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案 篇1
一.確立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以“樂”為主線,前呼后應,嚴謹?shù)慕Y構。
2.鑒賞作者獨特的文筆,賞析文字傳達出的優(yōu)美情境。
3.了解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二.導入新課
三.理清文章脈絡 (引導:結合各段內容,理清文章的行文脈絡)
教師:文章每一節(jié)寫了哪些內容?每一節(jié)之間是怎樣串連起來的?
學生:第一節(jié),描述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亭名的由來,以及寫了“醉翁”寄情山水之樂。(教師引導:從人的角度去總結)
教師:“山水之樂”,樂在哪里?(引導探究過渡詞)
學生:由“若夫”一詞過渡到第二節(jié),寫了山間朝暮四時之景。(教師引導:作者巧妙地站在了人的角度作了總結,寫了人置身于這樣的山中的流連之樂。)
教師:為什么站在的人的角度去總結?
學生:由“至于”一詞過渡,第三節(jié)寫了滁人出游之樂和宴歡之樂。隨著時間的推進,以“已而”一詞過渡,第四節(jié)寫了“禽鳥之樂”,“太守樂其樂”。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形成板書:
教師歸納作者獨特的行文構思:
形成板書—— 1.行文流暢嚴謹。(過渡詞以及每一節(jié)結尾的自然過渡)
2.“樂”串連全文,“樂”是全文的線索,全文都是“樂”的氛圍。
3.層層推進,步步烘托,突出太守之樂。
四.體會作者筆下的各種“樂”。
教師:文章結尾看似沒有寫“太守之樂”,其實處處在寫。再次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太守的哪些樂?
學生:山水之樂,滁人出游之樂,宴飲之樂。(學生可能會認為滁人出游之樂不是太守的樂,正好可以引導在下面的環(huán)節(jié)中體會滁人的樂為什么也是太守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