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的導游詞(精選19篇)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綿延30余公里,峰巒數百,距壽縣城北2.5公里,故當地稱之為北山。又因南臨淝水,北瀕淮河,峰巒錯峙,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發生于此,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故流傳于世。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
八公聚此煉丹,丹藥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后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藥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藥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點有珍珠泉、瑪瑙泉、瑞泉、碧沙泉、嵐秀泉、浣泉、云賓泉、無女泉等二十四泉。據傳珍珠泉為我國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馬山山口,數十股泉水從池底上涌,狀如貫珠,陽光下晶瑩絢麗。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處,另有淮南王廟、碧霞元君廟等古建筑。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里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2
八公山旅游區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境內,20xx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區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xx年12月2日,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xx年7月31日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
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8平方公里,峰巒疊翠,清泉密布,景色優美,歷史文內涵深厚,由152種樹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顆綠色明珠,春來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秋踏漫山紅葉,如火如荼。1600多年前發生在這里的以少勝多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20xx多年前,漢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繹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故事。
開發建設和規劃建設中的主要景觀有:漢淮南王宮、升仙臺、淝水之戰遺址、白塔寺、白塔、青瑯玕館,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場、紅葉谷、嵐香湖度假村等,將為旅客提供一處休閑度假、宗教朝圣、觀光修學旅游的好去處。
八公山地質公園內分布著晚前寒武紀和寒武紀的沉積地層。其中,青白口系和震旦系的伍山組、劉老碑組、四十里長山組、九里橋組、四頂山組的總厚度為923.83米;寒武系的鳳臺組、猴家山組、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固山組、土壩組,總厚度為1081-1235米。特定的大地構造位置所形成的晚元古代的沉積蓋層,具有獨特的“北型南相”的過渡性質,彌補了我國上前寒武系的歷史缺頁,解決了南方峽東剖面與北方薊縣剖面之間上前寒武系的對比、銜接問題,為中國上前寒武系標準剖面推向世界級研究領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淮南八公山地區所產出的“淮南生物群”,是由合肥工業大學鄭文武教授等于1962年發現,并于1979年正式命名。該生物群主要包含有宏觀藻類、蠕蟲類及造跡生物的遺跡化石等,是世界珍稀的化石類型。
在八公山地質公園中,完好地保存了約在1.7億前發生的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相互對接碰撞所形成的地質構造以及這兩個板塊在碰撞過程中和碰撞之后所產生的各種類型的標志性構造現象。例如:在八公山西麓的構造滑脫面與碎裂糜棱巖帶;東部有向北的大型推覆倒轉構造;南部有近東西向延伸的碳酸鹽巖型碎裂糜棱巖構造帶等壯觀的地質構造現象。此外,尚還有北西320°和北東45°走向、陡傾的兩組區域性剪切節理和劈理,是行成八公山石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一系列的標志性構造現象,對于揭示板塊碰撞過程和碰撞之后在板塊內所形成的各種構造類型和應力調整關系及創建板塊內構造演化模式等,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八公山旅游區以神奇秀麗的自然山水風光為重要信托,以絢麗多彩的歷史人文景觀為豐富內涵,以古漢文化和“淝水之戰”為品牌,以休閑渡假旅游為主題,已成為國內著名風景名勝旅游區之一。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里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3
位于淮河南岸,綿延30余公里,峰巒數百,距壽縣城北2.5公里,故當地稱之為北山。又因南臨淝水,北瀕淮河,峰巒錯峙,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發生于此,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故流傳于世。
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丹藥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 戮。后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藥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藥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
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點有珍珠泉、瑪瑙泉、瑞 泉、碧沙泉、嵐秀泉、浣泉、云賓泉、無女泉等二十四泉。據傳珍珠泉為我國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馬山山口,數十股泉水從池底上涌,狀如貫珠,陽光下晶瑩絢麗。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處,另有淮南王廟、碧霞元君廟等古建筑。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4
八公山,得名漢初,劉安繼父職,封淮南王,都壽春,當時,門下賓客數千,其中著名的有蘇菲,李春,左吳,田由,雷被,毛被,晉昌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常與此八人在山上練丹悟道,公元前120xx年劉安謀反事泄,武帝下詔捕逮,劉安聞訊自殺,八公中除雷被外,余皆遭屠.也許劉安注重德政,死后百姓感念,留下傳說:劉安與八公服丹后升天,余下丹藥被雞犬所食,也成仙上天,這便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典故的由來。
公園由涌泉庵景區、四頂山景區、八公山景區、獅子山景區組成,“峻極之山”的八公山“含陽藏霧”,如人間仙境。八公山的林相整齊,,層次分明,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身臨其境,有回歸大自然之感覺,是理想的森林旅游佳境。
陽春三月,梨花怒放,飄香十里,舉目環顧,茫茫雪原,一望無際。金秋時節,四周連片的黃連木林,葉紅似火,可與“香山紅葉,岳麓紅楓”媲美。以側柏為主的針葉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綠。
