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筆記(精選17篇)
關于讀書筆記 篇1
今天我讀的繪本的名字是《我愛我的爺爺》,我一邊讀著一邊眼淚就快出來了,我很感動,也很難過,心里說不出來是什么滋味。他的奶奶死了,爺爺每天很少說話,爺爺在他家又住不慣,自己一個人回鄉下了,我覺得故事中的爺爺很可憐,他很孤獨。
關于讀書筆記 篇2
安妮,一個十一歲的孤兒,她有一頭香提色的頭發,滿臉雀斑,整天耽于幻想,嘴巴喋喋不休。出生在新斯科舍省的波林布羅克鎮,父親叫沃爾特·雪莉,是 當地的中學老師,母親叫巴莎·雪莉,也曾在那所中學教過書。在安妮三個月大的時候,他們死于一場熱病,之后在托馬斯太太家生活了八年,之后又被哈蒙德太太收養了兩年,又進了孤兒院四個月后陰差陽錯地被綠山墻的一對老兄妹收養上,從此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她不斷闖禍,曾對嘲笑她長著紅頭發的林德太太大發脾氣,用石板教訓了諷刺她的男同學吉爾伯特,在一次茶會中誤把知心朋友戴安娜灌醉,因為爭強好勝從屋頂摔下來,為了漂亮錯把頭發染成綠色……
她從一個孤兒變成一個陽光女孩,她的故事讓人對她另眼相看,一個人從孤兒到陽光女孩很艱難,正如魯賓遜在“孤島”生活28年一般,我們應該向安妮學習,學習她的堅強和樂觀的向上精神。我們也該向那對性格孤僻的老兄妹致謝,是他們的善良創造了今天的安妮,一個勇敢優秀的女孩!!
關于讀書筆記 篇3
我看了很多課外書,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里面講述了許許多多古老的故事。相傳,一個國王,他每天娶一個女子,第二天就殺掉。有位聰明又善良的姑娘要阻止他的這種做法,于是她愿嫁給國王。她每天都給國王講一個精彩的故事,每次國王準備要殺掉她的時候,故事剛好講到最精彩的部分,國王為了把故事聽完只好不殺她。就這樣她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終于使國王回心轉意。
《一千零一夜》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有的發揚勇敢冒險精神,有的機智善良、敢于和惡勢力作斗爭的人們。
每篇故事都是曲折生動、想象豐富,大多數令人感動。如《神燈》則述說了一個游手好閑的孩子在罪惡多端的巫師的幫助下得到了神燈。于是他運用神燈的法力和自己的智慧使家庭富裕,娶到了公主,殺死了偷走了神燈的巫師,還殺死了為巫師報仇的巫師弟弟,他最終當上了國王。
關于讀書筆記 篇4
我讀了《龜兔賽跑》這本書。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只兔子和一只烏龜賽跑的故事。驕傲的小兔子因為瞧不起小烏龜,所以提出了要和小烏龜賽跑,烏龜爽朗的答應了。兔子想:“爬都爬得那么慢,還夠膽和我比賽呢!”兔子不把比賽當一回事,所以在半路上睡著了,而小烏龜卻堅持不懈,一個勁兒的往前跑,等小兔子醒來跑去追時,烏龜已經在終點等它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能自高自大,不能有一點小成績就驕傲,要虛心。
關于讀書筆記 篇5
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三毛流浪記》這本書的。
三毛是孤兒,他沒有真正的家,只能四處流浪,以乞討生,晚上只能睡在街上。如果討不到東西,那只能整天餓著肚子了。不權這樣,他還經常受到別人的欺凌,身上到處都是傷疤。
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卻不一樣了。就說我把,我從小就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我的家人把我照顧得很好,什么都為我考慮到了,可以說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這樣,有時候我還對媽媽發脾氣,弄得大家都不高興。現在想來,我是多么不應該呀,我應該珍惜我擁有的一切。
關于讀書筆記 篇6
《老人與海》講述了一個故事,一位圣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同行看成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于鉤到一條大魚,大魚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最終被老人殺死了,綁在船的另一邊。老人在歸途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但他仍然斗志昂揚,像一個角斗士在大海這殘酷的角斗場是頑強地展開搏斗,歷經了重重艱難險阻。雖然老人捕的魚,在歸航的途中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絲毫沒有減退老人的堅強意志。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內在的意志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方面倒下,恰恰是另一方面的站起,在一個宛如夢境的場景中,必定會出現勝利的結局,這是圣地亞哥的魂,也是他無論如何都不會倒下的精神層面。我認為,這,才是偉大的定義。
關于讀書筆記 篇7
改變
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
享受變化!
