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演講稿(通用4篇)
抗戰精神演講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興。因為今天是一個好日子,今年就是一個好日子。為什么?因為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這個月份。1945年,就是8月,我小學畢業宣布的日本無條件投降。現在我恰恰趕上這個月,來跟大伙見面。能說說我的事,所以我特別高興。
1931年九一八,我還沒出生。1937年七七事變,我三歲半。就在7月,我就跟隨全家,開始投入抗戰的洪流。當時叫逃難,就等于是把一個孩子,在溫室里的一朵花,一下子扔到野外去生長。我就記得我跟我媽媽他們,坐上一個大卡車,跟很多很多人在一塊,直奔第一個地方叫南陽,也是河南。當時根本沒有吃的,我就記得大片大片金黃的麥子,已經沒人收割了。可是我太餓了,其他人也餓了。我們把車停下來,我們家大人跳下去,擼一把很飽滿的麥穗,點上火,燒一燒,搓一搓,吹一吹,吃吧,這就是飯。我就吃著這個麥粒,就這樣一直到了南陽。
我們在南陽,大人就每天講戰況怎么樣怎么樣。之后從南陽到了武漢。在南陽的時候,我就問我的爸爸,我說:“爸爸,我們為什么要逃難?日本人為什么要打到我們來?”一個三歲半的孩子,她不明白。我爸爸說了兩句話:“日本人說我們是東亞病夫,日本人說人是一盤散沙。”這是我最初記住的兩句話。等到了武漢,我發現我看見的,完全不是一盤散沙和東亞病夫。整個的武漢,就是一個掀起了抗日狂潮的大群體,滿街都是人。那么多的集會,大家在演講、在喊口號、在唱歌。就是這樣一種氛圍,包圍著一個這么小的孩子。
有一天我的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到了一個很大很大,比這個舞臺還要大得多的一個獻金臺。當時就是用木板搭的一個比較高的臺子。你去獻你的錢和你的金子。很多婦女就當場把自個的金項鏈、金手鐲、金耳環摘下來,獻在一個箱子里,錢就獻在另一個箱子里。而后有一個厚厚的本子,打開用毛筆寫上你的名字。我一看見這樣的情況,我特別著急。我說:“爸爸,我們獻不獻?我們獻嗎?”爸爸說:“獻!”好不容易輪到我了,爸爸把我抱上去。因為我太小了,他就把我擱在他的肩膀上。上了獻金臺以后,爸爸把我放下來。我媽媽就用一個毛巾,包了一包銀圓遞給我。我爸爸就和我一塊,把銀元倒在那個獻金箱子里邊,而后抓著我的手,在獻金簿上了寫了三個字“王小棠”。大小的小,海棠的棠,我以前叫這個名字。我當時已經知道,錢和這些東西,是要去造槍炮打日本鬼子的。所以寫完了我的名字之后,我就張手讓爸爸再把我抱起來,然后我就伸出拳頭喊了一句:“打倒日本鬼子!”有一個年輕的姑娘,在臺上說:“同胞們,你們看三歲的小妹妹,都要打倒日本鬼子。我們一定會勝利!”
可是等來等去,卻聽說日本鬼子已經快接近了,要在武漢會戰。10月24號國軍撤出來,25號成為真空,26號就進來人,27號真正被日本人占領。日本人占領了武漢以后,就成為他們整個的飛機的基地。所有的飛機從武漢起飛,到重慶去轟炸我們。5年半的戰略轟炸。我們就跟著我的媽媽,從宜昌到萬縣,從萬縣到涪陵,從涪陵再到重慶。為什么走得這么復雜?因為這個時候,我母親生了我的弟弟。我的弟弟40天以后,我們從涪陵到了重慶。
抗戰精神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興講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故事,那就是《小兵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邊上,有個村莊叫“鬼不靈”。村上有個孩子叫張嘎,他一心想當八路,想繳一把真槍,有一位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老鐘還特地為嘎子削了一把木頭槍。
張嘎只有一個惟一的親人——奶奶,他愛奶奶,因為奶奶對他無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為奶奶竭盡全力維護著八路軍,生活雖然艱苦,卻充滿著幸福。但是,奶奶為了掩護隱藏在他們家里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老鐘,慘死在敵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敵人摧毀了,嘎子最敬愛的老鐘叔也被敵人抓走……同學們,你們想想這一切,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悲慘的啊!
