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鑒賞教案 篇1
一、導入:
1.進行簡短的自我介紹。
2.播放4首樂曲片段(悲劇美、歡樂美、優美、壯美),讓學生談談這幾首樂曲的旋律特點是什么樣的以及聽完后的感受。
教師總結:不同的音樂元素形成不同的音樂美,不同的音樂美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引出書P26頁的一段文字。
提問:“我們把音樂美分為哪幾個基本范疇?” 學生可答:“音樂美可以分為優美、壯美、崇高美、歡樂美、悲劇美、喜劇美等六個基本范疇。”
提問:那優美和壯美都有哪些具體的表現特征呢?
設計意圖:用四首學生較為熟悉的樂曲片段,來引出新課音樂的美的6個范疇。
二、欣賞優美的作品:
1.仔細聆聽無伴奏混聲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問題:演唱形式是什么? 作曲家是用什么樣的手法來表現草原的寬廣和遼闊的。
2.帶領學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題,再次體會屬于優美范疇音樂的特征。
3.欣賞全曲,思考優美的樂曲在旋律、節奏、速度與力度上有何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較有優美特點的歌曲仔細分析后,學生可以基本掌握優美的特點。
4.欣賞民族管弦樂隊《彩云追月》。著重介紹樂器、演奏形式、特有節奏。(讓學生試著跟音樂打節奏)
5.再聽辨樂曲《國際歌》,同樣讓學生聽辨類型—壯美。此時自然引入到對壯美的表現特征的分析。
三、欣賞壯美的作品:
1.介紹《國際歌》的創作背景。再把《國際歌》的第一段讓學生跟琴演唱一遍,以體會壯美的音樂特征。
(引導學生回答)
3. 欣賞屬于壯美范疇的器樂曲《大進行曲》(選自歌劇《阿依達》),簡單介紹創作者以及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