
在金水橋前面,左右各有一個石獅子。左邊的是雄師,右邊的是雌獅。我們是如何分出雌雄的呢?因為雄師腳踩的是繡球,而雌獅則是幼獅,F(xiàn)在為了保護文物,這對獅子已經(jīng)被圍欄保護起來了。在天安門前后各有一對華表,其實華表的原名叫做誹謗木,是皇帝為了表示自己能夠采納意見和接受意見而設(shè)立的,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華表。它的頂端的異獸叫做吼,北華表上的叫做望君出,意思是為了讓皇帝出宮體察民情 ,而南端的 則叫望君歸,意思是皇帝不要留戀宮外的花花世界,應(yīng)該及時回宮處理政務(wù)。
現(xiàn)在請大家向后轉(zhuǎn),在我們身后,就是天安門廣場。在明清時候,這里是成T字型的,中間是南北走向的御路,在御路兩側(cè),建有千步廊,兩邊都有廊房110 間,到了長安街南側(cè),在隨著紅墻向東西兩側(cè)延伸,有廊房34間,所以千步廊共有228間廊房。而在御路的最南端明代時是大明門,清朝則改為大清門;東西兩側(cè)的門分別是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也分別稱為龍門和虎門,因為在科考之后,黃榜在長安左門公布,考中的進士要從這里進入皇城,所以稱之為龍門,而虎門的來由則是每年霜降以后,朝廷都要對犯人進行審查,而審定的犯人則被帶出長安右門,等于落入虎口,所以稱為虎門。而訂立這些,都是與五行有關(guān)。
在我國古代,有文東武西之說,所以在千步廊東西兩側(cè)就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在廣場東側(cè),現(xiàn)在的歷史博物館一帶,基本上都是中央文職機關(guān),而西側(cè),也就是人民大會堂一帶,則是五軍都督府。為了方便這些官員進入皇城,所以就在龍門虎門外各建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門,東公生門和西公生門。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那時候的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歷史意義和政治特色的現(xiàn)代化建筑。
在廣場西側(cè),是人民大會堂。它于1958年10月動工,歷時一年,在59年國慶節(jié)前就完工了,占地面積17.18萬平方米。整座建筑像一個“山”字,中央最高處是46.5米,是整個天安門廣場中的最高建筑。大會堂分為三個部分:中央是萬人大禮堂,總面積達36000平方米,有席坐一萬個,禮堂頂部有巨大的紅五角星,放出70到光芒,整個穹頂?shù)难b飾布局不僅很壯麗,而且還象征著萬民一心,團結(jié)在黨中央周圍;北部是宴會廳,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是我國最大的宴會廳;南部則是人大辦公樓,這里包括全國37各省市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區(qū)格局特色的會議廳,例如重慶廳,香港廳等等。
在廣場東北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61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展品是五四以來的革命資料,而周恩來同志紀念館爺在博物館中,展品內(nèi)容極為豐富。廣場東南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它的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在26年改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過了4年,改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而在34年4月,這里又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它的展品內(nèi)容是從奴隸制社會夏商周直到清王朝滅亡數(shù)千年歷史的文物,貨幣,圖畫等30多萬件,分朝代展出。
正對著天安門城樓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根據(jù)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向全國征集了 240多幅設(shè)計方案,選出了3個方案,最后決定以梁思成的設(shè)計方案為主,在綜合其他三個方案,融為一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紀念碑。52.8.1正式興建,在58.4建成,5.1隆重揭幕。重達百噸的碑芯巨石是由青島運來北京的,經(jīng)過一系列的加工雕琢后,成品高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 噸,碑身有413塊花崗巖組成。而石碑基座是由17000多塊花崗巖和漢白玉組成,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
紀念碑的正面向著天安門,刻有鎦金板鑲嵌,毛主席親筆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則是由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書寫的158字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座四周共有8幅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從東面起,由歷史順序排列,依次是:虎門銷煙,今田起義,武昌運動,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zhàn)爭,勝利渡江。在勝利渡江的兩旁,還有兩幅裝飾性的圖案,內(nèi)容是: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全部浮雕共有 180個人物。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就是毛主席紀念堂。紀念堂在1976.11.24動工興建,僅用了六個月,就全部建成。于毛主席去世一周年時正式開放。在紀念堂北門前有東西兩組泥塑,都以革命史詩為內(nèi)容。主體建筑南門則是以繼承毛主席遺志、各族人民顯示出無比信心為內(nèi)容的。南門外的30面紅旗,代表了我國三十各省市自治區(qū)。紀念堂的臺基四周是用來自大渡河畔的棗紅色花崗巖砌起,基石周圍砌進了來自珠穆朗瑪峰的石頭和澆灌了中國臺灣海峽的水。整個紀念堂主體建筑由三個部分組成:一進入碑大廳,迎面有三米高的毛主席塑像,這里市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從北大廳南側(cè)的金絲楠木大門進去,就是瞻仰廳,毛主席的遺體就安放在這里;瞻仰廳的南側(cè)是南大廳,毛主席的《滿江紅》詩詞鐫刻于這里。三個大廳的東西兩側(cè),有休息廳和老革命家紀念室,現(xiàn)在信增了鄧小平和陳云同志的紀念室。
在毛主席紀念堂后面,就是內(nèi)城的正門——正陽門。在過去,正陽門就是全國最高的建筑,取意:圣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的意思,F(xiàn)在這里是北京所剩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在明清時代,西城和南城市民來往的交通樞紐是棋盤街,現(xiàn)在位置大概在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之間的廣場上。
其實天安門廣場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景觀,那就是升旗和降旗儀式,每天都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人來觀看儀式。我國國旗圖案的設(shè)計者是曾聯(lián)松,第一面國旗制作者是國營永茂實業(yè)公司的宋樹信,這面特大的國旗長5米多,寬3米多,在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親手升起了這面象征新中國誕生的國旗。
天安門廣場原來的旗桿基座是封閉的,升降旗不方便,而且設(shè)備已經(jīng)陳舊,所以在1991.2.25改建新基座,同時改建旗桿。新基座平面為三層,第一層是漢白玉制成,四周都有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紅褐色花崗巖,象征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綠化帶,象征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另外,四周是56個金黃色銅制的隔離墩,象征著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jié)在國旗下。
新的旗桿是首鋼制造的無縫鋼管制成,分4節(jié),重7噸,高32.6米,20年不會銹蝕。
