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什么?時間的形狀又是什么樣的?這是一個很終極的問題。上個世紀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果核里的宇宙》中給了我們答案:是梨形的。
《果核里的宇宙》幽默而詳細地講述了從古至今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以及如今人們對宇宙研究的成果。而它的作者霍金,卻是一名身患肌肉萎縮癥的殘疾人。他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因為疾病坐上了輪椅,卻以他驚人的毅力繼續(xù)自己的研究。他在天體物理學方面有著突出的貢獻,同時他還致力于大一統(tǒng)模型的研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了上個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
時間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相對于我們,時間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經過了一個暴漲階段,之后由于物質引力向中心收攏,最后到光錐的頂點結束形成了一個梨形。隨著時間流逝,光錐不斷向未來延伸,這個梨形被不斷拉長。這就是時間的形狀。
網絡上曾經流傳著這樣的謠言:霍金預言520xx年后地球會變成一顆紅色的星球。
這的確是霍金在《果核里的宇宙》中提到的,但是這個結論是他的一個假設:他根據(jù)半個世紀以來的全球煤炭使用量的增長情況,估算出520xx年后人類的用煤情況。他通過純數(shù)學角度的計算,得出這些煤產生的熱量,足夠使地球表面紅熾。他以此呼吁人們保護地球環(huán)境。
而網絡上的流言,正是故意曲解了他的本意,如果大家都讀過他相關的書籍,也就不會被騙了。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偉大的靈魂,雖然他研究的對象是大到以秒差距、小到以普朗克為單位的宇宙,但是他仍能同時兼顧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問題。要知道,像他一樣的科學家很容易走極端,對日常生活毫不在意,但是他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