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1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一篇說明體裁的略讀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對于黃河還是比較陌生的,課文中關于河流方面的專業術語較多,不容易理解。課文的重難點是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中難理解的詞語,突出重難點,我精心設計了字詞訓練,選擇了黃河昔日的圖片及變化后的圖片。但由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出現了許多問題,導致教學內容沒有完成。
1.檢查會認的生字時,可以直接去掉拼音讀,然后注音。這樣可以節省時間。
2.檢查詞語理解時,可以挑一些有代表性的詞語,比如“流域、懸河”,沒有必要出示所有的詞語。
3.在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逐段說,這樣再引導學生將各部分內容連起來,學生易于理解。還可以在導入新課后,讓學生質疑課題,教師進行梳理,最后提出三個問題:黃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黃河?這樣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環節可以略去,就可以省不少時間。
4.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變化時,讓學生在指定的段落尋找句子,體會。學生不至于再從頭到尾讀一遍課文。
5.在學生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以后,讓學生分組學習,一個小組學習黃河發生的變化,一個小組學習黃河產生變化的原因,另一個小組學習科學家如何治理黃河,最后再匯報交流。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更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以后設計教學時一定要深入鉆研教材,了解學生。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