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事跡材料(精選6篇)
書香事跡材料 篇1
人們都說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可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的快速發展讓他們面臨的考驗也愈來愈多。怎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這讓我們的教育面臨著挑戰。我常常思考: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我該給他們留下點什么呢?毋庸置疑,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其中,愛讀書就是一個影響他們一生的好習慣。因為讀書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這些年來,我一直任教中高年級。這個學年度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關鍵是提高閱讀的數量與質量。學生能否自主讀書靠的是興趣。有了讀書的興趣他們就能將讀書活動進行到底。起初,僅靠我的鼓勵讀書的學生并不多,只有幾個優秀的學生斷斷續續地讀書,學生的熱情不高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決定親自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中午,我利用到校后的10分鐘時間開展讀書交流活動,由一人為大家讀名著,而后大家交流自己的所思所得。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與學生一起讀書,并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解讀四大名著的書籍,一邊聽學生的心得,一邊引領學生深層次地解讀文本,理解其內涵,這樣一來,學生對名著少了許多敬而遠之的心理,即使有些句子難懂,難讀,在我的帶領下,他們也繼續讀著。后來,這項活動又擴展為早午各十分鐘,讀書的學生漸漸多了起來,他們的口語表達得到了鍛煉,理解能力也上升了慢慢地,他們的審美能力,人文精神也得到了熏陶。在讀書中,他們知道了“子孝悌,泛愛眾”,還了解了“中華五千年的歷史” ,更學會了“人無信不立”……
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喜愛讀書呢?我針對他們善于表現的特點,立足于自己的語文教學,開展了聲情并茂的朗讀活動。我首先在教材中為學生選取了一些精美的文章,教給他們聲情并茂地朗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上了表情,動作,語氣等,朗讀變得有汁有味,結合肢體語言他們的表達更情真意切。例如中國經典的詩詞歌賦博大精深,美不勝收。每天我都要求學生背誦一首古詩,并利用課余時間檢查背誦。學生背是背了,可是被動的記憶忘卻的也快,于是我將自己外出學習的所見,所學應用到讀書中,采用吟唱的方式幫助他們記憶詩詞。例如《虞美人》《水調歌頭》《一剪梅》等都是人們傳唱已久的宋詞,它們的曲調婉轉,優美,在音樂聲中,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深了,心與作者貼的更近了,在他們動情的吟唱中,再長的詩詞也背誦下來了,他們樂此不疲,由此也積累了大量的詩詞。這一活動在全校得到了推廣,我們班也榮獲了“書香班級”的美譽。
在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中,學生的語感飽滿了,捕捉語言文的能力敏銳了,他們在書海中徜徉,總能在自己讀到的好書中尋到精美的句段,然后記錄到自己的積累本上。翻開學生的積累本,可以看到他們雋永的筆體,摘抄的課內課外精彩的文章句段,還圖文并茂,真是精彩紛呈。他們制作的積累本常常受到領導和老師的好評,還作為其他同學的典范在全校展覽。這都是他們勤讀書的結果!最可喜的是他們在習作中,常常運用積累的詩句,精彩句段來表達。在第二界“小學生閱讀世界杯”大賽中我們班的高宇新,劉穎分別榮獲一等獎和三等獎的好成績;在全縣讀書知識大賽中,高宇新和高婧在學校選拔賽中脫穎而出,代表學校到縣里參加比賽均榜上有名;這些年來,在全國小學生語文讀寫大賽中,我們班的學生更是屢屢獲獎,這可真是厚積而薄發呀。我也受益匪淺,不但多讀了許多書,還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愛讀書了,可解決書源也是讀書的保障。書從哪里來呢?