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會14個生字(含1個多音字“空”)及新詞,認讀一個字。
2.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
3. 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能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
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通過朗讀和自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二、通過朗讀和自學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1.布置預習。
2.同桌互查讀書情況。
3.師檢查預習情況。(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自然段可以為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
4.對于課文內容比較長的怎么快速的讀熟。
5.交流學習方法。
6.質疑。
三、小結:
學習中要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很快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教學反思:
已經四年級的孩子了,他們應該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復習、預習的方法,所以教師應該放手把時間和機會還給孩子們,相信他們一定能作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父親讓小里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目的。
2.引導學生增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能夠想象小里根把錢還給父親時的情景,并能把這一情景寫成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