八公山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薈萃,是著名的“淝水之戰”古戰場和中國豆腐文化的發祥地,有淮南王劉安墓、趙大將軍廉頗墓、四頂山奶奶廟、淮王丹井、珍珠泉、瑪瑙泉、大泉等大批名勝古跡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匡胤困南塘”等眾多歷史傳說。
古老的八公山蘊藏著豐富的奇石資源,有數十種之多,其中不少為國內所獨有。最近開發的歷史名硯——紫金硯,就是失傳千年的文化瑰寶。八公山劉老碑一帶分布著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無脊椎動物淮南蟲化石。恐龍化石、古象化石、孔蟲化石、藻類、葉類、根莖類化石,其中淮南蟲化石最為珍貴,距今約8.4億年,考古品位極高。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淮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歷史文化名山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
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
雖然年代久遠,有些遺存已經消失,但這兒仍然擁有許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如淮南蟲古生物化石、淝水之戰古戰場、江淮著名私家園林——孫家花園以及古寺、古庵、古塔等
八公山豐富的自然資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個字來概括。這里有面積達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護良好,喬木高大,樹種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剝蝕、溶蝕、風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巖體流紋深刻,造型生動,似微縮“錦繡河山”,呈“石林”狀排列,綿延數平方公里,十分壯美。
載入《水經注》及地方志中的洗云泉、嵐香泉、泌月泉、玉露泉等名泉十余處,水面達數百畝的南塘湖如一顆潔凈的明珠,鑲嵌在群山環抱中,八公山主峰——白鶚山,更是秀出群峰之上。 因為歷史文化內涵深厚,自然條件優越,八公山早于1987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當時轄八公山精華地段的淮南市八公山區就以境內南塘湖為中心,進行了早期開發,先后投資500余萬元興修了主干道、環湖路,建設了長廊、游泳場、停車場,開展了淮南蟲化石及重要古跡景點的保護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進步和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產業地位日益突出,產業比重越來越大,產業形象日趨鮮明。在淮南市旅游開發體系中,八公山不僅是淮南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也是皖北旅游區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安徽省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
八公山旅游景點介紹
忘情谷
忘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與著名景點孫家園相鄰,谷長2.3公里,東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環,盤旋而上,谷澗落差160多米。據傳,孫蟠在修建青瑯館后,讀書習畫,寄情山水,忘世間煩憂,見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書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遠,原跡無可考。谷中有曲徑小溪,水聲淙淙,如歌如吟。峽谷兩側,古木參天,樹生石中,石立谷邊,石柱群生,奇形怪狀。林間有奇花異草,鳥鳴蝶飛,確系旅游休閑及避暑的勝地。
乾隆玉筍
“青瑯軒館”谷稱孫家花園,是壽州孫蟠建造,位于白鶚山下,原址面積約66000平方米,是八公區風景名勝之一。 孫蟠,科舉出身。清嘉慶年間為就城修史官,固不愿妄述史志,辭官歸里,在八公山中選擇風景幽美的白鶚山下建造了“青瑯軒館”,種植花木,習練書法,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白鶚山是淮南境內最高山峰,海拔241米,山勢陡峭險峻,山谷沉靜幽深,山中青泉潺潺,經久不息。奇巖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各具情趣。山上蒼松滴翠,林濤滾滾,五彩山花搖曳,如同畫屏競開。當年清帝乾隆下江南,路過此地,游覽山光秀色,見奇巖怪石如同春筍,妙趣萬千,隨揮筆在一世巖壁上,書了“玉筍”二字。摩刻后,雖經百余年風雨,但字跡仍清楚可見。
“青瑯軒館”的勝景,曾吸引著許多游客,后因燹匪患等諸種原因損壞了它的崢嶸風貌。但隨著國家開放政策的深入和旅游的發展,“青瑯軒館”定會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天下賓客。
石門潭
石門潭位于八公山區王鎮南塘村境內,那里“大石礌砢,類獰虬門”,是八公山自然景觀之一。 據《鳳臺古志》載:“云條山、茵席山相峙為石門,兩山交而中豁門。門高20丈,西向南北,兩崖相距10丈,中有潭,徑10丈,深三尺,潭水終年不涸,漫流大石山”。臨石門,峭壁凌空,直上云霄。迎面懸崖上,雕有“石門潭”三個巨字,蒼勁挺拔。當地人傳說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兵困南塘留下的手跡。文史學家則說是北魏酈道元所書,理由是《水經注》中有洗云泉的記載:“洗云泉水潔,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洗云泉是石門潭的源頭,酈道元勘測洗云泉必經石門潭。
進入石門,便置身于“一線天”。豁然開朗,到了群山擁抱的一塊盆地,石門潭的碑刻,洗云泉亭,裸露在簇簇的桃林之中。傳說這是趙匡胤困壽州的營地,后周屯兵折戰沉沙的古戰場。“幾曾識干戈,垂淚對宮娥”,后周南唐之戰為李后主留下悲歌。
石門潭是八公山古文化走廊,附近有古墓葬,古遺址,是古代文人墨客涉足的地方。而今,八公山區、山王鎮以石門潭為重點開發旅游資源,已在南塘湖興建長廊、竹樓、南塘路,發展了一批三產,為石門潭的開發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日前,已有一批有識之士到石門潭投資。
樂澗套
樂澗套俗稱老澗套,位于南塘西2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高林密,翠色醉人。1978年后,考古學家在該地發現古生物化石堆積層。其沉積的植物化石有藻類、單葉及復葉等,隨手可拾,拓開后植物的莖絡分明,各具姿態,圖案象淋漓的水墨畫。
碧霞元君廟
八公山主峰四頂山之巔,昔有碧霞元君廟。廟在四項山頂,故又稱四頂奶奶廟。這是八公山歷史名勝之一。廟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壽鳳人多又稱神妃為“四頂奶奶”,故知四頂奶奶廟者甚眾,謂碧霞元君廟者鮮少。明栗永錄嘉靖《壽州志》稱之為“東岳祠”,清李師沅嘉慶《鳳臺縣志》則稱“元君廟"。
元君廟(四頂奶奶廟)始建年月無考。僅據《鳳臺縣志》記,嘉慶間縣民吳芳春曾損資維修。《鳳臺縣志》記:嘉慶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宮。新修碑記略曰:“惟東岳岱宗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宮,崇于茲山;靈宮有年,梁棟朽壞。武進李君,作宮五載,年谷屢登,民無疫疾。縣民吳芳春,以私錢若干,卜擇吉日,役工興理。刻石記焉。”
吳公其人已不可詳考。廟中除供元群象,還曾供觀音及十八羅漢象。民國間遭火,“文革”中又為人毀壞殆盡。今廟房已蕩然無存,僅有遺址寂寞山陵間,每歲只陰歷三月十五日有人問津。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淮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8平方公里,峰巒疊翠,清泉密布,景色優美,歷史文內涵深厚,由152種樹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顆綠色明珠,春來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秋踏漫山紅葉,如火如茶。1600多年前發生在這里的以少勝多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20xx多年前,漢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繹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故事;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風景區依據獨特的歷史文化和自然山水風光,以生態休閑旅游為主題,開發建設和規劃建設中的主要景觀有:漢淮南王宮、升仙臺、淝水之戰遺址、白塔寺、白塔、青瑯玕館,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場、紅葉谷、嵐香湖度假村等,將為旅客提供一處休閑度假、宗教朝圣、觀光修學旅游的好去處。
