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小衛士活動方案(精選5篇)
環保小衛士活動方案 篇1
武警幼兒園:蘇崇玲
活動對象:大班全體幼兒
活動時間:每天下午5點10分到5點50分(節假日除外)
活動地點:幼兒園區
活動意義:
環境保護正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而環保教育一直是我們幼兒園的一大特色。為了讓幼兒有個美麗優美的環境活動和游戲,,我們就開展過多次環保活動,得到了各位家長的積極配合。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以及增強孩子和家長的環保意識和文明行為,我們大班組每個班各派十名幼兒,每一周進行輪值,對在園內的不良行為進行監督。培養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也給了孩子們自我表現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幼兒的責任感,使幼兒知道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每個人都應該為保護環境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2、在巡視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識。
3、讓來園的人員自覺形成愛護環境,逐步養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文明小衛士和環保小衛士的袖章各五個。
2、十個紅色的帽子。
活動過程:
一、每天下午5點十分,讓當班的老師帶著孩子先在園內進行巡視。
二、每一個幼兒分管一塊場地,對不良的現象及時提醒。
三、教師協助幼兒一起查看園內的情況。
四、巡查結束后,老師和幼兒互相反饋輪值的情況。教師進行小結和點評。
五、利用家長資源,一起宣傳和保護我們的環境。
六、小結:
今天小朋友懂得了保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應該盡自己的力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不僅自己要做環保小衛士,還要提醒周圍的人,讓大家都做環保和文明的人。
環保小衛士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的:
通過“爭當環保小衛士”主題隊會,讓學生動手做以做,畫一畫,寫一寫,從中感受到環境保護的教育。人人都做到環保小衛士,從保護身邊的環境做起,從我做起。
活動準備:
1、錄象片。
2、由廢品加工成“工藝品”。
3、易拉罐、硬紙盒、塑料瓶等材料。
4、剪刀、尺、小刀等。
活動內容:
(一)認識環保重要性
1、播放錄象(畫面使受到污染的“母親河”)
2、師生談話,認識環保重要性。
(二)爭當環保小衛士
1、說一說。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應該怎么做?
2、做一做。廢物利用變成寶
(1)學生欣賞“工藝品”。
(2)做一做。廢物利用變成寶。
(3)教師表揚做得好的并小結。
3、畫一畫
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畫一張環保宣傳畫。
4、寫一寫。寫環境保護建議書,可對個人、也可以對家庭,學校社會發出的建議。
(三)爭創“雛鷹環保章”
(四)活動延伸
讓學生談談:你能為環保做一件什么事?談后落實檢查、評比。
最新環保小衛士活動方案2
一、設計意圖:
環保意識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之一,通過上一周的主題活動《我是環保小衛士》,幼兒開始關注環境保護,對垃圾帶給我們的影響、危害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不能隨地亂扔垃圾,但僅僅了解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本周我們將繼續進行主題活動《我是環保小衛士》——(減少垃圾,清除污染),深入探討垃圾處理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產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情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通過“參觀”、“搞社會宣傳”“發倡議書”等活動,豐富幼兒感性認識,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初步的責任感。
二、本周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的危害,能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減少垃圾的產生。
2、用畫實物、寫數字等形式記錄學校、家庭一周中產生的垃圾名稱及數量。
3、了解垃圾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產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情感。
4、了解不同垃圾的處理過程,知道垃圾可以分類處理,循環再造。
5、解垃圾處理與環境的關系,知道不當的垃圾處理方式會給環境帶來危害。
6、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
7、通過多種形式的操作活動,發展孩子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孩子探索興趣。
三、活動內容與實施:
活動:《我們身邊的垃圾》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及其產生原因,認識各種垃圾箱。
2、用畫實物、寫數字等形式記錄學校、家庭一周中產生的垃圾名稱及數量。
3、了解垃圾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產生保護環境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班內用的垃圾統計表一張,家庭用的垃圾統計表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學校里的垃圾箱,初步認識垃圾及其產生原因。教師提出問題:垃圾箱里有什么?什么叫垃圾?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垃圾?垃圾都是從哪里來的?豐富詞匯:生活垃圾。
2、猜想:我們一天會制造多少垃圾?
教師提問:垃圾是我們人類在生活中制造的沒有用的廢物,猜猜我們一天會制造多少垃圾?
