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讀記》語文教學設計集錦 篇1
一、教學目標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嘗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理解并學習“我”孜孜以求、勤于讀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感受文中的“我”對知識的渴求,讀書的艱辛以及“我”在讀書過程中品嘗到的人情冷暖。
2、學習運用心理活動、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我”在竊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對知識的渴望,學習“我”這種孜孜以求、勤于讀書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揭示課題
1、由文中的小詩導入
詩歌是語言的皇冠。翻閱不同時代、不同的國度的藝術史冊,我們都能看到詩歌動人的身影。不同于以往的唐詩宋詞,也不同于上半學期我們曾經吟過的《童心是詩》,今天老師想吟誦一首一位外國女詩人寫的小詩,不知你們聽了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教師吟誦文中小詩的第一片段,學生感知詩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
學生自讀文中詩歌,感受歸納是:詩中兩個貧窮的小孩都表現出一種渴望,不同的是后者是肉體上的一種饑渴,而前者是精神上的追求,孩子想讀書卻又因為沒錢而感到悲傷無奈。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竊讀記
3、明確“竊”字的幾個義項,理解課題的含義。
①偷
②偷偷的
③謙指自己,本文指偷偷地讀書。
(二)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1、詩中的小孩渴望讀書,卻又無錢買書,他痛苦而無奈。文中 “我”的遭遇與他幾乎如出一轍,請同學們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將這一段經歷描寫得具體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