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引領者:店口一小:姚煒
一、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41頁內容。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指一指、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2、 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測量策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和 概括能力。
3、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 教學重、難點:
學生建立周長的概念,引導學生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
四、 教學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各種圖形、線繩等
五、 教學過程設計及分析:
教學過程
一、 猜圖游戲,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畫家,他畫畫可有點特別!我們一起去欣賞欣賞他的作品吧!
〈多媒體演示:小畫筆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輪廓〉
師:猜猜,他畫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
5.3.3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評析|人教課標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在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實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教學過程 】
一、巧用“周”字,引導探索“周長”的含義
(一)談話引入
課始,教師采用機動靈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書:周。
師:大家知道這個“周”字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圍、一圈兒;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課題
師: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知識就與這個“周”字密切相關。
(教師把樹葉、國旗卡片、鐘面卡片、蝴蝶標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標準五角星形的卡片貼于黑板)
揭題: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補充板書:長(完善課題“周長”)。
[巧妙的引入,喚醒了“周長”在學生大腦中的第一認知經驗,激發了學生在此基礎上的大膽猜測,推理和實踐的主動探索的愿望,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猜測,探索
師:猜猜看,這些圖形的周長有可能會跟“周”字的哪種意思有關?
生推測:與“周圍”“一圈兒”這種意思有關。
師:那么,照大家的這種理解,樹葉的周長應該是指它的……?請學生在實物上指出。
《10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16篇)
《10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65頁。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概念獲得比較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電腦演示)數字娃娃0—9在一起時發生的一段小故事。
師:你對剛才這個故事有什么看法?
從學生的回答中,引出課題:10的認識,并板書。
二、互動學習,探究新知。
(一)、數數與認數
1、教師出示課件(不同民族的小朋友10名,天空中10個彩色氣球)。
指導學生先看圖后提問:“小朋友數一數,圖上有多少個小朋友?空中有多少個彩色氣球?”
學生回答“都是10個”后,教師提問“剛才你是怎樣數的?”
討論交流,得:按一定的順序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地數等。
2、出示小棒數數。師:“現在老師這兒有一些小棒,請小朋友一起數一數。”學生計數后,教師將10根小棒扎成一捆,提問;你認為把10根小棒捆起來有什么作用?
3、師:剛才的10個小朋友,10個氣球,10根小棒可以用數10來表示,你認為10還可以表示什么?誰能用10說一句話呢?
(教師可作適當提示:我們都有一雙勤勞的雙手,有10個手指……)
(二)、10以內數的順序和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比較
1、引導學生在直尺上認識數
《認識1~5》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認識1~5》教學設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預計教學時間: 1 節
三、教學重難點
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四、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你喜歡去動物園嗎?你喜歡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嗎?育才小學一年級(1)班的同學也去野生動物園參觀了。小朋友們可開心啦!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他們看到了那些小動物吧。
(二)看圖認數、讀數,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教師:找找動物園里有哪些動物?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書,有序觀察。)
2、學生匯報,教師一邊貼圖片和相應的數字卡片)
2、教師:圖中還有什么?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3、教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像同學們說的一樣,生活中許多事物的個數都可以用數來表示,比如太陽的各種個數可以用1表示,2頭犀牛可以用2表示,2棵小樹也可以用2表示。你會想老師這樣說嗎?
4、認讀1~5,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桌子上。
(三)反饋實踐
1、教師說一個數字,學生用小棒表示。你還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這個數嗎?
2、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表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在操作與實踐中逐步形成數的該奶奶,發展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