八公山旅游區以神奇秀麗的自然山水風光為重要信托,以絢麗多彩的歷史人文景觀為豐富內涵,以古漢文化和“淝水之戰”為品牌,以休閑渡假旅游為主題,已成為國內著名風景名勝旅游區之一。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7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內。206國道可達。距淮南市區約15公里。是集游覽、觀光、休閑、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游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xx年9月15日對外開。景區整體規劃面積120余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8.85平方公里。大小40余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迭翠,雄奇靈秀,淮河流經群山之北,曲折環繞而東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
公園屬北亞熱帶北緣的濕潤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春季暖濕多變,秋季天高氣爽。公園由涌泉庵景區、四頂山景區、八公山景區、獅子山景區組成,“峻極之山”的八公山“含陽藏霧”,如人間仙境............... 八公山森林公園是于1992年由原林業部批準的省級森林公園,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城關北門外一公里。東鄰淮南市,西靠淮河,南臨東淝河,北接鳳臺縣。公園南北長約8.6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
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位于中國安徽省淮南市與壽縣古城交界處,為著名的文化勝地、漢文化重鎮。八公山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鶚山海拔241.2米。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該地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曾是漢代淮南王劉安的主要活動地,集中大量當時國內的一流知識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在這里誕生。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典故,使八公山聞名遐邇。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8
八公山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古城以北2公里,是著名的文化勝地,八公山,是漢代淮南王劉安的主要活動地,這兒曾集中了大量當時國內的一流知識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這里誕生的。與八公山連在一起的壽縣,當時叫壽春,與中國歷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戰等連在一起。八公山歷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壽春山之稱,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其山勢綿延,一脈四十峰,處處景致迷人。被譽為“八公仙境”、“峻極之山”。古人贊道:“八公草木晚離離,仿佛成人似設奇。老氣逼云含霧雨,空青拔地鎮淮夷”。八公山因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八公在此學道成仙的神話和秦晉淝水之戰而聞名遐邇,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麗神奇,不愧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 [編輯本段]八公山歷史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里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1600多年前,這里還發生了以少勝多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9
八公山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古城以北2公里,是著名的文化勝地,八公山,是漢代淮南王劉安的主要活動地,這兒曾集中了大量當時國內的一流知識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也是在這里誕生的。與八公山連在一起的壽縣,當時叫壽春,與中國歷史上很多重大事件如淝水之戰等連在一起。八公山歷史上有淮山、楚山、淝陵、北山、壽春山之稱,面積200多平方公里。其山勢綿延,一脈四十峰,處處景致迷人。被譽為“八公仙境”、“峻極之山”。古人贊道:“八公草木晚離離,仿佛成人似設奇。老氣逼云含霧雨,空青拔地鎮淮夷”。八公山因西漢淮南王劉安與八公在此學道成仙的神話和秦晉淝水之戰而聞名遐邇,并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八公山“蓄圣表仙”,瑰麗神奇,不愧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 [編輯本段]八公山歷史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里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1600多年前,這里還發生了以少勝多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淮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歷史文化名山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
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
雖然年代久遠,有些遺存已經消失,但這兒仍然擁有許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如淮南蟲古生物化石、淝水之戰古戰場、江淮著名私家園林——孫家花園以及古寺、古庵、古塔等
八公山豐富的自然資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個字來概括。這里有面積達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護良好,喬木高大,樹種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剝蝕、溶蝕、風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巖體流紋深刻,造型生動,似微縮“錦繡河山”,呈“石林”狀排列,綿延數平方公里,十分壯美。
載入《水經注》及地方志中的洗云泉、嵐香泉、泌月泉、玉露泉等名泉十余處,水面達數百畝的南塘湖如一顆潔凈的明珠,鑲嵌在群山環抱中,八公山主峰——白鶚山,更是秀出群峰之上。 因為歷史文化內涵深厚,自然條件優越,八公山早于1987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當時轄八公山精華地段的淮南市八公山區就以境內南塘湖為中心,進行了早期開發,先后投資500余萬元興修了主干道、環湖路,建設了長廊、游泳場、停車場,開展了淮南蟲化石及重要古跡景點的保護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進步和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產業地位日益突出,產業比重越來越大,產業形象日趨鮮明。在淮南市旅游開發體系中,八公山不僅是淮南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也是皖北旅游區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安徽省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
