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工作計劃(精選3篇)
家校工作計劃 篇1
為使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長,成為品德高尚,熱愛祖國,對人有禮貌,言行講文明,品學兼優的一代新人,特制定家校聯系工作計劃及措施。
一、每期初,對學生進行全面地思想教育,達到內容具體,并有針對性的材料宣傳,提出具體要求,在期末進行總結。
二、根據不同時期,不同情況,及時準確地與學生的家長交流,了解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的情況,互相溝通,共同督查,教育好學生。
三、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學生家長會,共同實施對學生的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四、班主任經常做好家訪工作,互通有無,有效地做好了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
五、對表現好的師生,學校給予表彰,對表現不好的進行耐心細致地思想轉化工作。
六、能按照學校要求,進行好控輟保學,與學困生轉化工作,確保一個學生不流失,一個學生不掉隊。
七、積極征求家長的意見,對于提的合理化建設要積極采納,共同管理好學生。并定期向社會公布學校的管理情況,征求社會各界群眾的合理化建議。
家校工作計劃 篇2
家園共育一直是我們班級工作的重點之一。如今我們把家長工作的切入點放在孩子身上,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影響家長的觀念與行為;同時,使家長感受教師工作的辛苦與用心。通過孩子的表現和教師的教育行為來吸引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并逐漸內化成教育子女的能力。
1、了解家長需求,變“希望家長做”為“指導家長做”;
2、發揮幼兒的紐帶作用,從“欣賞”到“分享”;
3、讓環境與家長對話,變“被動了解”為“主動參與”;
4、整合教育資源,由“雙方互動”為“三方互動”。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教工作者不僅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也嘗試了一些具體的做法。但是,多數幼兒園的家長工作存在著走過場、實效性差等問題,出現了“教師指揮多,家長參與少;教師說得多,實際做的少;單向灌輸多,雙方互動少”的不良傾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還是脫離不開以幼兒園教育為中心的思想,單方面要求家長配合工作,沒有考慮家長的需求與處境。
2、當我們提到家園共育時,總是把切入點放在家長這一方,家長會、家長學校、家委會、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等等,卻忽略了幼兒在家長主動參與教育中的作用。
3、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方式方法不太了解,只通過家長開放日和有數的幾次教育活動達不到目的。
4、幼兒園、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各行其是,有合作的意識卻沒有實際的行動。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的家園共育工作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建立在家長需要基礎上的家長工作。
2、把搞好家園共育的切入點直接放在了幼兒身上。
3、通過日;顒印h境影響家長的教育觀和教育行為,使家園共育日常化。
4、由教師、幼兒、家長三方形成互動的良性循環,創設賞識的大環境。
一、了解家長需求,變“希望家長做”為“指導家長做”
案例1—“小貼畫”:在剛入園的家長會上,我就用小貼畫獎勵孩子們的例子指導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得到的獎品,對孩子的成績及時給予贊賞和鼓勵。您可以把它貼在當天的日歷上保存起來,就像冠軍保存獎杯、獎牌一樣。表示對孩子的成績很在意,激勵孩子還想再次得到!边^了一段時間,有些家長主動反映說:“我和孩子已經攢了18個小貼畫,如果孩子在家表現好,也會得到我們的獎勵!薄昂⒆蝇F在本事大了,開始評價爸爸、
媽媽、爺爺、奶奶了。有時他覺得我們表現好,還給我們獎勵小貼畫,真有趣!薄昂⒆蝇F在可積極呢,你們老師真有辦法,謝謝啊!”不僅如此,孩子們意外的認識了日歷。老師每天點名時,很多孩子能包出當天的日期:某年某月星期幾。
以往我們經常對家長講:“要重視孩子的成績,要多鼓勵孩子”。但家長不知道怎樣重視、怎樣鼓勵。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對家長工作給予具體指導是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最需要的,也是幼兒園教師應盡的義務。我們讓家長把小貼畫貼在日歷上,方法簡單有趣,可操作性強。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又認識了日歷。家長即容易做到,又能從中得到啟示。
其實,教師獎勵孩子小貼畫、五角星、小紅花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情況下,教師認為獎勵了,自己的工作也就完成了。至于是否給家長看、家長看了怎么辦、與自己工作無關。如今我們增加“指導家長保存”這一環節,卻無形中對家長的家教水平起到了啟示與提高的作用。
二、發揮幼兒的紐帶作用,從“欣賞”到“分享”
案例2—“幼兒作品展示壁”:一天,辛可穎小朋友帶來她制作的沙畫送給我們。我請她把沙畫展示給大家看。孩子們高興地鼓起掌來。我擁抱著她說“你真棒!”