嘗試去冒險,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
不斷地去享受變化
我的感受:這篇小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及時發現并應對變化,詮釋了“變是唯一的不變”的道理,它啟發人們要發現生活中的變化,并針對這些變化做出一定的改變,而不是逃避變化。這片小故事,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
關于讀書筆記 篇8
最近,我讀了茅盾的一篇《白楊禮贊》的文章。描寫的是是白楊樹,一種極其普通的樹,然而卻是一種絕不平凡的樹。因為作者眼中的白楊樹是生長在西北黃土高原上,有著筆直的干和枝,雖然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仍保持著倔強挺立的姿態,哪怕只有碗口粗細的樹,還是力爭上游,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雪。
文章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要有像白楊樹這種堅強不屈、積極向上的精神。作為學生,在學習上無論碰到多大困難,都要努力克服,從小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關于讀書筆記 篇9
“他年輕力壯,他建功立業,一上戰場便勇往直前。見了敵人揮刀就砍,個個血撒頭顱在他的腳下。他在敵軍里橫沖直撞,所到之處敵軍個個向他投降。”
這是文章的開頭,讀到這兒也許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場血與猩的戰斗,但其實讀完全文才感觸到了真正的心酸。
全文講述了一位十四歲的少年,迷上了網游,在游戲里他是將軍,所向披靡,任何敵人都逃不過他鋒利的刺刀,少年為此極大滿足。“金錢”、“榮譽”……。而事實上,大量的錢財正從他的口袋里流水般的消失。讀到這,我深深地為這無知的少年而感到心痛,無聊的殘殺,正一點一點地吞噬著他的良知,況且連這虛擬的世界也有起伏跌宕。
他戰敗了,敗得一無所有,并且損兵折將自己也身負重傷,他要支援,可是沒有人理睬他,等來的只有網吧的老板,于是,身無分文的他命令母親前來送錢。本來陽光的少年竟變得如此落魄,我深感惋惜,希望這少年能放棄這無知的一切改過自新,而事實卻讓我心酸。他的母親無奈地看著他滿是血絲的眼睛,含著淚答應了他的要求。母親在我眼里是那樣的無助,眼看著自己的兒子就此毀了一生,而她卻不忍心拒絕因為兒子以生命威脅。我開始為這少年的言行感到憤怒!母親的苦楚他一無所知。
少年拿錢繼續著罪惡的游戲,他率領兵馬再去攻城,敵軍又一次被他包圍,他命令敵軍向他投降,而敵軍卻嘲笑他:一個手下敗將卻如此猖狂!他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線就此崩潰……。
文章的結局是那樣悲涼,我真想告訴他少年,敵軍不會向你投降,唯獨你的母親。在母親心中,你不是將軍,是王!是她永遠的王!她永遠會向你俯首稱臣、惟命是從,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關于讀書筆記 篇10
在寒假期間里,我又重溫了英國女作家j.k.羅琳享譽世界的代表作——《哈利·波特》。這系列書里,哈利在德思禮家的那段經歷更是令我記憶猶新。
由于霍格沃茨正在放暑假,哈利回到女貞路4號的德思禮家。哈利雖然非常想結束假期,但始終要面對現實——所有臟活累活全包,還要每天面對不給他一次好臉色的佩妮姨媽一家。在如此炎熱的環境、頂著烈日來擦窗戶,哈利始終沒有吭過一聲。哈利被隨意戲弄與使喚,為什么哈利能忍氣吞聲?
