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演講稿(精選7篇)
善行演講稿 篇1
陽光心態 如果一個人能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度過此生,實在是榮幸之極!其實,要想盡量擺脫痛苦和煩惱,讓自己每一天都活得開心自在、了無遺憾,也并不是非常難。記住,有以下幾件事是要遠離的、不能做的,而且盡可能的通過你影響你的親朋好友,也要杜絕的。
1、不孝順父母。父母給我們生命,并把我們扶養長大,恩生如山,佛經上說你報答幾億劫都還不了父母的大恩,對父母不孝者天地難容。如果連父母都不孝的人,對誰還能親善呢?誰與你交往會放心呢?!
2、貪淫好色。貪淫好色之人,心中存邪,缺乏浩然正氣,生活、工作、事業會順利嗎?這種人,既傷別人,又傷自己,既傷生理又傷心理。必眾叛親離,所求違愿。
3、愛貪便宜,非常吝嗇,很少做善事。心中貪吝,貧窮常不離左右。不做善事,沒有福德資糧,坐吃山空。這種人沒有博愛救苦之心,沒有人緣,也必定缺少他人幫助,又怎能成就事業?縱然一時快活,可終究會財去財空。
4、經常殺生。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有他特定的因緣,都是生物的鏈接。經常殺生的人,心中缺少善念,又怎能得到事業、生活上的機遇?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說,你是在破壞自然,其不知自然會報復于你:獵食果子貍,引來非碘;嗜好吃青蛙感染裂頭蚴;大量捕殺麻雀導致農作物害蟲泛濫……
5、不尊敬師長,自高自大。既然作為你的老師、你的領導,肯定有比你優秀的地方。如果你毫不謙虛,總是認為他們這里講的不好、做的不好或者領導無方,那你肯定是會毫無作為,因為你心浮氣躁,沒有王者風范!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虛心者,又怎能若谷?
6、偷盜。偷盜的概念非常廣泛,只要是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而占為己有,哪怕是拿單位里的一張紙、一支筆都屬于盜,雖然我們有時是光明正大的心理,也很坦然的。但是這種行為,會導致集習難改,而且你一定會在某個時候發生同樣的損失。還有一部分人專門從事偷盜,但即使“發家致富”了,最后終究還是落個鋃鐺入獄的惡果。
7、常說假話。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好相處,貴在相互真誠,忌諱虛情假意。不論是六親眷屬、朋友上司,只要你平時言語誠懇,真心善待,一定會贏得他人的信任。經常編造一些子無虛有的故事,或者養成了“說謊心不慌”、對任何人都能隨口說假話的習慣性“條件反射”,有時往往會因一句隨意的謊言而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合天地之道,神鬼佑之!
如果上述幾項與你毫不沾邊,恭喜你!你必是有福尊貴之人,即使你現在有什么困難,也一定會柳暗花明,撥云見日。
如果你有幾項和上面類似,奉勸你虔誠悔悟,為時未晚。如果你翻然悔悟,一心改過,不管你現在如何,你的未來肯定也會有極大的轉變,人生的前途是光明的。
善行演講稿 篇2
我有一個要好的朋友,這個朋友已經陪伴我四年多了,它就是:日行一善。
從上一年紀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寫日行一善。當時我還不知道日行一善是什么意思,現在我知道了。就是每天做幾件好事,選一件自己覺得有意義事記下來,并讓見證人簽。通過這幾年的堅持和努力,我們已經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我每天都在盡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掃樓道,幫媽媽做家務,就連出去旅游或去姥姥家,也不忘記帶著日行一善的小本子,以便隨時隨地做好事并記錄下來。日行一善不但使我養成了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并使我懂得了尊重他人,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我知道應該止語靜聽,而不是去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那樣會顯得很不禮貌。
過去這幾年里,我們班的同學長大了很多,成熟了許多,更重要的是我們懂得了許多,學會了很多。這一切都歸公于我們的孟老師。是他教會我們做日行一善,并讓我們學會寫日行一善。日行一善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我可以用我的心去感受它對我的教導,我想等我將來長大,成就出一翻事業的時候,我一定會非成感謝日行一善,并感謝教會我們做日行一善的老師,它必將成為我們一身寶貴的財富。
日行一善像我心中永遠的老師,每時每刻都在教導我,鞭策我。我相信日行一善會永遠陪伴我,使我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得人。
善行演講稿 篇3
在我生命的百寶箱里,有一個最顯眼的東西,那就是——“日行一善”。
“日行一善”是由我們的語文老師發明的,這個“金點子”在幾年前,沒有被人發現,一但被人發現將燦爛無窮。
記得在幾年前,我并無認真對待“日行一善”,以為胡編亂造應付過去就行了,有時干脆就不寫。可現在我不那樣認為了,這時我發現“日行一善”是個好東西,就像一塊金子,使我原本幼小無知的心靈充滿了善。讓我從撿到錢就花的年齡跳了過去,現在知道撿到東西要上交的道理。
我記得最深的那件事是有一次我和高松坐車回家,上來一位老奶奶,竟沒有一個人讓座,這時,我便站起來給老奶奶讓座。
