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第41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過自己親身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用多種適當的方法來求出平面圖形的周長;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操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擺放大圖形,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中來,通過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測一測等方法讓學生來感知周長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說話,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具準備:各類圖形卡紙及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上課前已在教室中間擺放了一個圖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t:今天小朋友們是不是感到特別奇怪,老師在咱們教室中間圍了一個大大的圖形,請你仔細觀察這個圖形,把你的發現跟大家說一說。
(學生從外形上來說,直線曲線上來說,從對稱性上來說。)
t:觀察得真仔細,小朋友們以后觀察任何東西都要像今天這樣仔細。好啊,那咱們觀察過了,老師接下去就想請一位小朋友來走一走了。(教師示范:請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師的走法,從一點出發,沿著這個圖形的邊線走一圈,請其他小朋友注意觀察。)(學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們觀察得更棒,老師獎勵大家一個問題:剛才這位小朋友他是沿著這個圖形的什么走了一圈?(邊線或輪廓)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圖形的邊線或者說是輪廓叫作“周長”(板書:圖形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