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下,有這么一種說法:棗子今年打得越多,明年結得也越多。我不知這一說法有什么根據,但我還是信了。
我家旁邊有一棵棗樹,不知從什么時候就在這兒了,后來聽媽媽說:“這是村里以前種的,一同種的還有桃樹、李樹,都快十五年了。”我當時十分向往那里許多樹都在的情景,那樣我就可以吃完桃子再吃李子,再吃棗子了。但為什么現在只剩下這一棵棗樹了呢?
這個媽媽答不出來,我只好自己找答案了。經過觀察,我發現棗樹周圍只有稀稀的幾根草,再無其它植物,而且周圍還有許多垃圾。也許是垃圾污染了土質,所以植物幾乎死光了。只有棗樹和幾棵頑強的草長了出來。我隨之對它產生了敬意。
我小時候特貪玩,經常爬上棗樹玩,時間一久,不禁產生疑問:我看別的樹大部分都不怎么經爬,何況我家旁邊的棗樹才只有一個大碗那么粗的主干,其它的幾個枝也只有杯口粗,有的還要細,但為什么我爬了這么多年它都不曾折過呢?
后來我了解到,棗樹是很結實的。我家就有一根棗樹扁擔,到現在還好好的,年齡比我都要大。我十分驚奇它是從什么地方得到這股能量的。從它腳下的土地嗎?不太可能,那一定是它天生就有這么一種本領吧!
這是現在,以前我可不怎么喜歡棗樹,因為我記得有次爬得太高,結果被刺扎了一下,天知道棗樹什么時候長了刺。原來棗樹也有這么厲害的時候。這使我對它的既敬畏又憎恨,F在想起來,才發現它是要自衛的,只能怪我自己往上闖?粗“棗”這個字,竟有一種感悟:“棗”是把果實放在下面給我們的,如果我們還不滿足,那么它便會用它那和“刺”一樣的武器來給我們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