平平凡凡一件小事,觸手可及,可為什么有些人竟不愿做呢?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良好的“善教育”,沒有善的心。所以才不會做。提倡日行一善,就是為了使人們能夠從基礎上打好善的學習行為,從而做一個文明的人。
雖然社會上處處都是不道德的現象,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善的花香一定會沐浴大地。
善行演講稿 篇4
上一年級時,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叫“日行一善”,是老師介紹給我們的,老師要求我們天天和它見面。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每天都在做好事,并且挑選一件記下來。
慢慢的,我發現我變的愛幫助別人了,眼前的世界好象變大了,再也不象以前那樣小肚雞腸了。同桌沒帶書時,我會主動把書放在中間,和她一起看;在公交車上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沒有座位時,我會主動把座位讓給她;低年級的小弟弟互相追逐打鬧時,我會制止他們、。
其實天天做好事并不是一件難事,先從撿起地上的的一個塑料袋的“小善”做起。到長大了如果有能力,像比爾、蓋茨一樣建立一個慈善基金,扶助貧困的人的“大善”只要你有能力,又愿意幫助別人,其實從“小善”到“大善”只有一步之遙。
“日行一善”是要主動的幫助別人,而不是被動的幫助別人,不要只求“大善”更不要輕視“小善”。如果你所做的好事受到別人的夸獎,不能暗暗自喜。雖然一個人所做的善行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好事,并堅持下去,那么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
中國有句名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抱,如果曾經別人幫助了我們,當她們遇到什么困難時我們更要向她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并時時記住他對我們的幫助。
“一個人邁出一小步,社會將會邁出一大步“。如果我們每天做好事,那么社會就會變成愛的海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并號召大家,一起做善事吧!
善行演講稿 篇5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
我叫,來自縣民政局,是一名普通的人民勤務員,我從20__年發起成立臨武第一個正式注冊的公益組織——臨武義工作協會以來,日行一善,堅持公益已近十年,今天我與大家分享堅持十年行善的一些點滴體會,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分享一:公益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做了一點點。我們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覺得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非常的渺小,尤其公益這樣的事情,它一定是一個全民的事情,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心存善念,都愿意行善。只有大家都去用愛心傳遞愛心,發動更多人參與,用心做善,積小善成大愛,讓愛無處不在。這個社會就能發展和進步。我20__年6月發起成立臨武義工協會 ,20__年成立了臨武愛心志愿者協會,20__年組建了鋼絲善行團臨武分會,20__年組建臨武公益小天使,20__年組建了武江源守望者......期間,我還指導了縣法院青年志愿者、縣婦聯巾幗志愿者、縣計生協會生育關懷志愿者、縣人民醫院天使志愿者、縣中醫院岐黃志愿者等十多個志愿者團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善行近十年來,我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和節假日先后組織發起公益活動600余次,吸引了上萬人次參與,影響了近十萬人次,可以說:臨武的善行公益事業能如此的轟轟烈烈開展,功勞歸功于大家,歸功于眾多志愿者,歸功于廣大善行人;是大家的一點點積聚了今天的成就。
分享二:將做公益融入日常生活,讓善行成為一種習慣。都說習慣很難養成,其實難的不是開始去做,而是堅持的過程。我十年善行路證明了,把公益作為一種習慣并不難,只要心里有,只要用心做,公益就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有的習慣。從20__年7月,我們善行走進楚江敬老院起,我們堅持每月組織志愿者去一所敬老院開展敬老志愿服務,近十年了,全縣23所敬老院我們輪回去,讓近千名五保老人享受到我們的志愿服務,享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每當過時過節了,敬老院的老人就都盼著志愿者的到來。尋找關愛抗戰老兵是我們一直在堅持和做的一件重要活動。首先和同學們普及一下什么對象才是抗戰老兵?抗戰老兵,就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4日之間,為保衛我們的國家,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軍人。幾十多年來,有很多抗戰老兵,默默的生活在城市角落或者窮鄉僻野,他們光榮的抗戰經歷,不為人知,他們遭人誤解,受苦痛、病魔、貧窮折磨。當國家和民族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站在最前面,站立得最挺拔,最堅定。