八公山旅游景點介紹
忘情谷
忘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與著名景點孫家園相鄰,谷長2.3公里,東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環,盤旋而上,谷澗落差160多米。據傳,孫蟠在修建青瑯館后,讀書習畫,寄情山水,忘世間煩憂,見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書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遠,原跡無可考。谷中有曲徑小溪,水聲淙淙,如歌如吟。峽谷兩側,古木參天,樹生石中,石立谷邊,石柱群生,奇形怪狀。林間有奇花異草,鳥鳴蝶飛,確系旅游休閑及避暑的勝地。
乾隆玉筍
“青瑯軒館”谷稱孫家花園,是壽州孫蟠建造,位于白鶚山下,原址面積約66000平方米,是八公區風景名勝之一。孫蟠,科舉出身。清嘉慶年間為就城修史官,固不愿妄述史志,辭官歸里,在八公山中選擇風景幽美的白鶚山下建造了“青瑯軒館”,種植花木,習練書法,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白鶚山是淮南境內最高山峰,海拔241米,山勢陡峭險峻,山谷沉靜幽深,山中青泉潺潺,經久不息。奇巖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各具情趣。山上蒼松滴翠,林濤滾滾,五彩山花搖曳,如同畫屏競開。當年清帝乾隆下江南,路過此地,游覽山光秀色,見奇巖怪石如同春筍,妙趣萬千,隨揮筆在一世巖壁上,書了“玉筍”二字。摩刻后,雖經百余年風雨,但字跡仍清楚可見。
“青瑯軒館”的勝景,曾吸引著許多游客,后因燹匪患等諸種原因損壞了它的崢嶸風貌。但隨著國家開放政策的深入和旅游的發展,“青瑯軒館”定會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天下賓客。
石門潭
石門潭位于八公山區王鎮南塘村境內,那里“大石礌砢,類獰虬門”,是八公山自然景觀之一。據《鳳臺古志》載:“云條山、茵席山相峙為石門,兩山交而中豁門。門高20丈,西向南北,兩崖相距10丈,中有潭,徑10丈,深三尺,潭水終年不涸,漫流大石山”。臨石門,峭壁凌空,直上云霄。迎面懸崖上,雕有“石門潭”三個巨字,蒼勁挺拔。當地人傳說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兵困南塘留下的手跡。文史學家則說是北魏酈道元所書,理由是《水經注》中有洗云泉的記載:“洗云泉水潔,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洗云泉是石門潭的源頭,酈道元勘測洗云泉必經石門潭。
進入石門,便置身于“一線天”。豁然開朗,到了群山擁抱的一塊盆地,石門潭的碑刻,洗云泉亭,裸露在簇簇的桃林之中。傳說這是趙匡胤困壽州的營地,后周屯兵折戰沉沙的古戰場。“幾曾識干戈,垂淚對宮娥”,后周南唐之戰為李后主留下悲歌。
石門潭是八公山古文化走廊,附近有古墓葬,古遺址,是古代文人墨客涉足的地方。而今,八公山區、山王鎮以石門潭為重點開發旅游資源,已在南塘湖興建長廊、竹樓、南塘路,發展了一批三產,為石門潭的開發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日前,已有一批有識之士到石門潭投資。
樂澗套
樂澗套俗稱老澗套,位于南塘西2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高林密,翠色醉人。1978年后,考古學家在該地發現古生物化石堆積層。其沉積的植物化石有藻類、單葉及復葉等,隨手可拾,拓開后植物的莖絡分明,各具姿態,圖案象淋漓的水墨畫。
碧霞元君廟
八公山主峰四頂山之巔,昔有碧霞元君廟。廟在四項山頂,故又稱四頂奶奶廟。這是八公山歷史名勝之一。廟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壽鳳人多又稱神妃為“四頂奶奶”,故知四頂奶奶廟者甚眾,謂碧霞元君廟者鮮少。明栗永錄嘉靖《壽州志》稱之為“東岳祠”,清李師沅嘉慶《鳳臺縣志》則稱“元君廟"。
元君廟(四頂奶奶廟)始建年月無考。僅據《鳳臺縣志》記,嘉慶間縣民吳芳春曾損資維修。《鳳臺縣志》記:嘉慶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宮。新修碑記略曰:“惟東岳岱宗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宮,崇于茲山;靈宮有年,梁棟朽壞。武進李君,作宮五載,年谷屢登,民無疫疾。縣民吳芳春,以私錢若干,卜擇吉日,役工興理。刻石記焉。”
吳公其人已不可詳考。廟中除供元群象,還曾供觀音及十八羅漢象。民國間遭火,“wenge”中又為人毀壞殆盡。今廟房已蕩然無存,僅有遺址寂寞山陵間,每歲只陰歷三月十五日有人問津。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淮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歷史文化名山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
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
雖然年代久遠,有些遺存已經消失,但這兒仍然擁有許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如淮南蟲古生物化石、淝水之戰古戰場、江淮著名私家園林——孫家花園以及古寺、古庵、古塔等。
八公山豐富的自然資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個字來概括。這里有面積達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護良好,喬木高大,樹種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剝蝕、溶蝕、風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巖體流紋深刻,造型生動,似微縮“錦繡河山”,呈“石林”狀排列,綿延數平方公里,十分壯美。
載入《水經注》及地方志中的洗云泉、嵐香泉、泌月泉、玉露泉等名泉十余處,水面達數百畝的南塘湖如一顆潔凈的明珠,鑲嵌在群山環抱中,八公山主峰——白鶚山,更是秀出群峰之上。 因為歷史文化內涵深厚,自然條件優越,八公山早于1987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當時轄八公山精華地段的淮南市八公山區就以境內南塘湖為中心,進行了早期開發,先后投資500余萬元興修了主干道、環湖路,建設了長廊、游泳場、停車場,開展了淮南蟲化石及重要古跡景點的保護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進步和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產業地位日益突出,產業比重越來越大,產業形象日趨鮮明。在淮南市旅游開發體系中,八公山不僅是淮南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也是皖北旅游區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安徽省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2
大年初四的晚上,媽媽決定明天早上和家人去八公山玩一趟,大舅舅也答應了,因為他在六安上班,比較熟悉八公山,知道那個地方好玩。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從家里出發了。到了六安,我們找到八公山,把車停下來。
剛爬到山的一小半,爸爸就累了,媽媽說:“別閑累,這才爬到山的一小半,而且爬山也在鍛煉身體。”剛說完,爸爸趴在大石頭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不爬了,我已經夠累了。”更夸張的是,他竟然跑下山,把車開上來了。不一會兒,我們到了山頂,我們到奶奶廟里去,看見了許多雕像,而且我們每一個我們都拜了一下。看完了奶奶廟,我們來到了恐龍園里,看見了很多用泡沫做的恐龍,它們會叫而且還會動,有三角龍、腫頭龍,劍龍等等。我們還看見了恐龍蛋,踩上去軟軟的,不懂事的弟弟還以為是真的恐龍蛋,還讓我偷一個呢!
