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演講稿(精選10篇)
趣味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校園》。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陽春三月,春意濃濃、生機勃勃,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
我們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己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較強的協作,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講禮貌的人。禮貌用語在他嘴邊,他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有著良好衛生習慣的人。他會自覺維護校園環境,不會隨便買零食吃,因為他懂得隨便買零食既浪費又不利于健康,他更不會亂丟飲料杯、面巾紙、塑料袋、紙片,而且會動手撿拾紙片等,因為他懂得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把美好留給他人和自己。文明的學生,一定是愛護公私財物的人。他愛學校的一草一木,不會踐踏草坪,不會亂涂亂畫,更不會踢門、浪費水電……而且會勸阻、制止破壞行為,及時報告。
文明的學生,一定是遵守紀律的人。他會將自己的物品擺放齊整,會自覺排隊就餐,不會大聲喧嘩影響別人的學習,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文明的學生,一定是一個有愛心和責任感的人。他會尊敬師長和友愛同學,關愛身邊的人和事,不會與同學吵架、搞不團結,他會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長輩的養育,感恩老師的教導……
文明是行為的端正,是習慣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品質的提升。文明是告別作日的無知和粗俗,是自覺的控制。
校園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文明校園需要我們全體師生共同、長期的努力。
在3月這個文明禮貌月,全都彌漫著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于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無負于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趣味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有一首歌最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道風景線最為記/那就是詩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無數顆熾熱的心/我們用愛播撒著希望”這道詩是高中畢業班中,我們的班主任孫老師送給我的,6年來,我一直珍藏在心底,每每想起它,就好像回到了孫老師的身邊,就好像又見了她新切的笑容。
孫老師——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數學老師。就在她我們剛上高三,她還有一年就要退休時,被查出患有淋巴腺腫瘤。醫生要求立刻手術,可孫老師把化驗報告一揣,又站在了講臺前。她知道,學校教師緊缺,同事們擔子重;她知道,學生正在關鍵時期,差生剛上路;她知道,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假期過去了,開學時,大家驚喜地發現了孫老師又回來了,盡管經歷了8小時大手術的身體仍很虛弱,盡管腮邊的手術疤痕還鮮紅如血,可孫老師像不倒的青松,又屹立在講臺前。“起立!”大家刷地站了起來,淚珠在每個人的眼眶里打轉,頓時教室里響起了春天般的聲音,大家發自肺腑地喊到:“老師好!”這感人的一幕我久久不能忘懷!
是孫老師崇高的胸懷折服了我,“教師”這個神圣的名字也從此在我的心靈里烙下了印記。當我師范畢業時,真正踏上教育這方熱土時,我覺得自己仿佛走進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為了祖國未來無數的瓦特、牛頓、愛迪生,我將滿腔的愛盡情賦予了我的學生。多少個中午,當人們午休的時候,我在教室里和學生談心;多少個晚上,當人們被精彩的電視吸引的時候,我還在燈下認真地備課、批發作業。為什么?因為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一顆純凈的種子,都會在教師愛的沐浴下長成參天大樹;每一雙稚嫩的腳步都會在教師愛的牽引下變成我們民族巨龍的鱗爪,也正為這個,我雖累,但樂在其中。
去年9月10日,清晨,當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教室時,同學們突然意志說到“老師你辛苦了,祝老師節日快樂,伴著動聽的聲音,班長手棒一束鮮花徐徐向我走來……這是夢嗎?這似乎只有在電視、電影里才能看到,但這不是夢,一切都是那么真實,都發生在我眼前。“我們愛您”同學們清脆的聲音響徹教室。這是學生對老師崇敬喜愛之情的最真表達。淚水打濕了我的眼眶,我激動的說:“我也愛你們。”學生們全體起立鼓掌,一時間,掌聲扇動著淚水,淚水浸泡著掌聲。
這一幕似曾相識,對了,在孫老師的課堂上不也是這樣嗎?一顆真誠的心融化了幾十顆火熱的心,這是心與心的交流,這是愛與愛的傳遞!