怎樣才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呢?正在我躊躇之時,學校德育辦響應教育局的號召,開展了“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活動,要求每個班都籌辦一個圖書角,我茅塞頓開。號召全班同學將自己讀過的書收集到一起,與同學交換閱讀。每本書都記錄在冊,有圖書管理員負責記錄保管,學期末返還給本人,下一學期再收集,如此循環,學生讀的書多了,讀書的學生也多了,讀書成了全班同學共同的樂趣。更讓我們感謝的是學校也為學生購買了大量的優秀書籍,由圖書室為學生開設綠色通道,不分時間,不限數量,全方位地向學生開放。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這種大氣候的影響下,我們班的學生徹底愛上了讀書。其他班級的讀書活動也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全校掀起了“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熱潮。
二、結合教材,開展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
作為語文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提高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乃至閱讀教學能力,一定要閱讀與教材相關的書籍,讓自己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信息,這樣自己的教學思路與事業才能更寬闊,開放。我將這一思想以及自己讀書的體會運用到指導學生讀書上。在高年級段,每一冊語文書中設置的課外書屋都向學生推薦了許多好書,有世界名著,童話故事,文學作品等。文學作品中一類是兒童文學小說,例如曹文軒的《根鳥》,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麗的《小海蒂》等,另一類是動物文學,以沈石溪的作品為主,例如《狼王夢》《第七條獵狗》《和烏鴉做朋友》《再被狐貍騙一次》,還有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等等,我以這些內容為基準,又向相關的書籍延伸,拓展,帶領學生將這一系列的書讀完。為了讓學生在讀書時,對作品有一個深刻完整的認識,我緊緊抓住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引領學生深切感悟,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完成情感上的交流。課下我與學生進一步交流,做他們的知己,與他們共同品味其中的滋味,這樣一來,他們讀書的興趣更濃了,尤其是在五年級學了《最后一頭戰象》后,許多同學都被動物身上的勇敢,執著,博愛的精神感動了,全班掀起了閱讀沈石溪的動物文學的高潮。有的學生勢如泉涌,一學期讀了七八本相關書籍。他們感慨的說:“老師,沒想到人類所具有的美德動物也有,甚至他們有時做事的動機更純粹,更高尚。”聽了他們的話語,我知道書已經開啟了他們的智慧,凈化了他們的心靈。博愛,團結,和睦相處等精神在他們的心中扎下了根。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上更加自律,努力,拼搏,比起讀書少的孩子視野更高,心胸更寬了。在學校為災區,為學校病患兒童捐款時,很多學生不用過多的教育就慷慨解囊,試問什么樣的說教能產生這么強的教育效果呢?
三、以讀書為手段,內化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為了學生將來能形成自己的學習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我以讀書為手段,教育學生向上,向善,向美。在活動中,讀書最多,效果最好,受益最大的莫屬我們班的朱寶峰了。
我們班的朱寶峰是個較有特點的孩子。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好學生,可是他總會冷不丁地搞點惡作劇,讓人覺得意料之外。在這學期之前,由于他認準了郭晴(我們班的一個問題學生)是個仗義之人,即使家長和老師反對,他也偷偷地與郭晴來往。要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郭晴身上的仗義是狹隘的,并不像朱寶峰想的那樣高尚。我和他的家長與他談心、交流甚至監督都無濟于事。可是這一學期里,朱寶峰卻變了,與郭晴來往少了,學習努力了,行為穩定了,我很是納悶。仔細觀察,發現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讀書上。發現一本好書,總是想方設法把它讀完,在家讀,課下讀,甚至有時坐車回家也讀,真是書不離手。最讓我高興的是與他交流起來總能心照不宣,通過他微搭的雙眼或炯炯有神的目光,看到他有時羞愧得赤紅的臉或得意的笑容,我知道我的話已經在他心中產生了化學反應。這不正是書這個良師益友帶給他的影響嗎?這種影響是持續而深遠的。本學期在縣里的讀書知識大賽中,他作為我校的選手參加比賽;在學校舉辦的語文綜合性知識競賽中他又獲得了三等獎的好成績。
