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精選范文 >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精選20篇)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2-08-08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精選20篇)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著這片遐邇聞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qū)。它占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起于晉,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內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九處,省、市級文保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筑數量眾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因地靈而人杰,這里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覺民、林旭、冰心、林紓等大量對當時社會乃至中國近現代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這塊熱土充滿了特殊的人文價值和不散的靈性及才情,成為福州的驕傲。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2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隔街與東側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王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寶島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略張經,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3

  親愛的各位團友,大家好!我是春秋旅行社的導游小陳。今天我要帶大家游覽的是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向西三條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總占地面積38。35公頃。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坊巷數實際上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

  今天我們主要游覽的是現存的二坊五巷中的衣錦坊和郎官巷,請大家隨我來。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qū),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錦還鄉(xiāng)而改坊名。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戲臺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臺,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于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接下來小陳要帶大家去郎官巷。郎官巷因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清代名人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后人遠溯劉濤居。”

  除了我剛講解的坊巷以外,還有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的是塔巷,因聚居過黃姓人家而得名的黃巷。以巷中有紫極宮得名的宮巷等,都是很不錯的景點,小陳就不一一介紹了,現在小陳把時間留給大家,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動、祝親們玩的開心。我們十點三十分在坊巷的東大門集合,謝謝大家!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4

  習慣上講,我們都先說三坊后講七巷,其實,從建筑位置來分析應該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們先是沿著城市的軸線――南街,建起了一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條南后街,向西發(fā)展,建起一組坊巷,成為以南后街為中心軸線的"非"字形結構的街區(qū)。經過千百年的風雨變遷,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時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筑。

  從建筑空間的處理來看,三坊七巷在中軸線上的主廳堂,比北方的廳堂明顯高、大、寬,與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錯落,活潑而又極富變化的空間格局。廳堂一般是開敞式的,與天井融為一體。特別要指出的是,為了使廳堂顯得高大、寬敞、開放,一般在廊軒的處理上著力,承檐的檁木,或再加一根協(xié)助承檐的檁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長的優(yōu)質硬木材,并用減柱造的辦法,使的廳堂前無任何障礙,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極少見到。例如宮巷林聰彝故居之轎廳以及祠廟的戲臺,均是如此處理。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結構上與眾不同之外,在圍墻、雕飾、門面上都很有特色。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5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qū)。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6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隔街與東側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0xx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略張經,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7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區(qū)。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8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隔街與東側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略張經,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9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導游,小顧,首先,小顧代表福州人民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小顧將要帶大家游覽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好了,我們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結束了,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問題也歡迎大家過來問我,小顧一定知無不言!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三坊七巷景區(qū)參觀游覽,我是講解員首先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三坊七巷景區(qū)的總體概況。

  三坊七巷景區(qū)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積約40公頃。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晉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復元年代(901年),繁榮于明清時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以南后街為中軸,向西伸出了三個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向東伸出七條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排列整齊,縱向有序,形成“魚骨狀”傳統(tǒng)街巷格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為“三坊七巷”。歷經千余年來,仍完整保留著唐宋遺留下來的坊巷格局,這在全國范圍內都極為罕見,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現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處,包括國家級9處,省市級19處,歷史保護古建筑131處,文保單位眾多,集中程度堪稱全國唯一,被我國建筑學界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不僅如此,三坊七巷還是歷代名人聚居地,在這不足40公頃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歷代名人達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現出了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楨、陳寶琛等一大批對中國近代史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也因此而獲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美譽;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領略三坊七巷歷史神韻和閩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這是一座居住著近現代兩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謝冰心。林覺民是辛亥廣州起義杰出代表人物,林覺民遇難后,臨時知縣的岳父陳元凱連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為避禍搬到光祿坊的早題巷。后來,謝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買下了這棟舊居。

  說到林覺民我們不能不提到他的《與妻書》。這一如詩如畫的名篇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不僅表達了夫妻間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達了“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謀永福”的革命精神和偉大情懷,激勵了千千萬萬的熱血青年。具有極為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們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寶,福州的脫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紙傘,還有福州著名的壽山石和軟木畫,各色各樣的福州小吃。

  各位團友!走過了楊橋路,我們首先來到左邊的這條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為什么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個叫劉濤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孫皆為郎官,所以叫此巷為郎官巷。接下來請大家參觀嚴復晚年的居所———嚴復故居。嚴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先進人物的杰出代表。嚴復還擔任過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公學校長等職。嚴復譯述《天演論》。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黃巷,歷史上出現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其中較大的一支黃氏家族入閩后,聚居于此,開始有了黃巷的地名。該巷以小黃樓著稱。

  我們來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錦坊。衣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據說,當年西湖的湖水與巷子里的溝渠相通。衣錦坊的水榭戲臺20xx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讓我們再一次感悟到故鄉(xiāng)“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對我們的培養(yǎng)和熏陶。

  各位團友,“三坊七巷”的講解就到這里。我們集合的時間是×時×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動、照相,我們準時在這里集中上車,謝謝大家。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鄭嶸,你們可以叫我小鄭。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世界有名的五A級景區(qū)——三坊七巷。