3、統計:我們制造的垃圾。
出示垃圾統計表,教師講解垃圾統計表的用法:用畫畫的形式將自己在一日活動中制造的垃圾名稱及數量記錄在垃圾統計表里。
4、活動延伸:統計家庭中制造的垃圾。
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設計家庭用的垃圾統計表,家長協助孩子用畫實物、寫數字等形式記錄家庭一周中產生的垃圾名稱及數量。
環保小衛士活動方案 篇3
設計意圖:
圍繞“植樹節”這個大的背景,植樹就是讓世界多點綠色,綠色對于人們的生活來說已經顯得非常重要,環境的保護已是每個人的責任,各處已紛紛出臺了多種措施來愛護地球這個家,而我們應做些什么呢?在我班,每天午餐后,總是時不時的有孩子爭著搶著收拾,還煞有其事得說:“我們會把教室里打掃得很舒服的。”而從這件事體現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再不是我們成人要關注的焦點了,在孩子的心中也不時萌發這種念頭。為此,我就設計了以“環保小衛士”為主題的區域化的實踐活動,從各個區域中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活動。
3、培養大膽想象和合作的精神。活動內容與準備:這次區域活動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起來。
一、美化家園——玩沙活動準備各種玩沙工具,還有多種塑制玩具品,如“動物、植物”,也可以是手工制品,如:盒子做的各種高樓、汽車、綠化等等。這個活動主要是發揮孩子的想象力,通過玩沙,做個小小建筑師、城市規劃員或園林設計師來創造一個舒服美好的生活環境,主題就是突出“綠色環保”。
二、變廢為寶,廢物利用準備各種不用的玩具,利用各種可回收的垃圾廢品等來設計各種玩具、擺設等,如易拉罐、可樂瓶可以用來做種子發芽的花瓶,瓜子殼來做幅粘貼畫,酸奶瓶來做個有線傳聲筒等等。這個活動是讓孩子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知道可回收垃圾廢品也是寶,再利用對我們有很大的用處,節約了資源,避免了浪費。
三、設計環保宣傳單準備的工具很簡單,提供蠟筆、水彩筆、剪刀、各色彩紙、漿糊、抹布等等。師可以提供做宣傳單這方面的經驗及多幅范例。為了能讓更多的人投入到環保的行列中來,知道環保的重要性,所以這個活動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向別人大膽介紹自己環保想法,讓其他人知道環保是我們大家的事,也是我們共同要做好的一件事。同時讓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開闊他們的設計思路,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制作垃圾分類箱提供的物品也是非常簡單的,準備三~六個舊紙箱,紅、黃、綠三色宣紙,漿糊、剪刀、水彩筆等。這個區域主要幫助孩子知道垃圾分類的有關知識,垃圾主要分成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有毒垃圾三種,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做到垃圾分類,同時向家長、鄰居以及其他人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知道垃圾分類便于廢物的“三用”(廢物利用,廢物再用,廢物循環利用),豐富孩子的知識,了解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哪些是有毒有害的。垃圾分類箱制作要圖、文、色并茂。
五、環保別動隊提供幾個籃子,幾個“環保小衛士”的標志。這個活動是讓孩子真正行動起來,提著籃子去收集垃圾(在幼兒園內),同時讓扔垃圾的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提醒自己在生活中注意文明禮貌的行為,而且這也是宣傳環保的一種方式,鼓勵園內的小朋友及大人們環保要從生活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區域活動的最后是美化家園——玩沙活動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的設計及作品;變廢為寶,廢物利用區域活動內的小朋友拿著自己制作的作品送給老師及幼兒園其他小朋友;設計環保宣傳單的小朋友可以拿著設計的宣傳單去宣傳環保知識;環保別動隊的小衛士提著籃子把撿到的垃圾放到垃圾分類箱中,同時把垃圾分類箱放到幼兒園顯眼的地方,起到宣傳的作用。
環保小衛士活動方案 篇4
核心導讀:設計意圖:幼兒園、馬路邊、社區的花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樹,如柳樹、梧桐樹、銀杏樹、冬青樹等,幼兒對樹很有興趣,常常在樹的周圍玩耍,但其對樹的經驗是凌亂的、膚淺的,對樹與人之間的關系的
設計意圖:
