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教學設計 篇1
最后一課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對漢語的熱愛。
教學重點:1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2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此文的背景和對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
教學設想:首先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分故事情節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發展中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教學課時:3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字詞、理清小說的基本情節、訓練復述能力、小說的結構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由奧運會引入愛國主義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等情感)
二、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這篇小說是以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