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律》教學設計 篇1
四年級(上冊)教材里教學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本單元教學乘法分配律。先教學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再教學怎樣應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計算簡便,單元結束時安排一次實踐與綜合應用《我們去春游》。編寫的一道思考題有十分豐富的內容,如果分別觀察等式左邊的變化和右邊的變化,可以發現變化是有規律的;如果研究同一個等式從左邊到右邊的變化,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作出解釋。還編寫了一篇“你知道嗎”,介紹十三世紀歐洲人運用的“雙倍法”,并讓學生試著用乘法分配律解釋“雙倍法”的算理。
1 教學乘法分配律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理解含義上。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從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多少錢的兩種解法建立一個等式,既從現實情境引出數學現象,又利用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時體驗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過比較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聯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義。這一步是教學難點,首先要緊密聯系實際問題,通過具體的數量關系來體會: 等號兩邊都是解決同一個問題,求得的都是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需要的錢。左邊算式是1套衣服的錢乘5,右邊算式是5件夾克衫的錢加5條褲子的錢。然后要適度抽象等式的本質特點,在運算的層面上解釋等號兩邊的聯系: 左邊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邊先算65乘5與45乘5,再把兩個積相加。所謂“適度”就是抽象時不要離開65、45、5這些數,所謂“抽象”是排除買衣服的具體數量關系,只從運算的角度看這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