快走到恐龍園的結尾時,我看見有人在賣東西,我看見他在賣一種紅色的葫蘆。我買了一個中等大的,搖一下,里面還有子呢。逛完了恐龍園,已經是下午了,我們來到了八公山豆腐園,那里的豆腐非常有名,每年都舉行豆腐宴。八公山的豆腐香嫩可口,非常好吃,一口咬上去,爽滑誘人,香噴噴的。豆腐好在于八公山的水好,鹵出來的豆腐有香的,有辣的,還有甜的,還有一種臭的。
啊!我終于知道八公山豆腐的由來了!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3
八公山旅游區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境內,20xx年12月10日,八公山旅游區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20xx年12月2日,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xx年7月31日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
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又名紫金山,由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128平方公里,峰巒疊翠,清泉密布,景色優美,歷史文內涵深厚,由152種樹木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是皖北大地上一顆綠色明珠,春來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秋踏漫山紅葉,如火如荼。1600多年前發生在這里的以少勝多的世界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20xx多年前,漢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演繹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故事。
開發建設和規劃建設中的主要景觀有:漢淮南王宮、升仙臺、淝水之戰遺址、白塔寺、白塔、青瑯玕館,石林、忘情古、森林浴場、紅葉谷、嵐香湖度假村等,將為旅客提供一處休閑度假、宗教朝圣、觀光修學旅游的好去處。
八公山地質公園內分布著晚前寒武紀和寒武紀的沉積地層。其中,青白口系和震旦系的伍山組、劉老碑組、四十里長山組、九里橋組、四頂山組的總厚度為923.83米;寒武系的鳳臺組、猴家山組、饅頭組、毛莊組、徐莊組、張夏組、固山組、土壩組,總厚度為1081-1235米。特定的大地構造位置所形成的晚元古代的沉積蓋層,具有獨特的“北型南相”的過渡性質,彌補了我國上前寒武系的歷史缺頁,解決了南方峽東剖面與北方薊縣剖面之間上前寒武系的對比、銜接問題,為中國上前寒武系標準剖面推向世界級研究領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淮南八公山地區所產出的“淮南生物群”,是由合肥工業大學鄭文武教授等于1962年發現,并于1979年正式命名。該生物群主要包含有宏觀藻類、蠕蟲類及造跡生物的遺跡化石等,是世界珍稀的化石類型。
在八公山地質公園中,完好地保存了約在1.7億前發生的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相互對接碰撞所形成的地質構造以及這兩個板塊在碰撞過程中和碰撞之后所產生的各種類型的標志性構造現象。例如:在八公山西麓的構造滑脫面與碎裂糜棱巖帶;東部有向北的大型推覆倒轉構造;南部有近東西向延伸的碳酸鹽巖型碎裂糜棱巖構造帶等壯觀的地質構造現象。此外,尚還有北西320°和北東45°走向、陡傾的兩組區域性剪切節理和劈理,是行成八公山石林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一系列的標志性構造現象,對于揭示板塊碰撞過程和碰撞之后在板塊內所形成的各種構造類型和應力調整關系及創建板塊內構造演化模式等,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八公山旅游區以神奇秀麗的自然山水風光為重要信托,以絢麗多彩的歷史人文景觀為豐富內涵,以古漢文化和“淝水之戰”為品牌,以休閑渡假旅游為主題,已成為國內著名風景名勝旅游區之一。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里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整理編定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名揚四海的美食——豆腐。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4
八公山,得名漢初,劉安繼父職,封淮南王,都壽春,當時,門下賓客數千,其中著名的有蘇菲,李春,左吳,田由,雷被,毛被,晉昌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常與此八人在山上練丹悟道,公元前120xx年劉安謀反事泄,武帝下詔捕逮,劉安聞訊自殺,八公中除雷被外,余皆遭屠.也許劉安注重德政,死后百姓感念,留下傳說:劉安與八公服丹后升天,余下丹藥被雞犬所食,也成仙上天,這便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典故的由來。
公園由涌泉庵景區、四頂山景區、八公山景區、獅子山景區組成,“峻極之山”的八公山“含陽藏霧”,如人間仙境。八公山的林相整齊,,層次分明,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身臨其境,有回歸大自然之感覺,是理想的森林旅游佳境。
陽春三月,梨花怒放,飄香十里,舉目環顧,茫茫雪原,一望無際。金秋時節,四周連片的黃連木林,葉紅似火,可與“香山紅葉,岳麓紅楓”媲美。以側柏為主的針葉林,一年四季常青常綠。
八公山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薈萃,是著名的“淝水之戰”古戰場和中國豆腐文化的發祥地,有淮南王劉安墓、趙大將軍廉頗墓、四頂山奶奶廟、淮王丹井、珍珠泉、瑪瑙泉、大泉等大批名勝古跡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匡胤困南塘”等眾多歷史傳說。
古老的八公山蘊藏著豐富的奇石資源,有數十種之多,其中不少為國內所獨有。最近開發的歷史名硯——紫金硯,就是失傳千年的文化瑰寶。八公山劉老碑一帶分布著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無脊椎動物淮南蟲化石。恐龍化石、古象化石、孔蟲化石、藻類、葉類、根莖類化石,其中淮南蟲化石最為珍貴,距今約8.4億年,考古品位極高。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5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淮南市八公山區內。206國道可達。距淮南市區約15公里。是集游覽、觀光、休閑、人文歷史和地質地貌為一體的綜合型風景旅游區。1998年8月開發建設景區,20xx年9月15日對外開。景區整體規劃面積120余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為18.85平方公里。大小40余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迭翠,雄奇靈秀,淮河流經群山之北,曲折環繞而東下。淝河沿山南麓注入淮河。
公園屬北亞熱帶北緣的濕潤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春季暖濕多變,秋季天高氣爽。公園由涌泉庵景區、四頂山景區、八公山景區、獅子山景區組成,“峻極之山”的八公山“含陽藏霧”,如人間仙境............... 八公山森林公園是于1992年由原林業部批準的省級森林公園,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城關北門外一公里。東鄰淮南市,西靠淮河,南臨東淝河,北接鳳臺縣。公園南北長約8.6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總面積11.68平方公里。
