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清運實施方案(通用3篇)
垃圾清運實施方案 篇1
為深入貫徹落實我區有關垃圾分類工作的部署要求,健全管理機制,推進我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發揮示范作用,現結合我鎮工作實際,經黨政班子會研究決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領導及職責分工
為加強工作領導,推進我鎮機關生活垃圾分類日常各項工作開展,經研究決定,成立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二、主要工作目標
圍繞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有害垃圾回收,穩妥推進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收集處理,充分發揮我鎮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加強精細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導制度,著力提高垃圾分類工作實效,不斷提升我鎮垃圾分類工作水平,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
三、工作實施和計劃
1、開展宣傳發動。強化宣傳,讓干部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們是生產者,同時也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人,利用此次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契機,開展對各科室的指導宣傳檢查,做好宣傳工作;完善機關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標識,完成各分類點位的設施布置,保障分類設施統一規范;開辟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欄,采取分發公開信及操作指南、專題講座等方法,宣傳垃圾分類相關政策知識,營造濃厚氛圍。
2、落實分類職責。按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員、專管員、督查員、保潔員等“四員”管理制度,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為補充、互相監督。
宣傳員牽頭做好機關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
專管員負責督促保潔員和食堂工作人員做好垃圾分類和分類設施管養工作,提高分類設施的完好率和整潔度,聯系垃圾收運單位按規范及時清運垃圾。
督查員根據日常檢查考核辦法,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做好機關垃圾分類工作。
保潔員負責每日對各樓層及會議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進行收集、清理,統一收集至機關大院的投放點;每周定時收集各辦公室的.廢棄紙張(文件等)、報紙;每半月對大院投放點的可回收物進行分揀、清理并集中到堆置點;做好公共場所垃圾桶的清潔工作,確保干凈整潔完好;對各辦公室分類錯誤的垃圾進行分揀,并將發現問題反饋給機關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食堂工作人員負責及時清理收集食堂內垃圾,分類投放至投放點,嚴禁亂倒亂放,定期清洗垃圾桶,確保干凈整潔完好。
3、實施分類投放。按照分類要求,將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別投放至對應的投放點,確保垃圾不落地,垃圾投放正確。
4、檢查分類成效。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檢查及不定時抽查垃圾分類效果,及時通報結果。
四、設施配置及投放要求
(一)設施設置
1、樓層內:每層各設置兩個垃圾桶。
2、鎮機關:在機關大院內設置一處集中投放點,集中放置易腐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廢品及可回收物收集桶和其他垃圾桶一套。
3、各辦公室:設置一個雙拼垃圾桶。
4、食堂:設置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一個。
5、可回收物集中堆置點:在機關大院內設立一處廢品及可回收物集中堆置點。
(二)投放要求
1、易腐垃圾:日常辦公生活產生的茶葉渣倒入開水間的專用茶葉渣收集容器,紙杯等倒入其他垃圾桶;水果皮核、枯枝樹葉等投放至各辦公室易腐垃圾桶內,再投放至衛生間易腐垃圾桶內。
2、其他垃圾:實行定點投放,日常產生的其他垃圾投放到各辦公室其他垃圾桶內,再集中投放至衛生間其他垃圾桶內。
3、廢品及可回收物:(1)廢棄紙張(文件等)、報紙由各自辦公室臨時整齊堆放,每周由保潔員統一上門收集;(2)其他可回收物由辦公人員自行分類投放至集中投放點,飲料瓶投放前將喝剩的飲料倒盡,確保可回收物干燥。
4、有害垃圾:投放至集中投放點。
五、激勵制度