在每旬的第一天或者國家重要慶典,都要舉行節(jié)日升降旗儀式,其他日子也要舉行平時升降旗儀式。每天升旗的時間以日出為準,降旗則是以日落為準,要奏國歌,節(jié)日的時候是軍樂隊現(xiàn)場演奏,而平時則是放錄音。如果各位有興趣,也可以在方便的情況下來觀看這一重要景觀。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7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為您導游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地理坐標:東經(jīng)116°23′17″,北緯39°54′27″,其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 √彀查T發(fā)生過眾多歷史事件。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1935年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47年的“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示威游行等,都發(fā)生在天安門廣場。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親自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F(xiàn)在,它仍是我們國家舉行重大慶典及活動的地方。由于其位置特殊、歷史內(nèi)涵豐富、知名度高,故素有北京第一景之稱。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城樓;天安門前設(shè)施;“T”字形廣場;文東武西;長安左門及長安右門;千步廊;大明門;正陽門) 天安門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建時稱承天門,重檐中間懸掛“承天之門”匾額,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之后曾兩度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按照明代建筑規(guī)制重建后,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國”之意,改成為“天安門”! √彀查T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高度為34.7米)。它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當時凡遇國家大典,如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冊立太子、命將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隆重的頒詔禮。頒詔禮從太和殿開始,皇帝御太和殿,將詔書授予禮部官員;禮部官員將詔書捧出午門放入龍亭,抬至天安門城樓之上,由宣詔官在宣詔臺宣讀,文武百官在金水橋南跪聽。之后,將詔書從天安門城樓上降下,禮部官員用朵云漆盤承接后,放入龍亭抬往禮部。禮部負責將詔書抄寫若干份,分送各省,頒布天下。明代頒詔用龍頭桿系黃絲繩拴詔書降下;清代改用木雕金鳳口銜詔書由上而下,俗稱“金鳳頒詔”。明清時期每逢圜丘壇祭天、方澤壇祭地、祈谷壇祈谷、先農(nóng)壇親耕以及皇帝大婚、御駕親征等,皇帝及隨從人員都從天安門出入。
天安門城樓建立在巨型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上,造型莊重渾厚,宏偉典雅,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shù)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臺上的大殿寬九楹,進深五楹,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為重檐歇山式,朱墻黃琉璃瓦頂,天花、斗拱、梁枋等處均繪滿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金碧輝煌,極為雄偉壯觀。大殿有60根紅漆立柱,地面鋪設(shè)的是蘇州、江寧等地燒制的金磚! (天安門前設(shè)施) 您看,天安門前的這條河叫外金水河,與故宮內(nèi)的內(nèi)金水河相對應(yīng),又稱御河。河上橫跨七座并列的三孔券式漢白玉石橋,中橋正對天安門的中門,叫“御路橋”,最寬大,雕龍修飾,供帝、后專用。兩旁橋名“皇族橋”,為宗室王公行走。外側(cè)的兩橋稱“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通行。以上五橋均為三孔。位于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門前的單孔石橋,叫“公生橋”,為四品以下官員過往。那時門、橋行走等級森嚴,不得有絲毫違反。
在天安門南北門外,分別聳立有一對雕刻精美、挺拔秀麗的漢白玉云龍華表。每座華表高約10米,重達20噸。華表由三部分組成:底部是圍繞有護欄的八角形臺座;中間柱身通體雕有盤龍和朵云,柱頭插云板。華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稱。其中雕刻華麗的便稱為“華表”。據(jù)記載,遠在堯舜時代就有街頭設(shè)“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納諫”,征求民眾意見,以治天下。因此又被稱為“誹謗木”。到秦漢時期,表木被改為指路標,叫華表。后來華表經(jīng)不斷美化,逐漸演變成為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藝術(shù)裝飾品。放置于皇家建筑門前,主要起到美化景觀和標志的作用。您注意華表頂端的承露盤中,有一只蹲著的小獸,名叫“犼”,是一種神獸。在天安門北側(cè)的“犼”臉朝北,雙目緊盯皇宮,俗稱“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戀深宮生活,而應(yīng)及時出宮巡視,以利治理天下;在天安門南側(cè)的“犼”臉朝南,雙目向遠方眺望,俗稱“望君歸”。呼喚帝王不得沉迷山水、野趣,而應(yīng)早日回宮,料理國家大事。 天安門前有兩對雕刻于明永樂年間的漢白玉石獅,它們分別位于外金水河南北兩岸。東側(cè)的都是雄獅腳踏彩球——寓意一統(tǒng)寰宇;西側(cè)的都是雌獅腳踩幼獅——寓意子孫綿延。天安門金水橋前的這兩對大石獅,雕工精絕,造型逼真,威武異常。它們的雙目都緊緊注視著天安門前正中的御道,以此體現(xiàn)它們是封建帝王忠實衛(wèi)士的身份。石獅為鎮(zhèn)物,一般置于大門前。朋友們,請來看西邊的這一只石獅,它的肚皮上有一個深深的洞——這是怎么回事呢?有的專家認為這是當年闖王李自成攻打皇宮時留下的;也有人認為這是八國聯(lián)軍侵略紫禁城時破壞的。 在明清時期,天安門廣場并不是今天這種格局! √彀查T廣場出現(xiàn)于明朝初年,明永樂年間營建北京宮城時,將元大都南城墻向南推進至今前三門大街一線,在元大都麗正門北側(cè)建天安門。當時,天安門廣場是一處皇家禁地,僅設(shè)三門。三門之間用紅色宮墻圍成一個封閉式的“T”字形宮廷廣場,原是天安門前舉行皇家活動的重要場所! (大明門) 在廣場的南端,是皇城外南門,明代稱“大明門”。內(nèi)閣大學士謝縉題寫門聯(lián)“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地居”。清代稱“大清門”,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為“中華門”。大明門為磚石結(jié)構(gòu),單檐歇山頂。券門三間,門前石獅一對,左右立下馬碑各一座! (“T”字形廣場;文東武西;長安左門及長安右門;千步廊;) “T”字形廣場東端是長安左門,俗稱“龍門”,位置大致是現(xiàn)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門前東南側(cè)。故宮太和殿舉行“金殿傳臚”儀式后,禮部官員把進士皇榜張掛在長安左門外臨時搭建的“龍棚”里,新科進士們均由長安左門出皇城依序看榜。即凡出“龍門”者,榮登金榜,前程似錦——“一登龍門身價百倍”故名。長安左門內(nèi)千步廊拐角處,還是“吏、兵二部月選官掣簽”(選拔官吏)及禮部“磨勘”(復查鄉(xiāng)試、會試試卷及考生資格)的地方。
“T”字形廣場西端是長安右門,俗稱“虎門”,位置大致是在現(xiàn)中山公園門前西南側(cè)。每年8月初,皇帝詔令三法司會同王公大臣,在長安右門內(nèi)千步廊拐角處集中會審未決死囚案件。霜降后,刑部監(jiān)獄內(nèi)的死刑犯從長安右門外下囚車,在長安右門內(nèi)千步廊拐角跪聽審問。押出“虎門”者,終被判死罪,毫無生還之望,故長安右門又稱“虎門”! ¢L安左門與長安右門之間,有一片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80米全部用石板鋪砌的地方,稱“天街”,是頒詔時官員們跪聽之地! ≡趶V場御路的東西兩側(cè),南北方向為通脊聯(lián)檐廊房,各110間。到天街南側(cè)向東、向西方向各延伸34間,東至長安左門,西至長安右門,共計有廊房288間,稱為千步廊。 在廣場東西兩側(cè)宮墻外,按照“文東武西”的格局,設(shè)置了六部九卿等各機關(guān),是明清兩代皇家最高官署衙門的集結(jié)之地。民國年間拆除。天安門廣場東側(cè)宮墻外(今國家博物館一帶),基本上是文職機關(guān)所在地。明代設(shè)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jiān)、太醫(yī)院等;清代增設(shè)了翰林院等。天安門廣場西側(cè)宮墻外(今人民大會堂一帶),大體上是武職和司法機關(guān)所在地。明代設(shè)有五軍都督府、錦衣衛(wèi)、太常寺、通政使司等;清代改設(shè)鑾儀衛(wèi)、太常寺、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 ∏宕篌w承襲明制,沒有對廣場做大改動,只是將大明門改稱大清門,承天門改稱天安門。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外,分別增筑了東三座門和西三座門,嚴禁行人過往。在正陽門城樓和大明門之間,有一個百步見方的小廣場。廣場上石護欄的通道呈“十”字形,宛如棋盤,故稱“棋盤街”。因明清兩代皇城不許平民穿行,那時人們來往于東城和西城之間,需要繞行于大清門以南或地安門以北,棋盤街便成為當時北京東、西城市民來往的交通樞紐。當年人們喜愛在此販賣風味小吃、小百貨,以及表演戲曲、雜耍等,情似廟會,非常熱鬧。由于這里位置顯要、威嚴,人們能在此經(jīng)商、娛樂,的確非同一般,所以又有“小天街”的美稱。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8
天安門及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市的中軸線上。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門廣場對外開放。由于其處于城市中心,便成為了群眾集會、演說游行的地方。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1935年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47年的“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活動等,都發(fā)生在天安門廣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親自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首都30萬群眾參加了這一隆重的開國大典。
