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的演講稿(精選5篇)
財富的演講稿 篇1
隨著我們如今社會的進步,教育也越來越普及,社會中涌現了一大批高文憑,高學歷的人,但卻仍有許多人找不到工作,于是便有了一種質疑聲: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嗎?
我相信是可以的。且不說這句話中包含了多少人的人生經驗,在這樣先進的社會中,沒有知識根本無法生存。就拿我們每日必需的糧食來說,雖是微小的一粒米,卻蘊含了基因的自由組合,如何培育優良等復雜的遺傳學知識,而正因為這知識,才使世界上許多人擺脫了饑餓,同時也創造了不小的財富,而這財富,往往掌握在那些擁有核心技術的人手中。
可是為什么還有那么擁有知識的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呢?我再想這不僅僅與社會資源分布有關,影響更多的是人的觀念。從小就被父母灌輸思想:你要好好學習。將來要當公司老總,要當官,我們才有光彩,生活也會變好。于是所有人都這樣想自己將來一定會做大老板,做大官。所以眼高收低,不愿做最基層的工作,相反有許多企業出現用工荒,于是就有了惡性循環,這些有知識卻眼高手低的人找不到工作,知識無法變成財富,那些需要知識型人才的企業無法正常用工。
我們所學的知識并不一定可以運用到生活中,但多學一些知識絕對是無害的。各個方面都要了解一些,打個比方吧:朋友在一起談天說地,聊的火熱,而你在一旁卻差不上一句話,這時才發現知識的重要性。而與人交流可以建立穩定的人脈關系,這難道不是一筆財富么?仔細想想,像這樣的例子并不少,只是我們都不在意,這樣隱藏的財富就與我們擦肩而過。
人類學習本就為了生存,而到了現在生存與金錢掛鉤,所以更多的人就直奔金錢了,忽略了學習的本領。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也得不到發揚,而真正做到這些的人卻完全不看重金錢,因為自己所做的就是一大筆財富,為人類造福的財富。
知識就是財富,只有用心對待,善于運用它的人才會擁有財富,這財富不僅是物質上,更是精神的財富。用心對待它,它必回報你。
財富的演講稿 篇2
知識當在隋朝時期,人們認識了它的重要性后,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學院、私塾,便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瞬間覆蓋了中國的大江南北。而一大堆知識淵博的窮人,也搖身一變,成了一位位受人尊重的先生。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一所所專門培養教師的師范學校也出現了。“知識就是財富”,這句似乎早不再是一句普通的口號那么簡單,而是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撲滅的真理!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同時也是知識爆炸的年代,這個時候,知識便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_袁隆平也依靠知識解決了早已影響世界多個世紀的溫飽問題。
他小時候就埋下了理想的種子:他幼年正值“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并逐步侵占華北和中國內地。國破家亡的中國人民遭受日本侵略軍空襲,尸橫遍野。這些悲慘景象,給袁隆平童年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民族創傷,也在他腦海里產生了一串串的問號:為什么中國百姓如此被人欺侮,任人宰割?為什么外國強盜在中國如此橫行霸道?面對國破家亡的嚴酷現實,使袁隆平從小就立志:他要依靠自己的知識,做一個能使中國富強、不受外國強盜欺侮的人!
終于,他為祖國報效的時刻到了:以前,水稻單畝產量都很低,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當1960年那場罕見的天災人禍發生后,嚴重的糧食饑荒便隨之而來。當袁隆平目睹了這一場面后,心里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于是發誓要盡快培育出畝產超過20__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他要利用農業科學技術和他自己掌握的知識來戰勝中國的饑餓!
從此他的創造生涯就開始了,在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鄧則,找到了七株雄性不育的植株。又經過八年歷經磨難的“過五關”,到1974年配制種子成功,并組織了優勢鑒定。1975年袁隆平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獲大面積制種成功,為次年大面積推廣作好了種子準備,使該項研究成果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
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占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占18.5%。10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谷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雜交水稻為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袁隆平也因此曾先后獲得十一項國際大獎,為中國人掙足了面子,讓中國成為世界的焦點!
