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精選范文 > 七星巖的導游詞(精選15篇)

七星巖的導游詞

發布時間:2022-08-08

七星巖的導游詞(精選15篇)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1

  我走進了巖洞里,巖洞里異常地涼爽。因為巖洞里比較潮濕,所以洞里的溫度是20攝氏度。導游來了,我們跟著導游來到了第一處境、景點‘北斗七星’我抬頭看著頭頂上面有幾盞閃耀的燈在上擺成北斗七星的圖案。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下,出現了一幅精美的圖案,七星巖才因此命名的。然后跟著導游來到了另一處景點‘五谷豐登’這處景點的鐘乳石是七星巖里最大的鐘乳巖。在這里大自然變魔術般地雕刻出花生、玉米、蓮藕。地圖案就像一片五谷豐登的季節。接著我們又來了一處美麗的景點‘桃園三結義’這個景點講的是有三個演員在演桃園三結義這部戲,有一位白發蒼蒼的地老頭正在全神貫注地看著這部戲仿佛在說:“這部戲演得真好”。我們就不打擾這位老爺爺了看戲了。我又來到了另一處景點“獅子看駱駝”有一只獅子和一只駱駝是一對要好的朋友。

  他們一起到七星巖來游玩。因為獅子比較大膽,所以走在前面,因為駱駝比較膽小,所以獅子就看了一下駱駝,看他敢不敢過來。然后我們又到了一處景點“雄獅怒吼”有一只兇猛的雄獅在兇猛地怒吼。兇猛得露出了那長長的犬齒。它是七星巖里最大的一只鐘乳石獅子。然后我們又來到了另一處景點“異象奇洞”在這里的象鼻山和大的象鼻山一模一樣。我覺得這里的象鼻山和大的象鼻山是完全相同。我來到了七星巖的主要景點“聚龍盛宴”這個景點像天上的群龍來七星巖里戲水、玩耍。大的龍小的龍都參加了這次盛宴。我來到了最后一處景點“蟠桃盛宴”有一個又大又圓的大桃子。我看著看著就想起了吃。我只能控制自己那貪吃的習慣。我看得口水都流了。

  后來,我戀戀不舍地告別了七星巖。美麗的七星巖會成為我腦海里一個抹不掉的記憶。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2

  桂林七星巖風景區由散落在廣闊湖區的七巖、八洞、五湖、六崗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見勝。景區內七座挺拔秀麗的石灰巖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巖。它分南北兩列,南列由東而西為閻風巖、玉屏巖、石室宕、天柱巖、仙掌巖等,唯阿坡巖獨峙北部。兩列之間有一土山,山上西有波海樓,東有星湖旅行社。

  石室巖早在幾百年前就以風景幽奇而聞名全國,是星湖游覽中心,為七星巖景區名勝古跡較集中之處。巖頂名嵩臺,相傳是天帝宴請百神之所。巖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洞口高僅2米余,洞內穹窿寬廣,頂高達30余米,石乳、石柱、石幔遍布其間。洞中有地下河,泛舟邀游可覽漩礬臺、黑巖、鹿洞、光巖等景。

  石室洞內最著名的還是石刻,洞口有唐李邑匿所書的《端州石室記》碑刻。洞內摩崖石刻林立,計有270余處,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詩廊”之稱。石室洞右側有水月宮,它始建于明朝,1957年重修,依山傍水,紅墻綠瓦,與巖前五龍亭、飛龍橋遙相輝映。石室巖上的攬月亭和水月宮倒映入湖,其景甚妙,被稱為,“水月巖云”。湖區北部的阿坡巖東麓下有雙源洞,長270多米,內有兩源合一的地下河,曲折幽深,奇巖怪石瑰麗奇特,游人可乘小艇入洞游覽。在星湖南部有星湖游樂園,占地20多萬平方米。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3

  桂林七星巖位于桂林七星公園內,洞內景色奇特,令人應接不暇。七星巖是我國最早開放游覽的巖洞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就成了游覽勝地,因此,洞中留下了不少題詞。

  洞中有的景點的名稱,如"大象卷鼻"、"獅子戲球"、"仙人曬網"等,從明代起,一直流傳到今天。明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進七星巖考察。七星巖的游程約800多米,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沿內溫度常年的攝氏20度左右。解放后經全面修整,鋪設道路,裝置燈光,游覽稱便。

  巖洞長約1100米, 最寬處54米, 最高處27米,是距今100萬年的一段古老的地下河。七星巖又稱棲霞洞、碧虛巖等, 七星巖之名起于宋代。該巖本為地下河床, 后因地殼變動,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為巖洞。 其后,在漫長的歲月里,雨水沿巖石縫隙不斷滲入, 溶解石灰巖, 并不斷在洞內結晶, 從而形成許多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等蔚為奇觀的自然景致。

  七星巖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七星巖分上、中、下三層,上層是頂穹殘存的洞跡,下層是仍在發育的地下河。現供游覽的是中層,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整個游程814米,洞溫常年保持在20℃左右。巖洞分為6個洞天,35處景觀,處處栩栩如生,形神兼備。整個巖洞雄奇深邃,如童話世界般瑰麗多姿,被譽為“神仙洞府”。

  早在1320xx年前,即從隋唐時代起,七星巖就已經成為旅游勝地,留下的題刻多達120多件。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于明崇禎年間兩次來這里考察,美國前總統克林頓1998年亦饒有興味地游覽七星巖,老一輩革命家葉劍英也曾寫下“海洋沖刷山川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供避難,今游人樂堯舜天”的贊美詩句。明代畫家張文熙稱之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上,成為游人入洞觀賞到的第一個景觀。七星巖(“棲霞真境”第一洞天)為桂林經典八景之一。主要景點:“古榕迎賓”“江山多嬌”“劉三姐歌臺”“九龍戲水”“邊寨風光”等。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4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我們青年旅行社的這次肇慶游兩天團。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夠一起共度美好的時光。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這次行程的導游,我叫_X,大家可以叫我明仔或朱仔就行了。下面,我就來講一講大家最關心的行程,看看我們都要去哪些好玩地方玩。我們這次是游覽肇慶,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七星巖、鼎湖山組成的星湖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之一。我們今天第一站首先要去的就是七星巖、七星巖,湖水面積達530公頃,七座挺拔的巖峰,狀如天上北斗七星。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有“嶺南第一奇觀”美稱的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郊。

  七座形態各異的峻峭石灰巖屹立湖上,其布局形似天上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巖”。分別命名為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星巖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列峙如北斗的七座巖峰鑲嵌在六點五平方公里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構成了如詩如畫般的景觀;東有仙女觀佛、千年古廟(出米洞);西有波海朝暉;南有牌坊夜色、亞洲第一音樂噴泉;北有阿波涌泉(雙源洞)、東方禪林(五百羅漢島);中有玉屏疊翠、狀元留芳、水月巖云、石室藏奇、千年詩廊、天柱摘星、仙掌秋風等景點,讓人留連忘返。七星巖以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而聞名海內外。七星巖坐落在城區中心,背靠北嶺山脈。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星,故得名。

  七星巖的來歷傳說很多,有說七星巖的七座山峰是女媧補天時留下的七塊靈石;有說是天上七仙女羨慕人間、獨愛肇慶而下凡不歸,等等。七星巖的開辟,始于唐代初年,此后歷代皆有開發建設。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理山治水,園林綠化,修葺古跡,增添新景,建設旅游設施,使七星巖更添迷人風韻。1982年成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七星巖風景區由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等七座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內湖等五個大湖組成。整個景區山環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向有“嶺南第一奇觀”、“人間仙景”、“天然山水盆景”之美譽。千多年來不知傾倒了多少名人墨客,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文。“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委員長的詩句高度概括了七星巖風景的詩情畫意。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5

  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巖歷史悠久

  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 七星巖風光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葉劍英元帥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門 票:60元(部分景點需另外收費)

  建設

  肇慶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資1500萬元,在七星巖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巖,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560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巖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巖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巖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辟了星湖夜游項目,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游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巖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里還可以欣賞一臺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癡。位于星巖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臥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巖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秘。最近,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環湖游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七星巖牌坊

  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朱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廣場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文化在省內頗有名氣,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費觀賞文藝演出。

  七星巖摩崖石刻

  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巖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巖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漢字各種書體俱全,以楷書為最,行書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萬歷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慶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蓮湖泛舟

  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

  此處設有竹排、搖櫓木船、電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兩岸走,如在畫中游,休閑舒適、快意悠悠。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勝,枉來星巖。”

  肇慶的特產

  肇慶裹蒸,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約0.5 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綠豆和肥豬肉溶化為止。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日期間制作的肇慶裹蒸,除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香氣橫溢,入口溶化,甘香,是當地居民歡度春節的傳統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葉、散血子,是夏季清涼飲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長在陰暗濕潤的山崖上,葉面有毛,呈深綠色,葉背紫色。紫背天葵能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用開水沖泡,其色紫紅,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許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熱,又有解酒之效。

  氣候

  御寒避暑的游覽勝地,七星巖風景區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年均氣溫攝氏21.6度,夏日最高月均氣溫攝氏28.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氣溫13.4度,確是一個御寒避暑的游覽勝地。這里最佳旅游季節為七、八、九月和春節期間,最高日達4萬人次。

  交通

  從廣州到肇慶約二小時車程,肇慶火車站前的迎賓大道不遠處就是七星巖;肇慶市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游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都直達景區內。風景區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游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旅游、度假、開會都非常方便。

  編輯本段

  七星巖-景點歷史

  七星巖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葉劍英元帥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編輯本段

  七星巖-景點景觀

  七星巖,隋唐至宋,稱棲霞洞。相傳桂林在遠古是海,海陸變遷后,隆起而成為今日的七星巖洞,100萬年來,石灰巖經雨水溶解成乳狀液,后又凝結,日積月累形成各種形狀,遂使那石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奇觀。洞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高于中層10米,下層為地下河。游覽中層,游程820 米,洞內恒溫20℃左右。在隋唐時代,這里就成為游覽勝地,洞口有隋開皇十年(590年)曇遷題棲霞洞和唐顯慶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棲霞全洞題刻。從巖口沿石級而下,有明朝張文熙寫的第一洞天大字。過老君臺、白兔守門,就是白玉長廊。這里巖頂光潔平坦,石壁潔白晶瑩,有玉為墻壁雪為城之稱。繼續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曬網,米糧山,唐僧曬袈裟。

  過了獅子搶黃沙景點,便是歌仙臺。傳說劉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馬郎到了桂林七星巖,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許多聽眾,后來三姐要走,白馬郎依依不舍,緊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邊輕唱一首離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為聲音很小,只有白馬郎一人聽得清,只有這幾句流傳下來:少陪了,日頭落嶺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個。過云山壁畫,到廣場,這里景點最集中,銀河鵲橋、十八娃娃倒攀蓮、奇象異洞等等,最后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巖雄偉深邃,整個游程814米,洞中經年留下了許多詩文和題刻,也流傳美麗的傳說。以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碧虛銘》最為有名。明代畫家張文熙稱之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之上。古人稱此景為“棲霞真境”。1963年葉劍英游完七星巖后,作詩寫道:“海洋沖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供避難,今游人樂舜堯天。”

  沒有天上宮闕,卻有北斗七星在人間;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這就是七星巖最真實的寫照。七座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鑲嵌在如鏡的湖面上,如夢如幻。葉劍英元帥亦詩贊:“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

  七星巖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中北部,南臨城區,北倚北嶺山,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6.5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湖中聳立著七座峻峭的石灰巖山,名曰: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巖。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巖”,其中石室巖因古跡眾多,成為游覽的中心。圍繞七星巖的湖名曰星湖,劃分為五個湖: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景區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為一地,以“峰險、石異、洞奇、廟古”著稱,可供觀賞的景點有80余處。景區分中心游覽區、仙女湖游覽區、東方禪林游覽區、玉屏和閬風巖游覽區、仙掌巖游覽點及蔭梓崗(半島)游覽點。可供游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閬風巖。可供游人參觀的石洞有雙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兩個為水洞,后者為旱洞。