因為哈利從沒忘記他是個孤兒,在達力表哥一家不可以為所欲為。哈利從小失去雙親,失去了父母對孩子的那種關懷,失去父母給予的支持與鼓勵。哈利在這個所謂的“家”中生活了十一年,并沒有感受到一次溫暖。在這冷漠無情的世界中,哈利只有選擇接受……
掩上書本,當我想到那些孤兒被拋棄、流浪漢無家可歸、工人被拖欠工資的時候,才發現幸福原來是那么飄渺、 那么遙不可及;但轉念一想,每個人在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的模樣、為社會獻出一份力、草坪上充滿歡聲笑語的情景卻在腦海里一一浮現……原來,幸福也是觸手可及的呀!哈利是個幸福又幸運的大男孩。最平凡、平淡的生活,或許才是哈利·波特所希望的幸福吧!只因幸福靠自己去體會!
關于讀書筆記 篇11
通過同學的介紹我知道了卡耐基,后來漸漸的發現,從西方世界島東方眾多的國家幾乎所有的語系都有卡耐基的著作譯本。
他運用心理學知識,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進行探索和分析,開創并發展了一種融演講推銷術,做人處世術,智力開發術,為一體的獨特的成人教育方式,美國卡耐基教育機構,國際卡耐基成人教育機構以及遍及世界其他各國的分支機構,接受卡耐基教育的不僅有各界的名流,軍政要人,內閣成員,甚至還有幾位總統,這些教育機構造就了千萬余眾的畢業生,影響了二十世紀的幾代人直至今天。
卡耐基所著的書,有《人性的優點》《人性的弱點》《美好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偉大的人物》《語言的突破》等等,他的書并沒有解開宇宙中的什么深奧的秘密,但他源于常理的哲學影響和教育實踐給千百萬人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成功。
關于讀書筆記 篇12
今天,我讀了一片很有哲理的小故事——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
文章主要寫了兩個小矮人——唧唧、哼哼和兩只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在大迷宮里找奶酪的故事。他們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在奶酪c站,找到了美妙可口的奶酪,于是,他們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整天只顧享樂。終于有一天,奶酪c站的奶酪沒有了。于是,兩只小老鼠出發尋找新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則是逃避現實,不相信奶酪沒有了,只肯呆在c站。終于有一天,唧唧醒悟了,他開始出發尋找新的奶酪,并在途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知道了要及時發現并應對一些變化最后,終于在奶酪n站,找到了更多的新鮮的奶酪,并遇上了提前到達的兩只小老鼠。但是他不安于現狀,又出發尋找奶酪;而哼哼,卻只是呆在c站,怨天尤人。
好句好段:盡早注意細小的變化,
這將有助于你
適應即將來臨的更大的變化。
變化總是在發生
他們總是不斷地拿走你地奶酪。
預見變化
隨時做好奶酪被拿走的準備
追蹤變化
經常聞一聞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們呢什么時候開始變質。
盡快適應變化
越早放棄舊的奶酪,
你就會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關于讀書筆記 篇13
寒假里,爸爸幫我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從看第一頁開始我就喜歡上它了。里面有很多精彩的內容,像恐龍是怎么滅絕的,蛇為什么會蛻皮,馬兒為什么會站著睡覺等等,不僅介紹千姿百態的動物而且還有萬紫千紅的植物,還有許多科學知識,健康的學習生活習慣等等。
讀這本書不僅能學習很多知識,還使我學會了很多生字。寒假很短我只能讀一部分,我準備從這學期開始,做完作業以后堅持讀這本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關于讀書筆記 篇14
簡愛是一個極為平凡的女孩,從小失去父母,被寄養在里德舅媽家,但是無論她怎么做也討不了舅媽的歡心,于是她決定要上學。到了學校聽她的好朋友海倫說這里是一個相當于孤獨院的學校時,她萬分歡喜,因為這里的孩子都是孤兒,她們的想法是一致的。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她在那里又做了兩年老師,當她離開了學校,開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擁有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在那里,她救了羅切斯特先生,并和羅切斯特先生生了一個可愛的小孩。
是的,這就是簡愛的一生,從書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氣,看到了她的愛與尊嚴,我感到一種慚愧,如果換作是我的話,羅切斯特先生的房間著了大火,我一定不敢沖進去用水把火澆滅。
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他們做錯了,我卻不敢反駁,可是簡愛卻立即糾正了大人說的話,我卻說都不敢說,其實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們錯了。簡愛的勇氣我非常佩服。
簡愛一個平凡的女孩,其實她并不平凡,她很偉大,因為她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氣、愛與尊嚴。
關于讀書筆記 篇15
《老人與海》成功的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書中講的是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天之后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魚大勁也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于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
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關于讀書筆記 篇16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海底兩萬里》。我捧著書,看著藍色封面,想到了色彩斑斕的海底世界。我好敬佩凡爾納的勇敢,還有那位船長。奇妙的海底里有大森林,有椰子大的珍珠,還有長八米的大章魚。他們不怕困難戰勝各種危險。神奇的海底世界,如果我也能去諾第留斯號上體驗一下該多好呀!