八公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位于中國安徽省淮南市與壽縣古城交界處,為著名的文化勝地、漢文化重鎮。八公山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鶚山海拔241.2米。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該地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曾是漢代淮南王劉安的主要活動地,集中大量當時國內的一流知識分子,博大精深的《淮南子》在這里誕生。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典故,使八公山聞名遐邇。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6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綿延30余公里,峰巒數百,距壽縣城北2.5公里,故當地稱之為北山。又因南臨淝水,北瀕淮河,峰巒錯峙,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發生于此,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故流傳于世。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
八公聚此煉丹,丹藥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后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藥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藥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點有珍珠泉、瑪瑙泉、瑞泉、碧沙泉、嵐秀泉、浣泉、云賓泉、無女泉等二十四泉。據傳珍珠泉為我國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馬山山口,數十股泉水從池底上涌,狀如貫珠,陽光下晶瑩絢麗。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處,另有淮南王廟、碧霞元君廟等古建筑。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里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7
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綿延30余公里,峰巒數百,距壽縣城北2.5公里,故當地稱之為北山。又因南臨淝水,北瀕淮河,峰巒錯峙,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發生于此,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故流傳于世。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
八公聚此煉丹,丹藥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后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藥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藥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八公山景色秀美,著名景點有珍珠泉、瑪瑙泉、瑞泉、碧沙泉、嵐秀泉、浣泉、云賓泉、無女泉等二十四泉。據傳珍珠泉為我國古代十大泉之一,位于馬山山口,數十股泉水從池底上涌,狀如貫珠,陽光下晶瑩絢麗。八公山麓有古墓葬多處,另有淮南王廟、碧霞元君廟等古建筑。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這里有形成于8億年前的“淮南蟲”化石,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20xx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現了古猿化石,距今300多萬年,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8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淮南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歷史文化名山八公山,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由大小四十余座山峰疊嶂而成,方圓達二百余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2米。
八公山歷史悠久,古稱北山、淝陵、紫金山。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淮河流域生息著一個淮夷部族,西周時了建立了一個諸侯國,名“州來”,都邑就在八公山下。而“八公山”一名的得來則源自于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
西漢時,八公山屬淮南國。漢厲王之子、漢武帝的皇叔劉安被封為淮南王。劉安尚文重才,廣招天下賢達飽學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為劉安賞識的八位: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被封為八公。劉安與門客常在八公山中著書立說,研究天象,編制歷法,冶丹煉沙。相傳一日,劉安與八公煉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環宇記》中就有記載:“昔淮南王與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其處后皆現人馬之跡,猶在,故山以八公為名。”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出處。
八公山是我國古代楚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又因為所處“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重要位置,歷史上戰事頻繁,遺存豐富,傳說頗多,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后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故事更使八公山聞名遐邇。
雖然年代久遠,有些遺存已經消失,但這兒仍然擁有許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如淮南蟲古生物化石、淝水之戰古戰場、江淮著名私家園林——孫家花園以及古寺、古庵、古塔等