  特色景觀

  七星巖牌坊

  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

  七星巖摩崖石刻

  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其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水月巖

  石室洞南口左側,一座依山面水的宮殿式建筑,名曰水月宮,水月宮旁湖面上有一組作放射式排列、玲瓏剔透的水亭,中間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單檐,曲欄相接,連成一體,又以一道長橋連接湖濱,與水月宮合成一個整體。在亭上環視周圍景色,水、月、巖、云人間天上渾然一體,便是水月巖云。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6

  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巖歷史悠久

  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 七星巖風光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葉劍英元帥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建設

  肇慶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資1500萬元,在七星巖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巖,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560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巖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巖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巖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辟了星湖夜游項目,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游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巖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里還可以欣賞一臺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癡。位于星巖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臥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巖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秘。最近,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環湖游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七星巖牌坊

  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朱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廣場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文化在省內頗有名氣,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費觀賞文藝演出。

  七星巖摩崖石刻

  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巖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巖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漢字各種書體俱全,以楷書為最,行書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萬歷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慶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蓮湖泛舟

  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

  [1]此處設有竹排、搖櫓木船、電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兩岸走,如在畫中游,休閑舒適、快意悠悠。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勝,枉來星巖。”

  肇慶的特產

  肇慶裹蒸,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約0.5 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綠豆和肥豬肉溶化為止。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日期間制作的肇慶裹蒸,除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香氣橫溢,入口溶化,甘香,是當地居民歡度春節的傳統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葉、散血子,是夏季清涼飲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長在陰暗濕潤的山崖上,葉面有毛,呈深綠色,葉背紫色。紫背天葵能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用開水沖泡,其色紫紅,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許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熱,又有解酒之效。

  氣候

  御寒避暑的游覽勝地,七星巖風景區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年均氣溫攝氏21.6度,夏日最高月均氣溫攝氏28.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氣溫13.4度,確是一個御寒避暑的游覽勝地。這里最佳旅游季節為七、八、九月和春節期間,最高日達4萬人次。

  交通

  從廣州到肇慶約二小時車程,肇慶火車站前的迎賓大道不遠處就是七星巖;肇慶市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游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都直達景區內。風景區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游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旅游、度假、開會都非常方便。

  編輯本段

  七星巖-景點歷史

  七星巖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葉劍英元帥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編輯本段

  七星巖-景點景觀

  七星巖,隋唐至宋,稱棲霞洞。相傳桂林在遠古是海,海陸變遷后,隆起而成為今日的七星巖洞,100萬年來,石灰巖經雨水溶解成乳狀液,后又凝結,日積月累形成各種形狀,遂使那石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奇觀。洞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高于中層10米,下層為地下河。游覽中層,游程820 米,洞內恒溫20℃左右。在隋唐時代,這里就成為游覽勝地,洞口有隋開皇十年(590年)曇遷題棲霞洞和唐顯慶四年(659 年)佚名玄玄棲霞全洞題刻。從巖口沿石級而下,有明朝張文熙寫的第一洞天大字。過老君臺、白兔守門,就是白玉長廊。這里巖頂光潔平坦,石壁潔白晶瑩,有玉為墻壁雪為城之稱。繼續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曬網,米糧山,唐僧曬袈裟。

  過了獅子搶黃沙景點,便是歌仙臺。傳說劉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馬郎到了桂林七星巖,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許多聽眾,后來三姐要走,白馬郎依依不舍,緊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邊輕唱一首離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為聲音很小,只有白馬郎一人聽得清,只有這幾句流傳下來:少陪了,日頭落嶺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個。過云山壁畫,到廣場,這里景點最集中,銀河鵲橋、十八娃娃倒攀蓮、奇象異洞等等,最后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巖雄偉深邃,整個游程814米,洞中經年留下了許多詩文和題刻,也流傳美麗的傳說。以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碧虛銘》最為有名。明代畫家張文熙稱之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之上。古人稱此景為“棲霞真境”。1963年葉劍英游完七星巖后,作詩寫道:“海洋沖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供避難,今游人樂舜堯天。”

  沒有天上宮闕,卻有北斗七星在人間;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這就是七星巖最真實的寫照。七座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鑲嵌在如鏡的湖面上,如夢如幻。葉劍英元帥亦詩贊:“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

  七星巖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中北部,南臨城區,北倚北嶺山,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6.5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湖中聳立著七座峻峭的石灰巖山,名曰: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巖。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巖”,其中石室巖因古跡眾多,成為游覽的中心。圍繞七星巖的湖名曰星湖,劃分為五個湖: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景區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為一地,以“峰險、石異、洞奇、廟古”著稱,可供觀賞的景點有80余處。景區分中心游覽區、仙女湖游覽區、東方禪林游覽區、玉屏和閬風巖游覽區、仙掌巖游覽點及蔭梓崗(半島)游覽點。可供游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閬風巖。可供游人參觀的石洞有雙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兩個為水洞,后者為旱洞。

  特色景觀

  七星巖牌坊

  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

  七星巖摩崖石刻

  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其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水月巖

  石室洞南口左側,一座依山面水的宮殿式建筑,名曰水月宮,水月宮旁湖面上有一組作放射式排列、玲瓏剔透的水亭,中間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單檐,曲欄相接,連成一體,又以一道長橋連接湖濱,與水月宮合成一個整體。在亭上環視周圍景色,水、月、巖、云人間天上渾然一體,便是水月巖云。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7

  七星巖位于肇慶城北約3公里處,是個歷史悠久的風景區,游人到此游覽的歷史可上溯到一千多年前。1982年,取七星巖的“星”和鼎湖山的“湖”,合稱為“星湖風景名勝區”,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1999年、XX年星湖風景名勝區先后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區示范點”、“國家4a級景區”。

  我們面前的這個湖,是狹義的“星湖”。是當地俗概念的“星湖”。古時候它叫瀝湖,原來是西江古河道的余瀝,后來經過文人墨客的渲染,成了“天上銀河的余瀝”美譽為“星湖”。“星湖”一名最見諸文字是在是在明代崇禎年間,距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星湖由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東湖(仙女湖)和里湖五個湖組成。總面積約為6.49萬平方米。

  清代陳恭尹寫了一首《七星巖提名歌》:“媧皇未補星辰漏,神人驅石如云走。赭鞭鞭斷云不前,天風吹落西江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也說:七星巖“蓋帝車之精所成”。這就是七星巖得名之由來。七星巖共七巖,呈兩列長條狀,南列自西至東為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及北邊的阿坡這七座巖。

  【天柱巖】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七星巖景區了。整個景區的面積共8.227平方公里,我們今天只能游覽其中的幾個景點。面前這座山就是天柱巖,高約114米。峰頂上的摘星亭,是七星巖最高的建筑物。

  天柱巖有如擎天柱,半山上的天柱閣,曾住過陳毅和羅瑞卿等黨和領導人,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也曾在此就餐。當年郭沫若十分欣賞此閣,曾作詩留記:“七星落地上,天柱立中流。山多紅豆樹,窗對白鳧洲。月下開菱鏡,云間結彩樓。勾留過一宿,燈火是端州。” 我們在附近找找,看誰能見到散落在地上的紅豆----相思豆。

  【千年詩廊】 1962年2月,外交部長陳毅元帥來游七星巖,曾寫下一首古體長詩,其中對石室巖的摩崖石刻有這樣的贊美: “壁上題詞句,千年成詩廊”。

  什么叫“摩崖石刻”?中國人自古習慣把可有圖文的方形石板叫做“碑”,圓形的則稱為“碣”;對于鐫刻在天然巖石上的圖文,則稱為“摩崖石刻”,也簡稱為“摩崖”或者“石刻。 “摩崖石刻”原來是為了銘功和記事的,發展至后來,也加入了選刻詩文、佛經佛像等內容。

  七星巖的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石室巖的龍巖洞內外及蓮花洞。自唐宋以來,歷代詩人墨客在此賦詩題字者,絡繹不絕,現存有摩崖石刻410余件。這些石刻,有古今體詩、長短句、四言韻語、四六駢文、歌行、散文、游記,還有對聯、題名、題榜以及經文。論字體,篆、隸、真、行、草,樣樣俱全。使人恍如置身于碑刻書法藝術的宮殿,瀏覽于詩文薈萃的長廊。

  在這些石刻中,最有藝術價值的,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幅李邕的《端州石室記》。像初唐其他散文一樣,這篇文章仍沿襲漢魏六朝賦體駢文的句式,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可惜由于年代久遠,有些字已殘缺難辨了。宋朝時,這里又多了個馬蹄形的損痕,所以后人稱它為“馬蹄碑”。 這篇《端州石室記》的價值,在于它是七星巖現存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一篇,刻于唐代開元十五年(720xx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它的作者文名滿天下!連李白和杜甫都崇拜和頌揚他。他書法藝術精湛,開一代書風,印證了初唐疏朗痩勁書風向盛唐時期的豐厚磅礴書法風格的轉變。

  唐代在這里題刻的名人還有稍后的李紳。李紳,他是中唐時期有名的詩人。對于他,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他有兩句古風,倒是家喻戶曉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此后,宋代的名臣清官包包拯、《愛蓮說》的作者哲學家周敦頤哲學家祖無擇、詩人郭祥正、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永歷三忠”之一的陳子壯等,都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作品,至于清代的石刻就更不勝枚舉了。 所以,XX年“千年詩廊”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水月宮】 大家都看到了山門檐下的“水月宮”三個字吧,宮名為“水月”一說巖下本有座觀音堂,供奉著水月觀音;一說取“水月雙清”之義。水月宮始建于明嘉靖年間,萬歷三年重修擴建,后廢,崇禎九年又重建 ,并鑄造銅像。1985年春由國家撥款重建。

  水月宮占地6000平方米,紅墻黃瓦,采用了中國傳統沿中軸線布局的院落式格局。大殿里特設供奉“摩利支天”。所謂“天”,實際上是神的異名,佛教說共有20天,他們本是印度神話中懲惡護善的20位天神,佛教沿用其說,把他們作為護持佛法的神。我國許多寺廟的大殿內兩側都有二十諸天神像,但不專祀,這里作為主神而專祀,在國內是罕見的。

  摩利支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陽焰”、“威光”。據《摩利支天經》說,她常常行走在日神之前,但有隱形法,使日神看不見她。所以在古代,摩利支天是武士崇信的偶像。明朝兩廣總督熊文燦設殿專門祭祀她。據說就因為他派遣兩廣總兵鄭芝龍(鄭成功之父)在征剿劉香的海戰中,得到摩利支天現形助戰而大獲全勝之故。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摩利支天銅像,是1986年重鑄的,高5米,重6噸。他旁邊兩位是仙女。是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摩利支天支菩薩得以重鑄金身。

  【閬風巖、玉屏巖】 我們面前的石山東西相連,氣勢雄渾,并列如屏,古時合稱為“屏風巖”。明朝開辟這巖時,人們將東、西峰分開,東峰稱“閬風巖”, 古書云:“高門為閬,閬風乃昆侖山極頂之門戶”;西峰稱“玉屏巖”。陳毅元帥形容“玉屏如鐵墻”。 早在明萬歷年間這里就修了蹬道,清乾隆年間又再次重修,所以沿途可見明、清的摩崖石刻。 好了,都上來了吧,這座亭名為“十友亭”,從這里俯瞰平湖幽堤、村落城郭,一覽無遺。請過來看看這幅石刻,它叫“狀元碑”。詩是清代詩人、書法家黃培芳作的,字是清代廣東三大狀元之一的林召棠寫的。待會我們還可以看到清初詩壇著名的“嶺南三大家”-----順德陳恭尹、南海梁佩蘭、番禺屈大均的題名石刻。 各位游客,參觀了三仙觀,過了扶嘯臺、環翠臺,我們終于來到玉皇殿了。它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598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建筑物磚木結構,重檐歇山頂,檐下的斗拱鋪作繁多而且精細。瞧,這就是“蓮花托”,這就是“燕尾昂”。支撐殿頂的四根金色木柱,前兩根褸刻云龍,鱗甲畢具,形若飛動。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往西走,經過玉屏峰的小石林、叮咚井、一線天、雙珠徑,到馬鞍亭下山。

