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篇1
宋明鎖主任是山西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臨床經驗頗豐,我 在省中醫院學習的日子,有幸聆聽了宋老師關于小兒溫熱氣分證辯治的講座,現將講課內容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歸納總結如下:
(一)氣分證的證候特點
小兒氣分證在兒科當中是極為常見的,它也是病情轉歸與預后的樞紐,若治療及時、用藥得當則病情向愈,若治不及時、用藥失當則會內陷營血形成壞病使病勢危急、預后不良,故在臨床中抓住氣分證這一階段遏制病情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氣分證從八鋼的角度來看當屬里實熱證,臨床中因邪氣
亢盛、正氣不衰、邪正交爭劇烈而表現為一派陽熱亢盛的證候,但因病邪性質、受病臟腑之不同以及小兒體質的差異使臨床表現各異,而且小兒患病以后常兼有痰飲、食積、易于驚風抽搐故而證候復雜而多樣。
(二)常見氣分證的辯治
2.1邪熱壅肺證
臨床表現:高熱、汗出、煩躁不安(小兒多哭鬧得厲害)、
口渴多飲、面赤唇紅、重則喘促(喘促為或有證,這一癥狀代表著證候的變化,其出現多提示小兒有肺炎喘嗽,而此是“肺閉”的表現)、痰黃而稠、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或黃厚、脈數有力或指紋青紫。
治則治法:清熱宣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劑:麻杏石甘湯加減(常加清肺熱藥黃芩、連翹,降氣藥蘇子,利咽化痰藥天竺黃、膽南星)
臨床加減:①若痰熱明顯、舌苔厚膩時可加鮮竹瀝液兌入中藥中使用(竹瀝液劑量的使用3~5歲小兒可用到10ml/次,一日兩次;再大一些小兒每次15ml,一日兩次)②小兒喘促明顯麻黃應蜜炙并加地龍、僵蠶③若咳嗽夜甚且呈痙攣性咳嗽,小兒夜臥不安,涕淚俱下,惡心,嘔吐,可以加全蟲(劑量為地龍、僵蠶用量的1/2~1/3)、遠志④咳嗽比較明顯時加川貝⑤大便比較干加大黃,并注意詢問大便性狀,若為球形大黃要配元明粉并加枳實或枳殼等行氣藥⑥若小兒體溫高但下面卻拉肚子而且一天要拉5~6次,這可能是孩子素體脾胃虛弱,可于方中加固護脾胃藥如茯苓、焦山楂,此時切忌用萊菔子和瓜蔞⑦小兒素體陰虛或患病過程中傷陰而現地圖舌,要注意固護陰液加用沙參、麥冬、丹皮⑧伴惡心者多為肺胃有熱可加梔子⑨如果用藥1~2天小孩高熱仍然不退,有痙厥先兆要加羚羊角粉(羚羊角為兒科常用藥,現多單另沖服,于喝中藥前五分鐘先喝羚羊角粉,其用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