他們用滿腔的熱血和寶貴的生命,保家衛國,捍衛民族尊嚴!他們應當受到景仰,受到尊重,受到關愛!他們無愧于民族英雄的稱號!從20__年起我們就致力于尋訪、記錄和資助散落在全縣各鄉村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幸存抗戰老兵,并盡最大力量從精神及物質兩個層面給老兵們以遲到的撫慰和微薄的援助。目前,我們已在全縣尋找到并關愛的抗戰老兵有58位,尋到后離世的有30位。我們給予這些抗日英雄以精神的撫慰和生活上微薄的關愛,就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每年春節、端午、中秋我們都要去走訪送節、每位老兵生日我們都要去慶祝、每當老兵生病住院時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探訪、每位老兵離世后我們都要去送別,關愛抗戰老兵八年了,我們始終如一、我們一如既往;日行一善,每天捐贈一元錢,用不起眼的一元錢改變身邊的世界。從20__年加入鋼絲善行團至今,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善行團APP捐贈一塊錢并在自己朋友圈發一條善言善語,至今已773天了。我就是從我們身邊點滴事做起,從每一天做起,讓善行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時尚。
分享三: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公益事業也需要與時俱進和不斷創新。創新是一種必然,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完善公益模式,才能真正幫助受眾。我們理解的公益,不是一次性的雪中送炭,而是一種長期、有效、可持續的支持。在公益創新方面,一是取長補短、借雞生蛋。我們與深圳龍越基金會和湖南老兵之家合作解決了抗戰老兵的關愛資金和物資;20__年下期與新浪揚帆基金會合作開啟了武水鎮老寨學校留守兒童的藝術課堂,為全校留守兒童免費提供一學期的美術和舞蹈課;與郴州金貴助學基金會合作,每年為全縣10名品學兼優的貧困高中生解決每人3000元的助學金;與深圳建輝基金會合作,對全縣見義勇為等善行中的貧困者施以幫助;我們還與華僑基金會、袁立公益基金會、大愛清塵基金會合作,爭取大量物資對貧困戶、塵肺病患者實施救助。二是輕松善行、快樂公益。我們秉著“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公益理念,在春暖花開之季,我們經常組織志愿者陪伴殘疾人一起去賞桃花、紫薇花,游長河水庫大壩、櫻花谷、東林寺等縣內著名風景區;在秋天果實收獲之時,我們又組織志愿者到殘疾人創業基地,免費采摘水果并幫助殘疾人推銷他們的產品;另外,我們還結合戶外運動,每年組織志愿者重走長征路,重走西京古道,助力縣內全域旅游開發。
同學們,做公益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多是一種責任和義務,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心做起,用公益人的愛心溫暖受助人的心,把善行做成一種習慣,讓我們的行動感染更多的人來做公益。
善行演講稿 篇6
善,不止于此
《三國志、蜀書,先生傳》中有一句話傳誦千古,世人皆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用這句話來教育其子,進德修業。同樣,這句話被我們奉為處世為人的箴言。而今天,一個“扶不扶”卻時常會占據我們媒體的大小版面,老人摔倒了,我們扶,本是舉手之勞亦是善的舉動。不要因為個別善良反被邪惡吞噬的情況,而讓善舉顯得尤為難得、尤其可敬。這是我們整個社會、民族的莫大悲哀、是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缺失。人會摔倒,但道德不能摔倒,訛詐,永遠不會讓善良退縮,讓正義蒙塵。因此,讓我們大聲地呼喊:“善,就是勇敢和良知。”
不!善,不止于此。
善是什么?善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卻如梅花,暗香浮動。善不是風雨,油然而來,沛然而去,卻是高天,底色常青。正是這樣的暗香浮動,底色常青,善為人心增添了溫暖,為生活增添了色彩,為世界增添了仁愛!三十年前,我們的目標是小康社會,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們追求的是幸福社會。小康社會,我們更多的是物質層面的追求,而幸福社會卻對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對物質狂熱的追求中,我們不能失去人性中最質樸的美--那就是善。在對幸福的渴求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善,就是鑄就幸福的基石。 不!善,不止于此。
“日行一善”,真真切切的貼合了整個時代的追求。這不是作秀,也不是那么神秘而飄渺,它是我們由思想到行動的呼吸。同善良的人
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善行,也不是那么遙不可及。古代有一個叫葛繁的人,他每天要求自己至少做一件好事,有人請教他如何“日行一善”,他說:“比如這里有條板凳倒了,礙人走路,就把它扶正放好,就是一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任何無私的充滿友善的舉動,都有可能給人帶來不可預想的喜悅。善,是良知的涌動,是人性的爆發。 不!善,不止于此。