  【阿坡巖】 我們現在抬頭看見的這座石山,就是阿婆巖,阿坡是“阿婆”、“禾婆”的轉音。 相傳古時有一仙女,在這里教打漁為生的鄉民種植水漲禾高的大禾,使四鄉獲得魚稻雙豐收。她老了,鄉民便稱她為“禾后”、“禾婆”。至今在巖山東北麓還有明代刻的“禾后巖”三個大字。 阿婆巖下周圍的石壁上,遍布當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很有書法價值。 巖下這個水洞,全長300多米,是七星巖“八洞”中最長的一個水洞。這里屬于冷洞型的腳洞,夏天進去,涼風習習,令人暑氣全消,如果乘船進洞探勝,里面的鐘乳石千姿百態,為七星諸洞之冠。

  【濕地公園】 各位游客,我們眼前這片湖面是東湖的一部分,因禾花仙女的傳說而稱仙女湖。它是星湖濕地公園的核心,面積約2平方公里,水深平均達2米,是最能體現濕地環境的游覽區。現在請各位上船游瀏覽。 濕地公園你們聽說過嗎?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長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的或為淡水、咸水、咸淡水的水體,還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被譽為“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它是鳥類、爬行類、哺乳類動物的樂園,是物種的基因庫,它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

  濕地這個概念早在1956年由美國政府提出,1971年由美國等36國在伊朗小鎮拉姆薩爾共簽訂了《濕地公約》。1994年我國開始全面履行《濕地公約》。XX年12月12日,我國首家濕地公園----肇慶星湖濕地公園正式被確認。

  大家請往兩旁看,招鳥島、月亮島等20多個小島浮現湖面之上,前方的島上就是南中國第一大的丹頂鶴園了。目前全世界大約有只丹頂鶴,中國約有1000多只,這個園內有50只,這在中國排第四位。丹頂鶴被譽為“濕地之神”,成語“童顏鶴發”“松鶴延年”的“鶴”都意味著長壽。園中還有火烈鳥、白鸛、蓑羽鶴、白枕鶴和冠鶴等共幾百只珍稀禽鳥,這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充滿歡樂和詩意的天地。

  各位游客,1961年葉劍英元帥曾以詩句對七星巖景色作了最精確的概括:“借得西湖水一環,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天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今天我們游覽的地方也算多了,但這只是七星巖景區的一部分。其實,七星巖景區包括“五湖六崗七巖八洞”、“二十景”,還有些景點我們還未涉足呢!

  今天的行程到此結束了,這里還有許多景點等待大家再次光臨!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8

  各位團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參加我們青年旅行社的這次肇慶游兩天團。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位能夠一起共度美好的時光。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這次行程的導游,我叫,大家可以叫我明仔或朱仔就行了。 下面,我就來講一講大家最關心的行程,看看我們都要去哪些好玩地方玩。我們這次是游覽肇慶,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七星巖、鼎湖山組成的星湖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全國首批十大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之一。我們今天第一站首先要去的就是七星巖、七星巖,湖水面積達 530公頃,七座挺拔的巖峰,狀如天上北斗七星。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有“嶺南第一奇觀”美稱的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郊。七座形態各異的峻峭石灰巖屹立湖上,其布局形似天上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巖”。分別命名為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星巖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列峙如北斗的七座巖峰鑲嵌在六點五平方公里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構成了如詩如畫般的景觀;東有仙女觀佛、千年古廟(出米洞);西有波海朝暉;南有牌坊夜色、亞洲第一音樂噴泉;北有阿波涌泉(雙源洞)、東方禪林(五百羅漢島);中有玉屏疊翠、狀元留芳、水月巖云、石室藏奇、千年詩廊、天柱摘星、仙掌秋風等景點,讓人留連忘返。 七星巖以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而聞名海內外。七星巖坐落在城區中心,背靠北嶺山脈。因七座奇峰列峙如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巖的來歷傳說很多,有說七星巖的七座山峰是女媧補天時留下的七塊靈石;有說是天上七仙女羨慕人間、獨愛肇慶而下凡不歸,等等。 七星巖的開辟,始于唐代初年,此后歷代皆有開發建設。新中國成立后,通過理山治水,園林綠化,修葺古跡,增添新景,建設旅游設施,使七星巖更添迷人風韻。1982年成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七星巖風景區由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等七座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內湖等五個大湖組成。整個景區山環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向有“嶺南第一奇觀”、“人間仙景”、“天然山水盆景”之美譽。千多年來不知傾倒了多少名人墨客,留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文。“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委員長的詩句高度概括了七星巖風景的詩情畫意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桂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七星巖因七星山而得名。七星巖早在五六世紀就有了文字記載,古時候曾叫棲霞洞、仙李洞、碧虛巖。它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后來地殼變動,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成為現在的巖洞,至今已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巖洞露出地面后,雨水長期沿洞頂裂隙不斷滲入,溶解石灰巖,并在洞內結晶,形成許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流石壩,千資百態,像一條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地下畫廊,蔚為奇觀。七星巖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僅存老君臺等殘存的洞跡,下層是腳下仍在發育的地下河,現在供我們游覽的是中層。游程814米,最高處27米,最寬處49米,洞內溫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

  七星巖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就已成為游覽勝地。近年引進了激光、光導、多媒體等多項高新技術,力求虛實相間、動靜結合地為人們展現一幅全新的洞內奇觀,原本就以“棲霞真境”之稱名列桂林古八景的七星巖,從此更加瑰麗、迷人。現在我們開始游覽。

  第一洞天

  請大家往巖壁上看,有四個大字:“第一洞天”,為什么叫“第一洞天”呢?道教認為,神仙住的地方,總是名山洞府,而且斗以“洞天”來命名,如“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第一洞天”就是說七星巖是名山洞府中最好的。這四個字為明代進士桂林人張文熙所書。這邊有一塊較大的碑刻,是南宋時福建莆田人柯夢得寫的隸書手筆《迎送神曲》,當代文學家郭沫若在游覽七星巖時,對此字評價很高。

  姜太公釣魚

  請大家回頭往右看,這像不像有一位老人在釣魚?據說,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傳說姜太公的釣鉤是直的,意思是說愿者上鉤。那么有愿意上鉤的魚嗎?有,那它在哪兒呢?

  鯉魚跳龍門

  請看洞頂,一條金色的鯉魚正在激流中奮進,向這邊游來。這是鯉魚的頭部、身部、尾巴,后邊還有飛濺的浪花。看來姜太公今天必定會滿載而歸了。中國古代有“ 三月渡津門,上則為龍”的說法,“津門”就是“龍門”,今天親眼見到“鯉魚跳龍門”的好兆頭,讓我祝大家平步青云,事業有成!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就要進洞游覽了,洞內道路曲折,游人較多,請大家跟我走,不要攀爬鐘乳石,不要高聲說話,不要吸煙。

  北斗七星

  現在請大家仰望頭頂,這就是七星巖的最高處,在27米高的洞頂上,照耀著亮麗的北斗氣星,圍繞它的是無數顆閃爍不定的小星星,奇光異彩的星群,為我們展現出引人人勝的天穹美景。

  老君臺

  請看上面這個平臺,相傳,道教的李老君曾到這里修煉,成仙后留下這座平臺,人們就稱為“老君臺”、七星巖因此又稱“仙李洞”。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來游七星巖時,就攀洞懸梯,登臺勘察,在《徐霞客游記》中記下了“老君臺”,因而廣為流傳。

  古榕迎賓

  請大家往上看,上面巖頂,是七星巖最高的地方,猶如浩瀚的天空,前面,一座巨大的鐘乳石山,迎面而立,很像一株枝繁葉茂的古榕,這是樹干,這是枝葉。在我們廣西,榕樹是神樹,現在它長在七星巖的入口附近,是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萬里晴空常侯客,前年古樹喜迎賓。這個景叫做“古榕迎賓”。

  露滴石筍

  上邊這三個石鐘乳,有晶瑩的水珠往下滴,地面上,有三個與它對應著的石筍,這些所謂石筍很奇怪,真的是自己會不斷長高的,為什么呢?因為巖體石頭為石灰巖,化學成分是碳酸鈣,當水沿巖石裂縫流過時,不斷溶解微量的碳酸鈣,當含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水溶液沿洞頂的裂縫往下滴流時,因二氧化碳溢出,它會在洞頂上凝結或滴落下來沉淀凝固,還原成碳酸鈣。我們把凝結在洞頂逐漸往下長的叫石鐘乳,將在洞低凝結,逐漸往上長的叫石筍。它們都不停地長著,不過長得很慢。據研究,根據不同的條件,每120xx年才長1~20厘米。它們總有一天會連接起來的,你們看,前面那兩對不是快連接起來了嗎?

  各位朋友,現在我順便講一點石灰巖居住區居民值得注意的保健知識。當我們用熱水瓶盛水,在其底部總會見到一些呈乳白色的沉淀物,這就是鈣質沉積物,如果長期喝了這部分水,又遇到排泄功能稍差的人很容易得膽結石、腎結石病。因此,長期居住在石灰巖地區的人,用熱水瓶的,其底部的水(3~5厘米高)不能喝,要倒掉。氣壓水壺最好不要使用,因氣壓水把底部的鈣質沉淀物翻上來,長期喝此水,易得結石病。

  月宮白兔

  這好像一只小白兔,有眼睛、耳朵。大家一定很奇怪,我們看到的明明是一只小黑兔,為什么說是一只小白兔呢?1949年前,人們是打著火把進來的,由于大家都想看這只可愛的小白兔,煙熏火照,看的人多了,時間久了,就變成一只小黑兔了。

  廣寒宮

  大家還記得“嫦娥奔月”的故事嗎?據說,到了月亮之后,嫦娥住在廣寒宮。請看上面像不像一座美麗、幽靜的宮殿,據說那就是神話中的廣寒宮。宮前有桂花樹,樹下站著一位仙人,她神情恍惚而又哀怨,人們說她就是嫦娥。她一直在思念著人間。

  天宮古樹

  大家站在這個地方看,前方那一座上下連接的鐘乳石,它和周圍的景構成了一顆樹的完整造型。這上面是樹冠、青枝、綠葉、這是樹根。這顆樹屹立在前方,通體洋溢出柔和的光芒,仿佛是天上那顆月宮桂樹的近距離寫真。這個景叫“天宮古樹”。

  白石天篷

  請大家往上看,這是七星巖頂最平坦、最潔白的地方,看起來像人工制作的天花板,其實它是天然形成的。因為這里的石灰巖成分純凈,古地下河在這一段流得比較平緩,對洞頂的溶解較均勻,于是就形成了這個人工制作似的天花板,人們叫它“白石天篷”。我們現在走的是中層和下層結合比較薄的地方。這里用腳一跺,可以發出“咚咚”的響聲,叫 “空谷傳聲”。不過,請不要太使勁兒,以免跺塌了。

  邊寨風光

  現在,我們到了一個視野開闊的地方,先看上面那個石柱,像不像生長在懸崖上的大柏樹?它枝繁葉茂,高聳入云;大柏樹的右邊那個洞里,還有一只雄鷹,上面是頭,兩邊是翅膀,下邊是尾巴,它正昂頭展翅,向著遙遠的晴空飛去。右邊石壁上突出的部分又好像是一位邊防軍戰士,他頭戴軍帽,身者披風,手中緊握槍桿子,還牽著一只警犬,正守衛著祖國的邊疆。在左邊,一直鳳凰正向著寨子展翅飛翔。夜幕快要降臨,大家請看這邊,黃昏的天空中蝙蝠成群。所以,我們把這片壯觀的景象叫做“邊寨風光”。