突然之間,他變成一個家破人亡的孤兒了!但是,張嘎是個勇敢剛強的孩子,失去親人的悲痛沒有使他消沉,敵人鋒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熾烈的復仇之火,一定要為奶奶報仇,要救出老鐘叔!而且他要實現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像老鐘叔那樣,當一個勇敢而又機智的偵察員,狠狠地打擊敵人。
在中秋前夕,我們部隊的大批藥品要在指定時間路過白洋淀。有個日本鬼子叫龜田,他企圖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奸細石磊將區隊八路的藥品一打盡,鬼子的計謀被嘎子無意中發現,以嘎子為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配合區隊八路使藥品順利過境,并一舉殲滅這伙小日本鬼子。在戰斗中,嘎子還真繳獲了一把真槍。
張嘎是個可愛的孩子,他勇敢剛強,在敵人面前無所畏懼,表現出威武不屈的。當老滿父子為掩護他而遭受偽軍的毒打時,他敢于大義凜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著有力地告訴敵人:“我就是你們要找的八路軍,跟他們沒有關系!”當他被敵人關在炮樓里進行拷問時,他敢于勇猛地咬著敵人執著皮鞭的魔手……
同學們,嘎子的愛國熱情、幽默、滑稽、可愛、堅強不屈,不達到目的絕對不罷休的感動了我。
從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大無畏的革命,我們也同樣可以把他的運用于現在的生活和學習中,面對困難勇于克服,不怕挑戰,不怕挫折。
同學們,在戰爭年代,小小年紀的嘎子就不怕犧牲,打鬼子。而我們現在處在和平年代,更應該好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建設祖國。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未來的屬于我們,我們要發奮學習,像嘎子那樣毫無保留地把一切貢獻給我們的祖國。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抗戰精神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人民抗日,聯,萬隆,東盟共同體建成之年。這是值得人們紀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發人們銘記歷史、鑒往知來的重要時刻。
x年來,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歷史性地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全球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冷戰對峙不復存在,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的方向發展,保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具備更多有利條件。
x年來,亞洲形勢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地區各國實現了民族獨立、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壯大了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亞洲國家率先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并同非洲國家一道,在萬隆會議上提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原則。冷戰結束后,亞洲國家在推進區域合作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這些都為正確處理國家關系、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x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從貧窮落后走向發展振興,步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區域和跨區域合作方興未艾,互聯互通建設加速推進,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強勁勢頭。亞洲已經擁有世界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是當今世界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在世界戰略全局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x年來,亞洲國家逐步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從相互封閉到開放包容,從猜忌隔閡到日益增多的互信認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中,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艱難時刻,在抗擊印度洋海嘯和汶川特大地震等災害的.緊要關頭,亞洲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克服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和挑戰,展現出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正可謂患難見真情。同時,亞洲地區仍然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分歧,面臨各類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地區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的任務依然艱巨。
抗戰精神演講稿 篇4
大家好。
我今天想講的關鍵詞,就三個字,責任感。這個詞好像很早就有了吧,但現在好像還是很流行,原因呢,我想很簡單,因為這詞挺實在的。每個人都應該有過這種感受,然而,它讀起來還特別高大上,正能量爆表。而我今天就來講一個富有正能量,關于責任感的主題。
那是70年前的一場戰爭,一場幾乎不可思議的戰爭。我們的對手比我們強大的是科學,技術,武器和裝備,而我們僅有的,知識全國上下每個人強烈的責任感。聽起來很虛無縹緲,對吧?
可是你知道嗎?讓自己活下來,本是人類的本能。而那些冒著槍林彈雨,沖在戰場上最前面的士兵,也并非刀槍不入或是生無可戀,只是他們心中,有比讓自己活著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讓這個國家活著,這樣一份幾乎悲壯的責任感又怎能不偉大?怎能不有力量?
當然,不知是他們,還有那些最最普通的百姓,他們不是士兵,也沒有太強的能力去對抗敵人,但他們卻仍舊不惜堵上自己的性命,去和敵人斗智斗勇,頑強抵抗。他們,把這個大大的國家當做自己小小的家庭那般,進行細致的去呵護,無所畏懼的去拼搏。他們就是靠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這樣一份則仍,取用自己一點一點微薄的力量,去撐起這個國家。
這一切一切,是源于一份責任感,而這份責任感則是源于一個字——"愛",對國家的愛,對人民的愛。
那我現在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軍訓也這么些天了,你和你身邊的同學也認識這么些天了,你愛你身邊的同學嗎?你愛你們這個班集體嗎?
我覺得,軍訓就是這樣一個培養我們責任感的活動。一個人做錯了,也經常會導致全班同學重復的訓練。幾乎每個人都會出錯,所以大家漸漸開始學會了包容同時學會了承擔。沒用人再會去埋怨自己身邊的同學,大家漸漸磨平了自己的棱角融合在了一起,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集體。大家無怨的為集體中的他人的錯誤承擔著責任,同時也盡自己所能將自己的任務完成到最好,為集體增光。而責任感,也就在這不斷的訓練中悄悄地成長著。慢慢,大家就開始漸漸把這個集體當做自己的家,把周圍的同學當做自己的親人,身邊也就多了許多的愛的溫暖。而那份互相幫助,為集體贏得榮譽的責任感,也就日益增加。
9月3日,我們即將迎來的是抗日戰爭紀念日。我覺得我們要做的不僅只是銘記,還有傳承。也許只是在自己想要放棄的時候,選擇再堅持一下,保持隊列的整齊;抑或是在同學因為勞累二有些頹廢的時候,和他們聊聊天,散散心;還可以是在課余時間,多去了解一些關于曾經這次戰爭的故事……這些都是在軍訓期間我們所能做的小事,也是對自己,對集體和對國家責任感的體現。70年的時光可能讓很多地方已經物是人非,而那份對集體對國家的愛,那份深沉的則仍,卻更應該伴隨著風雨的洗禮,傳承,發揚下去。
銘記歷史,開創未來,讓我們在剩余不多的軍訓時光中,學著做一個懂得愛的人,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