我的耳邊又響起了那首小詩:“有一首歌最為動人……
趣味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好習慣奠基一生》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或傾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道出了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現階段的學習過程、學習質量與效益,更重要的是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小學生應該做到:課前作好上課準備,書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等待老師來上課;課上認真聽講;勤于思考、積極發言。這些習慣是一個學生必須養成的最基本聽講的習慣,良好聽講習慣的形成,對于學生來說,要依靠外界力量和自身的努力來完成,主要是通過教育培養方可達到目的。作為一名教師,時時刻提醒自己,把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當成頭等大事來抓,因為好習慣奠基一生。
三年級開學初,班里有個叫曉磊男孩,課上聽講不認真,課堂吸收率低。第一次周周練考試,同學們都按時交卷了,可他的卷子只寫了一半。放學前我把他叫到辦公室,讓他把卷子寫完,很快他把基本題寫完了,難題都空。我看完他的卷子,覺得他在學習還是有潛力可挖的。我對他說:我們明天數學課就講這張卷子,你能回答問題嗎?他點點頭。第二的數學課上,我讓他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并表揚了他。也許老師的一句表揚的話語,能給帶來前進的動力。
其實像曉磊這樣的孩子,他們并非完全是頭腦、智力的問題。
也存在著學習習慣的問題,他們在聽講方面缺乏自律,導致在學習方面缺乏自己。針對曉磊的情況,我首先抓基本聽講的習慣的培養。要求他主動聽講,改掉貪玩的壞毛病,學會自己管理,其次,幫助他掌握記憶的技巧與方法,訓練他每天記住當天學過的內容。過幾天再把這一階段的內容強化訓練。保證他能把應知應會的知識都能掌握。更主要是通過訓練要讓他明白:學習不是等待,而是付出,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小磊在學習上比以前更加主動了。業比以前認真。
教學實踐證實: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培養、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通過反復的訓練與實踐才能成功。后進生的進步往往是今天變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復復,難以鞏固。教師絕不能有“恨鐵不成鋼”的,更不能有放棄的的想法,需要堅持正面教育。作為教師只有愛之切,才有可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才能冰釋他們心底積淀的自卑,大膽地去尋找失落的自己。好習慣讓人生綻放絢爛光彩。
讓好習慣伴隨他們成長的每一天。好習慣奠基一生,去創造一生的輝煌。
趣味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演講題目是“書香伴我行”。
書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品了。每一本書的內容不同、思想不同、功能不同,它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我相信大家從小到大一定看過許許多多有趣的書吧!那么今天,我就帶著大家走進我的讀書世界吧!
我愛讀書,愛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某一處看書。遨游于書海之中,體會書中的人、物、事。在主人公的開心時,我會隨著主人公一起開懷大笑;當主人公遇到挫折時,我會默默地為他加油鼓勵;當主人公傷心時,我真希望他能趕快振作起來。連媽媽都說我是不是看書看的有點走火入魔了呢!可我倒不這么認為,與自己最愛的書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樂和享受。
我愛讀書,它帶給我力量。記得在我看過的《實用文摘》里曾說過一句話:“每個腳印都是你走的”。這句話教會了我要持之以恒,面帶微笑得去對待每一個困難和考驗。當我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想到這句話,我就會堅強起來,重新鼓起勇氣,去想辦法克服、解決困難,勇敢的面對一切。
我愛讀書,記得冰心奶奶說過一句話:“書要讀,讀好書,好讀書。”這句話時時激勵著我去讀書,去讀一本本好書。開卷有益,讀適合我們的好書,對我們的幫助才最大,才能讓我們從書中學到不同的知識,感受到知識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從古至今,有許多的名人激勵著我們去讀書,讓我們從一本本有趣的、生動的、傳神的書中獲取知識、力量!可見選擇一本好書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愛讀書,每一本書都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紅樓夢》里初進大觀園的劉姥姥是多么的可笑;《小王子》里對任何事物都愛探索,都愛去發現現問題的小王子;《貓王》中為了保持生態平衡而努力奮戰的貓兄弟們;《馬小跳》里開心的馬小跳。瞧呀!這么多的書,我一次還看不完呢!