并把沙畫鄭重地貼在墻壁上。之后告訴小朋友們也可以學著做。第二天,有很多幼兒帶來了不同圖案的沙畫,我都一一展示在墻壁上。有一天,辛可穎小朋友奶奶還告訴我,說她在家里制作時的認真勁、睡覺時都放在枕邊、她是多么地看重自己的作品。當我把這件事以后告訴小朋友聽時,小朋友們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那種肯定與鼓勵是我意料之外的,辛可穎更是一臉的自豪與滿足。在以后的日子里總會有孩子帶來在家與父母制作的各種小作品。墻壁上也經常會貼上各種作品,孩子與家長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
在案例2中,我們讓幼兒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表明我們對他們的作品非常重視,也表明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和對作品的贊賞,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機會,足以讓其他孩子羨慕不已。正因為這種對幼兒作品的重視與贊賞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孩子的積極性又感動了家長,帶動了家長的參與?梢钥闯觯粋人的成績讓大家來分享,會在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共鳴。因此,對于幼兒的成績不能只是單純欣賞,要讓大家一起分享。
其實,孩子經常會帶作品給老師看,以往我們總會說:“好,不錯!本碗S手處理了,而如今多了“請大家分享”這一環節,卻可以大大提高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三、讓環境與家長對話,變“被動了解”為“主動參與”
案例3—“展示時間”:我們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一點時間向家長表演剛剛學會的各種本領,如:兒歌、歌曲、手指游戲、音樂游戲,雖很不成熟,家長卻看得有滋有味。家長紛紛說:“要不是親眼看見,真不知孩子會這么多東西。”“還是在幼兒園好”“每天一到時間趕緊跑,生怕來晚了看不到”。許多家長還會主動抄下我們教的內容,回去進一步指導,或者與孩子一起在家玩幼兒園教的游戲。
不變的環境會讓家長熟視無睹,而經常變化又反映教學內容的環境一定能吸引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從以上案例不難看出,家長看到孩子的表演,就會激動。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最大的愿望莫過于孩子的進步,我們抓住了家長這一心理,讓家長盡可能多的了解幼兒在園活動情況,于是家長就會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其實,利用一些節日、開放日展示幼兒活動是幼兒園的常見形式,但這畢竟向家長展示得還太少。我們利用接送孩子的點滴時間,隨時向家長展示最新的教育活動,讓家長天天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現,是最真實可信的。不像以往只有在幼兒園組織演出等集體活動時才能見
到孩子的表演。雖然我們只是多了“隨機展示”這一環節,卻讓家長清楚地了解了幼兒每天在園的學習情況。了解的多了,自然也就參與了。
四、整合教育資源,由“雙方互動”為“三方互動”
教師和家長都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之間的合作與配合,直接影響著幼兒的發展。從案例4不難看出,家長已經主動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來,開始向我們提供教育信息,而我們又適時地抓住了教育契機,生成了教育活動。可見,教師的教育行為吸引家長參與到了幼兒園的活動中,家長感受到因他們的參與使孩子的進步更明顯,孩子明顯的進步帶動了家長的積極性,家長的積極參與又激勵了教師的工作熱情,實現了教師、幼兒和家長之間的三方互動,形成家園共育的良性循環。
其實,家長提供信息在幼兒園也都會遇到。通常我們會說聲:“謝謝”。但如今我們重視家長參與,把家長提供的信息轉化成了教育內容,滿足了家長的需要,讓家長體會到了參與的成功。
綜上所述,我們會發現雖然家園共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受益,但反過來利用幼兒影響家長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效果是也非常好的。所以只要我們教師平時的家長工作再細致一點,再深入一點,樹立指導家長工作日;囊庾R,營造相互賞識的班級環境,就一定能使家園共育產生良好的效果。
家校工作計劃 篇3
為認真落實《關于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意見》《關于加強與改進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經調研,在我校開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家庭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計劃如下。
一、活動主題
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
