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教學反思 篇1
《在柏林》是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有三篇小說,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小說的基本方法,“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
《在柏林》是一篇小小說,字數不到400字。小說構思精巧,沒有描寫宏大的戰爭場面,而是截取戰爭后方的一個生活場景,通過刻畫戰爭中的貧民百姓的悲慘形象,表現戰爭給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現出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本文讀懂內容并不難,關鍵是要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情節的設置和人物的刻畫來凸顯主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回顧前兩課的學習方法,再借讀學習提示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就文中的細節做出批注并討論交流。
教學中由于教師對課文的理解不夠透徹,對文本的挖掘不夠深入,教學中學生的討論時間不多,不夠激烈,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今后,在教學中一定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采用切實實用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果。
在柏林教學反思 篇2《在柏林》這是一篇微型小說,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戰爭的殘酷性。作者截取火車上短暫的一幕,以后備役老兵的一段話為小說情節的核心,隱去所有背景、過程的交代,而把慘烈的戰爭后果直接推到讀者的面前。小說的篇幅極短,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情節如此簡單,卻有著極強的可讀性。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蘊含其中的感情。
難點:小說如何運用抖包袱的手法將情節推向極致。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