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春。
教室里,同學們靜靜地仰望著認真講課的Y老師。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里都閃爍著從心靈深處升起的崇敬的光芒。
“同學們,下面我們做實驗。我這里有一個窄口杯,里面剛好能放下一個乒乓球。你能用幾種方法把乒乓球取出來?”Y老師的話語中帶著一種挑戰的味道。
“用筷子夾”、“往杯子里倒水”、“杯口向下倒出來”、“用吸管吸”……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七八種辦法。
“還有啊。繼續!”Y老師一邊把答案寫到黑板上,一邊鼓勵大家繼續開動腦筋想。
看著大家挖空心思依然山窮水盡的樣子,他拿起杯子,嘴巴緊貼杯口,用力猛吹一下,乒乓球奇跡般地蹦了出來——教室里一片沸騰。
“同學們,現在我們再分析每一種辦法依據了哪種力學原理。”
杠桿、浮力、重力、慣性……一個個被寫到了黑板上。
“這就是我們這一章所學到的全部知識。”
大家這才明白,老師的這一個別出心裁的小實驗竟完整地總結了一章的內容。不一樣的是,這樣的總結能讓學生記得清楚、牢固。窗外,春陽高照,萬物吐翠;窗內,入耳入心,潤物無聲。
Y就是這樣一個喜歡在實驗中講解知識的老師。實驗課上,全班同學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睜大眼睛去觀察的。Y也總會像魔術師表演魔術一樣激起同學們的探索欲。他的課堂,充滿挑戰性、知識性和趣味性。
其實他并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物理老師。1990年師范畢業的他,因為字寫得好,在鄉鎮教辦室刻了三年的鋼板字。又因為藝術功底扎實,在鎮政府干了幾年宣傳工作。因為“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他主動請求調到板橋中學代課。因為做事認真,他又擔任了班主任、帶上了物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