在天安門廣場的最北面是一條貫穿北京東西的大街——長安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廣場北沿;人民英雄紀念碑聳立在廣場中央;毛主席紀念堂位于紀念碑南側(cè),原大明門、大清門、中華門的所在地;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是廣場最南端的建筑;人民大會堂坐落在廣場西側(cè);中國國家博物館坐落在廣場東側(cè)。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長安街。明清時期的長安街分兩段,東長安街是從長安左門到東單牌樓;西長安街是從長安右門到西單牌樓,全長約10里,俗稱“10 里長街”。1966年長安街進行改造,成為了一條橫貫北京城東西的交通要道。今日的長安街東起通州區(qū),西至石景山區(qū),平均寬度70米,最寬處100米。全長92華里,號稱“百里長街”。
經(jīng)過長安街,就到了廣場北側(c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國旗和旗桿。國旗的設(shè)計者是曾聯(lián)松先生。1991年,我國頒布了《國旗法》。為適應(yīng)新的升、降國旗儀式的要求,對原旗桿基座和旗桿進行了改造。改建后的旗桿基座面積為36平方米,四周環(huán)繞漢白玉欄桿,周圍有2米寬的臺階通道。基座外環(huán)鋪2米多寬的赭紅色花崗巖,最外層為5米寬的綠化帶。綠化帶的外的護欄由56個金色銅制隔離墩組成,象征56個民族團結(jié)在國旗下。新旗桿由無縫鋼管制作,高32.6米,分4節(jié)組裝,重達7噸,經(jīng)過了特殊處理,可以20年不生銹。
另外,《國旗法》規(guī)定,升旗儀式分為節(jié)日升旗和平日升旗兩種。逢國家重要慶典或每月1日,舉行節(jié)日升、降旗儀式。屆時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wèi)隊官兵36人和軍樂隊隊員60人,組成儀仗隊,由軍樂隊現(xiàn)場演奏國歌。平日升旗儀式只有36名國旗護衛(wèi)隊官兵執(zhí)行儀仗任務(wù),儀式進行時播放國歌錄音。國旗升降時間依據(jù)每天日出和日落時間來確定,整個過程為2分零7秒。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廣場中央.1949年9月30日,中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天安門廣場豎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毛澤東主席率全體政協(xié)委員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一年多后,確定以梁思成的設(shè)計方案為主,并征求多方意見形成今日之造型。1952年動工興建,1958年5月 1日舉行了揭幕儀式。
我們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建在兩層月臺之上,通高38米,碑頂采用盝頂規(guī)制,碑芯重達60多噸,碑身由413塊花崗巖壘砌而成,整體建筑使用花崗巖和漢白玉1.7萬多塊。碑身正面是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碑文由毛澤東主席撰文,周恩來總理親筆書寫,碑文內(nèi)容是: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身下面是小碑座,小碑座南北方向各雕刻3個花圈,東西各一個,四面共有8個花圈,花圈由牡丹、荷花、百合、菊花組成。小碑座下面的大碑座四周鑲嵌著10幅漢白玉浮雕,內(nèi)容按歷史順序依次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zhàn)爭”、“勝利渡江。”在“勝利渡江”的兩旁另有兩塊裝飾性浮雕,內(nèi)容為“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全部浮雕共有180個任務(wù),概括了我過100多年的革命史。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的第一座大型紀念性建筑物。
毛主席紀念堂位于紀念碑南側(cè),門額上懸掛有華*鋒題寫的“毛主席紀念堂”金字匾額。毛主席紀念堂的全部工程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于1977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周年時正式對外開放。紀念堂的一樓分為3個部分,北大廳是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北大廳中央是毛主席的漢白玉坐像,坐像后面是一幅巨型絨繡祖國山河圖。瞻仰廳中央是毛主席的水晶棺,水晶棺放在黑色的花崗巖棺床上,水晶棺內(nèi)安放著毛主席的遺體,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南大廳北面的墻壁上刻有毛主席的詩詞《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紀念堂北門和南門外各有兩組人物群雕,四組雕塑中共有62個人物,是由來自全國18個省的100多名雕塑家共同完成的。
廣場西側(cè)是人民大會堂,它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而建的。1958年破土動工,1959年國慶前完工,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會堂平面呈“山”字形,中央最高處46.5米,是天安門廣場中最高的建筑,它的建筑面積超過了故宮的建筑面積。大會堂四周共有廊柱134根,其中東側(cè)正門有廊柱12根,每根高度25米,直徑2米。均用天然大理石鑲砌。門額上國徽直徑4米,重達2噸。人民大會堂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南部為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區(qū); 中部是萬人大禮堂,可容納一萬人舉行會議;北部是宴會廳,可容納五千人的宴會和一萬人的酒會,是我國最大的宴會廳。
廣場東側(cè)是中國國家博物館。2019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館名由江*民同志題寫,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國家博物館的南半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面的基本陳列是“中國通史”,時間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開始,一直到清王朝滅亡;北半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里面收藏的是自1840年中英戰(zhàn)爭以來的近代和現(xiàn)代文物。其中珍品有: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奏折、清宣統(tǒng)皇帝的退位詔書、開國大典時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等。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9
天安門城樓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北端,是北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qū)域的分界點,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城樓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同時具有重大的的政治意義。 天安門城樓對面是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城樓圖案出現(xiàn)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天安門城樓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城樓上60根朱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墻臺,上有兩層重檐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征皇權(quán)的“之尊”。
天安門城樓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tǒng)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0
天安門是新中國的象征,它位于天安門廣場北端,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代,當時它并不叫天安門,而叫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年規(guī)模也很小,明末毀于戰(zhàn)火。清順治年間,即公元1651年重建后,才有了今天的規(guī)模,且改名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 國”之意。
在明清天安門是舉行“金鳳頒詔 ”的地方。所謂金鳳頒詔,即是皇帝下圣旨后,由專人在天安門城樓上把圣旨放在一只木制“金鳳”的口中,然后從城樓正中垛口用黃絲帶將“金鳳”放下,城樓下 有人以用云朵裝飾的漆盤接旨,送到禮部抄寫后告示天下。
也是在天安門城樓上,1949年10月1日下午3 點,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那是全中國人民期盼已久的日子,隨著國歌的奏響,隨著五星紅旗的升起,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