關于讀書筆記 篇17
第一次見到余秋雨的《道士塔》是在他的散文集《晨雨初聽》讀到的,這本書的封面印著藍藍的天空和海洋,沙灘上放著兩張潔白的椅子。看起來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讓人舒心。可是當翻到《道士塔》這篇文章時,先前舒坦的心情早已沒了影兒,只有一股怒火在心中燃燒。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20世紀敦煌莫高窟不幸由以為無知的道士當家,他自作聰明將一幅幅珍貴的壁畫變為一道慘白,他將一座座精美的塑像化為天師、靈官、菩薩,他將一箱箱無價的國寶換為歷歷可數的銀元。給后人們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這位道士的名字叫王圓箓,他只是一個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的湖北麻城農民。他的無知讓他對洞窟里的壁畫有些不滿,他找來幫手用石灰淹沒了唐代的衣冠,宋代的笑容。因算了算石灰的價錢,他認為沒有必要全部刷完,于是他放下了刷把。如果當時有免費的石灰恐怕這個愚昧的道士會將他的“宅院”刷得一塵不染吧!看來我們是否應該感謝他呢?感謝他的手下留情,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珍品!粉刷了之后,他又想弄幾個雕塑。他看到中座雕像的體態過于婀娜,與幾面的白壁似乎有些不相符。這時他終于想起了自己的身份:道士。那自己何不在這里立上幾個天師、靈官菩薩?他和他的幫手用鐵錘將那婀娜的身姿,柔美的淺笑砸成了碎片,化為了泥巴。他又請來了鄰村的泥匠如小孩子般堆起了雪人,忙活了半天總算能立住了,最后做出來還像模像樣
由于這位道士——王圓箓,他的無知、愚蠢、自私。使用少數的銀元換得大量的敦煌文物流失海外,而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只得一次次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文獻的微縮膠卷。我們憤怒嗎?不我們該憤怒嗎?也許正如文章中寫到的“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蠢,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他不是承受不起,而是不配。他那樣的無知,根本不知自己犯下了怎樣的“罪行”,就算再怎么傾泄,他的眼里定還是不解。如果“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那么誰才是這個巨大民族悲劇的主要謀劃者呢?是外國冒險家?還是當時的官員。他們滔滔的奏折中沒有一句提起敦煌的事由,當外國冒險家甘愿傾家蕩產,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時候。生活奢侈的中國官員卻因運費太多,不愿保護這些文物。當外國冒險家甘愿葬身沙漠,不顧一切地朝敦煌奔去的時候,中國官員的會客廳里彌漫著茶香!被掠奪后的敦煌文獻少,在押送回京的途中只用茅草卷著,每到一個地方便又被抽出幾卷行途中又丟失幾卷,到達京城后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幾卷同破舊的茅草。敦煌文化如此燦爛,藏經洞中的文獻有如此之多,但中國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卻沒有幾卷。這些祖宗留下的遺產在本國沒有受到珍視,而在其它國家的眼里卻是如此珍貴。與其把他們存放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中被破壞,還不如把它放在外國的博物館永遠的收藏。在這種如此令人氣憤的情形下這何嘗不是一劑救濟敦煌文化靈丹妙藥?
雖敦煌文化在中國,但中國被歷史劃出的傷口仍未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