在現在這個時代,沒有知識的人,是根本無法生存的,生活也是寸步難行。街上隨處可見的乞丐,他們可能有的是古時顯赫一時的貴族的后代,到后來由于缺乏知識的緣故,從而逐漸墮落了的。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最初出自于古代雅典政治家_梭倫之口的話,已經成為了一個現實。中國各地也響應著這句口號,看!全國各地的老年大學無處不在,而老年學員也是數以萬計。現在,家家都奔小康,普通居民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家家也都富裕了。那些小時候,因為家里窮,而無法上學的老年人們,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上學的_,豐富一下自己的知識。也紛紛進入了老年大學,他們不愿做一個沒知識,沒文化的人,被別人嘲笑。
古往今來,有無數名人寫過、說過關于知識的名言,像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愛因斯坦的“知識不能單從經驗中得出,而只能從理智的發明同觀察到的事實兩者的比較中得出。”
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這一種人人必備的“特長”,將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重視。所以,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們,快點加把勁吧!也許現在努力還來得及。而那些窮人們,也讓你們的孩子去上學吧,別讓孩子們重覆你們的路!因為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
財富的演講稿 篇3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造財富”似乎已不僅僅是個口號,而成為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在競爭日趨激烈,知識不斷更新加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對新知識的學習就更顯得十分重要了。因此一輩子都要在學習中度過,是強者做人的重要法則。一個缺乏知識的人,怎么能夠成為強者,怎么能夠與人較量?學習是成功的資本,這是因為無學將無以致用,所以要做一個以知為本的人。在人的一生中,決不會順利地走向顛峰,遭遇挫折和失敗是很難避免的,學習和改變的速度,是在這個無情競爭、友情服務的社會中成敗之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沒有知識的人越來越寸步難行,其實沒有知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沒有學習意識,最可悲無望的人就是那些貧困沒有知識且無學習意識的人,所有的經濟力量莫不依賴于知識,產生于知識,市場競爭由產品競爭發展到知識競爭。勞動生產率的說法已日益過時,而知識生產率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知識是重多要素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對此每個人都應該毫不懷疑。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學習的一生,我們所遇到的人,所遇到的事物,所得到的經驗都是人生大學的教師。只是有的主動學習,有的被動學習,這也正是先進與落后最直觀的體現與最根本的原因。不凡之士與庸常之輩的最大區別,并不在于他的天賦和如何付出,而在于有無明確的人生目標,只有勇于挑戰人生,才能擁有成功的希望。在人生的競技場上落敗的原因,不是缺少信心、能力、智力、只是沒有明確的目標或選準目標,且又缺乏堅強的斗志,只有把注意力凝聚在目標上你才能在事業上取得大成就,如不想成為平庸者卻又不敢挑戰人生,這是一種悲哀。有遠大的目標固然不錯,但目標好象靶子,必須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內才有意義,如果目標偏離實際,反而與事無益。你必須要為目標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懷大志,而不愿為理想的實現付出辛勤的勞動,那“理想”永遠是空中樓閣。只有把目標和行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目標與行動是改變人生的法碼。