看到他的進步,我深深地體會到“讀書使人明智”的道理。我們能開啟學生心靈的大門,智慧的大門,是因為他們的心中已經有了精神,有了理解,有了內容……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自我教育能力,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所期待的嗎——今天的教育是為了孩子明天不用再接受教育。
書香事跡材料 篇2
書,因你而精彩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努力營造一個書香家庭。我的兒子從小就不太愛看書,到了二年級學寫日記的時候,我就開始煩惱了。咬爛筆頭也寫不出幾句通順的話,更談不上“文采”。我和愛人談不上是愛書如命的人,但也算是個愛讀書人,一坐沙發提手拿書已經是常規化,常聊讀書心得成了家常話。我常跟愛人說:“咱倆如能讓孩子都愛上書,就等于賺了一筆財富。”兒時,因為兒子小不惜書,我沒有在乎。慢慢地,兒子捧書就沒勁,提筆就沒神,這時,我才明白我和愛人的言傳身教一點都不起效應。
這事一直糾纏著我。我的兒子很喜歡小動物,常問我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狗為什么向主人搖尾巴?貓的瞳孔為什么白天像橄欖黑夜像珠子?我和愛人都被問啞了。于是,我就挑釁兒子,咱倆看誰能找到答案,兒子還不會打字不會上網查詢,只好懇求爸爸帶他到書店找找。售貨員向他推薦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兒子看著看著就入了迷,因為書里的知識都是兒子常問的“為什么”,孩子毫不猶豫買下了書,回到家說得津津樂道。打那以后,兒子嘗到了書的甜頭,常跟著我們到書店。開始買的都是一些科幻書籍,接而益智、漫畫、文學都喜歡上了。
我茅塞頓開,孩子不喜歡書,是因為他不了解書。現他嘗到讀書的樂趣,就愛上了書。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由于每學期都要上交多篇教學反思、論文,養成了樂讀樂寫的好習慣。20xx年撰寫的論文《我們的“讀經”之路》在《廣東教育》發表,這是我從教以來最高的榮譽,學校鎮教辦分別獎勵了800元、400元。喜獲1200元,隨后帶著家人到了松山湖游玩了一天,還到了東莞圖書館一口氣購買了各自喜歡的書。樂讀樂寫不僅能提高個人的素養,還能帶來金錢的回報,感謝書!隨后我筆耕不輟,撰寫的多篇論文陸陸續續在國家級省市級雜志上發表。
為了教育好孩子,我和愛人常購買一些教育書籍共同閱讀,每當同床共枕時,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閑談。感謝書!使我和愛人有了共同的語言一致的目標,增進了感情。愛人在鎮婦聯舉辦的“例說合格家教”征文比賽中撰寫的《 理解是父子對話的橋梁》一文喜獲三等獎。鎮婦聯頒發300元獎勵,我和愛人用這300元舉行了5周年結婚紀念日慶祝活動。
原來勤動筆寫文章可以獲取報酬,兒子受我的影響也喜歡上了寫文章發表,兒子的第一篇作文《我學會了殺雞》在《東莞少年報》刊登,接著《歡歡的故事》等幾篇作文也被刊登了,兒子樂得不亦悅乎。他獲取了的報酬雖甚微,但意義甚大。兒子用他的稿費為自己購買心愛的書,為家人送上節日禮物,讓我們感動萬分。因為發表給了兒子極大的鼓勵,“我要當作家。”常掛在兒子嘴邊,“要想當作家,首先要把字寫好,書讀好這樣才能當上作家。要不然,粉絲要你這位大作家簽名,字寫得不好,誰會相信你文章能寫好。”兒子聽了這話,慢慢地愛上了書法、繪畫。作品《發展體育(楷書)》榮獲迎亞運粵港青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三等獎。
感謝書!豐盈了兒子的人生;感謝書,給了我一個懂事的兒子;感謝書,給了我一個溫馨的家;感謝書,給我家帶來的快樂。書!因你而精彩。
書香事跡材料 篇3
