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規律》教學設計 篇1
教材第48頁例題、“試一試”、“想一想”、第49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⒈ 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
⒉ 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發生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3、在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
教學難點
⒈ 通過自主研究、與人合作感受數學與生活之密切聯系。
⒉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程序
一、引入
師:以前,我拉曾經學過哪此找規律的問題? 指名回答,指出:這節課我們來繼續探討有關找規律的問題。
二、教學新課
⒈引導觀察、了解圖意。 出示課本第48頁教學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指名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⒉提出問題 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再觀察圖中相關內容,并根據自己的觀察思考問題。
⒊全班交流,發現規律 指名匯報結果。師將問題排列: 小兔子曬了9塊手帕,用了10個夾子。 有7個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塊籬笆,13根木樁。 提出:你了現了什么規律,先讓學生能過比較,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組織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