每一位鎮干部、職工應當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義務,分類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和堆放。為推動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激勵機制,我鎮生活垃圾分類激勵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原則,主要采取通報表揚的方式,激勵對象包括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的個人成效顯著的個人和科室。
六、工作總結
1、做好自查自檢。鎮各辦認真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自查自糾,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并抓好整改,實現常態化管理。
2、推進分類覆蓋。根據實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7月份前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垃圾清運實施方案 篇2
一、總則
1.編制目的及依據
編制目的:提高生活垃圾填埋場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規范和指導生活垃圾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確保將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保障公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城市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定,結合新源縣生活垃圾填埋場實際,制定本預案。 2.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加強對生活垃圾填埋場突發事件危險源的日常監督管理,落實、強化管理主體部門責任,提高突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能力。力爭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把保障生命安全作為應急處置的首要任務,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減輕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
(2)統一領導,強化管理。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場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實行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環衛處、生活垃圾填埋場三級管理,形成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綜合協調的突發事件處置體系。
(3)綜合協作,資源共享。加強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充分利用現有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和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專兼結合的應急隊伍,積極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和演練。 3.新源縣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現狀
生活垃圾填埋場位于別斯托別鄉哈姆斯特村,設計庫容為52萬立方米,實際使用庫容約70萬立方米,日處理垃圾136噸,采用衛生填埋處置方式,20__年已建成投入使用。 4.生活垃圾填埋場突發事件分析
自然災害。暴雨、暴雪、大風、大霧、地震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垃圾場專用線,和場區道路通行困難、場區和管道排水不急,甚至滲濾液外溢,垃圾壩受損滑坡,填埋氣體倒排受阻的火災及爆炸,威脅工作人員生命安全等問題,從而影響生活垃圾填埋場工作的正常運行。
公共衛生事件。包括過期食品、有毒有害和攜帶傳染性疾病的動物尸體等危險品進入填埋區,對垃圾場作業人員、拾荒者以及周邊群眾造成人身安全影響。
事故災難。包括未按規定進行壓實和雨污分流導排,造成垃圾滑坡;未按規定進行邊坡取土,造成山體滑坡,導致人員傷亡或機械損壞;未按規定對各種機械進行使用和保養,造成機械著火,引發火災或導致人員傷亡;拾荒者未在規定區域撿拾或垃圾車未按規定違規傾倒垃圾等原因造成拾荒者傷亡;未按規定進行導排填埋作業、未按規定對風機房等機電設備進行
操作;未按規定使用酸、堿及化驗室危險藥品等,導致人員傷亡或機械損壞等問題,均可對正常處理工作造成影響。
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場各種機械機電設施和原料遭人為破壞和盜竊,造成停產;群體性阻攔垃圾運輸車進入填埋場,作業隊伍群訪、罷工等,可能影響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及時處理。
二、組織機構和職責
領導小組
新源縣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應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的組成:
