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關于《紙屑吸起來》的教案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⑴、感知物體摩擦后產生的靜電現象。
⑵、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⑶、啟發幼兒發散思維,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塑料棒、碎紙屑、鉛筆、塑料梳子、綢布、絨布、毛巾、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魔術《紙屑吸起來》
1、出示人紙屑,教師拿起塑料棒請幼兒猜想塑料棒能不能把紙屑吸起來,老師悄悄在身后與綢布摩擦,并對幼兒說:"老師會變魔術,能用塑料棒把紙屑吸起來"。
2、教師示范后,幼兒動手操作并說一說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靜電現象
1、教師再次演示魔術,幼兒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教師做了什么動作。"現在老師再把這個小魔術做一遍,請你們仔細觀察老師做了什么動作"。
2、幼兒動手嘗試,與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師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提醒幼兒注意摩擦力度。
3、幼兒談一談自己的成功經驗(怎樣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師簡單小結:因為塑料棒和綢布經過摩擦它們產生了靜電,靜電將紙屑吸了起來。
(三)、大膽猜想
1、出示豐富的操作材料,請幼兒大膽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會起靜電。
2、幼兒進行猜想,老師將猜想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啟發幼兒發散思維。
(四)、嘗試操作
1、幼兒動手操作,把鉛筆、塑料棒、梳子分別和綢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碎紙屑,驗證猜想結果。
2、個別幼兒說一說猜想與操作的不同,并進行示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