天安門城樓高33.7米,建筑等級很高,這從城樓的殿頂形式、彩繪等處都表現(xiàn)出來,處處顯示著當年皇家的威嚴,城樓開五個門洞,正中門洞上懸掛著毛主席的巨幅油畫像。在天安門城樓前對著五個門洞有五座漢白玉石橋,叫做金水橋。正中最寬廣的一座名為御路橋,供皇帝出入專用;其東西兩側(cè)的兩座橋為皇族橋,就是專供皇親國戚們通行的橋;再兩側(cè)的石橋為品級橋,凡三品以上大臣才可通過。小官、雜役怎么辦?對不起,那年代官大一級壓死人,官小一級跑斷腿,小官小吏只能跑跑腿,從當年東側(cè)太廟及西側(cè)社稷壇旁的兩座小石橋通過金水河再到大內(nèi)。 除金水橋 外,天安門前陳設(shè)二對石獅,它們像衛(wèi)士一樣威嚴守衛(wèi)著天安門,除此以外還有一對象石柱一樣的陳設(shè)物,大家知道它們叫什么名,是做什么用的嗎?對了,它們 的名叫華表,F(xiàn)在我們從地下通道過馬路,過一會兒我給大家講一講華表的歷史
(在華表旁)
各位 請看,這就是華表。最早的華表出現(xiàn)在堯舜時期,是木制的,當時稱其為“誹謗木”。哎!各位別誤會,當時的“誹謗”不是誣陷別人的意思,而是“納諫”的意思,即為了征求民眾的意見而設(shè)于路邊的木樁,人們可以在木樁中寫下自己對當權(quán)者的意見及建議,以示“參政”。華表在當時又被稱“表木”,即我們今天的路標,用以給人們提示方向。到了秦漢,“誹謗木”還在,但再沒有人敢“誹謗”當權(quán)者了,它的質(zhì)地從木制變成石制,位置也從路旁搬到了帝王宮殿的門口。后來,“誹謗木”便成了當時帝王們顯示權(quán)利的特殊陳設(shè)品,用以標榜自己有堯舜之賢、廣納民意。又將“誹謗木”更名為華表,并用云龍紋裝飾柱身,上插云板,用以“華”飾宮殿之外“表”。在華表的頂端,坐著一個象龍一樣的小動物,名叫“吼”,生來就喜歡登高望遠,據(jù)說這小動物很靈異,能提醒帝王們勤政。大家也許要問,吼是怎么提醒帝王們勤政的呢?先別急!請大家記住天安門前這兩只“吼”面朝的方向,我們馬上去尋找答案。
(在天安門內(nèi)東側(cè)的一只華 表旁)
好啦!各位,這便是答案了。請看,在天安門后也有兩只華表,可華表上的“吼”可不再往南(外)看,而是往北(里)看了,對吧?為什么呢?因為這里的吼名叫“望君出”,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沉迷于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要走出深宮,去體查民情,!巴眹熬弊摺俺觥比、看一看。天安門前的那一對吼叫“盼君歸”意思是指提醒皇帝不要在外面留戀青山秀水,不思國事,“盼”望國“君”早日“歸”政,F(xiàn)在大家知道吼是怎么提醒皇帝門勤政的了吧?但這只不過是人民美好的愿望,真的皇帝是怎么生活的呢?那就讓我們?nèi)セ实鄣募摇辖侨ゴ畟門兒吧!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1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講解的是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歷史悠久,它建成于明朝永樂十八年即1420xx年。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明代叫“承天門”,取“成天氣暈,受命于天”之意,后來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直到清初順治年間,順治皇帝下命按照明代的建筑規(guī)制重建承天門并改名為“天安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門廣場在明清時期為一個“T”字形的封閉廣場,這里屬于皇宮的前導部分。解放以后,這里經(jīng)過多次的改建與擴建,形成了今天的建筑格局。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建筑。明清時期的天安門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通高34.7米,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它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臺上建有城樓,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黃色琉璃瓦,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體現(xiàn)出皇家的“”至尊。城臺開有五個券門,中間最大,向兩側(cè)遞減。券門南面正對著五座漢白玉三孔石橋,稱“金水橋”。橋下是從西北流向東南方向的水,稱“金水河”;金水橋南北兩側(cè)各有一對石獅,金水橋南側(cè)有一對華表。
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在明清兩朝這里是舉行頒詔禮的地方。所謂頒詔禮就是皇帝向全國頒布詔書的儀式。凡遇國家大典,如新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冊立太子、命將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隆重的頒詔儀式。頒詔禮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屆時,皇帝在太和殿將詔書用寶后,內(nèi)閣大學士從黃案上捧詔書至太和殿前檐下,授予禮部官員,禮部官員將詔書置于云盤內(nèi),捧出午門放入龍亭。鑾儀衛(wèi)校將龍亭抬往天安門城樓之上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再將詔書交與宣詔官,有宣詔官宣讀詔書,文武百官在金水橋南跪班聆聽。宣詔完畢,宣詔官在將詔書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將詔書從天安門城樓順墻降下,禮部官員用朵云期盼承接,放入龍亭內(nèi)抬往禮部。禮部官員負責將詔書譽寫若干份,分送各省,頒布天下。明代詔書,用的是“龍頭桿”系黃絲繩栓詔書降下,清代時改用木雕金鳳口銜詔書順墻降下,所以清代的頒詔禮俗稱“金鳳頒詔”。
天安門城樓前有什么設(shè)施呢?在城樓南面有一條河稱“金水河”。它為什么叫金水河呢?因為五行中西方屬金,北方屬水,此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故稱“金水河”。金水河上有七座漢白玉石橋,中間五座正對著天安門城臺的五個券門,中間的橋最寬等級最高為御路橋,橋欄望柱上雕刻著精美的云龍圖案。它是供帝后專用的;御路橋兩側(cè)為皇族橋,橋身比御路橋略窄,等級次之,它是供宗室帝王行走的;皇族橋兩側(cè)為品級橋,橋身比皇族橋略窄,等級更低,它是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的;另外兩座橋分別位于太妙和社稷壇的南大門前稱公生橋,等級最低,它是供四品以下官員、兵弁、雜役行走;首鍢、品級橋、公升橋望柱均是火焰式。上刻有陰線24條,稱“二十四氣”式。
天安門前有一對雕刻于明永樂年間的漢白玉石獅子,東側(cè)的雄獅是腳踏繡球,雨衣一統(tǒng)寰宇;西側(cè)的都是雌獅腳踩幼獅,寓意子孫綿延。兩對石獅的頭部都面向內(nèi)側(cè),以示保衛(wèi)御路。石獅為鎮(zhèn)物,一般至于大門前。diyifanwen.com
天安門城樓前后各有一對立于明代的漢白玉華表,每座華表高約10米,由三部分組成:底部是圍繞有護欄的八角形臺座,中間柱身,通體雕有盤龍和云朵,柱頭橫插云板,東部城露盤上有一蹲獸,俗稱“望天吼”。華表通常置于宮殿、陵墓、壇廟前后,也立于橋頭、渡口、關(guān)津等處,起到美化景觀和標志作用。華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稱。立在墳墓神道兩側(cè)的稱“墓表”,立在交通要道和驛站作為路標使用的為“路標”或“恒表”,其中雕刻華麗的便稱為“華表”,另外,也有華表源于誹謗木的說法。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的建筑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在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用紅墻圍成“T”字形,北面是承天門,清順治年間改為天安門;東面是長安左門,西面是長安右門,南面是大明門。清朝順治年間改為大清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之間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80米,稱為“天街”,是頒詔禮時文武百官在此桂婷詔書的地方。
長安左門俗稱“龍門”。科舉時代,殿試中選者,在故宮太和殿舉行“金殿傳臚”儀式后,禮部官員把進士皇榜張掛于長安左門外臨時搭建的“龍棚”里,信科進士們均由長安左門出皇城依序看榜。榜上提名者猶如鯉魚躍龍門,頓時身價百倍,故此門稱“龍門”。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東側(cè)五行方位中屬木,主生,四象中東方屬青龍,故此門稱“龍門”。長安左右內(nèi)千步廊拐角處還是吏部、兵部選拔官吏及禮部復查鄉(xiāng)試、會試試卷及考生資格的地方。
長安油門時廣場的西側(cè)門,每年八月初,三法司會同王公大臣在長安右門千步廊拐角處集中會審未決死囚的案件。屆時,犯人從長安右門外下車,進入長安右門受審,猶如羊入虎口兇多吉少,故此門稱“虎門”。此外,西方在五行中屬金,主殺,四象中西方為白虎,故此門成“虎門”。1953年味了改變北京的交通狀況將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拆除。
廣場南面是大明門,建于明初。它由三個券門組成,紅磚壘砌,上覆黃色琉璃瓦,單眼歇山頂?shù)慕ㄖ,磚墻兩側(cè)與廣場的紅色圍墻相連。當時這里懸掛著明朝大學士解縉寫的一副門聯(lián)“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清朝順治年間將此門改名為大清門,民國元年改名為中華門。1958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將此門拆除。
廣場紅墻內(nèi)側(cè),御路東西兩側(cè)是由南向北各有通脊連檐廊坊110間,到天安門廣場北側(cè)各向東、西折轉(zhuǎn),各有廊坊34間,因此千步廊共有廊坊288間。御路東側(cè)千步廊外為戶部米倉,御路西側(cè)千步廊為工部木倉。民國初年,千步廊被拆除。