組長:王剛(住建局局長)副組長:郁亞海(住建局黨委委員)成員:張楓(環衛處處長)
馬同軍(環衛處副處長)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是:統一領導處理應急處置工作。研究確定生活垃圾填埋場應急處置工作的重大決策和指導意見,部署和總結年度全縣工作,并檢查落實情況;及時確定重大或特別重大生活垃圾處理突發事件等級與預案級別,啟動相應預案,并實施組織指揮。
三、工作目標
在切實落實各項職責的基礎上,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場突發事件應急措施,重點確保垃圾填埋場所轄范圍內消除安全隱
患;在安全建設、維護管理的基礎上,提高突發情況應急處理能力。
按照突發事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突發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突發事件(一級)、重大突發事件(二級)、一般突發事件(三級)。
(1)特別重大突發事件(一級)包括:因災害性氣候造成垃圾場大面積坍塌、生活垃圾滲濾液泄露突發事件造成水域污染、沼氣爆炸、車輛安全事故、藥品中毒等突發事件出現人員傷亡,落實此類突發事件,根據應急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的工作職責,報請領導組織王剛(住建局局長),由處分管領導總負責,馬同軍(環衛處副處長)負責總協調和具體調度,啟動應急保障方案,調請消防、醫療、環保等相關部門,進行高標準、高水平的保障、控管。
(2)重大突發事件(二級)包括:發生上述突發事件,性質不嚴重、無人員傷亡、影響范圍小、呈可控性的突發事件,突發此類事件,立即報請王剛(住建局局長),召開應急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明確任務,由馬同軍(環衛處副處長)具體負責,組織各責任班組加強重點地段的保障和控管,在確保正常工作秩序的基礎上,全力投入應急保障工作。
(3)一般突發事件(三級)包括:出現危險或接到險情報告而應啟動應急預案的突發事件。在垃圾場有關班組接到險情報告后,及時報請張楓(環衛處處長),啟動應急預案,并派
人查看情況,針對發現的問題,拿出解決方案,應急保障工作領導小組指派相關班組落實。
四、具體措施
建立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部門聯動、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建立由局、處等行政主管領導與我場相關班組聯合參與的應急保障機構,組建警戒組、搶險組、搜救組、救護組等四個小組,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突發事件應急保障工作;落實和管理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費,以及必須物資的儲備和管理;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基礎工作的日常檢查、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能培訓和工作考核。
1.生活垃圾滲濾液泄露突發事件造成水域污染的應急措施:
(1)在運行期間加強對滲濾液收集緩沖池、地下監測井的監測,并建立滲濾液監測報警系統,一旦發生事故,立即啟動特別重大突發事件(一級)預案。
(2)發現填埋場襯底破裂導致污染地下水。要加強對地下水的抽吸,并通過開孔灌注粘合劑的辦法,進行裂縫密封或以硅碳溶液來修補填埋場墊層的破損部位,解決墊層的滲漏污染問題。
(3)發現填埋場地下水監測井發現地下水污染類似于填埋場滲濾液,在應急狀態下,在截污壩外側建造垂直滲濾墻至地下10米以下,隔斷被污染地下水向外漫滲。
2.因融雪山洪、暴雨等災害性天氣引發垃圾填埋場坍塌的應急措施
在災害性天氣來臨時,啟動一般突發事件(三級)預案;做好、做實所有垃圾填埋現場的基礎工作,在坍塌突發,經嚴格確認無人員傷亡、失蹤,重大突發事件(二級)應急保障體系立即啟動;一旦發現人員失蹤、傷亡,特別重大突發事件(一級)應急保障體系立即啟動,警戒組、搶險組、搜救組、救護組等四個小組立即展開應急救援。 3.因沼氣濃度過高導致火災、爆炸的應急措施
為防止火災、爆炸的發生,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安裝導氣筒并不定時排空焚燒,常年蓄有600立方米的備用消防水源,還有干粉滅火器20個,推土機兩臺,足以應對一般突發事件(三級)一般的險情;在火災、爆炸突發,重大突發事件(二級)應急預案立即啟動,報請處分管主任,調用處屬各單位灑水車輛用于應急消防;確認在沼氣燃燒、爆炸過程中有人員傷亡時,特別重大突發事件(一級)應急保障體系立即啟動,報請局分管領導,同時撥打醫療、消防救援電話,警戒組、搶險組、搜救組、救護組等四個小組立即展開應急救援。 4.因化學藥品突發事故的應急措施
(1)垃圾場所有危險藥品要求專柜存放,雙人雙鎖管理。(2)污水處理廠在實驗操作和垃圾場現場打藥過程中出現的安全事故,立即分清事故等級,啟動應急預案,保護好事故現場,及時將實驗員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將情況報告處、局領導。
(3)及時撥打120請求醫療援助,并說明事故種類與藥品名稱,在最短時間內將受傷人員送至醫院搶救,尋求最有效的救護。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處置工作。