  這是大名鼎鼎的三坊七巷,它被人們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三坊七巷占地約38.35平方公頃。其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朗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大家跟我來,這是衣錦坊。到了衣錦坊,我就要給大家說一個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書生,才高八斗,可次次應試都名落孫山,街坊鄰居都看不起他。后來,他終于考中了進士,做了官。晚年衣錦還鄉(xiāng),其地就叫衣錦坊。

  大家再看看這朗官巷,朗官巷是宋代有名的坊埠,因宋代劉濤居住在此,子孫數代皆為朗官。故名叫朗官巷。

  你們瞧,這是宮巷里的沈葆楨故居。他于道光20xx年中舉人,過了七年中了進士。他是林則徐的次婿,是清代第一任船政大臣。

  現在,我們要求品嘗一下福州的特色小吃——魚丸。魚丸是我們福州的美食亮點。那白白的魚丸皮,像棉花一樣軟軟的,咬一小口,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味道香濃,就是你一點兒也不想吃,也會被那香氣迷住。

  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自由活動的時間了,我們可以自由玩耍,記住1小時后在這里集合,請您注意以下幾點:

  1.請不要亂扔垃圾

  2.請不要亂刻亂畫

  3.請不要折花

  4.請不要爬樹

  希望您能做到,謝謝!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2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隔街與東側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寶島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略張經,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3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導游,小顧,首先,小顧代表福州人民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小顧將要帶大家游覽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好了,我們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結束了,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問題也歡迎大家過來問我,小顧一定知無不言!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4

  三坊七巷景區(qū)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積約40公頃。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晉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復元年代(901年),繁榮于明清時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以南后街為中軸,向西伸出了三個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向東伸出七條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排列整齊,縱向有序,形成“魚骨狀”傳統(tǒng)街巷格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為“三坊七巷”。歷經千余年來,仍完整保留著唐宋遺留下來的坊巷格局,這在全國范圍內都極為罕見,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現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處,包括國家級9處,省市級19處,歷史保護古建筑131處,文保單位眾多,集中程度堪稱全國唯一,被我國建筑學界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不僅如此,三坊七巷還是歷代名人聚居地,在這不足40公頃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歷代名人達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現出了林則徐、嚴復、林覺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楨、陳寶琛等一大批對中國近代史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也因此而獲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的美譽;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領略三坊七巷歷史神韻和閩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這是一座居住著近現代兩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謝冰心。林覺民是辛亥廣州起義杰出代表人物,林覺民遇難后,臨時知縣的岳父陳元凱連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為避禍搬到光祿坊的早題巷。后來,謝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買下了這棟舊居。

  說到林覺民我們不能不提到他的《與妻書》。這一如詩如畫的名篇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不僅表達了夫妻間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達了“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謀永福”的革命精神和偉大情懷,激勵了千千萬萬的熱血青年。具有極為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們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寶,福州的脫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紙傘,還有福州著名的壽山石和軟木畫,各色各樣的福州小吃。

  各位團友!走過了楊橋路,我們首先來到左邊的這條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為什么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個叫劉濤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孫皆為郎官,所以叫此巷為郎官巷。接下來請大家參觀嚴復晚年的居所——嚴復故居。嚴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先進人物的杰出代表。嚴復還擔任過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公學校長等職。嚴復譯述《天演論》。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黃巷,歷史上出現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其中較大的一支黃氏家族入閩后,聚居于此,開始有了黃巷的地名。該巷以小黃樓著稱。

  我們來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錦坊。衣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據說,當年西湖的湖水與巷子里的溝渠相通。衣錦坊的水榭戲臺20xx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讓我們再一次感悟到故鄉(xiāng)“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對我們的培養(yǎng)和熏陶。

  各位團友,“三坊七巷”的講解就到這里。我們集合的時間是×時×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動、照相,我們準時在這里集中上車,謝謝大家。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5

  各位團友,今天我講解的內容是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常以三坊七巷為中心,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聞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橋梁、古榕樹,形成了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風貌,引起了國內外許多文物考古專家的廣泛興趣,成為游客前來福州的必到之處。可以說,它是“全國少見,江南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故園鄉(xiāng)土。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6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常以三坊七巷為中心,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聞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橋梁、古榕樹,形成了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風貌,引起了國內外許多文物考古專家的廣泛興趣,成為游客前來福州的必到之處。可以說,它是“全國少見,江南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故園鄉(xiāng)土。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7

  各位團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歡迎各位來到福建省省會——福州市旅游觀光。我是旅行社的導游。我姓,大家叫我小或導都行。我旁邊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這兩天都由我和師傅為你們服務,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我們的服務,能使您的福州之行留下美好的回憶。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720xx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920xx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48O多萬,其中城區(qū)人口116萬。“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樹,“綠陰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現轄鼓樓、臺江、倉山、馬尾、晉安五個區(qū)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畬、滿、苗、回等20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常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最冷1月平均氣溫為10.5℃,最熱7月平均氣溫為28.6℃,年均降水量1 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節(jié)為每年4~11月。市區(qū)內有聞名全國的溫泉。