明朝承天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cè)基本上按照文東武西的規(guī)制排列著國家中央機關(guān)。廣場東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主要有宗人府、兵部、吏部、工部、戶部、鴻臚寺、禮部、欽天監(jiān)、太醫(yī)院。廣場西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主要有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wèi)。
清朝天安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基本上承襲明制。廣場東側(cè)增加了翰林院;廣場西側(cè)的設(shè)置有:鑾儀衛(wèi),清初設(shè)置,清末為避宣統(tǒng)皇帝溥儀的名諱,改“鑾儀衛(wèi)”為“鑾輿衛(wèi)”;都察院,最高行政檢察機關(guān);刑部,掌管刑法獄訟之事的機關(guān);大理寺,古代中央司法審判機關(guān),負責評判各地奏報的案件。
廣場的最南端是正陽門建筑群。在明清兩代它是北京城內(nèi)的正門。正陽門城樓于大明門之間有一個小廣場,俗稱“棋盤街”。它是北京內(nèi)城東西城市民來往的重要交通樞紐。由于明清時期皇城使不準百姓穿行的,所以這條街道就顯得尤為重要。正陽門的“正陽”兩字取“圣主當陽,萬國瞻仰”之意。這組建筑是由城樓、箭樓、甕城組成。城樓高40.36米,三層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綠色琉璃瓦。箭樓上面設(shè)有箭窗94個,在打仗時這里可以射殺城外的敵人。城樓和箭樓是當時北京內(nèi)城中最高大的宏偉的建筑。城樓和箭樓圍成的空間稱“甕城”。甕城內(nèi)東側(cè)是觀音廟,明清時期這兩座廟的香火非常旺盛。甕城前是正陽橋與五牌樓。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天安門廣場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謝謝!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2
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 二九運動、五 二○運動都在這里為中國現(xiàn)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后,天安門廣場拓寬,并在廣場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后又分別在廣場的西側(cè)修建了人民大會堂、東側(cè)修建了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南側(cè)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天安門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20xx年),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稱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在20xx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紅白墩臺,墩臺上是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城樓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城樓前兩對雄健的石獅和挺秀的華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門成為一座完美的建筑藝術(shù)杰作。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為新中國的象征,它莊嚴肅穆的形象是我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3
飽經(jīng)500余年風雨滄桑的天安門廣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它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市中心,故宮的南側(cè),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皇城的大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里舉行了開國大典,它由此成為現(xiàn)代中國的象征,并被設(shè)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nèi)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xiàn)代文明,新中國的象征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是中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她記錄了中華民族不懼流血和犧牲,爭取獨立自由的勇氣和堅強;寫下了新中國誕生的光輝一頁,和中華民族走向強盛的壯麗詩篇。
歷史
天安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20xx年),1420xx年建成。最初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jié)構(gòu)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天順元年(1457年),牌天安門與華表樓毀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的門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入北京,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guī)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經(jīng)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門比原來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時期,天安門到大清門(明朝成大明門、中華民國稱中華門)之間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幾萬平米的T字型宮廷廣場,其東、西兩次還各設(shè)一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安右門,國家主要統(tǒng)治機構(gòu)六部及各院即設(shè)在此。這里是帝國統(tǒng)治機構(gòu)的中樞。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布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lǐng)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布“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1949年后,天安門進行過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整修規(guī)模較龐大。1988年,城樓開始收費,對社會公眾開放。
建筑
天安門位于北京城的傳統(tǒng)的中軸線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氣勢宏大,是中國古代城門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城樓通高37.4米,建于巨大條石砌成的須彌座式城臺天安門夜景上,紅墻、黃瓦、五個拱形券門,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城樓上60根朱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墻臺,上有兩層重檐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征皇權(quán)的“之尊”。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36扇朱紅菱花門扉;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tǒng)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殿內(nèi)由一個450公斤八角宮燈和16個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宮燈組成的眾星捧月圖案。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現(xiàn)在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巨大的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的大幅標語。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清末天安門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一般稱為金水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gòu)成綺麗的曲線美。在王朝帝國時代,中間最突出的一座雕著蟠龍柱頭的橋面,只許皇帝一人通過,叫“御路橋”;左右兩座雕有荷花柱頭的橋面,只許親王通過,叫“王公橋”;再兩邊的,只許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過,叫“品級橋”;最靠邊的普通浮雕石橋,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橋”。橋南東西兩側(cè),各有漢白玉石華表矗立,云繞龍盤,極富氣勢。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對天安門多次維修,今已煥然一新。左右兩側(cè)筑起大型觀禮臺,供大型慶典貴賓觀禮之用;金水河南并辟有綠化帶,花木四季常青。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4