二、活動目的
通過家庭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開展,提升廣大家長文明素養,優化家庭育人環境,凝聚家校社文明禮儀共育合力,全面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
三、活動內容
。ㄒ唬┬麄魑拿鞫Y儀知識,營造文明禮儀教育氛圍
依托國際家庭日,組織開展以“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為主題的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宣傳現代禮儀知識和禮儀文化,突出以未成年人為教育主體的“八禮四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內涵。堅持將宣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廣泛宣傳具有時代精神的禮儀知識和禮儀文化,營造濃厚的文明禮儀教育宣傳氛圍。以家長學校網上課程為依托,對家長進行“家長文明素養”、“家庭文明禮儀教育”和“文明家庭建設”等課程培訓,豐富家長文明禮儀知識,增強家長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文明禮儀教育水平。
。ǘ┲笇拿骷彝ソㄔO,助力文明習慣養成
活動期間學校將向全體學生家長推送“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倡議書,開展“與家長共話文明”活動。指導家庭成員共同制定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計劃,開展家庭文明禮儀承諾活動,不斷增強家庭成員的文明意識和文明習慣養成自覺性。
指導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好習慣養成計劃》,規范居家學習、生活、健身等活動行為。父母與孩子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從生活小事做起,人人爭做文明習慣好模范。以“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等禮儀教育為抓手,營造良好的家庭文明禮儀教育氛圍,促進文明家庭建設;以“行走之禮、觀賞之禮、游覽之禮、儀式之禮”為重點,號召家庭成員在公共場所禮貌謙讓,遵守交通法規和社會公德,自覺使用文明用語,不斷踐行文明習慣內涵。指導家長帶領孩子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走進村鎮和社區參加志愿者活動,用日記、手抄報、活動照片、活動音視頻等形式分享活動成果。
。ㄈ╅_展文明禮儀展示,共享文明禮儀成果
學校將組織“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活動成果展示活動,宣傳推廣活動開展中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表彰一批先進個人(家長)、優秀班級、文明家庭、家庭文明禮儀教育優秀案例(視頻),并推送部分優秀案例參加區級優秀案例評選。
四、活動安排
“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主題活動,從5月至11月,共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5月):以“文明禮儀,從家長學起”為主題,以文明禮儀教育意義和文明禮儀內涵為重點,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家長學習文明禮儀內涵,引導家長自覺踐行文明禮儀規范,提升家長文明禮儀素養,營造家庭文明禮儀教育的濃厚氛圍。
第二階段(6月--10月):以“文明實踐,從親子做起”為主題,以文明習慣養成教育為重點,在家庭進一步滲透文明禮儀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導家庭實施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和文明家庭創建工程,促進家庭成員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提升。
第三階段(11月):以“文明成果,讓家校共享”為主題,搭建“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家庭教育主題活動成果展示與分享平臺,放大主題活動成果輻射范圍,促進親子師自覺養成文明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習慣,構建校園內外人人知禮儀,個個講文明的良好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生態環境,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五、活動要求
學校要將此項活動列入學校工作計劃,與學校常規管理、未成年人文明禮儀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認真制定活動計劃,責任明確到人,任務落實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