書里的奧妙與知識,需要我們自己來吸取、掌握、探索與發現。在書的海洋里自由遨游,體會每一個人、物、事,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去細細體會書中故事帶給我們的力量。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一起快樂的讀書吧!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趣味演講稿 篇5
對于那些害怕危險的人,危險無處不在。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只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沖到巖石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現在面對的危險,只是為了將來發展得更好而作出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整天只活在別人的護蔭之下,難怪永遠都限制自己的發展。
溫馨提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區,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請不要劃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戰充實自我,你一定會發展得比想像中更好。
趣味演講稿 篇6
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然后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后,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經傳,曾先生后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趣味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來自幸福小學五年三班的——,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知榮明恥,從我做起》。
母親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美麗,明辨是非。有的人要問:“是”是什么?而“非”又是什么呢?也許你會說,這很簡單,我早就知道。但是當我問你,什么是“榮”與“恥”?你還會回答的那么肯定嗎?其實我們小學生對“榮”與“恥”的觀念感不強、不清楚會讓我們不明是非,甚至誤入歧途。胡爺爺“八榮八恥”的響亮提出,為我們青少年樹立了一面“知榮明恥”的明鏡。有時我們覺得很難理解,但仔細想想,其實不然,因為已經有了革命前輩為我們做了榜樣:從恥為亡國的文天祥到拒絕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周到毅然回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從石油專家李四光到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雷鋒……這一批批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無不閃爍著一個個平凡而光輝的名字。每個名字都代表著一個感人的故事,難道他們的公而忘私、助人為樂、憂國憂民,不正是聳立在我們面前的一座座人格的豐碑嗎?
有的同學也許會說,我們怎么能和他們比呢?他們可都是偉人呀!其實不然,只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只要對他人有益、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記得有一次大掃除,拖地的同學正在努力地拖地,忽然“啪”的一聲,拖把壞了,拖地的同學望著“斷了頭”的拖把不知如何是好……可誰知,第二天教室里像魔術般的多了一把新拖把。直到放學,老師才告訴我們,是勞動委員帶來的,大家向他投去了贊許的目光,豎起了大拇指。
這件事雖小,但它讓我們深深懂得:什么事都要從身邊做起,從我做起。即使地上的一張小紙片,只要你看到它,把它撿起來,這就是一種為人民服務的美德,你就會抬頭挺胸走路。是啊,每一天,我們都可能面臨著是非榮恥的選擇:今天的考試,又一道難題我不會,是作弊得高分,還是承認自己不會而去努力復習:路過十字路口,是停下來遵守交通規則,還是快步搶行:看別人有困難,是熱情幫助,還是冷漠處之;面對困難,是自強不息,還是自暴自棄……,舉手之間,是善惡美丑,點滴之中,有是非榮恥。讓我們擦亮眼睛,“知榮明恥,從我做起。”
有一次,我在馬路上看到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叔叔,蓬頭垢面地跪在那里,身旁立了個小牌子,寫著話說自己是多么多么貧窮,多么多么的可憐……我當時想,為什么你這身強力壯的人不去自己掙錢花呢?又不是老弱病殘,為什么不自己去掙口飯吃呢?我沒有給錢,其他人可能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雖然多,卻沒有幾個人真正給了他錢。同學們,你們看,這樣的人已經不知羞恥了!難道說他只是沒有錢他就可以不要尊嚴了嗎?尊嚴對他來說就一點也不重要了嗎?如果他還要自己的尊嚴、面子;他還明白什么是“榮”、“恥”;他還知道什么叫做“羞恥”的話,就不會去那樣做。因為那樣不只是讓自己的尊嚴掃了地,也讓外國的游客們感到我們有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竟然有這種好吃懶做的人!難道這個男人不記得了嗎?他還是華夏子孫,他在外國游客面前代表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形象;難道他不記得了嗎?我們中華民族長久以來就是以辛勤勞動、艱苦奮斗為榮的,而不是像他那樣,以好逸惡勞作為生活技巧!同學們,這樣的事情你想必也見到過吧?!其實我們任何一個中國人在外國游客面前,他代表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而是中國人這件事情看似和我們小學生沒有關系,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要學會去喚醒他們的貧窮的尊嚴,更要告訴他們:貧窮還有尊嚴。
想必大家還記得天安門廣場那年專門為了清潔口香糖殘留物而進行的大“清掃”吧!那整整花了好幾個億呀!可是你知道嗎?那些游客們吐的口香糖平均每平方米就有5塊之多,不都是南來北往的游客的“杰作”嗎?可能你覺得當時隨地吐一塊沒什么,反正又不會事后查到你的頭上,也不會有人知道并注意到你的行為,所以并不會受到什么嚴重的處罰,但當你想起來清潔工正在起早摸黑地清理你為了一時輕松而吐的口香糖殘渣時,你難道就不會想到:如果你當時沒吐的話,那會給辛苦的清潔工們減少多少工作,減輕多少負擔啊。你的心情難道能平靜嗎?如果你說:當別人都在那樣吐,為什么我不能?對!你不能,因為你是一名學過“榮”和“恥”的小學生,你為了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
我們是21世紀社會主義的未來接班人,從小不僅要認清“榮”與“恥”是怎樣做的,更要繼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樣才能把祖國的未來和明天創造和建設的更加美好!!!