幼兒園、馬路邊、社區的花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樹,如柳樹、梧桐樹、銀杏樹、冬青樹等,幼兒對樹很有興趣,常常在樹的周圍玩耍,但其對樹的經驗是凌亂的、膚淺的,對樹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了解也是比較模糊的,一些破壞樹的行為也時有發生,為了使幼兒更好的了解樹與人的關系,樹立愛護樹木意識,我們設計了《愛護小樹苗》這一主題活動,從幼兒的情感入手,通過摟摟、抱抱小樹,畫小樹,與小樹比高矮,粘貼小樹,制作愛護小樹的標志牌等活動,不僅對樹的特征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與小樹建立了親密感情,真切的感受小樹所帶來的快樂,從而使幼兒“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成為自覺的行為。
本周主題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樹與人類的關系,從小樹立愛護數木,保護自然的意識。
2、感知各種不同的樹,知道幾種常見的樹的名稱。
3、運用學過的繪畫方法,把心中所幻想的美好事物通過大樹表現出來,能大膽想象。
4、了解樹的生長過程,認識樹成林、木成材要經歷多年,來之不易的道理,產生參與植樹的愿望。
5、學習8的形成,知道7添1是8。
6、正確演唱象聲詞,根據歌曲內容,創編動作。
主題活動內容及實施:
活動一:歌曲《小樹苗呀快長大》
活動目標:
1、根據歌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
2、能正確的演唱象聲詞,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3、知道應愛護小樹苗,了解種樹是為了美化環境。
活動準備:小樹苗成長圖一張(太陽公公、小樹苗豆畫有五官的笑臉。)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引出活動內容。
2、引導幼兒討論,熟悉歌曲內容。
(1)下小雨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
(2)小青蛙是怎樣唱歌的?光著腳丫踩在水上會發出什么聲音呀?
引導幼兒重點掌握幾個象聲詞,并按歌曲節奏朗誦這幾個象聲詞。
(3)談話,讓幼兒知道小樹長成材,要靠陽光和雨露,進行愛護小樹的教育。
3、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幼兒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4、幼兒學習歌曲,重難點處(象聲詞的演唱)讓幼兒反復練習。
5、幼兒聽音樂,邊唱邊即興表演,鼓勵幼兒大膽、自信的表演。
活動二:探索活動《樹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樹與人類的關系。
2、鼓勵幼兒從小樹立愛護樹木,保護自然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樹與人類”的圖片和文字信息。
2、布置專欄“人類的好朋友——樹”,鼓勵幼兒相互講解、交流。
活動過程:
1、討論:樹與我們的關系
(1)樹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2)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樹可以凈化空氣,樹可以使我們的幼兒園、社區更美麗,樹可以保護水土,不讓水土流失,樹可以制成木材,夏天樹可以遮陽光,讓人乘涼,樹還可以給人治病,如銀杏樹。
環保小衛士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綠色使者”事跡,激勵學生積極投入環保事業。
2.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3.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細微處入手開展環保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硬紙片、膠水、剪刀、一張大白紙。
2.學生課前搜集“綠色使者”的資料,尋找身邊的“綠色使者”。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教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他們被稱為“綠色使者”。
二、“綠色使者”事跡回放
1.教師:聞名全國的“造林英雄”張候拉老人和徐州礦務局“環境小記者團”就是令人尊敬的“綠色使者”。
2.播放或閱讀故事《綠色使者》。
3.討論:他們為什么被稱為“綠色使者”;“綠色使者”的意思。
4.學生結合自己查找到的資料交流自己了解的“綠色使者”。教師可以補充一些故事或事例。
三、夸夸身邊的“綠色使者”
1.教師播放課前采訪某位“綠色使者”的錄像,或講述他的故事。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把“綠色使者”請到課堂上來,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2.教師:像這樣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把你了解到的先進人物和先進事跡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教師小結:從這些先進事跡中,我們深受鼓舞,我們的家鄉將充滿綠色,我們的生活將充滿希望!
四、人人爭做“綠色使者”
1.教師:你打算怎樣向“綠色使者”學習呢?
