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應用能力。
2、數學思考:能根據實際條件,分清兩個變量間的關系,列出一次函數解析式。
3、解決問題:能在探索一次函數活動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初步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與態度目標:體驗函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對函數學習的求知欲,體驗數學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學生編生活中函數問題。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要求同學們編題,老師有一個函數問題請同學們解答。
問題1:小李同學第一次去海口,汽車駛上了那大的高速路后,小李同學觀察里程碑,發現汽車的平均速度是70千米/時,已知那大直達海口的高速公路全程為140千米,小李同學想知道汽車從那大駛出后,距海口的路程和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時間有什么關系,以便根據時間估計自己和那大的距離。你能幫助他嗎?
學生觀看表演、獨立思考、嘗試解答下列問題,然后和同桌交流。
①題中常量是什么?變量有幾個?分別是什么?
②變量與常量間有什么等量關系。 140千米
③用字母表示變量,列出函數關系式。
教師引導點播畫出示意圖,全班交流討論。
達成共識:汽車距海口的路程隨行駛的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里涉及兩個變量:汽車距海口的路程和汽車行駛的時間,為此可設汽車距海口的路程為(S千米),汽車行駛的時間為t (小時),通過觀察三名同學表演及所畫的示意圖可知:S =140- 70 t(0≤t≤2)③
一次函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說數教學設計(精選2篇)
說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對象:高一學生
教學目標:
1.把握科學小品的準確性、生動性特征,體會科學小品的文章美。
2.從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數字美、數學美。
3.拓展研究,認識科學美和科學精神之美,培養課外閱讀科學文章的興趣和能力。
課前準備:布置學生課前閱讀文章,梳理文章結構,掌握文章基本信息,并完成課后習題一:
課文是以什么線索來展開說明的?請你根據作者的思路畫出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華民族是個有著數字情結的民族。有人統計,一部《唐詩三百首》,嵌入數字的詩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歷代詩人以數字入詩更是隨處可見,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數不勝數。清代文人紀曉嵐更是別出心裁,他有一首詠雪的詩:“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飛入蘆花皆不見”,將數字運用得出神入化,堪稱數字妙用的典范。
數字的背后,更有著豐富的知識和含義。它是記錄人生的足跡。比如我們七歲背起書包進了學校的大門,十八歲莊嚴地宣誓成人。孔子還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里的數字,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里程碑,記錄了我們的成長。
普普通通的數字原來擁有這樣多的寓意,是這么的有趣。那么數究竟是怎么來的?數又是如何發展的?數還有什么新東西等待我們去發現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準確嚴謹、情致盎然的科學小品文——《說數》。(在黑板上書寫課題)
認識整萬數 教學設計(通用2篇)
認識整萬數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6~87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這些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系,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認識整萬數,初步了解我國的數位分級,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整萬數。
2、讓學生通過了解一些具體事物數量的多少,增強數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培養學習整萬數的興趣和認識整萬數的自信心,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3、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萬級各記數單位的意義,能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了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價值。
教學準備:
計數器、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出示:常州圖片。
上課之前呀,王老師首先請大家欣賞一組圖片。
從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師:是的,常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老師這里還有一些數據,它也向我們介紹了常熟的一些情況,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讀一讀。(相關人數、面積)
二、學習新知
1、出示1264,請大家看,關于這個數你知道什么?
1在千位上,表示1個千;2在百位上,表示2個百;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4在個位上,表示4個一。
(1)出示計數器(寫有個、十、百、千)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計數單位,從右往左,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師撥2000,剛才我們說我校的學生大約有2000,這個2表示2個一千,那幾個2000是10000呢?
師:我們邊撥邊數好嗎?
負數教學設計(精選12篇)
負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進一步認識負數、用負數表示事物的過程。
2、能根據一定的標準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有關數量。
3、感受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正、負數來表達和交流。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數學競賽,進一步認識正數和負數。
1.師:同學們某班利用課余活動舉辦“兔博士”數學競賽,我們去看看吧。誰來讀一讀。
2.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觀察發現先放在心里。)
3.提出(1)的'要求,讓學生獨立完成。
4.交流學生用正數、負數表示的結果。
5.提出(2)的要求,讓學生自己計算并填空。
6.交流三個隊的得分,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二、質量檢查
1、讓學生了解一袋糖的標準質量和七袋糖抽樣檢測的結果,知道用正、負數和0表示每袋白糖和標準質量相比的要求,然后自己填表。
2、交流填表的結果,重點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3、提出兔博士的問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練一練
1、先讓學生了解6名同學的體重并計算他們的平均體重。再自己完成(2)題,最后交流。
2、讓學生利用小組同學的身高進行練習。
教學后記:
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交流的空間,使學生體驗正負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通過討論“±5g”表示的意義,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用數學表示和交流問題的意義和價值。
負數教學設計 篇2一、教學內容:
負數的意義。(課本123—125也得例1、例2)
《認識整千數》教學設計(通用5篇)
《認識整千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認識整千數”。
教學目標:
1、在數整千數的過程中,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直觀地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的含義。
2、能說出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的數位順序。會讀、寫整千數和一萬。
3、會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
4、培養學生的數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教學重點:學生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
教學難點:體驗萬以內數的實際含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準備:計數器、課件、光盤、練習紙、圖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趣引新
1、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班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嗎?那你能估計出我們榮炳中心校一共有多少位學生嗎?(出示我校早操圖)我們學校大約有一千位小學生呢。
2、出示萬人體育館圖。提問: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個體育館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你能試著估計一下這個體育館大約能坐多少人嗎?
3、大約能坐一萬人呢!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一萬到底有多大,一萬怎么寫嗎?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整千數的認識”。(板書:認識整千數)
二、師生合作,獲得新知
(一)感受整千數和一萬的含義
1、(出示掛圖)小朋友,你知道上面每幅圖中的小正方體各有多少個嗎?
多媒體課件展示數數操作過程:先出示一個,然后出示十個、一百個、一千個,讓學生說一說分別是多少。
《說數》教學設計(精選5篇)
《說數》教學設計 篇1
學 科
語文
任教班級
高一
授課時間
課 題
04 說數
課 型
教學
目標
(分層要求)
a類目標要 求
1、了解科學小品文的特點;2、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把抽象的內容說明得具體生動的寫法;3、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b類目標要 求
1、了解科學小品文的特點;2、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把抽象的內容說明得具體生動的寫法; 教學重點:掌握基礎知識教學難點:學習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把抽象的內容說明得具體生動的寫法
教 學 內 容 及 步驟
教法指導及學生活動
一、 沈致遠簡介:
江蘇溧陽人。浙江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80年應邀赴美,先后在紐約理工大學等擔任研究科學家、教授。 后轉工業界,現在杜邦公司任杜邦院士(dupont fellow),從事高溫超導電子學及無線電通訊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遠在物理、電子、激光、微波等領域中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并握有十一項美國專利。沈致遠曾多次應邀回國在各知名大學講學,進行學術交流。
沈致遠近年來致力于提倡科學文藝,從事科學散文及科學詩創作。其中文藝作品集結成書的有《體驗美國》和《科學是美麗的》,后者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XX年出版后,佳評如潮,對科學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沈致遠的科學散文視野寬闊、目光犀利、文思奔放、立論嚴謹、文筆典雅、題材涵蓋廣泛,曾被譽為:“…在整個文壇的散文創作上開了新生面。”