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大愛演講稿(通用3篇)
慈善大愛演講稿 篇1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慈善是每個人必備的品德,它就在我們身邊,如此簡單。
還記得那個烈日炎炎的夏日,還記得那條平熱鬧凡的小街,還記得那位布滿滄桑的老人,時間的齒輪飛速轉動著,把我帶到了那天。
一眼在嘈雜的人群中看到了他,大概60歲左右的樣子,在那個僅僅不到幾平方米的破舊小屋,盡管火辣辣的太陽無情的灼傷著他蒼老黝黑的皮膚,盡管晶瑩的汗水一滴又一滴從額頭滾落到地面再消失,他依然埋頭苦干著手中的修車活,不辭辛苦的頂著烈日以微薄的利潤維持著生計。
“好了沒有?”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不耐煩的嚷著,揮手為自己扇著風,斜著眼打量著老人修車的技術,皺著眉看著自己被肢解又重新組裝的車,算著大概要多少錢。
“這車難修。”老人揮了揮自己如雨的汗,艱難的起身,臉上浮起一抹輕松的笑容,“修好了。”
中年婦女接過手上的車,掏出包里一沓錢,隨便抽了張10元扔在了老人手里,轉身就想離開。
我愣了愣,莫名為老人涌起一絲怒氣。老人也愣了愣,隨即叫住了那名婦女,我理所應當的認為老人會為自己的辛苦勞作而多討點錢。誰知老人開口道:“車輪沒氣了,給你打點吧。”
婦女轉過身卻沒吭聲,老人仿佛看穿了婦女的心思,又笑了笑:“不要錢。”說著便又蹲了下去。看著老人被車擋住的身影,看著婦女閃躲的眼神,看著她那句脫口而出卻硬是被咽回去的“謝謝”。我也笑了笑:老人的心,如此美好!慈善,竟如此簡單!
想起莎士比亞的那句名言,老人仿佛就是那美麗的甘露。他簡單的慈善是擁有一顆感化別人的心。當一個人帶著慈善的心,去做慈善的事,即使遇到不慈善的人,慈善,一樣如此簡單!
慈善大愛演講稿 篇2
慈善是一種心靈的寄托,沒有持之以恒的慈善行為,真擔心會迷失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樹木扶持藤蔓,雨露滋潤萬物,就讓慈善造福人類,這美麗的慈善—世界需要它。
慈善,如此美麗。曾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一位母親遇到一位單臂的乞丐來家長乞討,母親并沒有施舍于他,而是讓乞丐將門前的20塊磚從門前搬到后院。起初乞丐認為這是在侮辱他,可母親卻用一只手示范了搬磚。乞丐似乎明白了什么,按母親的話做了,母親便給了他10元,乞丐便辭去。十幾年后,那位乞丐又回來了,他已不再是那年的可憐蟲
,已是風度翩翩的大老板,是母親的慈善讓他改變了命運。乞丐要向母親報恩,可母親卻拒絕了,她說:“留給需要你慈善的人吧!”慈善,是對人精神上的給予—美麗,深邃。
慈善,如此美麗。還記得么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這個難忘的時刻。雖然已過去了兩年,回憶那年,是什么讓已成廢墟的家園重新建起,是什么讓妻離子散的人們重拾親情?是慈善。那一刻的天翻地覆,所有人們將自己的慈善化為為他們救濟的捐款,在心中為受難人員默默祈禱著,將自己唯有的零花錢、工資和那一份慈善先出去。慈善,是對人物質上的鼓勵—感人,
至深。
慈善,如此美麗。瞧著世界,美好而絢麗。大街上人們往來交替,各自去做著自己有價值的人生。路旁,呵:少了蜷縮在角落的乞丐,少了苦苦哀求的凄叫,少了流露極悲的眼神,少了挨冷挨餓的流浪者—因為人們的一份份慈善感化了每個乞討者的心,讓他們實現了人生價值,引著他們走進美好的世界,讓他們拜托了被人鄙視的眼神與被人唾棄的身價,是慈善拯救了這些可憐蟲,讓燈火闌珊處不再是悲慘,讓世界更加煥發光彩,更加美麗耀眼。慈善,是世界的裝飾—斑斕,五彩。
慈善讓人心的距離不再遙遠,讓人與人的面孔不再冷漠,讓整個世界不再有冬天!知道么?真正的慈善其實很簡單:一個鼓勵的擁抱,一句真誠的話語,甚至只是一枚發自內心而真心給予的硬幣……慈善,是真摯情感的真諦;慈善,是愛與愛的結合;慈善,是心與心的交流—慈善的真諦。
慈善,如此美麗。它會讓我們相互相輔成一個大寫的“人”,調畫成一幅共同攜手的慈善圖,支撐成支撐成一個真、善、美的世界!
慈善大愛演講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心無大小 慈善在身邊》。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山村小學,有一位從大城市里來的女教師,她經常到離學校不遠的一個農家去買雞蛋。
賣主是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她叫女老師說個價,女老師便定了5毛錢一個,其實,女老師暗中提高了5分錢,女老師家鄉的雞蛋4角5分要多少有多少。女老師看老人可憐,沒兒沒女,只靠幾只雞養活自己,于是每個蛋多給5分錢,這個老太太可憐,女老師心想:就做一個小施主吧!
奇怪的是老太太既不討價,也不還價,這樁買賣就這么定了。
買過一段時間,女老師覺得老太太實在可憐,便單方面又提高了5分錢,一個雞蛋5角5分。這回老太太作聲了,堅持不肯提價,但女老師堅持要單方面提價,僵持了很久,老太太終于接受了。
那天,女老師照舊去老太太那兒買蛋。正碰上一個蛋販子跟老太太講價,蛋販子出6角一個的價要把蛋全收走,老太太不肯。蛋販子說,這個價夠高了,山里都是這個價。老太太說,不是因為這個價,而是這些蛋要賣給那位老師,人家那么遠來我們這里教書,孩子們需要她。
老師頓時呆了,原以為自己是個施主,想不到真正的施主倒是老太太?無私地、默默無聞地為別人付出一切而不求回報---這就是慈善,這就是愛。
記得那天,我看到電視上在放一個為玉樹捐款的晚會節目。捐款百萬、千萬甚至上億的企業不在少數,高舉的捐款牌在我的眼前直晃,讓我還真有點感動。臨到個人捐款了,有白領、醫生、老師、警察、商人、學生,他們依次把錢投入了捐款箱,也把他們的名字寫進了觀眾的心坎上。
那首“感恩的心”還在一直放著,捐款的人走了一批又來一批。一位穿著清潔工衣服的婦人走進捐款箱,從口袋里緩慢的拿出兩張20元的,一張10元的、5元的,幾張1元的放入了捐款箱,過后轉過身去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捐款箱。主持人一個勁的說謝謝,誰又能知道這幾十元錢的里面滲透著這位女清潔工有怎樣的汗水和情感呢?捐款的人陸陸續續把錢投進捐款箱......
看到這,我的臉上熱熱的,眼眶紅了,眼淚從眼角流了下來。
是的,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為別人捐獻出一分一角的普通人和捐獻出成千上萬的人一樣值得人尊敬,因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們是等重的。
同樣,不要把慈善看成僅僅是有錢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為慈善家,只要我們對她心懷善意,在別人需要時哪怕給予微不足道的幫助,我們也一樣慈善。人類需要慈善,需要愛。慈善事業是崇高的人道主義事業,是充滿愛的,又是人人可為,人人可做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