各位游客們,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安門廣場,面積達到了44萬平方米,而且北京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就是以廣場的經(jīng)緯度(東經(jīng):116°23′17″,北緯:39°54′27″)來確定的。它坐落在北京市中心,一直注視著北京自古至今的歷史變革。在明代,這里曾叫做承天門廣場,出現(xiàn)了T型廣場,當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清代的時候才改為現(xiàn)在的天安門廣場。在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門廣場成了最好的群眾運動集結(jié)地,著名的五四運動,一二九學生運動等等就是在這里發(fā)生的。而在這里最著名的事件,相信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在1949.10.1的開國大典,當時這里聚集了30萬人,共同來慶祝新中國的成立。解放以后,將T型廣場拆除,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和歷史博物館,革命博物館等大型建筑。而在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原來中華門的位置上建立起了毛主席紀念堂,從而形成了廣場今天的建筑格局。而在國慶50周年的時候,天安門廣場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整修,使廣場更加美麗壯觀整潔。各位一定很向往我所描述的天安門廣場,沒有關(guān)系,在接下來的游覽過程,我將向大家一一介紹。
明代永樂年間,這里叫做承天門,只是一個木牌坊,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墒敲鞔臅r候被燒毀了,后來修建了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城樓,真正體現(xiàn)了帝王的之尊。但是明朝末年,又被毀了。而在清順治年間,重修城樓以后,改名為天安門,將另外的三個皇城門兒都改名為帶安字的,將故宮三大殿都改名為帶和字的,體現(xiàn)了內(nèi)和外安的美好愿望。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的城樓,它由城基、城臺、城樓三個部分組成;菨h白玉須彌座,這是我國古代最高等級的基座,高1.59米。城臺高14.6米。而城樓重檐歇山頂,這也是當時殿宇屋頂?shù)淖罡叩燃。整座建筑?3.7米,在70年重修后,升高了一米。
這座建筑等級非常高的城樓,它的作用也同樣非常重要。明清時候,凡是遇到國家大典,都要在城樓上舉行“金鳳頒詔”的儀式,(就是頒詔時,在城樓正中堞口設(shè)宣詔臺。宣詔后,用黃絲線機上一只木雕金鳳,金鳳口中銜著詔書順墻而下,禮部官員用朵云盤接住,然后放入龍亭,頌到禮部,隨后頒布天下。)而且每當皇帝出宮祭祀的時候,這里是必經(jīng)之路。對于新中國最重要的時刻也是這里產(chǎn)生的,毛主席就是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并且親自生氣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城樓上掛的毛主席畫像,在每年國慶之前都要更換一次。
在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這一條河,被稱為金水河。那這里為什么被稱為金水河呢?因為這條河是從北京的西北方向被引過來的,而在陰陽五行中,西屬金,北屬水,所以這條河命名為金水河,而河上的7座漢白玉橋,就是金水橋。其中最旁邊的這兩座橋叫做公生橋,分別對應(yīng)著太廟和社稷壇,也就是現(xiàn)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而中間的這座是御路橋,是皇帝皇后專用的,它旁邊的兩座是皇族橋,供宗室王公行走,在旁邊的兩座是品級橋,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通過。
在金水橋前面,左右各有一個石獅子。左邊的是雄師,右邊的是雌獅。我們是如何分出雌雄的呢?因為雄師腳踩的是繡球,而雌獅則是幼獅,F(xiàn)在為了保護文物,這對獅子已經(jīng)被圍欄保護起來了。在天安門前后各有一對華表,其實華表的原名叫做誹謗木,是皇帝為了表示自己能夠采納意見和接受意見而設(shè)立的,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華表。它的頂端的異獸叫做吼,北華表上的叫做望君出,意思是為了讓皇帝出宮體察民情 ,而南端的 則叫望君歸,意思是皇帝不要留戀宮外的花花世界,應(yīng)該及時回宮處理政務(wù)。
現(xiàn)在請大家向后轉(zhuǎn),在我們身后,就是天安門廣場。在明清時候,這里是成T字型的,中間是南北走向的御路,在御路兩側(cè),建有千步廊,兩邊都有廊房110間,到了長安街南側(cè),在隨著紅墻向東西兩側(cè)延伸,有廊房34間,所以千步廊共有228間廊房。而在御路的最南端明代時是大明門,清朝則改為大清門;東西兩側(cè)的門分別是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也分別稱為龍門和虎門,因為在科考之后,黃榜在長安左門公布,考中的進士要從這里進入皇城,所以稱之為龍門,而虎門的來由則是每年霜降以后,朝廷都要對犯人進行審查,而審定的犯人則被帶出長安右門,等于落入虎口,所以稱為虎門。而訂立這些,都是與五行有關(guān)。
在我國古代,有文東武西之說,所以在千步廊東西兩側(cè)就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在廣場東側(cè),現(xiàn)在的歷史博物館一帶,基本上都是中央文職機關(guān),而西側(cè),也就是人民大會堂一帶,則是五軍都督府和特務(wù)機構(gòu)錦衣衛(wèi)。為了方便這些官員進入皇城,所以就在龍門虎門外各建了一道南北走向的大門,東公生門和西公生門。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看不到那時候的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歷史意義和政治特色的現(xiàn)代化建筑。
在廣場西側(cè),是人民大會堂。它于1958年10月動工,歷時一年,在59年國慶節(jié)前就完工了,占地面積17.18萬平方米。整座建筑像一個“山”字,中央最高處是46.5米,是整個天安門廣場中的最高建筑。大會堂分為三個部分:中央是萬人大禮堂,總面積達36000平方米,有席坐一萬個,禮堂頂部有巨大的紅五角星,放出70到光芒,整個穹頂?shù)难b飾布局不僅很壯麗,而且還象征著萬民一心,團結(jié)在黨中央周圍;北部是宴會廳,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是我國最大的宴會廳;南部則是人大辦公樓,這里包括全國37各省市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區(qū)格局特色的會議廳,例如重慶廳,香港廳等等。
在廣場東北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61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展品是五四以來的革命資料,而周恩來同志紀念館爺在博物館中,展品內(nèi)容極為豐富。廣場東南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它的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在20xx年改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過了4年,改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而在34年4月,這里又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它的展品內(nèi)容是從奴隸制社會夏商周直到清王朝滅亡數(shù)千年歷史的文物,貨幣,圖畫等30多萬件,分朝代展出。
正對著天安門城樓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根據(jù)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向全國征集了240多幅設(shè)計方案,選出了3個方案,最后決定以梁思成的設(shè)計方案為主,在綜合其他三個方案,融為一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紀念碑。52.8.1正式興建,在58.4建成,5.1隆重揭幕。重達百噸的碑芯巨石是由青島運來北京的,經(jīng)過一系列的加工雕琢后,成品高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噸,碑身有413塊花崗巖組成。而石碑基座是由17000多塊花崗巖和漢白玉組成,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
紀念碑的正面向著天安門,刻有鎦金板鑲嵌,毛主席親筆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則是由毛主席起草,周書寫的158字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座四周共有8幅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從東面起,由歷史順序排列,依次是:虎門銷煙,今田起義,武昌運動,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zhàn)爭,勝利渡江。在勝利渡江的兩旁,還有兩幅裝飾性的圖案,內(nèi)容是: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全部浮雕共有180個人物。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就是毛主席紀念堂。紀念堂在1976.11.24動工興建,僅用了六個月,就全部建成。于毛主席去世一周年時正式開放。在紀念堂北門前有東西兩組泥塑,都以革命史詩為內(nèi)容。主體建筑南門則是以繼承毛主席遺志、各族人民顯示出無比信心為內(nèi)容的。南門外的30面紅旗,代表了我國三十各省市自治區(qū)。紀念堂的臺基四周是用來自大渡河畔的棗紅色花崗巖砌起,基石周圍砌進了來自珠穆朗瑪峰的石頭和澆灌了中國臺灣海峽的水。整個紀念堂主體建筑由三個部分組成:一進入碑大廳,迎面有三米高的毛主席塑像,這里市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從北大廳南側(cè)的金絲楠木大門進去,就是瞻仰廳,毛主席的遺體就安放在這里;瞻仰廳的南側(cè)是南大廳,毛主席的《滿江紅》詩詞鐫刻于這里。三個大廳的東西兩側(cè),有休息廳和老革命家紀念室,現(xiàn)在信增了鄧小平和陳云同志的紀念室。