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有什么條件,生處什么樣的環境,只要專心致志,勤奮刻苦,好學多問,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做下去,自然會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更新越來越快,不會學習的人就是文盲,那些固步自封,跟不上時代變化的人就會被淘汰。新經濟的核心就是知識的創造和知識的分享,而其根源就是創新,學習成為最重要的投資。當今社會的人才競爭,說到底是知識的競爭,學習力的競爭。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未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競爭程度日趨激烈,競爭已成為促進社會變化與發展的基礎,成為人類生存的必然,你能否適應那就看你的學習力度了。知識是能量,知識與行動結合起來就是力量。學知識好比零存整取的銀行存款,同時要有與眾不同的創意,那你就會有與眾不同的收獲。與眾不同是成功者的第一思維,在這個多變的社會,觀念會左右你的思想,指導你的行為,決定你的獲得結果,正確的觀念是駕馭變化最有力的工具。要想不被這個多變的社會所淘汰,就要有個新的學習方法,新的思維模式,敏捷的應變能力,速度的快慢將決定你成敗的關鍵。請朋友們看一組數據:100%的意愿+100%的方法+100%的信念=100%的成功,如果你投入80%的意愿+80%的方法+80%的信念=51.2%的成功,如果你投入60%的意愿+60%的方法+60%的信念=21.6%的成功,如果你投入50%的意愿+50%的方法+50%的信念=12.5%的成功。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明了,這就是結果,這就是你成功快慢的原因。先知先覺為成功者,后知后覺為追遂者,不知不覺為消費者。想它人之所未想,做它人之所未做,最可怕的是按照老方法做,最可悲的是畫餅充饑,學習交流的過程就是創造價值的過程,你一定要學會利用別人的資源價值,去創造一個別人不可代替的價值,成就輝煌人生。人生的失敗并不是敗給了誰,而是敗給了悲觀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良好的心態和信心,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他是一事無成的,唯有自信使不可能成為可能,使可能成為現實,缺乏自信的人使可能成為不可能,不相信自己意志的人,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在時代交替之際,如果你選擇了學習,選擇了改變,選擇了創業,你就選擇了成功。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是只會回憶過去,在回憶的過程中體驗傷感(感傷者),第二種人是只會空想未來,在空想未來的過程中不務實際(空想家),第三種人是注重現在,腳踏實地,慢慢積累,一步步走向未來(實干家)。鞋子的大小只有你自己的腳知道,如果你認準某件事有意義有價值,那就勇敢地去做,不在乎別人說什么,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跡,你覺的自己有價值,你就能成為有價值的人,做有價值的事。切記不要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人生的敗局往往在復雜之中,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是聰明者的做法,否則是愚蠢的做法。因為我們已經從工業化時代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從文憑時代進入了能力時代,從學歷時代進入了學習時代,并且是終身學習時代,所以沒有知識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兩手空空,只有以失敗而告終。成功者雖然屢戰屢敗,但絕不輕易放棄努力,從而走向成功;失敗者幾經挫折很快就放棄了努力,這就是成功與失敗的主要區別。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今時代,如果你沒有一個強烈的學習意識和競爭意識,是不可能在競爭中獲勝的。人生在世,競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也無法回避,惟一要做的就是投身到這場激烈的競爭當中去,任何企圖逃避競爭的想法都是有害無益的,若想欣賞遠山的美景,致少得爬上山頂。朋友你是否有求知學習的意識呢?
