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致辭(通用5篇)
清明致辭 篇1
親愛的各位同仁,大家好: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到祭陵掃墓時。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祭掃先人陵墓、寄托懷念哀思的節日。更是緬懷那些為了國家民族解放、為了人民群眾謀福祉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們的神圣時刻!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音容笑貌,表達我們的崇敬和思念,以告慰英烈在天之靈。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里,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為了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舍身取義,矢志不渝,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和發展環境。我們萊蕪就是這樣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反抗外敵入侵、反抗階級壓迫、爭取自由解放的斗爭中,萊蕪人民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尤其在聞名于世的萊蕪戰役中,殲國民黨軍1個區指揮部、2個軍部、7個師共6萬余人的重大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南北夾擊,這一戰役俘敵數量之多、殲敵速度之快,都創造了解放戰爭開始以來的紀錄。正是這些可愛可敬的先烈們,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下波瀾壯闊、如火如荼的壯麗詩篇,鑄就了這座城市之魂。
先人已逝,精神猶存。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的無限憧憬。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今天,我們在此追尋他們的足跡,繼承他們的遺志,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在新的領導班子的帶動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在新時期的工作方針,團結一致,拼搏進取,奮力趕超,努力建設起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萊蕪在線作為萊蕪的門戶媒體,必定不負先烈的期待,承擔起一個媒體應該擔待的社會責任,高度珍惜政府賦予的權利、公眾無私的信任,提升理念,履行責任,記錄歷史,弘揚新風,關注民生,促進和諧,推動發展,為萊蕪的建設添磚加瓦。
烈士精神光照千秋,建設重任期待來者。萊蕪在線在此與在場的諸位共勉: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我們點點滴滴的努力,凝聚起昂揚向上、創先爭優、拼搏進取的強大合力,把我們的家鄉——美麗的萊蕪,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諧,更加繁榮富強,以此告慰先烈們的在天之靈!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革命先烈,浩氣長存,永垂不朽!
清明致辭 篇2
同志們:
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革命烈士祭奠儀式,目的是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凝聚全縣上下力量積極投身到我縣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熱潮中來。在此,我代表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和全縣37萬人民,向為文成的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我們文成是一個革命老區縣,早在1920年,就有地下革命工作者,劉英、栗裕等均在文成活動過。在這里,就安息著365名革命烈士,他們為了革命和建設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以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文明和繁榮。飲水思源,致富思源,英魂雖逝,精神猶存,他們的事跡永遠載在史冊,永遠活在全縣人民的心中。
當前,我們作為幸福的一代,正處在加快發展、充滿希望的年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國家政治安定,民族團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我縣來講,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順利實現’97脫貧目標,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一切,都是與過去革命先烈們不怕犧牲、努力奮斗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努力學習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以他們的革命精神為動力,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第一,我們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以先烈為榜樣,做到胸懷時代、忠于理想。理想體現著人們的信念和追求,既是奮斗目標,又是前進動力和精神支柱。我們學習先烈,就是要學習他們的崇高理想和遠大追求,學習他們自立世界、振興中華的宏偉抱負,樹立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想人格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把這種胸懷時代的理想信念具體落實到做好本職工作中去。
第二,我們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以先烈為榜樣,做到先人后己、無私奉獻。先烈們在革命、建設時期,為了國家、集體利益,不惜流血犧牲。我們學習先烈,就是要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甘于清貧,勇于奉獻,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第三,我們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以先烈為榜樣,做到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學習先烈們依靠群眾、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做到“一切從群眾中來,一切到群眾中去”。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堅持走群眾路線,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切切實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清明致辭 篇3
tz們:
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革命烈士祭奠儀式,目的是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凝聚全縣上下力量積極投身到我縣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熱潮中來。在此,我代表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和全縣37萬人民,向為文成的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我們文成是一個革命老區縣,早在1920--年,就有地下革命工作者,劉英、栗裕等均在文成活動過。在這里,就安息著365名革命烈士,他們為了革命和建設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以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和平、文明和繁榮。飲水思源,致富思源,英魂雖逝,精神猶存,他們的事跡永遠載在史冊,永遠活在全縣人民的心中。