  倒掛蝙蝠

  大家看這里有一直倒掛的巨大的蝙蝠,下垂的是頭部,上面是身軀,兩邊是翅膀。傳說,這是一直蝙蝠王,每天能吃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蚊子,由于有了它,所以七星巖里,春夏秋冬都沒有蚊子。

  獅子回頭望駱駝

  看,前面是一頭駱駝,這是它的頭部、駝峰,后面是身部,下面呢,就好像一頭坐在這里回過頭來的獅子,有頭、有腳、有背。相傳,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它們跋山涉水,結伴而行,來到七星巖。駱駝身負重擔,感到任重而道遠。它們的前方快到一大片高大的密林了,里面有高大的熱帶植物,五彩的藤蔓。獅子前面探路,走一程又回頭望一望駱駝,好像要對這個沙漠之舟囑咐些什么。這個景叫“獅子回頭望駱駝”。

  老人看戲

  請看,前面好像一個舞臺,臺上正在演戲。演什么戲呢?有人說演的是我國古裝歷史劇《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大家現在往上邊看,這個石筍像不像一位正在看戲的老人?你看他頭戴氈帽,身穿長袍,一大把胡須拖在胸前,雙手放在膝蓋上。臺上的戲演得很精彩,鏗鏘的鑼鼓與悅耳的唱腔使老人臉上露出了笑容,一道亮麗的激光仿佛老人聚精會神的眼睛,你看他邊看邊用手摸著胡子,好像在說:“這個戲演得好,演得好。”這個景叫“老人看戲”。

  仙人曬網

  下面是地下河的暴露點,旱季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漲落相差兩米左右的地下河有沒有魚呢?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為仙人在這里打魚,后來仙人走了,但漁網還曬在這里,看,這像不像一副被棄置水邊的漁網呢?有首民謠說:“仙人撒網,不分春秋;三千年一撒,五千年一收;年代久了,壞了網兜。”

  滴水觀音

  請大家看由上方,高高的巖石上佇立著一位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菩薩——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她將凈瓶輕輕一撒,為七星巖帶來潺潺的流水、靈動的聲音,她為人間不斷祝福,她通體發著圣潔的光芒,而她的身后,則是一道神秘的佛光,朋友們,在她面前,我們是不是要燃一炷香,許一個美好的心愿呢?

  五谷豐登

  請往前面看,這是一座美麗的鐘乳石山,山上石乳像浮雕,刻工精巧細致,色彩絢麗奪目,仿佛是由許多谷穗、麥穗、高粱穗和玉米棒堆積起來的米糧山。你看,這邊還有蓮藕、扁豆、長豆角,這是倒掛的葫蘆瓜、苦瓜、花生,花生旁邊還有一粒小小的花生米,這里還有南瓜,好像一派五谷豐登的景象,所以取名叫“五谷豐登 ”。

  巨石鎮蛇

  請看手電照的影子,好像一條大蛇正在山洞。傳說,過去這條蛇經常出洞傷人,有一個大力士為民除害,決心要殺死這條蛇。一天,大力士進洞來了,蛇見了大力士,便兇猛的撲過來,大力士機智勇敢,搬了一塊大石頭把蛇壓住,從此,蛇頭就永遠這么伸著。因此,這個景叫“巨石鎮蛇”。

  獅子搶黃沙

  這塊黃色石筍,閃閃發光,像流動著的黃沙。上面的小石筍像一頭淘氣的小獅子,在流沙上滾爬。這是頭、腳、身子、尾巴。有句順口溜:“獅子搶黃沙,使勁往上爬;只管抬頭看,不顧地下滑。”

  三姐歌臺

  這塊高大的石臺,相傳是廣西歌仙劉三姐在桂林傳歌的地方。劉三姐是一位聰明、伶俐、勇敢的壯族姑娘,她和阿牛哥來到七星巖,在這里搭起歌抬,唱了三天三夜,方圓百里的父老鄉親都來到這里聽她唱歌,跟她學歌,三姐的歌委婉動聽,廣為流傳,至今桂林的男女老少都會唱三姐的歌。大家有沒有聽過三姐的歌?我給大家唱一段吧!好不好?

  激光豎琴

  為了讓三姐的歌聲不斷,讓三姐的歌聲傳得更遠,我們在這里專門增設了一架激光豎琴為之伴奏。八條藍色的光線,其實就是八根不同音符的琴弦,只要你用手去輕輕撥一下,那些光線就會彈出美妙的聲音來。

  群龍戲水

  請看這個洞里,下垂的石乳,姿態各異,像不像空中大大小小的游龍,穿云破霧,嬉戲而下?這下面還有幾條小龍呢,他們昂頭向上、尋親撒嬌。畫龍需要點睛,這些龍個個都有閃閃發光的眼睛,大龍小龍,栩栩如生,看起來真的像是在那里翻江倒海、戲水揚波。這個景名叫“群龍戲水”。

  水簾洞

  現在,我們到了一個特別的地方,什么地方呢?——孫悟空的老家。孫悟空的老家在哪兒呢?大家都知道,在水簾洞。看,這就是水簾洞。在孫悟空還沒有被壓在五指山下以前,他和猴子猴孫們常到這里來嬉戲玩耍。累了,就在巖洞里睡覺。你們看,孫悟空還在睡覺呢!夜宿石崖下,朝游巖洞間;山中無甲子,寒暑不知年。

  花果山

  那么,還有花果山,在哪兒呢?在這。這座山就叫做“花果山”,山上瑤林仙草不謝,蒼松翠柏常青,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南方瓜果:看,這是菠蘿、這是桂林特產長南瓜、這是個大冬瓜;上面是一串串的香蕉、芭蕉、這是蟠桃,這是一個大佛手。還有南方最珍貴的水果荔枝和龍眼,孫悟空他的伙伴們玩在水簾洞,吃在花果山,他們說:“花果山上樣樣有,年年都是大豐收。只許著吃,不許帶著走。”

  唐僧曬袈裟

  上面這個石乳,像一個坐著的和尚,人們說他是唐僧。唐僧在取經途中,常常敵我不分,把妖魔當好人,所以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他又不聽孫悟空的勸告,輕信了白骨精變的美女,被推下了這口八角井。要不是孫悟空及時趕到,把他救起,早就上了蒸籠,被白骨精吃掉了。但唐僧一身的袈裟早已經濕透了,只好把袈裟脫下來,曬在這里,這是唐僧的袈裟。這個景叫“唐僧曬袈裟”。

  再往這邊看,膽小怕事的豬八戒心有余悸,只敢伸出頭來探探風聲。

  云山壁畫

  前面的石壁上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因為它是畫在云霧繚繞的深山石壁上,所以叫它“云山壁畫”。右邊畫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上有船;左邊有山、有樹、有藤蔓、有河流,還可以看見兩匹馬正在低頭飲水,有小溪,溪上有橋,橋上有行人,還可以看出人人的倒影。真是:

  縈回滿地奇花,玉筍龍珠倒掛;

  枯藤老樹發芽,誰作云山壁畫?

  平背犀牛

  大家現在看這一塊巖石,它多像一頭向前望去的犀牛,直指前方的羚角,緊緊繃直的四蹄。其實,這是一塊從洞頂墜下的天然巖石,它朝上的一面,平平整整,像個棋盤,故又名“棋盤山”。相傳,日華、月華兩位仙人曾在此下過棋,七星巖內的《仙跡記》和洞外的《碧虛銘》,詳細記載了唐朝臨賀令鄭冠卿在此遇仙的神話傳說。

  江山多嬌

  巖洞在這里又一次豁然開朗,這里最寬處49米,最高處10米,面積達2800平方米,可容好幾千人。這里的山光水色或金碧輝煌或朦朧奇幻,一片碧蓮玉筍世界,簡直是整個桂林巖溶地表風光的地下縮影。奇異的景致和它們在水池中的倒影交相輝映,真是:“美在景物里,秒在倒影中。”大家再看這邊,從這一片宏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看到氣勢磅礴的巍巍昆侖;這邊,我們又見茫茫無際的黃土高坡。這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一片景叫“江山多嬌”。

  敦煌飛天

  大家再看這里,這塊倒長的石頭,下面是頭,往上是雙手、身體,仿佛一位從天上飛來的仙女,衣袂飄飄,身資綽約,惟妙惟肖,人間真是太美了,連天上的仙女也無比留戀,瞧這塊奇異的石頭,多像“敦煌飛天”。

  冰山雪松

  這一面的景色多像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這里是一座晶瑩剔透的冰山,山上有輕盈美麗的冰花、皎潔如玉的冰塊,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種喜人的異域雪景。而這里,是一顆巨大的松樹,潔白的大雪將青青的松枝覆蓋,雪花的亮麗和松枝的翠綠交相輝映,為大家展現出一幅冰山雪松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元帥的這首詩,大概也在描述這里的美景。

  雄獅怒吼

  請往后方看,這里有一頭不同尋常的雄獅,它是目前桂林的巖洞中最大的獅子。這是它的頭、眼睛、身體、尾巴。它正張著大嘴吼叫,“雄獅一聲吼,天地為之動 ”。這只雄獅其實真的可以吼叫,不信我們可以在這兒跺腳,它會發出巨大的吼聲,讓你身臨其境地領略一下森林之王的雄風。

  鵲橋相會

  這座橋叫鵲橋,這里叫做“鵲橋相會”。俗話說:“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在浩瀚而美麗的太空,就有一對有情人長期分居在茫茫銀河兩岸,每年只有七月七日,才有可憐的一次相會。

  大家請看左方遠處,那就是傳說中的牛郎,而回望我們的右上方,很容易就找到織女了。他們正在遙遙相望,在他們之間不斷閃爍的兩道光線,也許是在傳遞他們的心聲吧。而天穹上那兩個不斷追逐又永不重合的亮點,仿佛寓意他們永遠都無法長相依。因為,在這里,有天兵天將在監視他們,這些天兵天將很像某些卡通人物。我們所在之處是七星巖內最壯麗的景區之一——時空隧道,它是由12道不斷旋轉的激光束構成的一個圓錐形隧道,置身其間,我們遨游太空之感。遙遠的星空和古老的巖洞在這里交像輝映,猶如太虛幻境。我們腳下的鵲橋,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也不知現在我們煞費苦心為他們建造的這條時空隧道,能否使他們渡過那無邊的銀河,從此永遠在一起。

  大家再看這邊,天上的牛郎織女傳說,被生動第演繹在高高噴起的水幕上,深情的音樂中,牛郎和織女踏水而來,神情歡悅,但可惡的王母娘娘最終又無情地將他們收到天上。水和愛情都是人生中最柔軟的東西。這段精心制作的音樂和畫面,十分動人。“水幕電影”——七星巖內令人激動又使人惆悵的一個夢幻時刻。

  石林幽靜

  前面洞崖平臺上,眾多的小石筍、石柱、石鐘乳在藍色、淺藍色的背景光襯托下,猶如一片茂密、幽靜的小石林,令人若有所思。

  女媧補天

  請觀賞這個叫“女媧補天”的景。這是不周山,這是天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神打仗,一個是水神共工,一個是火神祝融。有一次,共工打了敗仗,一怒之下,用頭撞倒不周山,撞斷了天柱,天塌了一個大窟窿。女媧不辭辛勞,選天下最美的石頭,把石頭煉得和天一樣蔚藍,用來補天。這里,就是女媧住的地方,這是鎮殿的武士、看門的雄獅,那今天女媧去哪里了呢?我們來看這邊,哦,原來女媧正在這兒忙著呢,大家看,這塊石頭多像站立著的女媧,而她的旁邊,就是她用來補天的五色石了;瞧這塊石頭,上面顏色較暗,下面色澤斑斕,似乎還在火中燒煉。