“最是書香能致遠,最是詩書能韻心”。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閱讀書籍,感受書香是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可以說,人的一生是伴隨著閱讀不斷豐富的,讀書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xx區國稅局信息中心這個小集體就一直營造著書香氛圍,感受著書香氣息。
一、書香在信息中心優雅的漂流
信息中心負責區局網絡正常運行以及應用軟件的推廣維護等工作,是區局的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的領頭軍。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是日新月異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干部平常要注重知識的汲取,養成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因此,xx區局信息中心在唐主任的帶領下,言傳身教,自發的形成了熱愛閱讀的習慣,科室設立了圖書一角,在經費開支中拿出一兩百元訂購了優秀刊物《讀者》、《計算機應用》等,她還經常購買一些人物傳記、哲學、歷史等方面的書籍,在圖書一角我們可以看到,有余秋雨的《千年一嘆》、于丹的《論語心得》,瑞林的《三杯茶》、王躍文的《國畫》、《梅次故事》以及《中華上下五千年》、《細節決定成敗》、《新版的財務會計》、《不能不知道》、《查賬技巧》……。一有閑暇時間,信息中心的同志們就各自拿本書,靜靜地閱讀,談書論文是工作之余的常態,書籍成為辦公桌上的永恒話題,“奇文共賞”、“疑義相析”、“民風了解”是她們工作中的一種樂趣。
二、在閱讀實踐中品嘗快樂,收獲希望
網絡連接世界,信息中心的干部上網查看新聞、了解時事,已成為每日的一個重要習慣,如果碰到有什么疑問,都會上網“百度”一下。信息中心主任唐喜歡看書,她在網上經常買書,這樣既節省了出門逛書店的時間,而且也很容易買到自己喜歡的書,她喜歡看的書類型很多,像小說,歷史,人生哲學等,連讀小學的女兒也喜歡和她一起網購童話,作文等書。每次科里開會,她總會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要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她自己也以身作則,工作之余在辦公室,她總會拿著一本書,在看,在欣賞。有人說,信息中心工作與征管業務沒有什么聯系,但科班出身的她總不忘記時刻學習相關業務知識,這次區局對業務科室發放了幾本業務書,如《財務會計.稅務版》、《小企業會計實務.稅務版》等,唐就借來一邊學習一邊作摘要。她有一個習慣就是寫讀書筆記,她寫的“讀《論語》心得”,就在區局“三湘讀書月”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學無止境,現在她又在認真準備湖南大學的在職研究生考試了。
信息中心人數不多,大部分都已為人父母了,都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經常在一起交流,大家都以李為榜樣,虛心向她請教,李x是信息中心副主任,不僅自己博覽群書,在教育子女問題上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她認為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多種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教育也應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陷。她的小孩今年17歲了,她培養孩子從小就養成自立自強的性格和向上進取的品質,現在她兒子獨自在澳洲留學已二年了,她平時經常給大家講述一些國外教育的見聞,給大家借鑒,她自己一有機會,就會帶小孩參加社會實踐,汶川大地震那年,冒著余震,她帶著自己的小孩,申請了志愿者,在綿陽市永安縣,她同災民同吃同住,每天睡簡易帳篷吃方便面,她的小孩自告奮勇,教一年級的學生寫和擔任文體老師,通過這次活動,孩子親身體會到了什么是堅強、勇敢、自強不息,培養了孩子的愛心、感恩之心和社會實踐能力。
信息中心的另一名同志吳,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他精通信息技術,但是他深知在國稅機關,光有過硬的信息技術還遠遠不夠,還要有過硬的稅收業務知識,xx年他參加了同濟大學在職研究生班的學習,就要拿到碩士學位了,在工作之余他還刻苦鉆研業務知識,今年他參加了全國律師資格的考試,他相信讀書可以給人很多教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說“我愛讀書,我會一直堅持學習下去”,這次,吳家庭也被區局評為“書香家庭”。