在毛主席紀念堂后面,就是內(nèi)城的正門——正陽門。在過去,正陽門就是全國最高的建筑,取意:圣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的意思,F(xiàn)在這里是北京所剩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在明清時代,西城和南城市民來往的交通樞紐是棋盤街,現(xiàn)在位置大概在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之間的廣場上。
其實天安門廣場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景觀,那就是升旗和降旗儀式,每天都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人來觀看儀式。我國國旗圖案的設(shè)計者是曾聯(lián)松,第一面國旗制作者是國營永茂實業(yè)公司的宋樹信,這面特大的國旗長5米多,寬3米多,在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親手升起了這面象征新中國誕生的國旗。
天安門廣場原來的旗桿基座是封閉的,升降旗不方便,而且設(shè)備已經(jīng)陳舊,所以在1991.2.25改建新基座,同時改建旗桿。新基座平面為三層,第一層是漢白玉制成,四周都有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紅褐色花崗巖,象征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綠化帶,象征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另外,四周是56個金黃色銅制的隔離墩,象征著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jié)在國旗下。
新的旗桿是首鋼制造的無縫鋼管制成,分4節(jié),重7噸,高32.6米,20xx年不會銹蝕。
在每旬的第一天或者國家重要慶典,都要舉行節(jié)日升降旗儀式,其他日子也要舉行平時升降旗儀式。每天升旗的時間以日出為準,降旗則是以日落為準,要奏國歌,節(jié)日的時候是軍樂隊現(xiàn)場演奏,而平時則是放錄音。如果各位有興趣,也可以在方便的情況下來觀看這一重要景觀。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5
天安門城樓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北端,是北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qū)域的分界點,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城樓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同時具有重大的的政治意義。 天安門城樓對面是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城樓圖案出現(xiàn)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天安門城樓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
城樓上60根朱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墻臺,上有兩層重檐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征皇權(quán)的“之尊”。天安門城樓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tǒng)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6
天安門城樓位于偉大祖國首都北京城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門樓,以杰出的建筑藝術(shù)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矚目。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天安門原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20xx年)最初叫承天門,寓意"奉天承運"、"受命于天"。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改建,更名為天安門。
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4.7米。城樓上60根巨柱高聳,金磚鋪地,一平如砥;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傳統(tǒng)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大廳內(nèi)一盞重450千克的宮燈和16盞重350千克的輔燈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新中國成立后,天安門城樓經(jīng)過了4次較大的修繕,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國家舉行重大慶典和集會的場所。 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天安門已成為中國的象征,是全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7
Dear friends: now, we come to Tiananmen Square. Let me give you a briefintroduction. Tiananmen Square is the largest city center square in the world.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Tiananmen Square is rectangular, 880meters long from north to south, 500 meters wide from east to west, with a totalarea of 440000 square meters. If people stand shoulder to shoulder on thesquare, the whole square can hold 1 million people, that is to say, 1 / 13 ofthe total population of Beijing can stand here at the same time, big enough!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square was not so big. At that time, itwas in the shape of "t". The horizontal line of "t" was our Chang'an Streettoday, and the vertical line was the long strip area from the current nationalflag pole to the memorial hall of Chairman Mao. On both sides of this area,government organs were distributed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wendongwuxi.After liberation, the build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original square weredemolished, thus forming the basic pattern of today's Square.