  大小珍珠幔

  這個景,五光十色,璀璨奪目,好像是用一串串明亮的珍珠綴成的幔帳;在這個大幔帳旁邊,還有一個傘形的小幔帳,而它們身后這紅色的背景光,正像珠寶店櫥窗里的天鵝絨,將這些珍寶一一襯托。這塊突起的巖石,很像兩頭獅子。你擁我擠的往上爬。左邊的那頭力氣大些,把右邊這頭擠到邊上來了,它們去干什么呢?原來它們爭先恐后是為了看七星巖的熊貓。你們看,那熊貓正悠閑自得地玩著一只皮球。

  葉公好龍

  這個景叫“葉公好龍”。古時候有個人叫葉公,他非常喜歡龍,座位上刻的是龍,穿的衣服上畫的是龍,這里還有他精心雕琢的一條龍,葉公對龍真是喜歡得入了迷。住在龍隱巖和龍隱洞的兩條真龍聽說了,就想和他交個朋友,于是破壁而飛來到七星巖,這就是那兩條龍。誰知,葉公見了竟嚇得魂不附體,往后便倒。看!直到現在他的身子還沒有站直。

  毛毛月

  請大家往上看,這很像天上的毛毛月,這一圈是月暈。民間諺語說:“月亮起毛毛,草飛樹也搖”,“月亮起圓圈,出門帶雨傘”。就是說有月暈就要刮風下雨,不過大家沒帶雨傘也不用擔心,洞內剛好可以躲雨。

  奇象異洞

  大家看,緊貼崖壁的是不是一頭大象?這是頭、身體、象鼻子。這塊巖石不僅酷似大象,簡直是著名的象鼻山的縮影。奇特的是,它的象鼻子里還有一個小洞,小洞里還有個大洞,真是洞內洞,洞外洞,大洞套小洞,洞中還有洞。所以這個景叫“奇象異洞”。

  萬里長城

  這里的景致是巖洞內巖溶地形的一種,叫做流石壩。洞頂含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滴在水中,再向四周散開,然后沉淀結晶漸漸形成流石壩這種地貌。大家看,這些彎彎曲曲的流石壩,是不是很像從高空鳥瞰的八達嶺萬里長城?

  雙蛇入洞

  請大家順著手電筒的光往前看,有兩條蛇正爭著游入巖洞,蛇的樣子很逼真。這兩條蛇的形狀其實也是與流石壩的形成有關,兩處流石壩的邊緣一起匯入了洞中,于是就形成了這幅奇特的情景。

  孔雀開屏

  這組天然形成的石鐘乳,形似一只開屏的孔雀,從它腹部升起的淡光映照出它的斑斕五色、生輝錦羽。孔雀是不輕易開屏的,它今天似乎是因為大家的到來而特別高興。這真是:“山水有情皆好客,巖洞無處不迎賓。”

  梯田風光

  這里是一處“流石壩”地貌較為發達的景致。由于坡形地勢,流石壩形成一層層氣勢壯觀的石梯田,田里面還有水。順便說一句,距桂林100公里的龍勝縣,就有著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風光,大家如有時間,很值得去看一看。

  祝壽蟠桃

  這個景好像一份祝壽禮品,一個古樸雅致的紅砂陶盤,盛著一只大蟠桃,因此叫“祝壽蟠桃”。其實,這里是一個正在成長的石筍,它上方還有水在往下滴,它以后還會長成更大的“蟠桃”。桃,在我國民間傳統上是作為長壽、喜慶的象征。

  七星巖就要游覽完了,讓我們借這一景物向貴賓表示良好的祝愿,祝大家身體健康、旅途愉快。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參觀!

  七星巖又叫棲霞洞、碧虛巖,在普陀山西側山腰。這里原來是一段地下河道,后來地殼運動,河道上升,露出地面,成為巖洞,今已有一百多萬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雨水沿洞頂不斷滲入,溶解石灰石,并在洞內結晶,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態,玉雪晶瑩的石鐘乳、石柱、石筍、石幔。

  該景區由散落在廣闊湖區的七巖、八洞、五湖、六崗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見勝。景區內七座挺拔秀麗的石灰巖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巖。它分南北兩列,南列由東而西為閻風巖、玉屏巖、石室宕、天柱巖、仙掌巖等,唯阿坡巖獨峙北部。兩列之間有一土山,山上西有波海樓,東有星湖旅行社。石室巖早在幾百年前就以風景幽奇而聞名全國,是星湖游覽中心,為七星巖景區名勝古跡較集中之處。巖頂名嵩臺,相傳是天帝宴請百神之所。巖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洞口高僅2米余,洞內穹窿寬廣,頂高達30余米,石乳、石柱、石幔遍布其間。洞中有地下河,泛舟邀游可覽漩礬臺、黑巖、鹿洞、光巖等景。石室洞內最著名的還是石刻,洞口有唐李邑匿所書的《端州石室記》碑刻。洞內摩崖石刻林立,計有270余處,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詩廊”之稱。石室洞右側有水月宮,它始建于明朝,1957年重修,依山傍水,紅墻綠瓦,與巖前五龍亭、飛龍橋遙相輝映。石室巖上的攬月亭和水月宮倒映入湖,其景甚妙,被稱為,“水月巖云”。湖區北部的阿坡巖東麓下有雙源洞,長270多米,內有兩源合一的地下河,曲折幽深,奇巖怪石瑰麗奇特,游人可乘小艇入洞游覽。在星湖南部有星湖游樂園,占地20多萬平方米,是現代游樂設施與中國園林融為一體的大型游樂園。

  七星巖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僅存老君臺等殘存的洞跡,下層是腳下仍在發育的地下河,現在供我們游覽的是中層。游程814米,最高處27米,最寬處49米,洞內溫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有老人看戲.五谷豐登.古榕迎賓、白兔守門、仙人曬網,巨石鎮蛇、九龍戲水、銀河鵲橋等多達35處景觀,景觀瑰麗奇絕、妙趣橫生,栩栩如生。比喻為神仙洞府,第一洞天。

  明代進士桂林人張文熙在七星巖入口題詞“第一洞天”,意思是說七星巖是名山洞府中最好的。1963年-游完七星巖后,作詩寫道:海洋沖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共避難,今游人樂舜堯天。1963年郭沫若游完七星巖后,寫了一首詞于七星巖后洞口。

  更有古人賦文云:萬象森羅,舞臺上群仙奔逸。與蘆笛,懸殊大小,難分甲乙。地上洞天今有二,天星墜地居然七。廿四年,舊地又重游,驚變質。乾坤改,太陽出。群鬼遁,陰霾閟。問誰疑躍進歌聲非實?電線穿崖光燦爛,云梯緣壁途安謐。看紅燈天半照天門,何洋溢!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10

  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北約4公里處,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七座石灰巖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巖歷史悠久

  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 七星巖風光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葉劍英元帥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門 票:60元(部分景點需另外收費)

  建設

  肇慶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資1500萬元,在七星巖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巖,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560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目前最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巖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巖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巖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辟了星湖夜游項目,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年來,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游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巖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里還可以欣賞一臺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癡。位于星巖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臥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巖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秘。最近,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環湖游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七星巖牌坊

  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朱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廣場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文化在省內頗有名氣,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費觀賞文藝演出。

  七星巖摩崖石刻

  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 七星巖外拍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巖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漢字各種書體俱全,以楷書為最,行書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萬歷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慶三年 (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蓮湖泛舟

  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

  [1]此處設有竹排、搖櫓木船、電瓶船等,船在水中行,景色兩岸走,如在畫中游,休閑舒適、快意悠悠。自古有云:“不乘舟游湖,不知湖光之勝,枉來星巖。”

  肇慶的特產

  肇慶裹蒸,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制而成。肇慶裹蒸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包制肇慶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約0.5 公斤。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清水,直至糯米、綠豆和肥豬肉溶化為止。目前,市面上個別店鋪節日期間制作的肇慶裹蒸,除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外,還在其中加入冬菇、雞蛋、臘腸等。這種裹蒸被稱之為肇慶特種裹蒸王。肇慶裹蒸香氣橫溢,入口溶化,甘香,是當地居民歡度春節的傳統食品。

  紫背天葵,名丹葉、散血子,是夏季清涼飲料中的佳品。 紫背天葵屬秋海棠科,是一種矮小的草本植物,長在陰暗濕潤的山崖上,葉面有毛,呈深綠色,葉背紫色。紫背天葵能清熱解毒,潤燥止咳。用開水沖泡,其色紫紅,味微酸,清香可口,若加入少許白糖,其味更佳,能消暑除熱,又有解酒之效。

  氣候

  御寒避暑的游覽勝地,七星巖風景區綠樹成蔭,涼風習習,年均氣溫攝氏21.6度,夏日最高月均氣溫攝氏28.9度 ,冬日最低月均氣溫13.4度,確是一個御寒避暑的游覽勝地。這里最佳旅游季節為七、八、九月和春節期間,最高日達4萬人次。

  交通

  從廣州到肇慶約二小時車程,肇慶火車站前的迎賓大道不遠處就是七星巖;肇慶市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游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都直達景區內。風景區內有公共汽車,環湖旅游專線車、出租小汽車和交通船,旅游、度假、開會都非常方便。

  編輯本段

  七星巖-景點歷史

  七星巖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葉劍英元帥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11

  七星巖景區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境。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星湖、閬風巖、玉屏巖、石室巖、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及北邊的阿坡巖。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巖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所以叫七星巖[1]。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李邕、李紳、包拯、周敦頤、俞大猷、陳恭尹、朱德、葉劍英等500余壁唐、宋、元、明、清及當代的名人詩題為七星巖增輝添色。

  星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葉劍英元帥的《游七星巖》詩勾勒出七星巖的秀麗景色。

  景區介紹

  七星巖牌坊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1959年落成,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四根大圓柱飾以朱紅,仿歇山頂,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廣場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文化在省內頗有名氣,周末游客可在此免費觀賞文藝演出。

  七星巖摩崖石刻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1957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石刻以唐為貴,七星巖就有唐刻4題。石刻以漢字為主,還有藏文和西班牙文。漢字各種書體俱全,以楷書為最,行書次之,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石刻群文體有詩、詞、歌、賦、對聯、題記,其中詩有252首,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

  石室洞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龍巖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穹隆高大,千姿百態,如夢如幻的景觀,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石室洞中存各種文體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萬歷十三年(1585)重建,清嘉慶三年(1798)、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蓮湖泛舟

  最佳觀賞點在紅蓮橋南風情碼頭處。廣東肇慶七星巖

  七星巖歷史悠久,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的石壁上。

  七星巖景區還有廣東罕見的龐大石刻群,保存著唐代以來的石刻489題(七星巖摩崖石刻),具有重要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位于七星巖東面的仙女湖風景優美,每當太陽西下的時候可以觀賞到臥佛吞日的自然奇觀;七星湖與仙女巖之間的湖面上建有東方禪林,在這里游客可以領略到禪趣。

  七星巖在1982年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肇慶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資1500萬元,在七星巖景區內的六個小島、七座山巖,八公里長的湖堤上安裝了環湖園林路燈560盞、1000瓦的射燈、彩色泛光燈250盞及3000米的彩虹管,運用先進的第三代光源的變化多姿。以不同的顏色交錯投射到景物上,勾畫出七星巖景區內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橋,花木,巖山與湖水交相輝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巖更加絢麗多彩;同時開辟了星湖夜游項目,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觀光提供了一個美麗的環境 ,再造出"第二星湖"。