2.學生交流。(注意重點引導學生從“綠色使者”熱愛環保事業的精神,從他們堅持不懈進行環保事業的行為等方面來談)
五、拓展活動
學生查找以環境為主題的紀念日。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教師:保護環境是所有公民的義務!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喚醒家鄉的人們,共同攜手,創建美好家園吧!為了喚醒家鄉的人們同我們一起行動,西西和東東制作了許多環保宣傳卡。
二、環保宣傳卡
1.出示多張環保宣傳樣卡。
2.引導學生讀宣傳卡上的話,并對卡片的內容作出評價。
3.分組制作宣傳卡。
(1)小組商量制作宣傳卡的步驟與方法。
(2)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制作卡片的方法與步驟。
(3)教師要注意從環保的角度,指導學生利用廢紙或再生紙來制作。并在圖案、文字、形狀等方面給學生以具體指導。
(4)學生用廢舊硬紙片做環保宣傳卡,在卡片上寫上宣傳標語。如“芳草依依,大家珍惜”“綠色與生命時時相伴,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等。
4.學生展示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5.討論:怎樣讓這張卡片發揮它的作用?
三、我為環保做廣告
教師:剛才我們制作的環保宣傳卡,是宣傳環保事業的一種形式。為了喚起更多人的環境意識,我們還可以為環保做廣告。
1.出示各種以環保為主題的公益廣告。(主要突出廣告詞和宣傳畫的震撼力)
2.討論:環保廣告詞和宣傳畫的特點。(廣告詞簡潔、鮮明、醒目、意義深刻;宣傳畫主題鮮明、要有創意)
3.學生完成第四篇“我的綠色日記”。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一句廣告詞或畫一幅宣傳畫。完成后,在全班交流、評價。組織學生挑選有創意的廣告詞和宣傳畫,課后重新放大制作,在校園或社區張貼。
4.討論:除了寫廣告詞、畫宣傳畫以外,還可以用環保廣告的形成。(如現場演講、小品、歌舞表演、作文、攝影等)
5.教師:只要我們做環保事業的有心人,還會找到很多為環保做廣告的方法。為了樹立人們的環保意識,引起人們對環保事業的重視,我國還確定了許多以環保為主題的紀念日。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四、拓展活動
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到社區或街頭發放環保宣傳卡,張貼環保廣告。
第三課時
一、導入
教師:垃圾處理是我們生活中的難題,水、空氣的污染,甚至動植物的生存危機都跟垃圾有關。保護環境,就要從垃圾處理入手。
二、身邊的垃圾
1.呈現有關垃圾的照片以及說明垃圾危害的資料。
2.教師:你留心過自己身邊的垃圾嗎?下面我們就來談談身邊的垃圾。
3.交流:垃圾的數量、種類、與人們的關系等問題。
三、給垃圾分分類
1.教師:在我們身邊,人們是怎樣處理垃圾的呢?有人把垃圾放入垃圾箱中;有人把垃圾扔在垃圾堆里;有人就亂扔在路邊。你認為這些處理垃圾的方式合理嗎?還可以怎樣改進?提出你們的建議吧!討論后把你的好建議記下來。
2.學生討論,提出合理化建議。如:建議政府部門多建垃圾回收站;垃圾分類回收;對于那些亂丟垃圾的人,給予重罰,等等。
3.交流:進行垃圾分類的原因和方法,怎樣進行?
四、我們的“綠色行動指南”
1.教師:同學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除了盡我們的力量去宣傳環保事業以及提出我們的建議之外,保護環境還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2.出示或播放一些學生開展的環保活動的圖片或錄像。(如制作鳥巢、制作廢電池回收箱、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3.小組交流、討論:保護環境,我們少年兒童能做些什么呢?應該做些什么呢?
4.制訂“綠色行動指南”。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將學生的想法一一記錄到黑板報上,作為學生的“綠色行動指南”。
五、“栽”棵綠綠的樹
1.教師: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特別是通過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我們已經做了許多有利于環保的實事,如提建議、做廣告等。你做到了幾項,就在教科書第53頁畫上一棵小小的綠樹。希望你擁有一片翠綠的小樹林。
2.學生自由活動,并互相交流自己“栽”了幾棵小樹。
3.教師:同學們前段時間還真做了不少有利于環保的實事。但環保事業貴在落實,貴在堅持!從現在起,我們開展一個長期活動——“栽”棵綠綠的樹。
4.教師在教室后面的黑板報上畫上青草點綴的山坡圖案。
5.教師講解活動規則:同學們每做一件有利于環保的事,就在“山坡”上“栽”上一棵小樹苗,并在小樹苗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每過一段時間評選出一批“環保小衛士”。希望我們能經常擁有一片綠綠的森林!
六、總結
同學們,你們是建設美好家園的希望,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做一名真正的“環保小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