謝x、徐x都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他們都有著共同的愛好,讀書與學習,他們常說有著國稅局這樣一個好的氛圍,有著“三湘讀書月”這樣一個好的平臺,他們都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書山有路共攀登,學海乘舟齊劃槳。x區局信息中心的全體同志,就是這樣,互幫互學、不斷進取,在工作中、在學習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
書香事跡材料 篇4
我是滑縣英民中學一名普通教師,女兒是英民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作為教師的我深知讀書對一個孩子成長的作用,所以從小我就重視對孩。
子閱讀興趣的培養首先,讀書先行,給孩子營造讀書氛圍。為了給孩子
讀書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業余時間我們的主要活動就是讀書。我的第一學歷是專科,畢業后利用業余時間努力學習,取得本科,平常讀書時,我會隨時記錄下讀書心得或感受,會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寫一些人生感觸、讀書心得與孩子和學生一起分享;同時在學校我也經常寫些反思和教學隨筆,經常看些教育專著,也寫很多讀書筆記,我的讀書筆記我女兒也看的津津有味呢!爺爺奶奶也喜歡在家里看一些中醫藥養生類的書籍,平日里鄉親鄰里有個什么小毛病,都能夠給一些小方法。這些都讓孩子覺得讀書的益處多多。我們家書柜、床頭、沙發邊等地方,隨時都有書籍放在那兒。這也讓孩子時時接觸書籍。
其次,讓讀書成為孩子的重要習慣。
俗話說好習慣都是慢慢培養出來的,讓孩子愛讀書也是需要慢慢培養的。女兒出生后,每天晚上陪著她看書,睡前給她講故事是我的必修課。三歲時候我就給她在書店辦理了借書卡,保證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故事書和精美的繪本圖書。不知不覺中,孩子的閱讀興趣就養成了。到了小學,女兒在學習上的壓力漸漸增大,我們開始有針對性地引導她閱讀,我們每學期都會給她購買10多本青少年讀物,也會把購書作為獎勵進行激勵。同時專門在她的房間購置了書柜。低年級主要閱讀些童話故事,目的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習慣,同時也從中收獲些做人的道理。如《小豬唏哩呼嚕》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的眼界不斷開闊,思想也日趨成熟。這個階段是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女兒三、四年級時候我結合學校的讀書安排,給女兒買了《十萬個什么》、《上下五千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網》,《老人與海》,《魯濱遜漂流記》等,這些書籍都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堅持和女兒一起看,并且堅持寫讀書筆記,一起分享讀書的點滴收獲。每天晚上吃過飯就是我們的讀書時間。
這個學期,女兒學校師生共讀一本書《小鹿斑比》,我也認真讀了,也和女兒一起寫了讀書筆記,從中孩子收獲了小鹿斑比的精神,我也從老鹿王那兒學了些教育孩子的知識。
每個寒、暑假,我都會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讀書和寫讀書筆記,讀過的書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兒童百科全書》、《馬小跳系列》全集、《笑貓日記》全集、《做最有智慧的人》、《水孩子》、《親愛的漢修先生》、《非常爸爸》、《秘密花園》、《西游記》、《窗邊的小豆豆》、《長襪子皮皮》、《北方的狼》、《親愛的笨笨豬》、《101個成長故事》、《綠山墻的安妮》、《父與子》等上百本書籍,讀過之后,我們都要就書中的故事談談隱藏于其中的道理和自己的認識,并堅持一起寫讀書筆記,在與女兒共同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在體驗快樂的同時,也充實了自己。
最后,全家共讀,其樂融融。
女兒每天晚上必讀兩個小時的書,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每天不看書就睡不著覺,在她的影響下,我五歲的兒子也喜歡上了讀書,借書卡里登記兒子讀的繪本已經有100多本了!