同學們,我要大聲呼喚:“少年知榮辱,則國必強盛!”讓我們把“八榮八恥”銘記在心,貫徹于行,從小開始,從我開始,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對社會負責,為祖國奉獻,于人民有功的人。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身上發揚光大吧,讓拼搏進取的時代精神,在我們身上煥發異彩吧,讓祖國母親,從我們肩上,走向繁榮昌盛,走上世界之巔!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趣味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處難處看能力,小處細處看修養,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謹慎,亦不論是對外人,或是對家人。
如何與最親近的人相處,這或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靜下心仔細思考的問題,而在古人看來,與至親交往,理應記住《禮記·表記》中的這三點: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不失足于人,慎重舉止
“不失足于人”的意思是,在人前應該注意自己的舉止儀態,一抬手一投足要有分寸。
“大處難處看能力,小處細處看修養。”無論是在家庭中亦或是在摯友前,每個人的狀態都是最放松的,也就是在最為自然狀態下顯露的行為才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行。
為人父母者,在生活中應起到的是榜樣作用,孩子在成長中會潛移默化學習父母或長輩的言談舉止,正是在生活中的細微行為給予下一代的是不可估計的影響,這往往比有聲教育來得重要來得深遠。
不失色于人,控制情緒
“不失色于人”指的是,喜怒克制于心,不常外露于顏。
家庭中,特別是關系親密的家人之間,是一個相對安全包容的環境,因此也就養成了對待至親時存在著放肆性。有些時候,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些壓力,沒有辦法發泄出來,只好到家中進行宣泄,所以總是喜形于色,將自己的情緒與臉色不加節制地丟給了家人與知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應該能理解,必須去包容,卻往往忽略了情緒承受者的心情。
孔子說孝敬親長最難的是做到“色難”,“色難”難在何處?難在雖有一顆恭敬的心,卻難有一個謙和的態度。如今的我們,雖無法做到事事和顏悅色的恭敬之態,但在對待至親與知己時,懂得控制情緒,不失色于人,才是真正的為人雅量。
不失口于人,先思后語
“不失口于人”,講的是說話談吐應考慮聽者的感受,懂得換位思考,先思后言。
在古人看來,人生有四件事是一去不回的:出口之言、發出之箭、過去之時、忽略之機。而其中,出口之言是居于首位的。
當人處于壓力下,往往忘記了怎么好好說話。也就造成了,在情緒的宣泄過程中對親近的人使用嘲諷、歪曲、夸大、貶低、晦暗等等的語言。最后我們的壓力得到一定的釋放,卻對聽話者帶來了煩惱與不適。如果對方再對傷害進行反擊,家庭的沖突就會愈演愈烈。良好的對話氛圍就毀在了一時的口不擇言上。
人與人的關系,越是親近,越容易肆無忌憚,越容易發脾氣,容易任性與沖動,也就在不經意間造成了互相的傷害,然而,可悲的是,有時我們總是想著去花大力氣,大心思去處理紛繁復雜的各類人際關系,卻往往忽略了去如何與最親近的人相處好。
趣味演講稿 篇9
今天是語文課。我也想說說語文。
語文是中華民族國語的基礎,是我們學會文字表達的工具,也是我們認識世界、面向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我想起了魯迅先生,他是上世紀初中國文化的旗手。面對貧窮落后的祖國,他立志報國,遠渡東洋求醫。學成回國后,他發現:中國落后的原因不是疾病,而是文化的落后,他棄醫從文,拿起筆桿子,發表很多雜文隨感,抨擊黑暗落后,喚醒了大眾。
我想起了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期間發表一首著名的詩篇:《沁園春.雪》,讓蔣介石大怒,匯集很多詩人編詩,要搶占鰲頭,卻一敗涂地。毛澤東以激昂文字,指點江山,奪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在這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對語文的學習,也有一個認知的過程。開始我以為語文不用學,誰不會說中國話?在學習中,我開始認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我在語文課中,不僅學到了寫作、閱讀、分析,好學到了很多道理。我愛語文課了!
同學們:讓我們學好語文,感受到語言的魅力,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吧!