20世紀末的一個晚上湖南衛視播出了感天動地的一期節目,青海省有一個沙漠地區特別缺水據介紹每人每天只有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3斤定額的水量。3斤水,不光飲用、淘米、洗菜……最后還要喂牲口。 牲口缺水可不行啊!終于有一天,一頭一向被人們認為憨厚、忠誠的老牛渴極了,掙脫韁繩,強行闖入沙漠中一條運水車必經的公路。老牛以驚世駭俗的識別力,等了半天,等來了運水的軍車。老牛迅速頂上去,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到過牲口攔路索水這樣的情形,但那些動物不像老牛這樣倔強。部隊有規定,運水車在中途不能出現“跑冒滴漏”,更不能隨便給水。這些規定,看似無情,實則迫不得已,這每一滴水都是一個人的“口糧”啊。沙漠中,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持續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車。后面的司機開始罵了起來,有些性急的司機用汽油點火試圖驅走老牛。可老牛沒有動,泰山一樣,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尋來。
牛主人愧疚極了,操起長鞭狠狠打在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渾身青筋直冒,可還是沒有動,最后順著鞭痕瀝出的血跡染紅了鞭子,染紅了牛身,染紅了黃沙,染紅了夕陽。老牛的凄慘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那么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被堵車的司機也哭了。最后,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隊規吧,我愿接受處分。”他拿出自己隨身的水盆從水車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
老牛沒有喝面前以死抗爭得到的水,面對夕陽,仰天長嘯,似乎在呼喚。晚霞中不遠的沙堆背后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愛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親的眼睛,沉寂中的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天邊燃起最后一絲余輝,母子倆沒等主人吆喝,在人們的一片靜寂無語中,踏上了回家的路。當我看到這讓人揪心的一幕時,我想起了勞作的苦難的母親,我和電視機前的許多觀眾一樣,流下了滾滾熱淚。。。。
每當我看到這篇故事時,我都想放聲痛哭! 我為萬物皆有的靈性而感動; 我為六道眾生皆有的苦難而哭泣;我為天下所有勞作苦難的父母而哭泣。 在此我誠摯地懇請您,在聽完我的故事之后,一定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生命! 因為他們每一個都有靈性,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父母、子女、家庭,每一個都和我們一樣渴望快樂、幸福,我們怎能再去傷害他們呢?
播種善良,才能收獲希望。對于個人,善是所有優秀品質的根本,因為善而勇敢,因為善而堅強,因為善而輝煌。對于社會,善是所有
文明的基礎,因為善而幸福,因為善而和諧,因為善而進步。對于國家,善是所有偉大的根源,因為善而繁榮、因為善而昌盛、因為善而復興。
最后,我呼吁----讓我們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善良,多一些付出。就會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祖國更加友善、更加文明、更加富強、更加強盛。
善行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xx小學x年級x班的,感謝老師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這里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美德善行”的看法。
中國素有“文明古國”之稱,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的民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經》的開篇即告訴我們,善行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其實美德就像一顆幼苗,只有你天天澆灌,天天培養,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因為好事小就不去做。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逐漸養成良好的品德和修養。
想讓美德善行伴我們成長其實非常簡單,只要遵守“自覺自律”即可。
上學見到老師和同學主動打招呼,進老師辦公室先敲門,坐公交車主動給有需要的人讓座,看到地上有垃圾,主動撿起來……
雖然這些小事都微不足道,但卻是培養我們良好美德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我相信古人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美德善行永遠伴隨著我們,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延續下去!
我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