(5)因交通事故導致人員傷亡的應急救援措施: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現場指揮人員迅速與場部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報告出事地點、人數及事故情況,同時撥打120救援電話,迅速將傷者送往就近醫院救治。領導小組接報后,應迅速趕往現場,分狀態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有效的急救措施,迅速報告處、局分管領導并與交警部門取得聯系。組織保護好現場(肇事人或車輛),并配合交警部門作好事故處理。及時通知傷亡者家屬,并做好傷者和死亡者家屬的工作。
五、工作原則
1.堅持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分工負責,分級響應,在雙馬垃圾填埋場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加強班組間的協同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針對不同突發事件,實行分類管理,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使采取的措施與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相適應。
2.堅持平戰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警鐘長鳴,充分利用現有應急保障力量,引導、鼓勵實戰演練,結合填埋場實際情況,每年至少進行1~2次綜合性演習,以提高指揮水平和救援技能,發揮有環衛特色應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新源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xx年3月1日
垃圾清運實施方案 篇3
為確保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產生的`滲濾液經處置后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20xx)表2“現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場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中的指標要求,并達到及時、安全、環保處理排放的目的。結合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的運行情況,特制定滲濾液處理站滲濾液處理應急方案。
一、成立應急指揮部、人員設置
在發生滲濾液應急事件時,自動啟動應急指揮部,開展應急指揮工作。
二、工作職責
加強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運行管理,協調啟動滲濾液處理站滲濾液處理應急工作。
三、應急處置流程
(一)因暴雨成特大洪澇災害以及滲濾液長時間在調節池中積存導致滲濾液調節池滿溢的應急處置措施:
①切斷污染源:
一旦發生滲濾液外溢事故,現場人員立即報告指揮部,指揮部組織人員對外溢區域搭建臨時護堤,增加調節池容積,并啟用泵將污水打入填埋場庫區,緩解滲濾液調節池庫容壓力。
②切斷擴散途徑、污染物的收集、污染物的處理外泄的滲濾液,主要為非持久性污染物,可在自然界中降解。重點是處理其中的重金屬離子,進入蓄水池,農灌小溝、田洞里河以及長衣垅水塘的滲濾液,應加強對這些片區水質的監測。對于填理場內蓄水池中的水,應在出口處用活性炭筑壩圍住出口,對排出的滲濾液進行過濾。對于農灌小溝中的水,應在匯入點處用活性炭筑壩攔截過濾,并可在下游每隔若干距離設置活性炭壩進行攔截吸附。
③田洞里河的應急處置與農灌小溝類似:對于因蓄水池滿溢流入長衣境水塘中的水,應首先用沙(上)袋水泥對攔水壩進行加高,阻止濃縮液進入水塘,如無法阻止,應在匯入點處用活性炭筑壩攔截過濾。待應急結束后,委托有處理危廢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二)污水外溢應急處置流程
(1)處理系統故障導致濃縮液超標排放的事故應急措施:
①切斷污染源
發現系統故障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停止抽取和處理滲濾液,并將排放口關閉,并及時報告應急指揮部。
②切斷擴散途徑、污染物的收集、污染物的處理:
對滲濾液處理系統管道中未處理的滲濾液進行回收,泵送至調節池。待處理系統修復后再進行處理。
③對田里洞河受污染水體進行處理。應在滲濾液排放入河口處用活性炭筑壩攔截過濾,并可在下游每隔若干距離設置活性炭壩進行攔截吸附。待應急結束后,活性炭應委托有處理危廢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對于因受污染水外排導致河流兩側灌溉區域土壤受污染的,應劃定一定范圍進行圍圈。范圍近設置警示標志,并安排人員值別,防止人畜進入,防止人畜食用農作物,果品等,待應急結束后,再根據污染物特性,采取措施對受污染得土壤修復、復耕等。
④緊急修復故障的滲濾液處理系統,修復完畢后及時開啟處理收集的廢水。
⑤通知下游停止引水農灌。
(三)因滲濾液處理系統損壞嚴重時的處理
若發生滲濾液處理系統損壞嚴重或其它原因導致滲濾液不能有效處理時。及時上報指揮部,協調有處理設備的廠家采用滲濾液處理移動設備進行應急處理。
四、本應急方案自制定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