  近幾年,增加了許多新的景點,如牌坊文化廣場,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耀,游人如鯽,全國目前最大的露天音樂噴泉啟動之時,七星巖牌坊廣場更顯得壯觀,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這里還可以欣賞一臺臺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真是令人如醉如癡。位于星巖東面的仙女湖,每當太陽西下,還可以觀賞到天然奇觀--臥佛吞日。在仙女湖與星巖之間湖面上新建的佛教大觀園--東方禪林,也可以領略到禪的奧秘。后來新開挖了3公里長的"禾花水道",使星湖景區的游覽面積比原來增加了五倍,并使得陸上景點與水上景觀渾然一體。如果你坐在游船上環湖游覽,你會有一種新的感受。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12

  大家好,歡迎來到七星巖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七星巖在肇慶城區,北面有雄偉的山嶺,南面是滔滔東流的西江。所為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地間。怎么樣朋友們美不美啊?朋友們前面就是有杭州之水之稱的人工湖啦!請大家跟著我一起游覽吧,記住不要走失了。星湖原來是江北岸、北嶺山的一片沼澤地,湖底有泉水涌出。長堤把十多公里的星湖分成了六大湖。朋友們想一想星湖大不大?好,我們向下一個景點出發。

  這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有長條形的石山,高有96米。注意了!等一下解散的時候可不要爬上去哦。還有其他的景點,蓮花洞、青蓮湖等等,你們可以自己去游覽。今天大家玩的開心不開心? 今天晚上好好休息一下。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13

  大家好,歡迎來到七星巖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七星巖在肇慶城區,北面有雄偉的山嶺,南面是滔滔東流的西江。所為借得西湖水一圈,更移陽朔七堆山。堤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地間。怎么樣朋友們美不美啊?朋友們前面就是有杭州之水之稱的人工湖啦!請大家跟著我一起游覽吧,記住不要走失了。星湖原來是江北岸、北嶺山的一片沼澤地,湖底有泉水涌出。長堤把十多公里的星湖分成了六大湖。朋友們想一想星湖大不大?好,我們向下一個景點出發。

  這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有長條形的石山,高有96米。注意了!等一下解散的時候可不要爬上去哦。還有其他的景點,蓮花洞、青蓮湖等等,你們可以自己去游覽。今天大家玩的開心不開心? 今天晚上好好休息一下。明天還有更加好看、好玩的景點。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14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桂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七星巖因七星山而得名。七星巖早在五六世紀就有了文字記載,古時候曾叫棲霞洞、仙李洞、碧虛巖。它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后來地殼變動,地下河上升,露出地面成為現在的巖洞,至今已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巖洞露出地面后,雨水長期沿洞頂裂隙不斷滲入,溶解石灰巖,并在洞內結晶,形成許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流石壩,千資百態,像一條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的地下畫廊,蔚為奇觀。七星巖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僅存老君臺等殘存的洞跡,下層是腳下仍在發育的地下河,現在供我們游覽的是中層。游程814米,最高處27米,最寬處49米,洞內溫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

  七星巖早在13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就已成為游覽勝地。近年引進了激光、光導、多媒體等多項高新技術,力求虛實相間、動靜結合地為人們展現一幅全新的洞內奇觀,原本就以“棲霞真境”之稱名列桂林古八景的七星巖,從此更加瑰麗、迷人。現在我們開始游覽。

  第一洞天

  請大家往巖壁上看,有四個大字:“第一洞天”,為什么叫“第一洞天”呢?道教認為,神仙住的地方,總是名山洞府,而且斗以“洞天”來命名,如“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第一洞天”就是說七星巖是名山洞府中最好的。這四個字為明代進士桂林人張文熙所書。這邊有一塊較大的碑刻,是南宋時福建莆田人柯夢得寫的隸書手筆《迎送神曲》,當代文學家郭沫若在游覽七星巖時,對此字評價很高。

  姜太公釣魚

  請大家回頭往右看,這像不像有一位老人在釣魚?據說,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傳說姜太公的釣鉤是直的,意思是說愿者上鉤。那么有愿意上鉤的魚嗎?有,那它在哪兒呢?

  鯉魚跳龍門

  請看洞頂,一條金色的鯉魚正在激流中奮進,向這邊游來。這是鯉魚的頭部、身部、尾巴,后邊還有飛濺的浪花。看來姜太公今天必定會滿載而歸了。中國古代有“ 三月渡津門,上則為龍”的說法,“津門”就是“龍門”,今天親眼見到“鯉魚跳龍門”的好兆頭,讓我祝大家平步青云,事業有成!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就要進洞游覽了,洞內道路曲折,游人較多,請大家跟我走,不要攀爬鐘乳石,不要高聲說話,不要吸煙。

  北斗七星

  現在請大家仰望頭頂,這就是七星巖的最高處,在27米高的洞頂上,照耀著亮麗的北斗氣星,圍繞它的是無數顆閃爍不定的小星星,奇光異彩的星群,為我們展現出引人人勝的天穹美景。

  老君臺

  請看上面這個平臺,相傳,道教的李老君曾到這里修煉,成仙后留下這座平臺,人們就稱為“老君臺”、七星巖因此又稱“仙李洞”。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來游七星巖時,就攀洞懸梯,登臺勘察,在《徐霞客游記》中記下了“老君臺”,因而廣為流傳。

  古榕迎賓

  請大家往上看,上面巖頂,是七星巖最高的地方,猶如浩瀚的天空,前面,一座巨大的鐘乳石山,迎面而立,很像一株枝繁葉茂的古榕,這是樹干,這是枝葉。在我們廣西,榕樹是神樹,現在它長在七星巖的入口附近,是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萬里晴空常侯客,前年古樹喜迎賓。這個景叫做“古榕迎賓”。

  露滴石筍

  上邊這三個石鐘乳,有晶瑩的水珠往下滴,地面上,有三個與它對應著的石筍,這些所謂石筍很奇怪,真的是自己會不斷長高的,為什么呢?因為巖體石頭為石灰巖,化學成分是碳酸鈣,當水沿巖石裂縫流過時,不斷溶解微量的碳酸鈣,當含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水溶液沿洞頂的裂縫往下滴流時,因二氧化碳溢出,它會在洞頂上凝結或滴落下來沉淀凝固,還原成碳酸鈣。我們把凝結在洞頂逐漸往下長的叫石鐘乳,將在洞低凝結,逐漸往上長的叫石筍。它們都不停地長著,不過長得很慢。據研究,根據不同的條件,每120xx年才長1~20厘米。它們總有一天會連接起來的,你們看,前面那兩對不是快連接起來了嗎?

  各位朋友,現在我順便講一點石灰巖居住區居民值得注意的保健知識。當我們用熱水瓶盛水,在其底部總會見到一些呈乳白色的沉淀物,這就是鈣質沉積物,如果長期喝了這部分水,又遇到排泄功能稍差的人很容易得膽結石、腎結石病。因此,長期居住在石灰巖地區的人,用熱水瓶的,其底部的水(3~5厘米高)不能喝,要倒掉。氣壓水壺最好不要使用,因氣壓水把底部的鈣質沉淀物翻上來,長期喝此水,易得結石病。

  月宮白兔

  這好像一只小白兔,有眼睛、耳朵。大家一定很奇怪,我們看到的明明是一只小黑兔,為什么說是一只小白兔呢?1949年前,人們是打著火把進來的,由于大家都想看這只可愛的小白兔,煙熏火照,看的人多了,時間久了,就變成一只小黑兔了。

  廣寒宮

  大家還記得“嫦娥奔月”的故事嗎?據說,到了月亮之后,嫦娥住在廣寒宮。請看上面像不像一座美麗、幽靜的宮殿,據說那就是神話中的廣寒宮。宮前有桂花樹,樹下站著一位仙人,她神情恍惚而又哀怨,人們說她就是嫦娥。她一直在思念著人間。

  天宮古樹

  大家站在這個地方看,前方那一座上下連接的鐘乳石,它和周圍的景構成了一顆樹的完整造型。這上面是樹冠、青枝、綠葉、這是樹根。這顆樹屹立在前方,通體洋溢出柔和的光芒,仿佛是天上那顆月宮桂樹的近距離寫真。這個景叫“天宮古樹”。

  白石天篷

  請大家往上看,這是七星巖頂最平坦、最潔白的地方,看起來像人工制作的天花板,其實它是天然形成的。因為這里的石灰巖成分純凈,古地下河在這一段流得比較平緩,對洞頂的溶解較均勻,于是就形成了這個人工制作似的天花板,人們叫它“白石天篷”。我們現在走的是中層和下層結合比較薄的地方。這里用腳一跺,可以發出“咚咚”的響聲,叫 “空谷傳聲”。不過,請不要太使勁兒,以免跺塌了。

  邊寨風光

  現在,我們到了一個視野開闊的地方,先看上面那個石柱,像不像生長在懸崖上的大柏樹?它枝繁葉茂,高聳入云;大柏樹的右邊那個洞里,還有一只雄鷹,上面是頭,兩邊是翅膀,下邊是尾巴,它正昂頭展翅,向著遙遠的晴空飛去。右邊石壁上突出的部分又好像是一位邊防軍戰士,他頭戴軍帽,身者披風,手中緊握槍桿子,還牽著一只警犬,正守衛著祖國的邊疆。在左邊,一直鳳凰正向著寨子展翅飛翔。夜幕快要降臨,大家請看這邊,黃昏的天空中蝙蝠成群。所以,我們把這片壯觀的景象叫做“邊寨風光”。

  倒掛蝙蝠

  大家看這里有一直倒掛的巨大的蝙蝠,下垂的是頭部,上面是身軀,兩邊是翅膀。傳說,這是一直蝙蝠王,每天能吃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只蚊子,由于有了它,所以七星巖里,春夏秋冬都沒有蚊子。

  獅子回頭望駱駝

  看,前面是一頭駱駝,這是它的頭部、駝峰,后面是身部,下面呢,就好像一頭坐在這里回過頭來的獅子,有頭、有腳、有背。相傳,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它們跋山涉水,結伴而行,來到七星巖。駱駝身負重擔,感到任重而道遠。它們的前方快到一大片高大的密林了,里面有高大的熱帶植物,五彩的藤蔓。獅子前面探路,走一程又回頭望一望駱駝,好像要對這個沙漠之舟囑咐些什么。這個景叫“獅子回頭望駱駝”。

  老人看戲

  請看,前面好像一個舞臺,臺上正在演戲。演什么戲呢?有人說演的是我國古裝歷史劇《三國演義》中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大家現在往上邊看,這個石筍像不像一位正在看戲的老人?你看他頭戴氈帽,身穿長袍,一大把胡須拖在胸前,雙手放在膝蓋上。臺上的戲演得很精彩,鏗鏘的鑼鼓與悅耳的唱腔使老人臉上露出了笑容,一道亮麗的激光仿佛老人聚精會神的眼睛,你看他邊看邊用手摸著胡子,好像在說:“這個戲演得好,演得好。”這個景叫“老人看戲”。

  仙人曬網

  下面是地下河的暴露點,旱季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漲落相差兩米左右的地下河有沒有魚呢?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為仙人在這里打魚,后來仙人走了,但漁網還曬在這里,看,這像不像一副被棄置水邊的漁網呢?有首民謠說:“仙人撒網,不分春秋;三千年一撒,五千年一收;年代久了,壞了網兜。”

  滴水觀音

  請大家看由上方,高高的巖石上佇立著一位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菩薩——救苦救難的觀世音。她將凈瓶輕輕一撒,為七星巖帶來潺潺的流水、靈動的聲音,她為人間不斷祝福,她通體發著圣潔的光芒,而她的身后,則是一道神秘的佛光,朋友們,在她面前,我們是不是要燃一炷香,許一個美好的心愿呢?