當前,我們作為幸福的一代,正處在加快發展、充滿希望的年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國家政治安定,民族團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我縣來講,改革開放以來,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順利實現’97脫貧目標,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一切,都是與過去革命先烈們不怕犧牲、努力奮斗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努力學習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以他們的革命精神為動力,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第一,我們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以先烈為榜樣,做到胸懷時代、忠于理想。理想體現著人們的信念和追求,既是奮斗目標,又是前進動力和精神支柱。我們學習先烈,就是要學習他們的崇高理想和遠大追求,學習他們自立世界、振興中華的宏偉抱負,樹立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想人格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把這種胸懷時代的理想信念具體落實到做好本職工作中去。
第二,我們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以先烈為榜樣,做到先人后己、無私奉獻。先烈們在革命、建設時期,為了國家、集體利益,不惜流血犧牲。我們學習先烈,就是要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甘于清貧,勇于奉獻,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添磚加瓦。
第三,我們紀念緬懷先烈,就是要以先烈為榜樣,做到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學習先烈們依靠群眾、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做到“一切從群眾中來,一切到群眾中去”。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堅持走群眾路線,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切切實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努力實踐“三個代表”要求。
tz們,當前我縣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任務既光榮又繁重。讓我們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念,團結奮進,扎實工作,為開創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清明致辭 篇4
清明時節的竹子
清明節將近,突然想起竹子。我對竹子的好感,卻是在清明節那天的一場大霧里產生的。曾祖父的墳墓在深山里,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十分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日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著祭品走在后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只脫籠的小鳥。嘴里似乎還在哼著曲調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最之后到一條峽谷里。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我應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里跑。父親在后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明白我十分喜歡竹子的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最終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出寒戰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著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我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云霄,一向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著白云。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著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著,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巖縫里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著竹節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之后,或許是第一縷刺破林間霧氣的陽光喚醒了父親吧。他用一把小刀削下拇指大小的一根竹子,遞給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小腦袋,喚道:“走吧,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或許是年幼吧,也或許是不對先祖們感情不夠深沉。荒山中的孤冢總讓我感覺陰森,要是沒有父親在身旁的話,我敢擔保我會嚇哭的。那年的清明沒有留下太多關于祖先的記憶,卻永遠銘記了那片竹林,那片綠色的,空靈的世界。也記得了父親削給我的那根竹子,那根在清明的夜里削成了笛子的竹子,在父親唇邊吹響的竹子。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
是的,之后我長大了。讀到了許多關于竹子的詩句,例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蘇軾的吧,又讀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是王維的吧。讀了很多很多,也見過許多人畫竹,如鄭板橋的畫,但卻總覺得失落。那片空靈的世界,沒有任何詩句,沒有任何畫筆能夠替代的。是的,至少在我心里是這樣的。
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共同繼承先輩遺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進取向上,長大為祖國作出自我的貢獻。
清明致辭 篇5
清明雨上
又到了一年僅有的一次清明節,每及此節,我和爸爸總會從自我家騎車趕到老家去給我爺爺上香,想到今日又能去看爺爺,心中不免有幾分喜悅,可又不免惆悵傷感起來。去墳場的半路,漸漸下起了小雨,連著心里那份傷感更不是滋味了。
爺爺在我六歲那年就去世了,可我總忘不了他對我的好,爺爺雖然看起來很嚴肅,但對我還是很好的,三個孫子孫女中,爺爺最疼我了,有好吃的總忘不了我,有好東西總招呼我爸爸去拿給我,小時候總喜歡把我架在他脖子上,至今還有一張相片紀念那一時刻,那時的爺爺和我兩人臉上都洋溢的歡樂。可就在我五歲那年爺爺得了一個很重的病,奶奶,媽媽和嬸嬸輪流給爺爺守夜,總怕爺爺一不細心就會離我們而去,也是格外細心,不敢睡去,當爺爺難過的時候或想晚上起來,她們總會扶他起來,可兩個弱女子的力氣也不夠大。爸爸媽媽,還有叔叔嬸嬸畢竟還有工作,當他們不在的時候,就僅有奶奶一人在照顧爺爺了,一個七旬老人要照顧比他重許多的人,可不是很吃力嗎可不僅僅是這些,當爺爺半夜氣喘得緊的時候,奶奶就明白不他不行了,可是這時候奶奶不會急著去找醫生,他明白找醫生就來不及了,她的老伴得靠她去救,此時奶奶就會抱著比她身體重很多的爺爺在院子里跑起來,天明白那有多累,每當爺爺氣順了奶奶才停。當我們不在的時候,都不明白奶奶這樣過多少回。
終究爺爺還是撐可是那個春天,去了。全家上下彌漫著一股悲傷,莊重的氣氛。送爺爺走的那天,淅淅瀝瀝的下著下小雨。我們一行人披麻戴孝,那是我雖然小,可是當我得知爺爺走的時候,也悲傷異常,渾渾噩噩的,送行的或者會有不是真心哭的,可是我記得那時的爸爸真真切切的哭了,真可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悲痛處”,爸爸與爺爺的父子情深可沒有半點虛假。爺爺,還是,進了火葬場。
回憶結束,早已到了墳場,我熟悉的來到爺爺墳前,為他燒紙,就算爸爸這般剛毅之人也還是不覺紅了眼眶。
回家的路上,照舊還是下著細雨,四月的雨冰冷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