八公山豐富的自然資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個字來概括。這里有面積達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護良好,喬木高大,樹種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剝蝕、溶蝕、風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巖體流紋深刻,造型生動,似微縮“錦繡河山”,呈“石林”狀排列,綿延數平方公里,十分壯美。
載入《水經注》及地方志中的洗云泉、嵐香泉、泌月泉、玉露泉等名泉十余處,水面達數百畝的南塘湖如一顆潔凈的明珠,鑲嵌在群山環抱中,八公山主峰——白鶚山,更是秀出群峰之上。 因為歷史文化內涵深厚,自然條件優越,八公山早于1987年就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當時轄八公山精華地段的淮南市八公山區就以境內南塘湖為中心,進行了早期開發,先后投資500余萬元興修了主干道、環湖路,建設了長廊、游泳場、停車場,開展了淮南蟲化石及重要古跡景點的保護工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進步和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產業地位日益突出,產業比重越來越大,產業形象日趨鮮明。在淮南市旅游開發體系中,八公山不僅是淮南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也是皖北旅游區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安徽省旅游開發的重要景區之一。
八公山旅游景點介紹
忘情谷
忘情谷位于八公山腹地與著名景點孫家園相鄰,谷長2.3公里,東北―-西南走向,九曲回環,盤旋而上,谷澗落差160多米。據傳,孫蟠在修建青瑯館后,讀書習畫,寄情山水,忘世間煩憂,見此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一巨石上書刻“忘情”二字,因年代久遠,原跡無可考。谷中有曲徑小溪,水聲淙淙,如歌如吟。峽谷兩側,古木參天,樹生石中,石立谷邊,石柱群生,奇形怪狀。林間有奇花異草,鳥鳴蝶飛,確系旅游休閑及避暑的勝地。
乾隆玉筍
“青瑯軒館”谷稱孫家花園,是壽州孫蟠建造,位于白鶚山下,原址面積約66000平方米,是八公區風景名勝之一。 孫蟠,科舉出身。清嘉慶年間為就城修史官,固不愿妄述史志,辭官歸里,在八公山中選擇風景幽美的白鶚山下建造了“青瑯軒館”,種植花木,習練書法,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白鶚山是淮南境內最高山峰,海拔241米,山勢陡峭險峻,山谷沉靜幽深,山中青泉潺潺,經久不息。奇巖怪石林立,千姿百態,各具情趣。山上蒼松滴翠,林濤滾滾,五彩山花搖曳,如同畫屏競開。當年清帝乾隆下江南,路過此地,游覽山光秀色,見奇巖怪石如同春筍,妙趣萬千,隨揮筆在一世巖壁上,書了“玉筍”二字。摩刻后,雖經百余年風雨,但字跡仍清楚可見。
“青瑯軒館”的勝景,曾吸引著許多游客,后因燹匪患等諸種原因損壞了它的崢嶸風貌。但隨著國家開放政策的深入和旅游的發展,“青瑯軒館”定會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天下賓客。
石門潭
石門潭位于八公山區王鎮南塘村境內,那里“大石礌砢,類獰虬門”,是八公山自然景觀之一。 據《鳳臺古志》載:“云條山、茵席山相峙為石門,兩山交而中豁門。門高20丈,西向南北,兩崖相距10丈,中有潭,徑10丈,深三尺,潭水終年不涸,漫流大石山”。臨石門,峭壁凌空,直上云霄。迎面懸崖上,雕有“石門潭”三個巨字,蒼勁挺拔。當地人傳說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兵困南塘留下的手跡。文史學家則說是北魏酈道元所書,理由是《水經注》中有洗云泉的記載:“洗云泉水潔,澈心骨,味甘冽,在珍珠、沁月之上”。洗云泉是石門潭的源頭,酈道元勘測洗云泉必經石門潭。
進入石門,便置身于“一線天”。豁然開朗,到了群山擁抱的一塊盆地,石門潭的碑刻,洗云泉亭,裸露在簇簇的桃林之中。傳說這是趙匡胤困壽州的營地,后周屯兵折戰沉沙的古戰場。“幾曾識干戈,垂淚對宮娥”,后周南唐之戰為李后主留下悲歌。
石門潭是八公山古文化走廊,附近有古墓葬,古遺址,是古代文人墨客涉足的地方。而今,八公山區、山王鎮以石門潭為重點開發旅游資源,已在南塘湖興建長廊、竹樓、南塘路,發展了一批三產,為石門潭的開發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日前,已有一批有識之士到石門潭投資。
樂澗套
樂澗套俗稱老澗套,位于南塘西2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高林密,翠色醉人。1978年后,考古學家在該地發現古生物化石堆積層。其沉積的植物化石有藻類、單葉及復葉等,隨手可拾,拓開后植物的莖絡分明,各具姿態,圖案象淋漓的水墨畫。
碧霞元君廟
八公山主峰四頂山之巔,昔有碧霞元君廟。廟在四項山頂,故又稱四頂奶奶廟。這是八公山歷史名勝之一。廟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壽鳳人多又稱神妃為“四頂奶奶”,故知四頂奶奶廟者甚眾,謂碧霞元君廟者鮮少。明栗永錄嘉靖《壽州志》稱之為“東岳祠”,清李師沅嘉慶《鳳臺縣志》則稱“元君廟"。
元君廟(四頂奶奶廟)始建年月無考。僅據《鳳臺縣志》記,嘉慶間縣民吳芳春曾損資維修。《鳳臺縣志》記:嘉慶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宮。新修碑記略曰:“惟東岳岱宗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宮,崇于茲山;靈宮有年,梁棟朽壞。武進李君,作宮五載,年谷屢登,民無疫疾。縣民吳芳春,以私錢若干,卜擇吉日,役工興理。刻石記焉。”
吳公其人已不可詳考。廟中除供元群象,還曾供觀音及十八羅漢象。民國間遭火,“文革”中又為人毀壞殆盡。今廟房已蕩然無存,僅有遺址寂寞山陵間,每歲只陰歷三月十五日有人問津。
八公山的導游詞 篇19
淮河水
靜靜流淌過淮南大地,斑駁的竹簡,靜靜地領悟著八公山的思想與智慧,生命起源的巨石上,
歲月痕跡交錯的曲線之下,生命最初的故事在這里沉淀,千里淮河之濱,巍巍八公山麓。 這
里是——黑色煤炭的富集地,這里是——紅色火電的輸出地;這里是——藍色生命的起源地;
這里是——白色豆腐的發源地;這里是——綠色生態的宜居地;這里就是具有“山水平秋色,
彩帶串明珠”。之稱的五彩淮南。 一條淮河,如仙子飄舞的綢帶,婀娜地穿游于自然之手得意雕鑿于江南的一座小城中。
幾彎回曲,增添了它的幾分靈巧。水流隨意地把淮南彎繞成一尊可意的碧壺。在俯瞰之下,
淮河沿岸那秀峰峻嶺的滴翠,更讓這把壺有了立體而朦朧的姿韻。而這一脈淮河之水溫婉地
在這把壺的臂彎里繞了朵朵漂亮的花扣之后,飄然地東去南流。 這座美麗的小城。他雖比不上桂林婀娜,也不如西安古樸,但她的獨特魅力足以讓她的
子民引以為傲。她就是淮南,我的家鄉 如果你沒有到過淮南,可能認為它一定位于“淮河之南”,這種看法當然是錯誤而可以原
諒的,因為從字面上只能如此的理解。實際上,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地跨淮河兩岸,淮河
就成了穿境而過的一條內河。對于有全國較大城市之稱的淮南,境內能有這么一條著名的大
河流過,算是它的福氣。 過去一提到淮南,連沒有到過淮南的人也會說:“知道,那是一
個大煤田;對了,好象還有一個大通‘萬人坑’”每聽到這樣的回答,作為一個淮南人,
我也覺得挺自豪的,不過,總還覺得這個答案古老了一點,也簡單了一點。 很多的外地朋
友經常這樣問我:“淮南是屬于南方還是北方?”我的回答是:“淮南是南方和北方牽手的地
方。” 不是嗎?淮南,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正處于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
線上。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物產豐富;這里,沃野平疇,一望無際;阡