  五谷豐登

  請往前面看,這是一座美麗的鐘乳石山,山上石乳像浮雕,刻工精巧細致,色彩絢麗奪目,仿佛是由許多谷穗、麥穗、高粱穗和玉米棒堆積起來的米糧山。你看,這邊還有蓮藕、扁豆、長豆角,這是倒掛的葫蘆瓜、苦瓜、花生,花生旁邊還有一粒小小的花生米,這里還有南瓜,好像一派五谷豐登的景象,所以取名叫“五谷豐登 ”。

  巨石鎮蛇

  請看手電照的影子,好像一條大蛇正在山洞。傳說,過去這條蛇經常出洞傷人,有一個大力士為民除害,決心要殺死這條蛇。一天,大力士進洞來了,蛇見了大力士,便兇猛的撲過來,大力士機智勇敢,搬了一塊大石頭把蛇壓住,從此,蛇頭就永遠這么伸著。因此,這個景叫“巨石鎮蛇”。

  獅子搶黃沙

  這塊黃色石筍,閃閃發光,像流動著的黃沙。上面的小石筍像一頭淘氣的小獅子,在流沙上滾爬。這是頭、腳、身子、尾巴。有句順口溜:“獅子搶黃沙,使勁往上爬;只管抬頭看,不顧地下滑。”

  三姐歌臺

  這塊高大的石臺,相傳是廣西歌仙劉三姐在桂林傳歌的地方。劉三姐是一位聰明、伶俐、勇敢的壯族姑娘,她和阿牛哥來到七星巖,在這里搭起歌抬,唱了三天三夜,方圓百里的父老鄉親都來到這里聽她唱歌,跟她學歌,三姐的歌委婉動聽,廣為流傳,至今桂林的男女老少都會唱三姐的歌。大家有沒有聽過三姐的歌?我給大家唱一段吧!好不好?

  激光豎琴

  為了讓三姐的歌聲不斷,讓三姐的歌聲傳得更遠,我們在這里專門增設了一架激光豎琴為之伴奏。八條藍色的光線,其實就是八根不同音符的琴弦,只要你用手去輕輕撥一下,那些光線就會彈出美妙的聲音來。

  群龍戲水

  請看這個洞里,下垂的石乳,姿態各異,像不像空中大大小小的游龍,穿云破霧,嬉戲而下?這下面還有幾條小龍呢,他們昂頭向上、尋親撒嬌。畫龍需要點睛,這些龍個個都有閃閃發光的眼睛,大龍小龍,栩栩如生,看起來真的像是在那里翻江倒海、戲水揚波。這個景名叫“群龍戲水”。

  水簾洞

  現在,我們到了一個特別的地方,什么地方呢?——孫悟空的老家。孫悟空的老家在哪兒呢?大家都知道,在水簾洞。看,這就是水簾洞。在孫悟空還沒有被壓在五指山下以前,他和猴子猴孫們常到這里來嬉戲玩耍。累了,就在巖洞里睡覺。你們看,孫悟空還在睡覺呢!夜宿石崖下,朝游巖洞間;山中無甲子,寒暑不知年。

  花果山

  那么,還有花果山,在哪兒呢?在這。這座山就叫做“花果山”,山上瑤林仙草不謝,蒼松翠柏常青,這里有各種各樣的南方瓜果:看,這是菠蘿、這是桂林特產長南瓜、這是個大冬瓜;上面是一串串的香蕉、芭蕉、這是蟠桃,這是一個大佛手。還有南方最珍貴的水果荔枝和龍眼,孫悟空他的伙伴們玩在水簾洞,吃在花果山,他們說:“花果山上樣樣有,年年都是大豐收。只許著吃,不許帶著走。”

  唐僧曬袈裟

  上面這個石乳,像一個坐著的和尚,人們說他是唐僧。唐僧在取經途中,常常敵我不分,把妖魔當好人,所以吃了不少苦頭。有一次,他又不聽孫悟空的勸告,輕信了白骨精變的美女,被推下了這口八角井。要不是孫悟空及時趕到,把他救起,早就上了蒸籠,被白骨精吃掉了。但唐僧一身的袈裟早已經濕透了,只好把袈裟脫下來,曬在這里,這是唐僧的袈裟。這個景叫“唐僧曬袈裟”。

  再往這邊看,膽小怕事的豬八戒心有余悸,只敢伸出頭來探探風聲。

  云山壁畫

  前面的石壁上是一幅很美麗的圖畫,因為它是畫在云霧繚繞的深山石壁上,所以叫它“云山壁畫”。右邊畫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上有船;左邊有山、有樹、有藤蔓、有河流,還可以看見兩匹馬正在低頭飲水,有小溪,溪上有橋,橋上有行人,還可以看出人人的倒影。真是:

  縈回滿地奇花,玉筍龍珠倒掛;

  枯藤老樹發芽,誰作云山壁畫?

  平背犀牛

  大家現在看這一塊巖石,它多像一頭向前望去的犀牛,直指前方的羚角,緊緊繃直的四蹄。其實,這是一塊從洞頂墜下的天然巖石,它朝上的一面,平平整整,像個棋盤,故又名“棋盤山”。相傳,日華、月華兩位仙人曾在此下過棋,七星巖內的《仙跡記》和洞外的《碧虛銘》,詳細記載了唐朝臨賀令鄭冠卿在此遇仙的神話傳說。

  江山多嬌

  巖洞在這里又一次豁然開朗,這里最寬處49米,最高處10米,面積達2800平方米,可容好幾千人。這里的山光水色或金碧輝煌或朦朧奇幻,一片碧蓮玉筍世界,簡直是整個桂林巖溶地表風光的地下縮影。奇異的景致和它們在水池中的倒影交相輝映,真是:“美在景物里,秒在倒影中。”大家再看這邊,從這一片宏闊的景象中,我們可以看到氣勢磅礴的巍巍昆侖;這邊,我們又見茫茫無際的黃土高坡。這真是“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一片景叫“江山多嬌”。

  敦煌飛天

  大家再看這里,這塊倒長的石頭,下面是頭,往上是雙手、身體,仿佛一位從天上飛來的仙女,衣袂飄飄,身資綽約,惟妙惟肖,人間真是太美了,連天上的仙女也無比留戀,瞧這塊奇異的石頭,多像“敦煌飛天”。

  冰山雪松

  這一面的景色多像一片冰雪覆蓋的世界:這里是一座晶瑩剔透的冰山,山上有輕盈美麗的冰花、皎潔如玉的冰塊,我們仿佛看到了一種喜人的異域雪景。而這里,是一顆巨大的松樹,潔白的大雪將青青的松枝覆蓋,雪花的亮麗和松枝的翠綠交相輝映,為大家展現出一幅冰山雪松圖。“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元帥的這首詩,大概也在描述這里的美景。

  雄獅怒吼

  請往后方看,這里有一頭不同尋常的雄獅,它是目前桂林的巖洞中最大的獅子。這是它的頭、眼睛、身體、尾巴。它正張著大嘴吼叫,“雄獅一聲吼,天地為之動 ”。這只雄獅其實真的可以吼叫,不信我們可以在這兒跺腳,它會發出巨大的吼聲,讓你身臨其境地領略一下森林之王的雄風。

  鵲橋相會

  這座橋叫鵲橋,這里叫做“鵲橋相會”。俗話說:“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在浩瀚而美麗的太空,就有一對有情人長期分居在茫茫銀河兩岸,每年只有七月七日,才有可憐的一次相會。

  大家請看左方遠處,那就是傳說中的牛郎,而回望我們的右上方,很容易就找到織女了。他們正在遙遙相望,在他們之間不斷閃爍的兩道光線,也許是在傳遞他們的心聲吧。而天穹上那兩個不斷追逐又永不重合的亮點,仿佛寓意他們永遠都無法長相依。因為,在這里,有天兵天將在監視他們,這些天兵天將很像某些卡通人物。我們所在之處是七星巖內最壯麗的景區之一——時空隧道,它是由12道不斷旋轉的激光束構成的一個圓錐形隧道,置身其間,我們遨游太空之感。遙遠的星空和古老的巖洞在這里交像輝映,猶如太虛幻境。我們腳下的鵲橋,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也不知現在我們煞費苦心為他們建造的這條時空隧道,能否使他們渡過那無邊的銀河,從此永遠在一起。

  大家再看這邊,天上的牛郎織女傳說,被生動第演繹在高高噴起的水幕上,深情的音樂中,牛郎和織女踏水而來,神情歡悅,但可惡的王母娘娘最終又無情地將他們收到天上。水和愛情都是人生中最柔軟的東西。這段精心制作的音樂和畫面,十分動人。“水幕電影”——七星巖內令人激動又使人惆悵的一個夢幻時刻。

  石林幽靜

  前面洞崖平臺上,眾多的小石筍、石柱、石鐘乳在藍色、淺藍色的背景光襯托下,猶如一片茂密、幽靜的小石林,令人若有所思。

  女媧補天

  請觀賞這個叫“女媧補天”的景。這是不周山,這是天柱。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神打仗,一個是水神共工,一個是火神祝融。有一次,共工打了敗仗,一怒之下,用頭撞倒不周山,撞斷了天柱,天塌了一個大窟窿。女媧不辭辛勞,選天下最美的石頭,把石頭煉得和天一樣蔚藍,用來補天。這里,就是女媧住的地方,這是鎮殿的武士、看門的雄獅,那今天女媧去哪里了呢?我們來看這邊,哦,原來女媧正在這兒忙著呢,大家看,這塊石頭多像站立著的女媧,而她的旁邊,就是她用來補天的五色石了;瞧這塊石頭,上面顏色較暗,下面色澤斑斕,似乎還在火中燒煉。

  大小珍珠幔

  這個景,五光十色,璀璨奪目,好像是用一串串明亮的珍珠綴成的幔帳;在這個大幔帳旁邊,還有一個傘形的小幔帳,而它們身后這紅色的背景光,正像珠寶店櫥窗里的天鵝絨,將這些珍寶一一襯托。這塊突起的巖石,很像兩頭獅子。你擁我擠的往上爬。左邊的那頭力氣大些,把右邊這頭擠到邊上來了,它們去干什么呢?原來它們爭先恐后是為了看七星巖的熊貓。你們看,那熊貓正悠閑自得地玩著一只皮球。

  葉公好龍

  這個景叫“葉公好龍”。古時候有個人叫葉公,他非常喜歡龍,座位上刻的是龍,穿的衣服上畫的是龍,這里還有他精心雕琢的一條龍,葉公對龍真是喜歡得入了迷。住在龍隱巖和龍隱洞的兩條真龍聽說了,就想和他交個朋友,于是破壁而飛來到七星巖,這就是那兩條龍。誰知,葉公見了竟嚇得魂不附體,往后便倒。看!直到現在他的身子還沒有站直。

  毛毛月

  請大家往上看,這很像天上的毛毛月,這一圈是月暈。民間諺語說:“月亮起毛毛,草飛樹也搖”,“月亮起圓圈,出門帶雨傘”。就是說有月暈就要刮風下雨,不過大家沒帶雨傘也不用擔心,洞內剛好可以躲雨。

  奇象異洞

  大家看,緊貼崖壁的是不是一頭大象?這是頭、身體、象鼻子。這塊巖石不僅酷似大象,簡直是著名的象鼻山的縮影。奇特的是,它的象鼻子里還有一個小洞,小洞里還有個大洞,真是洞內洞,洞外洞,大洞套小洞,洞中還有洞。所以這個景叫“奇象異洞”。

  萬里長城

  這里的景致是巖洞內巖溶地形的一種,叫做流石壩。洞頂含碳酸根與鈣離子的溶液滴在水中,再向四周散開,然后沉淀結晶漸漸形成流石壩這種地貌。大家看,這些彎彎曲曲的流石壩,是不是很像從高空鳥瞰的八達嶺萬里長城?