前不久,我讀了一則童話故事,它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巨人的花園》。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以后,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地幸福……
王爾德的這個快樂故事,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那個巨人,他兩次的自私與冷酷給花園帶來了冰雪寒冬,讓孩子們失去歡樂的同時,他自己也同樣孤單寂寞,更享受不到花園里明媚的景色!我們常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實,快樂也一樣,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我還記得這樣幾句名言:“把你的痛苦與人分享,你的痛苦將會減少一半;把你的快樂與人分享,你的快樂將增加一倍。”是啊,分享快樂不會使自己損失什么,卻能讓這個世界充滿溫情。相反,有了快樂,一個人獨樂,最終也不會快樂。
與別人一起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為快樂能夠傳染。其實很多時候,與別人分享快樂,既是給了別人一個機會,也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既給了別人一個好心情,自己也留下了一份好心情。
既然這樣,那么請打開你的心靈,真誠地與別人分享吧——自己是一團火,就要想法把別人點亮;自己是一盆水,就要想法把別人洗凈;自己是一粒米,就要想法長出更大的稻穗;自己是一彎月,就要想法給夜行人送去清輝……與人共享快樂,你也會更加快樂!
趣味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培養高雅品格,遠離低級趣味》。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們的國人有很多富裕起來。在我們這個國民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的國度里,有很多人成為物質的“富翁”,卻成了精神的“窮人”。有的人奉行金錢至上,唯利是圖。追名逐利中,荒蕪了精神的修養,甚至淪陷了做人的底線。
在這個物質富有的時代,我今天想談的,不是如何去享受這些物質生活;而是想談談,在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同時,怎樣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不僅僅“富”,而且要“貴”,而這個貴,就是精神品格的高雅、高貴。它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修煉。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那么我們應該在這個花園里栽種些什么呢?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厚道。古人說: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只要有好的德行,沒有承載不了的事,相反,人沒有大德便成就不了大事。這些名言忠告,告誡我們要樂于吃虧,多為別人著想,才能成就事業。同時,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善良。因為善良是好人品的關鍵要素。人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才能使人敬仰。要多存善心,多興善舉。只有這樣,才能坦坦然然做人!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守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鍵是信用二字。生活在彼此信任的環境里是幸福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同學們聽說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嗎?曾子因一句承諾而堅持為兒子殺了一頭豬,成為守信的千古佳話。反之,如果不講信用,最終會導致“狼來了”那個撒謊孩子的結局。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寬容。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要學會寬容與自己看法不同的人;還應該多看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容別人不足,一分為二地看待別人。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誠實。誠實是立身之本,誠實是一種美德。人之無誠,不可為交。做人只有實實在在,老老實實,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謙虛。毛主席曾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驕傲自大,容易放松學習;謙虛謹慎,卻能在不滿足當中進取。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正直。一個人不一定成為偉大的人,但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正直之人,首先要做到憑良心做事;其次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有自己的見解,不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最后是要堅持真理,不能指鹿為馬,顛倒是非。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愿在花園里種下執著。人貴在堅持。堅持就是那日夜不停的水滴,最終把巖石滴起坑窩,堅持就是那根往返拉動的繩子,最終把樹木鋸斷。做事情要執著,堅持,再堅持,就是勝利。
如果品格修養是一座花園,我們要隨時遠離和剔除那些雜草,那些雜草,我認為就是那些低級趣味的東西。
遠離低級趣味,就是要遠離那些自私自利,唯利是圖,渾身沾滿銅臭氣的人。他們會像染料一樣,將你染黑染臭!
遠離低級趣味,就是遠離那些無聊的電視,無聊的游戲。遠離那些黃毒賭暴力的電影電視、書籍和游戲。它們會像鴉片一樣,侵蝕你的肌體,荒廢你的生命!
遠離低級趣味。就是要遠離那些污言穢語,臟話連篇。它們就像照妖鏡,照出你內心的污濁和丑陋!
遠離低級趣味。就是要遠離恃強凌弱,欺負弱者的人和事。你的悲憫之心,是在守護這個世界的溫暖!
北宋文學家周敦頤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讓我們就做周敦頤筆下的那朵蓮花吧,高潔正直,清新脫俗,清香怡人。
今天,我要在這里對同學們說,請保持高雅品格這座花園的鮮艷、清香,請隨時遠離和剔除低級趣味的雜草。做一個高尚的人,高雅的人,做一個走到哪里思想和靈魂都自帶香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