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寓言讀書筆記 篇1
《伊索寓言》通過簡短的小寓言故事來體現(xiàn)日常生活中,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真理。這就是我喜歡《伊索寓言》的原因。正因?yàn)檫@樣《伊索寓言》令我愛不釋手,看了幾遍都不會覺得厭煩。
我喜歡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例如:《獅子和狐貍》狐貍笑母獅子每胎只生一子。母獅回答:“然而是獅子!”雖然這則寓言很簡短,但是卻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事物不在于數(shù)量,而在于內(nèi)涵。又如:《螞蟻和蟬》這篇小寓言通過螞蟻和蟬生動的對話,來告訴我們:人不應(yīng)該是懶惰的,我們不能打沒有準(zhǔn)備的仗,否則后果會很嚴(yán)重。就像農(nóng)民伯伯,他們?yōu)榱饲锾斓氖斋@,在春天耕耘,以便能夠在秋天得到美好的收獲,度過安逸的冬天。我們也要像寓言中的螞蟻那樣,而不能像那只蟬一樣荒廢大好的學(xué)習(xí)時光。像螞蟻那樣做一個有遠(yuǎn)見的人,做一個勤奮的人。
2024寓言讀書筆記 篇2
“夏天,蟬喜歡在枝頭上唱歌;而螞蟻則喜歡在辛苦準(zhǔn)備過冬的糧食。冬天,蟬上門來乞討,螞蟻說:‘夏天你在唱歌,冬天去跳舞好了!’”。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寓言故事,從此蟬是一個乞討為生的小人;螞蟻是一個勤勞吃苦的好人。可法布爾先生的《昆蟲記》中的第五卷中的一個篇文章《蟬和螞蟻的寓言》說法迥然不同。
在書中專靠趁火打劫 ,絲毫不講客氣的乞討者,是螞蟻;心靈手巧,樂于與受害者分享利益的工匠,那是蟬。蟬,一種走火入魔的歌唱家,不管天氣多么炎熱,它都會叫個不停。它渴了,就在痛飲樹枝上的甜汁,全身心的陶醉在糖汁與音樂間。而螞蟻卻在趁火打劫,卻在蟬身下偷取甜汁,把偉大的鑿井者趕走,雖然甜汁很少,但螞蟻認(rèn)為喝一口足矣,因?yàn)橄麓芜有機(jī)會。一等到蟬死了,從樹上掉下來,搬尸者就會把它搬進(jìn)洞里。是啊,螞蟻是在準(zhǔn)備食物,可那盡量幫助它渡過夏日的蟬!面無表情的碎尸者就是“勤勞”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