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調查報告總理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深入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收費和藥品購銷秩序,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帶動了醫療健康話題新的熱點——“如何讓虛高的藥價縮水?如何讓生病不再成為貧窮的砝碼?如何讓看病不再成為生活的難題?”
為了解北京市民的醫療衛生問題,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于xx年3月21日至27日進行了一次入戶問卷調查。調查樣本的選取采用分層、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樣本來自城八區8個街道,共計15個居委會,有效樣本600人。被訪者年齡在18~76歲之間,性別比例被控制在1:1左右。
一、市民就醫考慮的首要因素是醫療水平高
我所xx年6月的社情民意調查數據顯示,84.5%的市民將保持健康的身體作為保障未來生活的首要手段,認為保持健康的身體是保證未來生活、提升生活質量并享受未來幸福生活的前提。此次我們發現,33.4%的市民對健康問題感到較大或很大的壓力。
41~55歲的中年人對健康問題普遍感到壓力大,其中51~55歲的市民21.1%對健康問題感到壓力較大,40.4%感到壓力很大,遠遠高于總體水平。
1、多數市民就醫更看重醫院的醫療水平和醫療安全
市民選擇就醫所考慮的主要因素前五位依次為:醫療水平高(81.5%)、醫療安全(61.7%)、醫療費用低(58.9%)、服務態度好(57.3%)和離家近(57.2%)。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只有不到一半(46.2%)的市民將“是否公費醫療定點醫院”作為就醫時考慮的主要因素。
2、低收入市民就醫考慮“醫療費用低”的比例高于“醫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