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并分辨有缺口的和沒有缺口的圖形。
2、對圖形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毛根
學具:小didi鼠模型4個,《活動用書》第9、10頁,筆,毛根,細吸管,毛線,油泥等材料若干,白板
活動過程:
1、認識封閉和有缺口的圖形
(1)教師出示一根“毛根”:“瞧,這兒有一根“魔棒”!它要進行魔術表演啦!”教師把毛根彎成一個沒有缺口的圓圈:“毛根變成了什么?變成了一個圓圓的環,這個環上有沒有關好小門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這是一個封閉圖形。
教師再用另一根毛根彎成有缺口的圓:“還有一根毛根也來變魔術啦!看,這個形狀和剛才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了解這個形狀有個沒關好的小門。
(2)教師:“毛根不停地在變魔術,看看現在這個有沒有關好門呢?”教師再用毛根進行造型,讓幼兒指認它們有無張開的小嘴巴。
(3)教師:“我們都來試一試,讓毛根變成了開了門的和沒有開門的圖形吧!”幼兒每人取一根毛根,隨意變出有缺口的和沒有缺口的圖形,每變一個說一說:“這是個開了門的圖形,……”
2、操作活動1(《活動用書》第九頁:找缺口)
(1)教師:“這里還有許多魔術師變出來的圖形,哪些圖形是開了門的?哪些沒有開門?”請幼兒指認。
(2)教師:“didi鼠寶寶想找出開了門的圖形,我們讓didi鼠寶寶站到張開小嘴巴的圖形旁邊吧!引導幼兒找出有缺口的圖形。
3、操作活動2(《活動用書》第10頁:我也變變變)
(1)教師:“didi鼠寶寶也想變魔術。” 請幼兒把《活動用書》翻到第10頁。告訴幼兒didi鼠也想變魔術,請幼兒觀察并指一指:“didi鼠想變的哪些圖形張開小嘴巴,哪些圖形沒有張開小嘴巴。”
中班數學:區分封閉圖形與開放圖形
中班數學《海底世界》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中班數學《海底世界》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在認識了9的數字基礎上,還需要學習正確的點數9以內的數量,學習接數,感知數量的遞增關系,因此選擇了《海底世界》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 正確點數9以內的數量,掌握數與量的對應關系。
2、 知道數量間的遞增關系。
活動難點
知道數量間的遞增關系。
難點剖析
幼兒還不明確數與數之間的遞增關系。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進行分類。
1、(出示海底世界圖片),請幼兒觀察,說說上面有哪些海洋生物?請把它們分類擺放在一起。
二、學習接數,感知遞增。
1、學習接數(教師任意點出一個種類,教師點數,然后請幼兒接著數)
2、感知數量遞增關系。
教師把和幼兒一起數好的每一種海洋生物,接從少到多順序排列,并在后面放上對應的數字卡片。
三、獨立操作,經驗提升。
《小朋友的書.數學》第12頁。
教學反思“
教具采用一張大的海底世界圖片,圖片里有許多的海洋生物,幼兒比較感興趣,對神秘的海底世界充滿無限遐想。在讓幼兒數數時,大家都參與進來,積極地舉手回答數數后的數量,老師示范寫在規定的地方。在涂色的環節中,因為考慮到幼兒可能記不住涂哪種指定的顏色。老師在黑板上示范的紙頭上,涂上相應的顏色,在幼兒涂色的過程中可以做個小提示。教學中,通過觀察、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小魚的外形特點。老師示范結束后,再拿出沒有涂色過的作業,比較哪個海底世界更美,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學方式中,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游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對于類似于5、8有些難度的數字,無法按時完成,我想在平時還需要加以練習,多多創造機會練習寫數字。
中班數學抓一把教案(精選14篇)
中班數學抓一把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圍繞話題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愿望及感受。
2、讓幼兒學會傾聽同伴說話,并向同伴學習經驗,分享快樂。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紅包、錢。
活動過程:
1、出示紅包,讓幼兒猜猜里面是什么?(壓歲錢)
2、教師提問:過年的時候,你收到過壓歲錢嗎?
是誰給你送的? 你拿到壓歲錢以后有什么感受?
3、教師指導幼兒看書,讓幼兒觀察畫面,相互講述圖片中的小朋友用壓歲錢做了些什么事情?
4、引導幼兒集體討論:請幾名幼兒介紹自己得到壓歲錢的感受和愿望,并讓全班幼兒傾聽、分享。
再次提問:你拿到壓歲錢是怎么用的?
明年你再次拿到壓歲錢,你準備又怎么用?又有何打算?
5、教師小結:鼓勵講述新穎的幼兒,引導幼兒體會大人對自己的愛,感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
活動反思:
采用分段講述的方法,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紅包的內涵,可以更多地聯系實際生活,發掘更多傳統文化的價值。
中班數學抓一把教案 篇2活動設計背景:
為了在幼兒的意識中,形成對數的認識。
活動目標:
1、能識記數的特點。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數的特點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
中班數學:按顏色歸類(通用5篇)
中班數學:按顏色歸類 篇1
活動目標
認識紅、黃、藍、綠四種不同顏色的didi鼠,并嘗試按顏色進行歸類。
樂于和同伴一起活動,初步感受活動的有趣和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紅、黃、藍、綠色的鼠模型各3個,彩色積塑紅、黃、藍、綠色各1個。
學具:紅、黃、藍、綠色的鼠模型各3個,彩色積塑紅、黃、藍、綠色各1個,《活動用書》第1頁、第2頁,筆,白板。
活動過程
1、認識didi鼠的外形與顏色
教師用高興的口吻說:“今天,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和我們一起來上幼兒園了。”(出示didi鼠)“他們的名字叫didi鼠。現在,他們就在你們的學具盒里!”