陌縱橫,河網密布;春華秋實,花果飄香;四季分明,風景如畫,是淮河流域典型的“魚米
之鄉”。淮南人的性格,既具有南方人的精明,更具有北方人的豪爽。淮南的姑娘 秀麗端莊,淮南的小伙兒古道熱腸。無怪乎,自古以來民謠唱道:“走千走萬,不如淮,
河兩岸。”這是對淮河流域神秀的自然風光和優越的人文環境的雙重贊美。 若再到淮南來,現代化的大型煤礦仍然很有看頭。淮南市因煤而設,緣礦而建,沒有煤
礦也許就沒有現在的淮南市。要著重向你說明的是,淮南不僅是全國重要的煤炭基地,還是
華東電力基地和安徽省重點煤化工基地。境內井架林立,電網如織,生態宜人,環境優良,
展示著發達的工業文明。
但是,如果你認為淮南只是個煤電化基地,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淮南可是一個具有歷史
悠久、人文薈萃、風光漪旎、令人向往的地方。 作為一個旅人,我今天就請大家游淮南的山水。山有八公山,位于淮南市西部、八公山
區與壽縣之間。八公山雖然不大也不高,卻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那“一個得道,雞犬升天”
和“八公山下,草木皆兵”的典故就出在這里。漢淮南王劉安的豆腐和《淮南子》一書也是
在此發明和著述而成的。現在的八公山已經是國家4a級旅游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
園了。景區內有漢淮南王宮、升仙臺、白塔寺、狀元樓、孫家花園、石林、忘情谷、淝水之
戰浮雕群等景點,都值得一看。慕名者,紛至沓來,絡繹不絕。八公山的周邊也有一些好去
處,其南有臥龍湖、珍珠泉及古壽州的一些景點,很是好看;北面有石門潭、南塘湖、樂澗
套、“淮南蟲”化石等,景點比較集中,同樣值得花一些時間去游逛。 淮南市東部有一座山叫上窯山,風景也好,是國家3a級旅游區,其中的仙人橋景點巧奪
天工,令人嘆為觀止;另外山上還建有古老的廟宇,流傳很多神話故事。山麓是一大片人工
森林,即是“新四軍林”,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學生等能看看最
好。上窯山名稱的來歷與壽州窯有關。壽州古窯始建于西漢,鼎盛于唐朝,是唐代七大名瓷
窯之一。壽州古窯址多集中在大通區上窯鎮境內,這些古窯址已于20xx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
中部的名山是舜耕山,傳說“舜耕于此”。以前,舜耕山是淮南的南部屏障和城市的“后
花園”,隨著山南新區(舜耕山之南)的劃入和開發建設,以及全省最大的城市隧道——洞山
隧道的貫通、通車,現在山南山北已經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舜耕山也就成為淮南市的“中
心花園”了。 西部有一座三峰山遠近聞名,這就是國家3a級旅游區、安徽“三大道觀”之一、素有“淮
上勝境”之稱的茅仙洞景區了。在它的東面不遠處,是八公山古關隘——壽唐關,又名梳妝
樓,與戰爭和女英雄有關。 當然,不能只是“游山”,還可“玩水”。從茅仙洞景區乘船北行,過了洄水三灣,就是
“長淮津要”硤山口,東西兩岸分別是東硤石和西硤石,壁立千尺,十分險峻。西硤石古慰
農亭和古皂莢樹緊緊相依,共沐千年風雨。茅仙洞景區的好玩之處,在于它有山又有水,夠
你盡情地玩上大半天了。
說淮南,絕不能不提及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從地緣上看,兩地緊密相連,中間
共同擁有八公山脈。在歷史文化上,兩地本是一個整體,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20xx年10
月底,中央電視臺第四套《走遍中國·走進淮南》欄目中,專門以《楚國最后的王都》為題,
比較全面地向全世界介紹了壽縣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如果你來壽縣,我建議第一要看的
是東城門,名曰“賓陽門”。它是一座全國僅存的“宋城”,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但是
這座古老的建筑依然巍峨雄壯,固若金湯,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然后,叫上一個人力三輪
車,只要付上很少的錢,車夫會帶你在城里轉上一圈,什么報恩寺、奎光閣、孔廟、留犢詞
巷、壽春清真寺以及四大城門等都讓你跑個遍,其時間也不過一二個小時,你會玩得既省時
又舒坦。
淮南不僅是一片歷史文化厚土,還是一片紅色的革命根據地。本文文開頭已經提到的大
通“萬人坑”紀念館,是日本侵華的鐵證;潘集區境內的“鳳臺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園”是
八 路軍、新四軍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以上兩處紀念館都被命名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淮南好吃的還真不少。如果你游走的累了,餓了,那就請你停下來歇歇腳,隨意來點小吃好
了。你大可不必去那些高檔酒樓,那里的菜譜雖然豐富,卻是千篇一律,何時何地不能吃去?
我要首推的是“淮南牛肉湯”。在淮南的大街小巷和鄉村集鎮,到處有的買,你可要上一大碗
飄著紅油的鮮美牛肉湯,再來兩個燒餅或烙饃,保管你吃得滿頭大汗、齒頰生香。 再者是“淮南豆腐”。 相傳兩千多年前,西漢的文學家、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淮南王
劉安,為了得道成仙,曾在八公山下煉制仙丹,,卻無意中煉制了一種叫豆腐的食物,為中國
食品作出了貢獻。如今,豆腐及豆制品不僅僅是國人的常用食品,它已遠出國門,風靡世界
了。
當美國的炸雞、牛排吸引著別國的時候。中國傳統食品——豆腐則以其獨特的魅力進入
美國市場,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的突出優點而成為公認的理想食品。倍
受到美國人的親睞。豆腐原料易取,工藝獨特,營養豐富,價格低廉,被譽為“長壽”食品,
“豆腐味,遠勝燕窩”。只要你喜歡,盡可來淮南品嘗。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說八公山
豆腐甲天下,這是勿庸質疑的。其他地方也出產豆腐,但與淮南豆腐絕不可比,淮南本地出
產的富含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的大豆,別處不可比;淮南豆腐的獨特工序,別處不可比;
淮南豆腐所用的礦泉水和地下甜水井水質,別處就更不可比了。 淮南依山傍水,水產品自然很多,也很有特色,比如淮河的肥王魚、茨淮新河的鱖魚、
瓦埠湖的銀魚和毛刀魚、焦崗湖的螃蟹等,都是難得的美味。 地方名小吃也有很多,比如二道壩子和曹集的狗肉、鳳臺縣城關的素雞和小腳面筋、馬
店羊肉湯、夏集面圓、蘆集綠豆圓子、賀疃涼粉等,也都遠近聞名。 小小的曹集除了有好吃的狗肉,茶水也是很有名氣的。當你酒足飯飽之后,如果泡上一
壺曹集茶,一邊聊天,一邊細細品味,既可解渴又助消化,真的是一種享受。說是曹集的茶,
其實曹集本地并不出茶,這里主要是說曹集的水很神奇。到曹集喝過茶的都知道,用曹集的
水泡出的茶,沏水超過杯口而不漫溢,而且喝得再多也不會脹肚子,茶客們都認為奇妙得很。
如果幸運,不需要進戲院,不經意中你就能在鄉村的打谷場上欣賞到淮河流域獨有的并入選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花鼓燈”表演,還會在集鎮村頭欣賞到一種叫“四句推子”的
地方小戲,你會感到淮河民間藝術之風撲面而來,是那樣讓你陶醉,令你大飽眼福。如果你
對少兒文藝節目感興趣,我倒建議你到校園走一走、看一看。淮南的少兒舞蹈表演也是在全
國出了名的,全市各縣區小學、幼兒園的少兒文藝節目齊頭并進,所排練的節目國內一流,
這已被文化界說成“淮南現象”,淮南的小朋友們也成了中央電視臺為“春晚”伴歌伴舞的常
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