聯合國定義新世紀的文盲:“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的人,不能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被認為是功能型的文盲”。希望你能真正快速的溶入到全球互聯網當中來學習,資源共享超越時空,光的速度、海的容量、零的距離,信息瞬間傳遍全球。學習創新是成功的指路明燈,帶動全民上網,提高全民素質,是利國利民利己的一項偉大而神圣的事業,如果公民不上網就等于新文盲,干部不上網面臨要下崗,企業不上網既將要死亡,這將成為一個不可改變的共識,是人類的發展,時代的召喚。如果現在感到沒有危機的人,是將來最受危機的人,如果你能在世紀交替當中意識到將來的危機,那就要珍惜你寶貴的剩余時間,時間是非常公平的,給任何人都是24小時,時間又是最不公平的,給每個人又都不是24小時,時間就是金錢,知識就是財富。會利用時間學習創業的人,能給你留下串串豐收的碩果,否則只能給你留下一頭白發和無可奈何。那今天我們要攜起手來,在學習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效益,來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
財富的演講稿 篇4
生長在這個無比豐富的世界上,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知識,將寸步難行。因為你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文化。古今許多圣賢就是因為重視學習才能呼風喚雨,做出了許多驚天動地的事業。如果你也想干一番偉業,必須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可以增長本領,施展特長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現在這句話已被無數個事實證明。正是由于人類對知識的探索,才激發人們發現大自然無窮的奧秘。為了實現一次又一次的夢想,人類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研究地質學讓人們知道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下的秘密;研究信息科學讓現代人懂得科技發達帶來的奇跡;研究基因科學,人們學會克服遺傳障礙,掌握好了基因工程的信息。無論是物理化學還是生物數學都等待著人類的進一步探索。
知識就是力量,建設我們的祖國需要知識,管理龐大的國家需要知識,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需要知識。沒有科學文化知識的人難以在現代社會立足,不重視科學技術的國家就會落后挨打。
要想擁有廣博豐富的知識需要付出刻苦的學習,以頑強的意志完成學習任務。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為寫《資本論》付出了巨大的心智,經過辛勤地工作,通過無數個日夜的艱苦奮斗,才終于實現自己的夢想。正因為他辛勤的努力,馬克思主義才得以發揚光大。馬克思常去的圖書館有個座位下面留下了他兩個深深的腳印。由此可見要獲得知識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宋朝詩人陸游非常喜愛讀書,相傳他的房中處處都放置著書。因為如此執著他為后人留下了九千多首詩,被譽為中國的愛國詩人。無論是普通的知識分子還是學校精英都是熱愛學習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提高自身的修養,增長自己的才干。
明白了知識就是力量,更應該勤奮的學習,掌握大量的科學知識,從而為人類做貢獻。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做為新世紀的接班人,必須珍惜光陰,努力學習有用知識,將所學運用到現實工作與生活中。
財富的演講稿 篇5
現在我們走向小康,走向富裕..今天是世界勤儉日,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當我的孩子走進學校,整天像唱歌一樣反復念著老師教他的這句話時,我仿佛又回憶起小時候艱苦的歲月和日子。雖然比不上現在的孩子們幸福,但困難使我們養成了節儉的良好習慣和品格。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節約反而成了小氣被人笑話,節儉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小氣”聞名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他們的“小氣”著實令人對日本人感到驚訝,對日本企業感到震憾。為了節約用水,豐田公司的員工將抽水馬桶里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筆記用紙正面書寫完后,裁成四段訂成小冊子,反面再作便條紙使用;一只手套破了,只換一只,另一只破了再換;員工上班時,如要離開工作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覺的跑步;
有時候真覺得不可思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這么小氣,還在乎這么一點點浪費嗎 但是,對于豐田來說,
“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正是由于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小氣”,才成就了豐田公司今天的輝煌。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著的電燈;衛生間水龍頭嘩嘩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注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里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朋友間聯系,若沒有重要的事情,我們肯定會選擇發短信而不是打電話……,為什么在單位里卻忽略了這些細節 關健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企業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并形成一種觀念。
作為辦公寫作網的員工,我們應該大力發揚勤儉節約的精神,在平時的工作中,嚴格執行各項節約制度,努力培養自己的節約意識,大到壓縮各種經費的開支,小到一粒糧食,都要樹立勤儉節約光榮,奢侈浪費可恥的觀念,讓節約真正成為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時尚。一位水資源專家曾說"人類的最后一滴水將是你的眼淚"。我們的節約不僅僅只是領導一個人的事情,更是每位員工共同的責任,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都關系到我們每一名員工的切身利益。假如沒有“小氣”精神和節約意識,做什么事都鋪張浪費,不珍惜資源,不珍惜時間,讓浪費的思想侵蝕我們的頭腦,并任其蔓延,我們取得再大的成績也將毀于一旦。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才能降低儲糧成本,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我們的##公司才能興旺發達,輝煌無限!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