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小盒雨花石,是我媽媽從南京帶回來的。
它們顏色各異,每一塊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我最喜歡的是一塊白中帶紅的雨花石,它滿身雪白,只是中間夾著幾絲血紅的線條,猶如幾條若隱若現的血絲纏繞在里面。那雨花石仿佛一塊被塵封的琥珀,永生永世包裹著里面那幾只鮮紅的“鳳凰”,直到永遠……
還有一塊我也很喜歡,它有著黃色的外表,那是它金黃的舞裙;中間那點點淡淡的白,是它舞裙上繡著的點點星光、萬家燈火;還有那濃濃的翠綠色,是舞裙上那隨風搖擺的柳條。這是多么奇妙、多么美麗啊!
我有一小盒雨花石,是我媽媽從南京帶回來的。
它們顏色各異,每一塊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我最喜歡的是一塊白中帶紅的雨花石,它滿身雪白,只是中間夾著幾絲血紅的線條,猶如幾條若隱若現的血絲纏繞在里面。那雨花石仿佛一塊被塵封的琥珀,永生永世包裹著里面那幾只鮮紅的“鳳凰”,直到永遠……
還有一塊我也很喜歡,它有著黃色的外表,那是它金黃的舞裙;中間那點點淡淡的白,是它舞裙上繡著的點點星光、萬家燈火;還有那濃濃的翠綠色,是舞裙上那隨風搖擺的柳條。這是多么奇妙、多么美麗啊!
【第1篇】
我家里有一瓶外地帶回來的雨花石。
這瓶雨花石五顏六色,綠的像翡翠,紅的像珊瑚。這一顆像是被五光十色的絲線繞成的,那一顆一半像春天綠草茵茵,別一半又仿佛是剛下過雪的冬天。
我最喜歡的是那顆透明的,上面像刻了幾朵菊花的,它讓我感覺到了一股香味。
最奇特的是一塊三角形的雨花石它上面像夕陽的顏色最底下卻像被一些白絲繞了一圈又一圈。
最可愛的是一顆綠色的石頭,它上面那兩個小黑點,像是一雙眼睛,盯著一處看呢!
我很喜歡我那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雨花石。
【第2篇】
我家的飯桌中間有一塊美麗的正宗的雨花石,它是爸爸媽媽和一個朋友從廣州那里弄回來的。
那塊雨花石平平的,圓得讓人一握就掉,而且光滑得像經過了人工打磨似的。
說到我的家鄉南京,你一定會先問你的家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什么好吃的,但我卻獨愛家鄉的雨花石。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的瑪瑙石,也稱幸運石。雨花石孕育到形成,經過了許多復雜而漫長的階段,也可謂是經歷滄桑方顯風流了。
其實,在我小時候我并不那么喜歡雨花石,甚至連雨花石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次巧然,我在電視上看到了雨花石,立刻被它美麗的外表吸引了。它們的顏色五花八門各種各樣,上面還有許多不同的花紋,有的石頭上的花紋竟是龍,記者說這些雨花石都是天然形成的。記得二年級秋游去綠博園,我撿了一塊漂亮的石頭,它雖然沒有電視,電腦上的雨花石那么好看,而且媽媽說那不是雨花石,但我還是一連高興了好幾天。而且至今還一直保留著它。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靜靜地躺在泥土之中。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我愿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
我愿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
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我就會想起南京著名的雨花石。
南京的雨花石,堪稱是世界觀賞石中的一朵奇葩,被譽為“天賜國寶,中華一絕”。主要產自揚子江畔和風光旖旎的南京六合,美麗的雨花石被人們收藏、欣賞已有千年歷史,自古以來雨花石一直備受國內外人士的青睞,成為饋贈親友的珍貴禮品。
記得去年暑假,我去一位姐姐家玩,姐姐高興地拿著一塊正宗的雨花石,說是過生日時她外公送給她的。我拿著雨花石,愛不釋手,只見它只有拳頭般大小,形狀如玉塊,顏色白里透黃,黃里透棕,棕里透綠。仔細看,白色、黃色、棕色和綠色的紋路縱橫交錯、互相滲透,暈染開來,宛如一幅潑墨的山水畫。我細細地觀賞著這塊雨花石,只見其明暗交織令人拍案稱奇,線條流暢如流水舒緩,看著看著,我的腦海中仿佛出現了一泉飛瀑流下的畫面,濺起的水花濕了眼眸,眼前一片白茫茫,輕煙裊裊、霧靄蒙蒙、水聲淙淙、微風徐徐……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啊!
我小心翼翼地撫摸這塊雨花石,它那光滑的質感讓我知道:為了淘洗和磨礪這塊小小的石子,大自然一定用了很多的時光去創造,去打磨,才使之化腐朽為神奇。雨花石經歷沖刷、坎坷、磨礪,在漫長而艱難的旅程中,有的粉身碎骨,成了沙子,只有幸運兒、堅強者,才成為神奇瑰麗的雨花石。想到這兒,我不禁聯想到一個人堅強品質的塑造,堅強意志的磨煉,不正如雨花石一樣,是需要不停打磨的嗎?如果沒有千錘百煉,怎能鑄成大器呢?
我家有四顆雨花石,每一顆雨花石的形狀、顏色和手感都不一樣。
第一顆雨花石像個彎彎的平行四邊形,摸起來滑滑的,顏色也十分的美麗,由紅色、白色、土黃色的條紋構成一幅完整的圖案。
第二顆雨花石像一個小小的雕像,摸起來不是很柔滑,是一顆沒有拋光打磨的原石,所以會覺得有些粗糙,但是放在水里面顏色一樣很精美。
第三顆雨花石是銀灰色的,別看它的顏色有些暗淡,但是放在水里頭一樣很通透,讓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