  雙蛇入洞

  請大家順著手電筒的光往前看,有兩條蛇正爭著游入巖洞,蛇的樣子很逼真。這兩條蛇的形狀其實也是與流石壩的形成有關,兩處流石壩的邊緣一起匯入了洞中,于是就形成了這幅奇特的情景。

  孔雀開屏

  這組天然形成的石鐘乳,形似一只開屏的孔雀,從它腹部升起的淡光映照出它的斑斕五色、生輝錦羽。孔雀是不輕易開屏的,它今天似乎是因為大家的到來而特別高興。這真是:“山水有情皆好客,巖洞無處不迎賓。”

  梯田風光

  這里是一處“流石壩”地貌較為發達的景致。由于坡形地勢,流石壩形成一層層氣勢壯觀的石梯田,田里面還有水。順便說一句,距桂林100公里的龍勝縣,就有著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風光,大家如有時間,很值得去看一看。

  祝壽蟠桃

  這個景好像一份祝壽禮品,一個古樸雅致的紅砂陶盤,盛著一只大蟠桃,因此叫“祝壽蟠桃”。其實,這里是一個正在成長的石筍,它上方還有水在往下滴,它以后還會長成更大的“蟠桃”。桃,在我國民間傳統上是作為長壽、喜慶的象征。

  七星巖就要游覽完了,讓我們借這一景物向貴賓表示良好的祝愿,祝大家身體健康、旅途愉快。歡迎大家有機會再來參觀!

  七星巖又叫棲霞洞、碧虛巖,在普陀山西側山腰。這里原來是一段地下河道,后來地殼運動,河道上升,露出地面,成為巖洞,今已有一百多萬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雨水沿洞頂不斷滲入,溶解石灰石,并在洞內結晶,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態,玉雪晶瑩的石鐘乳、石柱、石筍、石幔。

  該景區由散落在廣闊湖區的七巖、八洞、五湖、六崗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見勝。景區內七座挺拔秀麗的石灰巖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巖。它分南北兩列,南列由東而西為閻風巖、玉屏巖、石室宕、天柱巖、仙掌巖等,唯阿坡巖獨峙北部。兩列之間有一土山,山上西有波海樓,東有星湖旅行社。石室巖早在幾百年前就以風景幽奇而聞名全國,是星湖游覽中心,為七星巖景區名勝古跡較集中之處。巖頂名嵩臺,相傳是天帝宴請百神之所。巖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洞口高僅2米余,洞內穹窿寬廣,頂高達30余米,石乳、石柱、石幔遍布其間。洞中有地下河,泛舟邀游可覽漩礬臺、黑巖、鹿洞、光巖等景。石室洞內最著名的還是石刻,洞口有唐李邑匿所書的《端州石室記》碑刻。洞內摩崖石刻林立,計有270余處,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詩廊”之稱。石室洞右側有水月宮,它始建于明朝,1957年重修,依山傍水,紅墻綠瓦,與巖前五龍亭、飛龍橋遙相輝映。石室巖上的攬月亭和水月宮倒映入湖,其景甚妙,被稱為,“水月巖云”。湖區北部的阿坡巖東麓下有雙源洞,長270多米,內有兩源合一的地下河,曲折幽深,奇巖怪石瑰麗奇特,游人可乘小艇入洞游覽。在星湖南部有星湖游樂園,占地20多萬平方米,是現代游樂設施與中國園林融為一體的大型游樂園。

  七星巖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僅存老君臺等殘存的洞跡,下層是腳下仍在發育的地下河,現在供我們游覽的是中層。游程814米,最高處27米,最寬處49米,洞內溫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有老人看戲.五谷豐登.古榕迎賓、白兔守門、仙人曬網,巨石鎮蛇、九龍戲水、銀河鵲橋等多達35處景觀,景觀瑰麗奇絕、妙趣橫生,栩栩如生。比喻為神仙洞府,第一洞天。

  明代進士桂林人張文熙在七星巖入口題詞“第一洞天”,意思是說七星巖是名山洞府中最好的。1963年-游完七星巖后,作詩寫道:海洋沖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共避難,今游人樂舜堯天。1963年郭沫若游完七星巖后,寫了一首詞于七星巖后洞口。

  更有古人賦文云:萬象森羅,舞臺上群仙奔逸。與蘆笛,懸殊大小,難分甲乙。地上洞天今有二,天星墜地居然七。廿四年,舊地又重游,驚變質。乾坤改,太陽出。群鬼遁,陰霾閟。問誰疑躍進歌聲非實?電線穿崖光燦爛,云梯緣壁途安謐。看紅燈天半照天門,何洋溢!

七星巖的導游詞 篇15

  七星巖,隋唐至宋,稱棲霞洞。相傳桂林在遠古是海,海陸變遷后,隆起而成為今日的七星巖洞,100萬年來,石灰巖經雨水溶解成乳狀液,后又凝結,日積月累形成各種形狀,遂使那石乳、石筍、石柱、石幔千姿百態,蔚為奇觀。洞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高于中層10米,下層為地下河。游覽中層,游程820米,洞內恒溫20℃左右。在隋唐時代,這里就成為游覽勝地,洞口有隋開皇十年(590年)曇遷題棲霞洞和唐顯慶四年(659年)佚名玄玄棲霞全洞題刻。從巖口沿石級而下,有明朝張文熙寫的第一洞天大字。過老君臺、白兔守門,就是白玉長廊。這里巖頂光潔平坦,石壁潔白晶瑩,有玉為墻壁雪為城之稱。繼續前行,佳景很多,有仙人曬網,米糧山,唐僧曬袈裟。

  過了獅子搶黃沙景點,便是歌仙臺。傳說劉三姐和她的情人白馬郎到了桂林七星巖,唱了三天三夜的歌,吸引了許多聽眾,后來三姐要走,白馬郎依依不舍,緊握她的手不放,三姐在他耳邊輕唱一首離歌,化成一尊石像成仙去了,因為聲音很小,只有白馬郎一人聽得清,只有這幾句流傳下來:少陪了,日頭落嶺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個。過云山壁畫,到廣場,這里景點最集中,銀河鵲橋、十八娃娃倒攀蓮、奇象異洞等等,最后一景是送客蟠桃

  七星巖雄偉深邃,整個游程814米,洞中經年留下了許多詩文和題刻,也流傳美麗的傳說。以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碧虛銘》最為有名。明代畫家張文熙稱之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之上。古人稱此景為“棲霞真境”。1963年葉劍英游完七星巖后,作詩寫道:“海洋沖刷山穿洞,石乳冰凝玉塑山。幽窟千年供避難,今游人樂舜堯天。”

  沒有天上宮闕,卻有北斗七星在人間;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這就是七星巖最真實的寫照。七座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排列狀如天上北斗,鑲嵌在如鏡的湖面上,如夢如幻。葉劍英元帥亦詩贊:“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

  七星巖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中北部,南臨城區,北倚北嶺山,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積6.5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湖中聳立著七座峻峭的石灰巖山,名曰:閬風、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巖。形似北斗星,故得名“七星巖”,其中石室巖因古跡眾多,成為游覽的中心。圍繞七星巖的湖名曰星湖,劃分為五個湖: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景區集“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為一地,以“峰險、石異、洞奇、廟古”著稱,可供觀賞的景點有80余處。景區分中心游覽區、仙女湖游覽區、東方禪林游覽區、玉屏和閬風巖游覽區、仙掌巖游覽點及蔭梓崗(半島)游覽點。可供游人攀登的有天柱、石室、仙掌、玉屏和閬風巖。可供游人參觀的石洞有雙源、石室和出米洞,其中前兩個為水洞,后者為旱洞。

  特色景觀

  七星巖牌坊

  位于景區中心湖南部,仿古建筑,高12米,寬17.5米,四柱三間,柱礎花籃形,上蓋琉璃瓦,中門上方鑲嵌著朱德于1959年手書的“七星巖”三個大字,為肇慶的重要標志物。牌坊北側有廣場,面積2.83萬平方米,有廣東最大的音樂噴泉,是集娛樂、休閑、觀賞、購物于一體的活動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場所。

  七星巖摩崖石刻

  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位于景區中心,共有531題,其中石室洞有333題,是廣東省保存最多、最集中的石刻群,陳毅元帥撰詩稱之為“千年詩廊”。其中唐代李北海正楷《端州石室記》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珍品。

  石室洞

  由龍巖洞、碧霞洞和蓮花洞組成,龍巖洞以小艇導游,后兩洞可步行參觀。石室洞是七星巖開辟最早、景物最多的溶洞。其令歷代文人騷客陶醉,并留下贊美的詩篇。洞中存石刻333題,可見石室洞在七星巖風景區中是何等的注目。

  石峒古廟

  位于七星巖東北部,仙女湖游覽區內。始建于唐初,明清皆有重修,古廟置于巖洞中而得名。廟中供奉附近百姓的神,稱周氏神。因傳說廟中石鐘乳有一小洞曾流出白米,故有俗稱“出米洞”。

  水月巖

  石室洞南口左側,一座依山面水的宮殿式建筑,名曰水月宮,水月宮旁湖面上有一組作放射式排列、玲瓏剔透的水亭,中間一座八角重檐,四旁各一座四角單檐,曲欄相接,連成一體,又以一道長橋連接湖濱,與水月宮合成一個整體。在亭上環視周圍景色,水、月、巖、云人間天上渾然一體,便是水月巖云。

七星巖的導游詞(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舞蹈教師培訓方案(精選18篇)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構建我校教師的終身學習框架,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樂于奉獻,開拓創新,能夠適應...

  • 白鶴梁的導游詞(精選15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涪陵白鶴梁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張。非常榮幸有機會為大家服務,大家參觀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隨時找我,預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旅程。...

  • 朋友評語(通用6篇)

    31、你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你的字寫得真好!你的舞跳得真美!這學期你的進步很大:上課能認真聽講,有時還能積極舉手發言了,繪畫比以前更棒了,還學會了與別人交往,不過有時你喜歡一邊學習一邊講話。...

  • 學會主持詞(精選17篇)

    尊敬的劉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風霜雪雨三十載,同窗共讀情誼深。今天是20xx年8月20日,沈陽市二中1980屆高二班畢業三十周年同學聚會今天隆重舉行!在此,請允許我代表聚會籌備小組全體成員,對大家致以親切的問候;對劉校長、陶老師、袁...

  • 國慶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7篇)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星期一早上好!當我們站在這里,唱著雄壯激昂的國歌,目睹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不禁感到身為中華兒女的自豪。忘不了65年前的10月1日,也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這是一個永載歷史的日子。...

  • 英語口語演講稿(精選20篇)

    Good morning!Greeting the cool morning breeze, soaking with warm sunshine, in this bright, warm and mature in August, we brought glory and dream, with pride and gratification, students studying together in the Holy...

  • 世界遺產導游詞(通用18篇)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山風景區。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靳瀚鴻。接下來,就讓我為你們介紹黃山吧!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登黃山可從前山或后山上。慈光閣是前山票房,今天我們就從前山上。大家跟著我橫穿公路走臺階道。...

  • 城區幼兒園安全接送協議書(精選10篇)

    幼兒園安全接送協議書尊敬的家長:關愛幼兒的身心健康,保證幼兒的安全,是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責任,為達到家園一致教育的良好效果,特制訂如下安全接送協議,望家長配合。...

  • 個人協商離婚協議書(通用6篇)

    模板一協議人(男方):身份證號:協議人(女方):身份證號:協議人為明確婚前婚后雙方財產所有權、債權債務承擔及其他與財產權益相關的法律事宜,經雙方平等自愿協商,特作如下協議:一、雙方婚前各自名下的財產,不論雙方在訂立本協議后是...

  • 精選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商南县| 余庆县| 潼南县| 米易县| 巩义市| 景洪市| 中超| 南开区| 榆中县| 绵阳市| 永兴县| 蓬溪县| 盐亭县| 韶关市| 巨野县| 建宁县| 天等县| 南涧| 丹棱县| 类乌齐县| 阿克苏市| 大新县| 许昌市| 漳州市| 武清区| 广汉市| 龙岩市| 卫辉市| 安岳县| 象州县| 陆河县| 昌邑市| 商丘市| 新余市| 阳新县| 池州市| 正镶白旗| 呼和浩特市| 上杭县| 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