現在,看書讀報已成為我們家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活動,書本成了我們家最寶貴的財產,書柜里的書籍是我們全家的精神食糧。在女兒的努力下,在書籍的營養下,她一直成績優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20xx年9月學校組織“敬老愛老”演講比賽獲得二等獎;20xx年12月獲得學校四年級組書簽制作三等獎;20xx年12月獲得英民小學四年級組“講故事比賽”一等獎;20xx年12月19日被評為學校的“書香少年”;20xx年3月“講雷鋒故事”榮獲四年級組一等獎;20xx年4月獲得學校舉辦的“書法比賽”一等獎;年5月在中心校組織的“才藝大比拼”活動中獲得學生組三等獎;20xx年元月在中心校組織的“親子共讀,創建書香家庭”活動中評為“書香少年”;20xx年5月被學校評為班級的“閱讀之星”;20xx年4月17日被滑縣教育局、滑縣關工委聯合舉辦的“o4年親子共讀,創建書香校園”榮獲“讀書之星”稱號;我女兒還學了鋼琴興趣班,已經取得“鋼琴一級合格證”,正在備考四級;還有繪畫興趣班,也在繪畫班組織的比賽中獲獎;這些成績的取得和孩子從小熱愛閱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分不開的!
書是一輪暖陽,會溫暖孩子那顆潮濕的心房;書是一股清泉,將激起孩子心頭的波浪;書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炬,將照亮孩子人生的方向!我相信,在孩子未來的成長之路上,我們的家庭書香味越來越濃,一路書香,一路成長……
書香事跡材料 篇5
,州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她是20xx年錦屏縣文科高考狀元,人稱“拼命三娘”,年輕人心目中的“滔姐”。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工作十三年來,她用勤奮書寫青春,用成就回報單位和家庭,用身體力行教育孩子。
用奮斗書寫青春用榮譽豐富人生
20xx年7月,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后就進入檢察系統工作。從檢十多年以來,她辦理千余件案件無一差錯,擔任震驚全國的“凱里兩案”公訴人;涉案資金21億元“5.04”非法組織領導傳銷案、中央掛牌督辦的“6.06”指導人;承辦多起重特大毒品案、故意殺人案、搶劫等惡性案件。20xx年,她在黔東南州公訴人與律師辯論大賽中帶領隊員榮獲團體一等獎、最佳辯手獎;在貴州省公訴人與辯護人電視辯論大賽中獲團體一等獎、優秀辯手獎,被評為首屆全省未檢業務競賽能手;20xx年,在全省偵監公訴大練兵大比武活動中獲得全省十佳榮譽稱號;20xx年,在貴州省第五屆十佳公訴人大賽中獲得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績;在最高檢組織的第七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榮譽稱號;20xx年11月,在由中國長安網、中央政法委長安劍主辦的“平安之星網絡宣傳活動”中榮獲“平安英雄”榮譽稱號;20xx年、20xx年,被貴州省人民檢察院記集體二等功一次、個人二等功一次;20xx年3月,被貴州省婦女聯合會授予“貴州省三八紅旗手”稱號;20xx年9月,被評為“貴州省最美勞動者”;20xx年12月,獲得“貴州省十大法治人物”榮譽稱號;20xx年1月,被中央政法委評為“雙百政法英模”。在此期間,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優秀公務員榮譽稱號。
用愛心溫暖家庭用書香熏陶子女
20xx年,與葉君同志組建家庭,和千千萬萬個普通中國家庭一樣,在生活中二人互愛互助,相濡以沫;在工作中志趣相投、相互支持。在教育孩子上,夫妻二人再忙再累,都不會疏忽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培養孩子獨立自覺學習意識,以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為主題,以背誦革命詩歌、競賽背詩歌、成語接龍等游戲,培養葉承昊小朋友古詩詞樂趣,小小年紀已能背誦百余首古詩,尤其熟背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岳飛的《滿江紅》等,培養孩子睡前閱讀課外書籍,課外文章的興趣愛好,例如《西游記》、《水滸傳》等,教育孩子在班級里要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勤學好問、善于專研的精神,夫妻二人堅持言傳身教的原則,教育孩子孝順老人,扶助弱小;以對戰、陪練等方式培養孩子象棋、書法等中國傳統文化節目。正是由于她們的言傳身教,為兒子樹立了榜樣,兒子小小年紀就有著很強的自理能力,頑皮中帶著認真,一路從“紅花幼兒”到“三好學生”,還讓家長獲得了“優秀家長”的美譽。
有一種精神是榜樣的力量,言傳身教的感化;有一種愛是默默無聞的奉獻,親情的陪伴;有一種傳承是文化的自信,源遠流長的培育,這就是書香潤德家庭。
書香事跡材料 篇6
從劉上幼兒園開始,總有很多人問我:“你家閨女這么愛看書,有什么好方法?”