Around Tiananmen Square, there are many famous buildings. Now I'd like to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clockwise. Let's start with the Great Hall of thepeople on the west side of Tiananmen Square.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slocated on the west side of Tiananmen Square. It is the place where the NationalPeople's representatives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discuss politics, hold majormeetings and exercise sovereignty. It was built in 1959, with a maximum heightof 46.5 meters , i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the square now. The whole hall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office build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n the south, the Great Hall of ten thousand peoplein the middle and the state banquet hall in the north. It took only 10 monthsfrom the design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whole building, which is a miracle in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t the north end of the square is the familiar Tiananmen tower, which isthe symbol of new China. On October 1, 1949, Chairman Mao solemnly declared to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founded! TheChinese people stand up from now on!"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square stands the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Museum of Chinese revolution, which was completed in 1959. It is the main placefor collecting and displaying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ical relics andrevolutionary relics.
To the south of 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is the Chairman MaoMemorial Hall. There used to be a gate there. It was called Daming gate in theMing Dynasty and Daqing gate in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changed to ZhonghuaGat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was demolished after liberation. AfterChairman Mao died in 1976, a solemn and solemn Chairman Mao Memorial Hall wasbuilt on its base. The memorial hall was built in 1977 to commemorate the greatleader Chairman Mao. Now Chairman Mao's body is safely lying in the crystalcoffin for people to hang on, look forward to and express their deeprespect.
In the middle of the square stands 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China's first monument. It is built to commemorate the people's heroes who haveshed their heads and blood for th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of the Chinesenation since the Opium War in 1840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in 1949. The whole monument, 37.94 meters high, is located on adouble-layer base, surrounded by eight white marble reliefs, reflecting China'snearly 100 years of revolutionary history. On the back of the monument areinscriptions drafted by Chairman Mao and written by Premier Zhou. On the frontare eight gold-plated characters inscribed by Chairman Mao himself: "thepeople's heroes are immortal.".
Tiananmen Square is a witness of modern Chinese revolution. The May 4thmovement, the March 18th massacre and the December 9th massacre all took placehere. Tiananmen Square is also a witness to the birth of new China and the happylife of the people today. Now, it has been rated as "China's first scenery" bythe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 Every day, friends from home and abroad come tovisit it.
OK! No more! You must want to take some pictures here. Now, please takepictures freely. We will gather at the North flag pole in 10 minutes. Thankyou!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8
今天我們要游玩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它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廣場。據(jù)導游介紹,它長800米,寬550米,占地面積為44萬平方米。
一路上,我特別興奮,因為馬上就可以看到全國最有名的天安門廣場了。
來到天安門廣場,哇,人可真多,簡直就是人山人海。
天安門廣場是由東西南北中五部分建筑構(gòu)成。正南面是古城樓式建筑的正陽門,往前走是領(lǐng)導人紀念堂,可惜的是今天領(lǐng)導人紀念堂不開放,不能親自去瞻仰領(lǐng)導人了。再往前走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它處在天安門廣場的正中心。據(jù)導游介紹,碑高為37·94米,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碑身是堅硬的花崗巖,周圍是美觀樸素的雙層漢白玉欄桿;北面的碑上刻著領(lǐng)導人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大字;下面四周是8幅巨型浮雕。
天安門廣場的正東面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大門邊上還豎著奧運會倒計時牌,隨時提醒著大家我國主辦的20__年奧運會即將到來了。正西面是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這里是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方。最北面就是天安門城樓,也是整個天安門廣場最醒目的建筑物。1949年10月1日,領(lǐng)導人就是站在這座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城樓的正中門洞上懸掛著巨大的領(lǐng)導人畫像,每兩年換一次,時間在國慶節(jié)前夕。兩邊分別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全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的大幅標語。
參觀完天安門廣場,你一定會被天安門廣場這莊嚴的布局和磅礴的氣勢從心底里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
天安門的導游詞 篇19
天安門城樓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北端,是北京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qū)域的分界點,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城樓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同時具有重大的的政治意義。
天安門城樓對面是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城樓圖案出現(xiàn)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天安門城樓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城樓上60根朱紅色通天圓柱,地面金磚鋪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濃郁的墻臺,上有兩層重檐樓,有黃色琉璃瓦,東西九間,南北五間,象征皇權(quán)的“之尊”。天安門城樓南北兩面均為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梁枋上雕繪著傳統(tǒng)的金龍彩繪和吉祥圖案;貼金的“雙龍合璽”彩錦,團龍圖案的天花藻井,使整個大殿莊嚴雄偉,金碧輝煌。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