教師:“我們向每一只didi鼠問個好吧!”請幼兒打開學具盒,把didi鼠朋友請出來,向每一只didi鼠問好。請幼兒自己說一說didi鼠的顏色,教師再和幼兒一起認識不同顏色的didi鼠。
2、操作活動1(《活動用書》第1頁:didi鼠上幼兒園)
送didi鼠到幼兒園。教師:“小朋友可喜歡didi鼠啦。瞧,許多didi鼠來找我們玩啦!說說他們是什么顏色的didi鼠?”請幼兒打開(《活動用書》第1頁,指認上面的小didi鼠,說說他們分別是什么顏色。教師舉起紅色小didi鼠模型:“這只didi鼠說, ”請幼兒將學具中的各種顏色和大小的鼠模型放到圖中相應的位置上。
送給didi鼠的禮物。教師:“didi鼠是和我們一起學本領的好朋友,我們送個小禮物給他們吧!didi鼠寶寶喜歡和他一樣顏色的小禮物,你知道這個紅顏色的積塑應該送給哪個didi鼠寶寶嗎?”該接didi鼠了。教師:“不早啦,didi鼠的爸爸媽媽來接didi鼠寶寶啦!你知道這個紅色的didi鼠爸爸和媽媽要接什么顏色的didi鼠寶寶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請幼兒將同色的小didi鼠和大didi鼠連線。鼓勵幼兒邊連邊說:“紅色的didi鼠爸爸媽媽接紅色的didi鼠寶寶……”再引導幼兒將didi鼠模型、彩色積塑放進學具盒中。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梯形(精選14篇)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梯形 篇1
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的特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識,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動難點: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布置出圖形王國形象。
2、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長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種圖形。
3、幼兒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空白沒涂色的)
活動過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請柬)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什么呀?這呀是圖形王國的國王給老師送來的請柬,說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邀請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
2、通過尋找,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師帶領幼兒邊走邊觀察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引出梯形。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呀?它是正方形嗎?是長方形嗎?
二、觀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寶寶,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跟什么圖形象呢?2
中班數學《排排隊》(精選12篇)
中班數學《排排隊》 篇1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有了關于排序的體驗,但是還不能從不同方向進行排序,因此,將排序作為本次分組活動的新內容。另外,通過以往數學活動記錄表可以看出:60%的幼兒還不能從形象不同但數量相同的各種圖片中抽象出數的實際意義;31%的幼兒對個別數字辨認不清。面對這種狀況,安排相應的各組活動內容,使幼兒通過操作活動獲得數概念。 活動目標 1.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2.抽象出4、5、6、7、8各數的實際意義。 3.感知并認讀數字。 活動準備:各小組活動材料。 活動過程 一、學習新游戲:排排隊 1.出示方向標記卡,認識它的含義:大、小、箭頭各表示什么。 2.出示一套排序材料,請幼兒說說看標記怎么排排隊。最大的放在什么地方,最小的放在什么地方,這個標記卡表示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 3.講清“排排隊”的名稱,要求幼兒按照標記卡將所給材料排序。 二、介紹各小組活動名稱、要求 小組活動一:排排隊 目標: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準備:方向標記卡8張,排序材料8套(每套均由同一畫面內容但大小不等的5張圖片組成。如:大小兔子、 大小蝸牛)。 玩法:幼兒根據方向標記卡(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將所給大小不等的操作材料排序。 規則:按方向標記卡提示的方向排序,并說出序列的規律。 小組活動二:點娃娃找朋友 目標:抽象出5、8、7、8各數的實際意義。 準備:圓點卡8套(各畫有5、6、7、8個小圓點),分類盒8個,各種畫面內容的圖片8套(圖片上的物體數量分別是5、6、7、8個)。 玩法:請幼兒將圖片按照畫面物體數量的多少進行分類,最后用圓點卡片表示圖片上物體的數量。 規則:將圖中物體數量相等的圖片放一起,再用圓點卡表示每格圖片畫面內容的數量。 小組活動三:數字拼圖 目標:感知數字,認讀數字。 準備:數字1—10的拼圖8套。 玩法:兩位幼兒合作拼湊1—10的各個數字,拼完后告訴老師這些數字分別叫什么。 規則:將零散的數字塊全部拼成一個個完整的數字。同時讀出其名稱。 小組活動四:小兔吃飯 目標:抽象出4的實際意義。 準備:小兔紙袋10個(開口處裝飾為小兔嘴巴,頭上蝴蝶結處貼有4個小圓點),蘿卜、青菜、青草、蘑菇 等圖片10套。 玩法:請幼兒按照小兔頭上的小圓點數量把和它一樣多的圖片放入小兔的“嘴巴”里“喂食”。并且說明 喂小兔幾個。 規則:圖片上物體數量要與小兔蝴蝶結上小圓點數量一樣多,才可以喂食,同時要說明喂的是幾個。 三、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重點指導第一組,觀察其是否按標記卡排序:若有幼兒感到困難,教師可減少排序圖片的數量,使圖形大小差別較為明顯;對待排序快的幼兒增加排序圖片數量,并鼓勵其從多個方面來排序。要求每個幼兒都輪流到第一組活動一次。巡視其他各組活動情況,給予個別引導:①第三組數字拼圖的幼兒能力較弱,要求他們拼完全部數字后,按順序指認數字,幫助其區分易混淆的數字。②對第二組中還不能用圓點卡正確表示圖片中物體數量的幼兒,引導其參加第四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