每次我都只有兩個字:陪讀。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親子共讀。陪讀開始的時間?還是兩個字:現在。
也許是我從小有愛看書的習慣,所以從女兒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我們的床上就放著書。等孩子會坐了,她出入的地方除了玩具,大部分還是書。從洞洞書到紙板書,從簡單的繪本到文字漸多的插畫書,再到現在大部頭的名著和名人傳記,我從沒有嚴格按照年齡段來劃分她的書單,而是讓她按照自己的閱讀軌跡來過渡。而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家里擺滿各種類正能量的書,不論孩子在當時的年齡段看不看的懂,只是讓她知道家里有這些,等她哪天想看了,抬手就能拿到她想要的那一本就夠了。
九年多的陪讀生涯,我和她爸爸已經忘了睡前讀過多少本,更別提給她講的第一本書是什么了。也許只是一首唐詩,也許是那本現在還擺在書架上巴掌大的破舊的紙板三字經,再也許只是育兒雜志上的一首兒歌……然而,那個曾經光著小腳丫,抱著書急切的追在我后面喊著“媽媽,媽媽,你什么時候來給我講故事?”的小女孩兒,已經變成了學會利用碎片時間看書,并主動給弟弟講故事的“別人家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的復制能力都很強,在什么環境,就會長成什么模樣。我們家電視機的作用,基本只有觀賞春節聯歡晚會和夜深人靜娃兒入睡以后爸爸看球賽這兩個功能。從劉識字開始,我們的交流模式大體就成了——無聊了?看書去。學累了?看書去。媽媽陪我玩兒一會兒?不好意思啊寶貝,媽媽把這一頁看完就來陪你。等我看完抬起頭(有時只是假裝在看,其實眼睛一直在盯著她的動作)說“媽媽來陪你啦”的時候,卻得到一句“等會兒我看完這本再說”,因為她發現了一本比媽媽更好玩的書。
在我們家,我和她爸爸堅持最久的事,除了愛,就是給孩子講故事。故事的內容沒有特定,有時候是經典繪本,有時候是勵志故事,有時候是期刊,有時候只是我們小時候的趣事。講的類型也很多,科技類、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漫畫類等等等等。記得二年級時,女兒忽然說:“媽媽我想看《史記》”,嚇了我一跳。因為在印象中,這類圖書枯燥的嚇人,但我還是通過了解,給她買了一套《少年讀史記》。然而那套書對她當時的年齡段講,還是太乏味深奧,所以只看了大半本就擱置了。而我也就隨她,因為我相信,遲早有一天,她會因為某件事,甚至是老師或同學說的一句話,而重新拿起它。
都說:愛笑的人運氣總不會差,而我要說:愛讀書的孩子,語文一定不會差。與生共來的“閱齡”,讓女兒識字量在不經意間一路飆升,小學后更是“下筆如有神”。我也曾經擔心作文,甚至拉著她上了幾節課的作文班,但很快我就發現,輔導班里講的注意事項,她讀過的書都已經潛移默化的告訴她了!
在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這幾年,讀書成了我們快樂的源泉和工作學習的加油站。書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更大程度的拓寬了生活的緯度,在冗繁的生活中,見識了更加五彩斑斕的人生。我們愿意和孩子一起:天天學習,好好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