  各位團友,今天我講解的內容是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常以三坊七巷為中心,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聞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橋梁、古榕樹,形成了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風貌,引起了國內外許多文物考古專家的廣泛興趣,成為游客前來福州的必到之處。可以說,它是“全國少見,江南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故園鄉(xiāng)土。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8

  福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名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設福州都督府始稱福州。五代梁開平二年(908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烏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內,從此福州成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別名。

  福州位于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總面積1043平方公里;總人口48O多萬,其中城區(qū)人口116萬。“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樹,“綠陰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現轄鼓樓、臺江、倉山、馬尾、晉安五個區(qū)和福清、閩侯、羅源、連江、長樂、平潭、閩清、永泰等二市六縣。居民以漢族為主,還有畬、滿、苗、回等20多個少數民族。福州依山傍海,氣候宜人,綠樹常青,屬暖濕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6℃,最冷1月平均氣溫為10.5℃,最熱7月平均氣溫為28.6℃,年均降水量1342.5毫米。最佳旅游季節(jié)為每年4~11月。市區(qū)內有聞名全國的溫泉。

  各位團友,今天我講解的內容是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常以三坊七巷為中心,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聞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橋梁、古榕樹,形成了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風貌,引起了國內外許多文物考古專家的廣泛興趣,成為游客前來福州的必到之處。可以說,它是“全國少見,江南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故園鄉(xiāng)土。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19

  各位團友,今天我講解的內容是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構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這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常以三坊七巷為中心,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聞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橋梁、古榕樹,形成了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風貌,引起了國內外許多文物考古專家的廣泛興趣,成為游客前來福州的必到之處。可以說,它是“全國少見,江南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故園鄉(xiāng)土。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 篇20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隔街與東側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0xx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略張經,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的導游詞(精選20篇) 相關內容:
  • 黨員轉正申請書2000字(通用17篇)

    敬愛的黨組織:x年x月7日,經黨組織批準,我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經過一年預備期的學習,特別是黨組織的幫助和引導,使我更加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堅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yè)而奮斗終身的決心。...

  • 電商年度工作總結(通用15篇)

    20xx年度辦公室工作忙碌而充實,我雖然經過幾次崗位調整,但還是結合部門工作職責和工作計劃,以網絡推廣為主要中心和重點工作,積極完成各項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 幼兒園寄語怎么寫(通用19篇)

    1、Wishing you all the blessings of a beautiful New Year season.愿你擁有新年所有美好的祝福。2、Peace and love for you at New Year from all your students.祝老師新年充滿平安和愛。...

  • 鼓浪嶼的導游詞(通用17篇)

    鼓浪嶼的導游詞 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海上花園”廈門鼓浪嶼。我們現在到了碼頭,渡船差不多要6分鐘。看,對面就是廈門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廈門鼓浪嶼總面積1。78平方米,人口1。9萬。...

  • 巴馬導游詞(精選19篇)

    巴馬導游詞 篇1廣西巴馬成為目前世界五大長壽之鄉(xiāng)中,唯一一個百歲老人呈逐年上升趨勢的長壽鄉(xiāng)。目前,國際公認有五大世界長壽鄉(xiāng)。它們是前蘇聯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比爾班巴、中國新疆的南疆一帶以及中國廣西巴馬。...

  • 夏季講話稿(精選12篇)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距離中考近了,一場攻堅戰(zhàn)就要打響。這正如一部激揚的交響樂,高潮即將奏響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屈指可數、一日千金的關鍵的時刻,能構成一曲完美的樂章!中考是我們人生旅途的第一個加油站,她意味著我們的希...

  • 公司經理競聘演講稿(精選17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午好!首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今天非常高興來參加項目經理的競聘。同時也非常感謝公司領導為我們提供這次競聘的機會和平臺,并借此機會感謝各位兄弟姐妹在工作中對我的關心和...

  • 萬圣節(jié)主持詞(通用15篇)

    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歡迎來到x幼兒園萬圣節(jié)親子活動的現場,今天上午的活動分為兩個大環(huán)節(jié):魔鬼走秀和戶外討糖。以班級為單位,每個班小朋友和家長在魔鬼走秀后直接到學校大門入集合出發(fā)去戶外討糖,兩個活動都結束后,幼兒回到學校各教...

  • 城區(qū)幼兒園安全接送協(xié)議書(精選10篇)

    幼兒園安全接送協(xié)議書尊敬的家長:關愛幼兒的身心健康,保證幼兒的安全,是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責任,為達到家園一致教育的良好效果,特制訂如下安全接送協(xié)議,望家長配合。...

  • 精選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大冶市| 惠来县| 政和县| 赤城县| 刚察县| 炎陵县| 阿城市| 南澳县| 平罗县| 射阳县| 青州市| 县级市| 香河县| 潼南县| 达尔| 抚顺县| 来安县| 留坝县| 迭部县| 陈巴尔虎旗| 临潭县| 布尔津县| 静乐县| 吴江市| 西华县| 潜江市| 陆川县| 东安县| 台山市| 普兰店市| 广昌县| 泰来县| 靖边县| 桑植县| 上饶市| 台东县| 盐源县| 博兴县| 伊金霍洛旗|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