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就聽說過曾國藩,對其經世之材及其湘軍之勇也略有所知。記得中學歷史書上有提到過,曾國藩在鄱陽湖大敗太平軍,扭轉整個戰爭局面,這個是我對其最初的印象了。看完這本書以后,對其人有了更為細致和全面的了解。
有人說半部中國近代史是由湖南人演義的。雖然有些夸大,但至少說明了一點,即中國近代史上出了很多來自湖南的名人,他們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這其中就有曾國藩。由于我自己也是湖南人,對于先人的豐功偉績頗為驕傲,對于家鄉的地理也很了解,這或許是我選擇讀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吧。
曾國藩,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以并不超絕的資質,后來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被譽為“中興第一名臣”。又有人斥責他為元兇、偽君子、漢之不肖子孫的,到后來,漢奸、賣國-賊、劊子手,又似乎成了判定的鐵案。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上,一個人的蓋棺論定,其反差如此之大,大概找不出第二個。
我從書中知道的曾國藩是這樣的,他以一介書生,忠于報國之志,建立軍隊來平定叛亂,以此實現男兒的價值。出身于湖南一個普通耕讀家庭,沒有背景、后臺,也沒有超絕的資質,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獲得功名,是古今讀書人的偶像。
在長沙創辦團練之初,處處受人排擠,事情進展艱辛,但是曾國藩沒有放棄,他心高氣勝,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書中提到其認識的成長過程可以為證:“幾個月來,他已逐漸清醒地看出,長沙不是做事的地方。官場
暮氣沉沉,綠營腐朽透頂,這里好比一群烏鴉麋鹿之地,不會有前途…”,為了尋求出路,他出走衡州城,開始了自己創軍過程,從此走上戎馬生涯,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